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合作新纽带
2022-05-30静图
静图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运动员入场仪式上,来自巴西、阿根廷、玻利维亚、智利等拉美国家的代表队引人关注。虽然这些位于南半球的拉美国家至今没有举办过冬奥会,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作为体育强国与中国展开紧密的体育交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作为“心联通”的主要形式之一,体育交流愈发受到关注,成为中国与拉美地区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纽带。
政策支持
2014年7月17日,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此次会晤中提出中拉要努力构建携手共进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中方愿意同拉美地区国家加强政府、立法机构、政党、地方交往,加強教育、文化、体育、新闻、旅游等领域交流合作。
拉美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集中的地区,是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伙伴。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拉美地区的作用不可或缺。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对拉美地区的体育对外交流,在政策上给予了积极支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拉关系变得更加紧密。2008年,中国政府发布首份针对拉美政策的白皮书,提出建立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这一阶段性目标。这彰显了中国同拉美国家加强合作的意愿,为强化中拉关系和中拉双方继续在包括体育的众多领域合作注入了新活力。
事实上,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对拉美的公共外交除了文艺、科技、卫生、教育、体育等领域代表团的互访外,还体现在双方签署大量的文化交流合作协定。在体育交流方面,1995年中国国家体委制定“奥运争光计划” ,推动与近100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体育机构或奥委会签署了双边体育合作协议或合作备忘录,与国际体育组织交流的范围不断扩大,交流的层次不断提高。
优势互补
早在1990 年5 月,中国和乌拉圭两国政府就签署体育合作协定,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拉美国家之间的第一份政府间的体育交流协议,为中乌两国和中拉之间体育交流的制度化起到了示范与推动作用。1992 年4 月,中国健力宝青年队赴巴西留学,开创了中国青少年足球队整建制长期“留洋”的先河,同时也为中国企业投资竞技体育作了积极的改革尝试。
交流的不断深入,使中拉体育交流更具有组织、有计划、多元化和多方位的特征。除了国家体育代表团互访、国家队互访和参加双方的邀请赛外,中-拉美还开展了政府间体育交流协议、省队出访、俱乐部球队和大学球队来访等体育交流活动,交流内容丰富,交流层次多样。中国在跳水、举重、乒乓球、羽毛球、射击等项目上具有优势,而拉美地区的足球、田径、拳击等运动项目成绩颇佳。
这也是中国与拉美运动交流的主要体育项目。来自中国的优秀跳水教练,就曾帮助墨西哥取得多项跳水世界冠军和美洲地区冠军。
而来自古巴、巴西等国家的篮球、排球队也积极参加中国举办的各类邀请赛,中国跳水、乒乓球、游泳等国家队也相继参加拉美地区邀请赛。从2014年开始,中拉之间互相派队参加邀请赛则以足球和排球项目为主。
近年来,世界田径赛场不断出现的“加勒比奇迹”,也推动中拉之间体育合作领域不断拓展。1993年—2018年,中拉双方国家体育代表团互访达60次,拉美地区国家体育代表团来华访问29次,中国体育代表团访问拉美国家31次。其中,来访最多的国家是古巴和巴西,来访都达到5次;中国国家体育代表团分别6次访问墨西哥、5次访问巴西,4次访问古巴。
发展契机
作为民心相通的体现方式之一,中拉体育交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推进而不断深化。截至2020 年底,中国已经与19 个拉美国家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拉美地区从“一带一路”的自然延伸升级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都将推动中拉体育合作。
2016年11月,中国政府发表第二份《中国对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文件》,明确指出“加强双方体育交流和务实合作,鼓励互派运动员参加各类体育赛事,建设更多高水平体育中心。在双方优势项目上交流经验,共同提高运动水平。”2019 年国务院发布《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将加强体育对外交流放在了五大战略任务上,并制定了实施共建“一带一路”体育发展行动计划,积极搭建各类体育交流平台,鼓励丰富多样的民间体育交流,旨在加强与重点国家和地区体育交流合作,构建体育对外交往新格局。这都为中拉体育交流合作指明了方向。
中拉体育界人士认为,今后在中拉人文交流机制框架内,既要进一步深化中拉竞技体育领域的合作,在双方优势项目方面互派教练员、运动员到对方训练、交流与合作,通过“互学互鉴、资源共享”等方式不断提升双方竞技体育水平,又要促进中拉群众体育领域的合作,把拉美地区的桑巴舞、马球等传统项目推广给中国民众,把中国的武术、太极、龙舟等传统项目进一步推广给拉美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