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2022-05-30王莹
王莹
微课作为信息化技术手段与教育教学相融合的产物,在高中美术鉴赏课堂中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和影响。如何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与特点,并有效地应用于教学实践当中,从而营造更丰富有趣的高中美术鉴赏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审美感受、审美判断能力,值得我们每位教师思考和探究。
一、微课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1.讲授启发型微课
在鑒赏教学中,教师需引导学生赏析中外艺术作品、了解不同艺术家的创作风格。教师可利用课件的演示功能,制作讲授启发型微课,对某件作品进行展示赏析或对某位艺术家的生平及艺术特色进行精炼讲解。如在学习《场域与对话——公共空间里的雕塑》一课的“城市标志性雕塑”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们通过微课让学生对潘鹤先生本人及他的雕塑作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再通过教师引导、讨论提问等方式重点赏析潘鹤先生的作品《开荒牛》。这样既能更有效合理地分配课堂时间,学生也不会有“满堂灌”的枯燥感。
2.动画视频型微课
在教学中运用动画和视频会比文字、图片更具吸引力,在微课制作中融入动画或视频,不仅能更全面、生动地对作品进行展示,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超越与延异——西方现代艺术》一课中,作为知识拓展,我为学生介绍了一位墨西哥的女画家——弗里达·卡罗。弗里达不因命运多舛而自怨自艾,她把对情感的表达、对生命的看法都表现在了充满力量的画作里。要深入地认识弗里达,需了解她的生平,包括车祸、婚姻、手术、离婚等,我们通过微课,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弗里达的经历,并通过视频参观其故居,这样比教师直接描述或简单的图片介绍,更能让学生直观、全面地认识艺术家。
3.示范练习型微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鉴赏的相关内容,教师可在课堂中增加学生动手创作和实践的环节。如在《实体与虚空——凝固的音乐》一课中,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古建筑中不同门窗纹样的寓意,教师可制作相关的线描门窗微课,让学生用线描的方法尝试分解和感受不同的门窗纹样。
4.探究讨论型微课
在美术鉴赏的课堂中,我们可以利用微课让学生更好地进行交流讨论,引导他们学会主动思考和探究,敢于表达自己对作品或艺术的看法,形成自己的审美判断。
在《交流与传承——东西文化碰撞中的艺术嬗变》一课中,微课展示徐悲鸿的某件作品,师生一起赏析画作,教师可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艺术家如何将西方绘画的造型、色彩、光影等艺术语言与中国绘画的用笔、墨色、审美趣味等相结合。由此告诉学生不要把眼光局限在某种绘画语言上,而要判断出中西方绘画的异同,并学会分析两者的相互融合、借鉴之处。
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学习,分别从中国绘画和西方绘画中挑选出有可比性的一张作品(如都是奔马图,或同一时期的风景画等)进行探究讨论:你更喜欢哪张作品,为什么?引导学生从构图、笔法、表现内容等方面比较两者的异同。通过这样的探究学习,锻炼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并在相互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让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判断和审美趣味。
二、微课等信息技术手段与教学相结合的思考
信息技术手段在校园的普及与推广,无论是对教师的备课、上课或课后作业的布置,还是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等,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不是所有的信息技术手段都适用于每一堂课,且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也有不同的需求。
在教学课堂中,为学生传授知识、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才是我们作为一名教师的本质工作。我们应理性地看待微课等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与影响,不要陷入“为使用信息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的矛盾中,而应该积极思考、实践,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和课堂,为教学效果锦上添花。
责任编辑 王思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