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技术赋能“翻译国家队”建设

2022-05-30王继雨

丝路瞭望 2022年6期
关键词:语种外语领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培养掌握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熟练运用外语、精通中外谈判和沟通的国际化人才,有针对性地培养‘一带一路等对外急需的懂外语的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语言作为沟通与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外语人才的储备与培养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建设息息相关。

近年来,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为引领的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中国与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基于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自然語言处理技术,进一步打破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交流与沟通的壁垒。这不仅具有全球性战略意义,也是国家科技实力重要指标之一。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大潮中,新技术在语言翻译行业的大规模应用是大势所趋,是新时代外语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用好人工智能、5G、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能进一步引领翻译产业融合发展、赋能业务协同,拓宽人才培养与发展空间。

实现翻译人才库“数字化档案”

当前,我国翻译人才“有高原、缺高峰”,非通用语种翻译人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高水平外语写作人才、中译外高端翻译人才以及包括同声传译在内的高端口译人才需求有余、供给不足,直接制约了中国话语的表达和转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语言多种、文化多样,而我国的小语种人才储备相对欠缺,加快与优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日益凸显。此外,翻译行业孤岛效应较为明显,上中下游略显脱节,翻译企业间缺乏协同协作以提升整体效能。

2003年,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以下简称CATTI)首次在北京、上海、广州三个试点城市举行,从此拉开了我国翻译从业人员专业评价考核的序幕。经过19年的发展,CATTI已经成为全国性考试,语种也扩大到英语、日语、法语、俄语、德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朝鲜语/韩国语、葡萄牙语等9个语种,在翻译人才评价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也为掌握我国翻译专业人才一手信息提供了一条直观渠道。截至2021年底,累计报考人数达168万人次,共计20.3万人获得翻译资格证书,这些人员将在未来“翻译国家队”人选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中发挥积极作用。

为更好满足国家对各类翻译人才需求,更好服务国家国际传播工作大局,中国外文局翻译院依托中国外文局整合全国翻译人才资源,分语种、分领域、分层次健全全国翻译人才库,使每一名译员都拥有了一份“数字化档案”,方便译员信息备案、查询、分类、遴选和储备。可以实现尽快组建翻译团队,承担多层次、多类别的翻译任务。

同时,为配合“一带一路”发展建设,在语种布局上,翻译人才库适应国家对外总体战略、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国家语言能力建设需要,布局关键语种,加大战略投入,培养和储备英、法、俄、西、阿、葡、日、德、意、泰、缅甸、印尼、马来、越南、老挝、印地、波斯、希腊、豪萨、波兰、土耳其、柬埔寨、尼泊尔、孟加拉、乌尔都、匈牙利、斯瓦希里、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朝韩等31个关键语种相关外语人才,特别注重边境省区跨境语种、邻国语种翻译人才信息统计和备案,加大相关人员储备,并吸纳海内外特别是国际知华友华人士入库。

建设智能语料库和翻译术语库

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大潮中,实现翻译行业各领域融通发展,需要建立各领域共创、共有、共享资源的生态环境,实现数据链、产业链、创新链各环节的互联互通。新技术在翻译行业的大规模应用是大势所趋,最大特色就是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推动行业生态系统的变革。通过技术应用和管理手段共融互通,能显著提升重大翻译项目“时度效”、翻译人才培养效率质量以及翻译人才评价信效度。同时,也可以为翻译行业提供相关数据服务,并依托新技术赋能国际传播实践研究、标准体系建设等工作,利用技术手段解决重大翻译任务中的大量术语、中国特色话语的翻译统一性和规范性问题,有利于促进多语种AI智能翻译平台的建设开发。

目前,中国外文局翻译院通过打造翻译技术与智能翻译实验室,建设智能特色语料库,充实多语种、多领域、多模态高端语料数据资源,建立健全垂直领域语料库。一方面通过实现CATTI作答信息数据化,分析并归纳错误类型,利用“人工智能+人工”的方式,实现考试语料资源的数据化,对数据进行标注、分析和研究,形成动态教材、研究课题等系列衍生产品。另一方面,在语料库基础上,依托语块自动对齐和分词技术在整篇文章中进行不同领域的术语抓取,建设医学、法律、文化思想等垂直领域术语库,形成术语词典,形成双语对照翻译手册,不断丰富垂直领域语料积累。

在数字技术赋能术语库建设方面,翻译院以“开源、开放、共商、共建、共享”为理念,整合中国外文局内部资源,加强与翻译机构和高校的合作,不断充实多语种、多领域高端术语数据资源。发挥各高校在垂直细分领域的翻译优势,建立健全垂直领域术语库及相关产品,为国内外翻译实践、技术应用、人才培养与评价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以“三库一平台”建设为抓手,开展CATTI流程优化、翻译人才服务、语料数据开发、行业标准制定、技术工具研发、智库研究服务等多方面探索,推动政产学研结合、面向行业开放服务。

同时,利用技术也能实现提质增效。通过积极开展技术赋能相关探索,优化人工智能评分算法和模型,实现对翻译行业各领域建模,形成行业指数、排行榜等,辅助翻译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制定,对译文、译员、机翻引擎、翻译公司等进行智能评估。通过对行业未来发展进行前瞻性技术和资源布局,如基于文本理解的智能化机翻引擎建设、行业系统工具整合等;针对行业重点难点问题,依托新技术进行数据分析,服务决策、破解难题。

打造翻译人才终身学习数字化平台

在数字化时代,复合型人才在线终身学习平台正在激活全国存量人力资源,推动人力资本向上、跨行业流动,成为填补各行各业人才缺口的重要力量。为我国翻译人才提供个性化、智能化、专业化的继续教育学习平台和手段,对于增强我国“翻译国家队”整体实力和储备人才培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带一路”发展建设需要高素质复合型翻译人才,而在后疫情时代如何深化人才培养内涵,在有限条件下实现外语技能、专业知识与地区研究三位一体的跨学科人才终身学习模式,实现多元化、宽口径与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更需要加快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的建设。在这一领域,中国外文局翻译院积极发挥对翻译协会等行业主体指导作用,并引导翻译企业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通过技术赋能和研究聚能,在翻译国家标准制定、话语体系构建及国际传播内容载体建设上加大与高校及社会专业机构和头部技术媒体的开放协同协作。

2021年3月21日,“中国外文界”中国外语人才信息交互平台项目建设正式启动。项目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加大开放协同,引入市场化社会化机制,联合国内有关部门、重点企事业单位、高校、国外相关机构3000余家,共同打造集翻译服务、培训、就业、留学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不仅为个人用户建立外语能力和职业生涯档案,还提供丰富数字化教育培训资源。平台的数字化课堂不仅可以实现按需、按类、按语种自主选课,从而实现继续教育的随时随地化,同时还能实现课程多终端共享、跨领域交互,融合模拟练习、考核、评价、互动等多种功能,成为面向不同层级的语言人才培养、开发、孵化与应用新路径,为各语种、各级别翻译人才培养储备提供支持,从而形成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及职业发展产学研相贯通的翻译人才孵化完整链条。

王继雨:代理中国外文局翻译院院长

猜你喜欢

语种外语领域
《波斯语课》:两个人的小语种
领域·对峙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的外语语种规划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
3D 打印:先进制造领域的必争之地
走出报考小语种专业的两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