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图景的建构
2022-05-30徐艳梅
徐艳梅
摘要: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科学学科对物理现象有了浅层次的认知,初中阶段才是学生物理系统学习的重要阶段.本文介绍物理图景构建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将原本枯燥、乏味的物理概念直观化,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图景;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2)20-0101-03
科学学科带来的新奇现象让学生对物理知识充满了好奇的同时也让他们对随之而来的物理学习充满了紧张,甚至很多学生在翻开书籍看到诸多理论概述后对物理学科产生了畏惧心理.基于此,初中物理教学的总体目标应该是在激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削弱学生物理学习畏惧心理的基础上夯实他们的物理基础,为后续更深入的物理知识学习奠定基础.而实践证明,物理图景构建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将原本枯燥、乏味的物理概念直观化,有利于给原本紧张的物理课堂注入趣味因素,有利于契合学生的认知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那么,物理图景是什么?物理图景的构建路径又是什么呢?下面笔者就三种物理图景构建图景展开论述.
1 结合物理实验进行物理图景的构建
初中生之所以对物理充满的兴趣,一方面是因为物理学科向学生解释了生活中各种常见现象的本质原因,让学生走进物理的世界,感受物理奥妙.另一方面,物理学科在阐述原理的过程中是需要借助各种各样的实验来完成的,这些或大或小的实验对学生吸引力是无穷无尽的.而正如上文提到的,物理图景是什么?本文所提到的物理图景不是单单的图式,而是一种在学生脑海中进行构建的方式之一.换言之,无论是二维的图片,三维的动画还是学生的实际操作都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些印象是有利于推动学生物理知识学习的.基于此,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有效从物理实验入手去构建物理图景,帮助学生更准确的理解和掌握知识.
比如,在教学《分子热运动》时,教材中展示了气体扩散的实验,而教材中仅仅是用文字和图片进行的简单展示,这种实验讲述是不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将书本中的实验展示拿到课堂上进行真实的实验演示,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去观察实验,理解实验的内容.只有当学生真正观察到两个瓶子內的气体混合了,并且颜色变得非常均匀后,他们才能感受到瓶中有东西在运动,而这个东西就是课堂中需要探讨的分子.同时,为了深化学生对分子运动更全面的理解.教师还可以给让学生两两结合在一起,并准备两杯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分别向其中放入同样的糖块,经过一段时间后,两杯水中的糖块都没有完全溶解,品尝杯中的水,比一比哪一杯更甜?在学生动手实践与味觉感受中,他们会发现热水更甜,从而可以推测出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越剧烈.什么是实验?有瓶瓶罐罐的器皿、酒精灯就是实验吗?其实哪怕是一块湿手帕都可以成为物理实验的工具.在进行分子运动的实验中,教师其实可以借助一块简简单单的湿手帕进行实验图景的构建,湿手帕晾干是纯粹的物理变化,衣服中的水分子运动到衣服外,衣服自然就干了.教师可以给学生充分的考虑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让手帕晾干的工具,进而去总结出影响水分子运动的因素.在这个物理实验图景的构建下,有的学生现将手帕放在强劲的阳光下,水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手帕就会晾干;有的学生发现,将手帕展开进行晾晒,同一时间运动到手帕外的水分子数量较多,手帕很容易晾干;有的学生发现,用扇子使劲扇手帕,风将水分子带走了,手帕也容易干.可见,比起教师的口耳相传,将物理课堂进行试验化的图景构建,有利于学生真实地感受物理知识,真切的体会物理原理,最终逐步提升他们物理的探索能力.
2 结合日常生活进行物理图景的构建
正如上文提到的,学生在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中已经接触了物理知识,但是很多物理的现象和知识仅仅是虽然存在于学生脑海中,他们却不知道如何系统地将其进行归纳总结.比如,每次在雷雨天气中,细心地学生留意到会先看到闪电再听到打雷;此外,有些学生会发现衣服拧在一起没有铺平晾干的快;还有的学生发现,体重较大的学生踩进沙坑的深度比体重轻的学生的脚印深……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的物理现象,而学生因为没有系统的物理知识归纳力,所以当他们遇见、发现这些现象时便不能进行深化.初中物理教学是一次系统的学习,是将学生脑海中浅层次的物理知识继续深化的过程.所以,教师可以契合学生认知现状,结合日常生活进行物理图景的构建,构建物理知识与生活认知的关系,让学生在熟悉感中获得更全面的知识.值得注意的是,物理图景其实就是与物理量纲相对立的概念,物理图景并非简单的二维图片,更是一种三维、四维的感受,是让学生在视觉、触觉、嗅觉等感官的应用下对物理知识形成全面且直观认知的一种物理知识呈现方式.为此,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物理图景的构建其实就等同于将物理知识延伸到生活环境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感受构建物理图景,获得物理知识,形成物理技能.
