高中音乐课堂渗透德育的方法初探
2022-05-30李青云
李青云
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树立,促使高中音乐教学改革成为必然。作为学校德育工作推进的重要渠道之一,高中音乐教育与德育的融合迫在眉睫。合理地将德育渗透于音乐课堂中,不仅能够升华学生情操品位、内化音乐技巧知识,还能进一步促进学生正确树立三观,并为其品德素养发展创设理想契机。鉴于此,本文积极探索德育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的方法。
一、歌词创作,渗透感恩教育
教师可以歌词创作为切入点,结合教学内容营造德育氛围,引导学生在创作歌词的过程中激发感恩之心。
例如教学《常回家看看》时,教师带领学生赏析歌曲后,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感想、感悟创作关于该主题的歌词。学生怀揣感恩的心情加入到歌词创作中,创作完成后,教师可随机挑选学生上台分享,如“母爱如酒,饮后化为相思,您的每一次问安与想念,都化作暖流流淌在我心中”“挚爱藏于心、流露于自然,付出不求回报,感谢藏于心间”等,每一句歌词都能体现学生的真情流露。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创作,既可巩固学生音乐知识,也能实现将德育融入音乐课堂的目标,进而培养学生的创作力、想象力。
二、音乐赏析,渗透爱国教育
教师应秉持艺术教育服务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原则,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将爱国教育融入音乐课堂中,帮助学生加深音乐作品感悟,激发他们的爱国意识。
例如在教学《我爱你中国》时,学生赏析歌曲后脑海中会不自觉形成一幅大好山河、壮丽宏伟的景象。再如教学《黄河大合唱》时,学生能够感受到黄河的汹涌澎湃,并从中感悟中华儿女不愿为奴、振兴中华的精神。赏析后可让学生以随笔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歌曲的感想,探讨歌曲中蕴含的精神与价值,强化学生写作能力,引导学生表达情感,激发他们的爱国意识与情怀。
三、音乐品味,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高中音乐教材中蘊含丰富的正向、积极作品,这也是音乐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关键所在。而要进一步促进德育在音乐教学中的全面渗透,除有效挖掘教材的德育元素之外,还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在观看作品过程中提升自身品德素养。
鉴于此,教师可在明确掌握教材内容的前提下,借助网络搜集与音乐相关的德育素材,于课堂阶段以观看赏析的方式加深学生感悟,实现在潜移默化中深化德育的目标。
例如教学《霸王别姬》戏剧时,因教材内容描述有限,教师可提前利用网络搜集资料素材。作为梅派经典名剧之一,《霸王别姬》演绎出项羽在兵败后与爱妃虞姬诀别的场景,教师可带领学生观看霸王别姬的戏曲片段,通过京剧独有的服装扮相、唱念做打及表演身段,深入了解虞姬的情感情绪、人物形象。通过带领学生观赏音乐作品,可实现以直观化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我国戏剧文化的感悟,引导他们感知优秀戏剧文化的魅力与艺术,加深学生了解音乐作品,激发学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意识。
综上所述,德育渗透能够促进高中音乐教学内涵深化,为学生品德素质、道德情操等方面的发展创设理想环境。为进一步促进德育与音乐教学的深度融合,教师在积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的前提下,要全面挖掘音乐教学中的德育资源,通过歌词创作教学加强感恩教育,以音乐赏析为切入点渗透爱国教育,并结合观看品味音乐作品的方式激发学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意识。通过德育与音乐教学融合,有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 王思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