比如,在教学《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教师就应该结合生活情境以及学生实际体感去构建物理图景.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的生活,问一问学生生活中都存在什么声音?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说话的声音、动物的叫声、河水流动的声音、火车轰鸣的声音、汽车喇叭的滴滴声……接着,教师可以用动态视频的形式演示瀑布的水流声、钢琴声、汽车发动的声音等等,并让学生听声音,猜一猜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一开始学生很难将声音的产生与振动进行关联,此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体验进行物理动态图景的建立.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手放在自己喉咙处,并发出啊啊啊啊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声音产生时的触觉.显然,学生可以感受喉咙在振动.为了深化学生的触觉感受,教师可以继续要求学生拿出一把钢尺,将一头压在桌子上,并用另一只手拨动桌子外的钢尺,进行触觉和听觉的感受.显然,很多学生会发现钢尺拨动的声音与钢尺的振动有很大关系.为了让学生了解声音传播是依靠介质的,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古代人在清水河里抓鱼的故事,每次有鱼有过,岸上的人都会屏住呼吸,减少声音,以防吓跑鱼儿.借助这个生活图景的建立,学生一下就能明白水是传播声音的介质之一.如此一来,在感受动态图景的帮助下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振动有关以及声音的传播等物理知识就形成主动地理解与认识.3 结合信息技术进行物理图景的构建
初中物理是一门难度较大的学科,物理知识经过了大量的提炼后已经变得非常抽象了.而众所周知,抽象的知识在学生大脑皮层中停留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只有那些直观的,吸引学生意力的,符合学生兴趣的内容才更容易让学生记忆理解.而物理图景恰恰是一种有利于在学生脑海中建立印象的辅助工具,为此采用物理图景教学是一种适合中学物理教学的教学方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多媒体等教育教学工具已经走进了中小学课堂中.而且实践证明,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在多元的图片、色彩、视频中突破文字描述的枯燥和图象展示的单一去进行理解理论知识.换言之,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初中物理教学中其实就是借助多媒体的光、电手段进行的图景构建过程,是有利于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受,提升他们物理综合素养的.比如,“分子热运动”是九年级“内能”章节的基础知识,学生准确理解分子热运动有利于他们后期对内能、比热容知识的深層次认知.为此,教师在教学“分子热运动”相关知识时应该有意识去唤醒学生的认知兴趣,用多媒体的光电特点构建“分子热运动”图景,从视觉上刺激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教材上告诉我们如果把分子设想为球形,它的直径大约只有百亿分之几米.但是大部分的初中生对这个大小难以形成准确认知,基于此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用放大、缩小的特效方式,用图象间的对比模式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受,让学生了解到分子的真实大小.显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构建物理图景,有利于让学生直观的认知.另外,在将磁场相关知识时,由于学生从未接触过“场”的概念,加之磁场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在学习磁场的概念时学生总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从感知.为了让学生更准确地了解磁场有哪些特性,教师便可以借助多媒体去构建物理模型,用碎铁屑的规则排列把磁场显示出来,让学生用眼睛观察.如此一来,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知识在多媒体的帮助下便给学生建立了视觉图景,不仅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还有利于对学生物理思维的刺激与发散.其实,多媒体在初中物理图景构建中的作用非常大,不仅在呈现分子、原子这类微小粒子上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展示其他物理知识,包括电、能量守恒、磁场等看不见、摸不着的知识上也有重要的意义.多媒体信息技术早已经融入我们教育领域的点滴之处,其对现阶段教育领域来说有着巨大推动作用,作为物理教师的我们,应该重视多媒体信息技术,充分结合信息技术构建易于学生接纳的图景,促进学生物理知识的习得以及物理能力的发展.
4 结合学生感知进行物理图景的构建
相比于其他学科而言,物理知识的概念都是比较抽象的,初中生自身很难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概念,也很难对物理概念形成长久的记忆.物理图景的构建则是一种抽象化为具体的方式之一,是一种让学生借助图景对知识进行探索的方式之一.物理图景就如同一幅画,本身就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而与物理知识形成过程有关的、清晰动态的情境则更容易让物理问题直观化、清晰化.而建立物理图景的方式有很多,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学生最大程度,最全面的挖掘物理知识,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利用他们对物理的感知构建物理图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物理知识.
什么是学生的亲身体验?比如学生不能亲自感受电压和电流,但是借助水压和水流,学生便可以获得比较熟悉的感受,进而帮助学生建立电压、电流的物理图景,能够极大地削弱物理知识的难度,提升教学的成效.所以,设置可供学生亲身体验的情境,引领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建立物理图景的过程便是提升学生物理理解能力的关键.在教学“压强”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压强的概念和内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到刚刚铺砌好的水泥地边,让学生踩上一脚,感受水泥地的下陷.接着教师再拿出一块面积较大的木板平铺在水泥地上,问一问学生:如果在尚未干硬的水泥地上铺上这样的木板,再从木板上走过,水泥地还会不会下陷呢?学生不知,教师便邀请若干学生进行尝试,发现踩在木板上并不会使水泥地下陷.于是,在学生的亲身尝试下,他们关于“压强”的物理图景便得到了构建,他们在探究在压力相同的条件下,路面受力面积不相同,压强如何变化时便可以结合脑海中的图景获得解答.
总而言之,物理图景的构建并不是简单的图象展示,而是一种包含静态、动态的形态构建,其目的是给学生留足印象,帮助他们理解、认知和记忆物理现象及其背后蕴含的本质.作为物理教师的我们,应该重视物理图景的构建,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物理实验和学生生活实际,力求借助多样物理途径的构建去推动初中物理教学的高效开展,促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长时间保持活跃,有效对物理概念进行认知,提升自身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刚.基于最近发展区的初中物理课堂学习共同体构建的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责任编辑:李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