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城乡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22-05-30刘文婕肖真彭敏
刘文婕 肖真 彭敏
摘 要 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及乡村振兴,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建立平等竞争、规范有序和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简介江西省吉安市城乡融合发展现状,分析吉安市存在的城乡要素配置不合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应不均衡、城乡基础设施不完备三大问题。提出吉安市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的对策: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要素合理配置,有利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有利于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要素;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江西省吉安市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3.01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凸显了新发展阶段我国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1]。江西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推进高铁沿线产业集聚、区域合作、城乡融合,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1 吉安市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的意义
吉安市作为一个老革命根据地,农业经济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实现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融合发展,对当地乡村振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需要根据吉安市当地的实际情况,利用其自身农业、旅游业等方面的优势,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做到城市与乡村要素流动、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及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
对于现阶段的吉安市来说,城乡融合发展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在农业方面,吉安市发展基础较好,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机械化,虽然与排在全国前列的农业大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总体发展势头较为强劲;在工业方面,2022年预期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吉安市仍处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工业仍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电子信息等产业保持较快增长,但市场需求总体仍然不旺,高耗能行业增长承压;服务业方面,吉安市服务业发展总体稳定,提质增效步伐加快,近几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多点散发对服务业复苏持续造成冲击,服务业保持着平稳增长态势。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吉安市三大产业都有所增长,但是缺乏支柱性产业及亮点产业的支撑,而高铁的开通、与大湾区距离的拉近、新型产业的崛起及城乡融合发展模式的运用,将带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
2 吉安市城乡融合发展现状
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城镇居民。综合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 931元,名义增长10.5%,实际增长9.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 412元,名义增长8.2%,实际增长7.1%。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收入比值由2020年的2.56缩小至2021年的2.50。与全国数据对比,吉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 88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 298元,吉安市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为2.34。从人均可支配数据角度来看,吉安市城镇居民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均值相差4 53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均值相差仅633元,一定程度上说明吉安市农村发展的后续竞争力将更强,农业生产水平也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但城乡收入差距仍比较明显,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显著。
《吉安市2021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1年吉安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 525.65亿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47.8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 157.6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 120.2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9.8∶45.8∶44.4。其中,吉安市农业总产值488.2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 035.23亿元。增幅数据显示,农业、工业、服务业都有一定程度增加,分别为8.3%、8.3%、9.8%。截至2021年末,吉安市常住人口为442.51万人,比2020年末减少4.47万人。吉安市城镇化率为53.41%,比2020年提高1.06个百分点,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7.45万人。从数据可以看出,三大产业产值增幅基本都在9%左右,城镇化率提高了1.06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转移以江西省为主,加强城乡各方面融合是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
3 存在的问题
3.1 城乡要素配置不合理
城乡要素主要包括土地、人口、技術、资金及信息等,城乡要素之间合理的流动和配置能促进城市和农村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1)劳动力缺乏,特别是专业化技术人才匮乏。截至2021年,吉安市城镇化率为53.41%,城镇化水平已达到一定高度。但吉安市依然是以农业为主的革命老区,农村人口居多,并且农民进城意愿强烈,因此乡村留守的多是老人和儿童,年轻劳动力去往城市务工的较多,留下来进行乡村建设的依然是少数人。2)农村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吉安市农村土地资源丰富,但农作物用地、宅基地、集体性经营建设用地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撂荒、闲置、非农化现象。近几年,返乡建房的趋势有所加强,农村宅基地较多,但是更多的是逢年过节的住处,新宅基地的利用率非常低,农民的各项权益,如土地收益权、财产权得不到有效保障。3)农业农村的资本投入不高。吉安市的农村中,部分旅游乡镇开始有大型社会资本要素的进入,但尚未形成规模经济,加之大型的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不高,在资本逐利性的驱使下,投资的流入流出比不协调,导致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扩大再生产和转型升级困难。
3.2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应不均衡
城乡融合过程中基本公共服务供应的不均衡是较为突出的一个矛盾点,其中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是广大城乡居民最关心、最迫切的基本公共服务供应。
3.2.1 义务教育方面
教育是一个城市重要的创新源、活力源、产业源,得益于现代教育体系的建设,经济发展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2020年底,吉安市各区域的中小学已超108所,但是城乡教育不均衡,所熟知的附小、吉安一中、白鹭洲中学及其他各县(市、区)的学校90%位于市(县)域,而乡镇学校数量较少,且入学率低。因此,乡镇的义务教育水平一直得不到提高,也无法和市(县)教育水平相比。
3.2.2 卫生医疗方面
1)医护比、床护比不均衡。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数据显示,吉安市医护比为1∶1.03,市级及以上医院床护比例近年来未有提升,此项比例数据已严重失调。2)卫生医疗技术人员学历普遍偏低,高层次人才缺乏。吉安市卫生技术人员本科人员占比19.3%,执业(助理)医师本科人员占比36.03%,注册护士本科人员占比仅5.65%,本科层面占比均未达到40%,研究生所占比例更低。3)医疗资源不均衡。城市医院特别是大医院,高级人才相对较多,而且先进设备配置齐全;而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乡村医疗服务点几乎没有高级人才,大型手术设备缺乏严重,分级诊疗制度非常不完善。
3.3 城乡基础设施不完备
城乡融合发展直接依靠交通的互联互通,随着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等政策的实施,近几年吉安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已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但是依然还存在一些离城市较远又非旅游度假的乡村,在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相对滞后,影响了乡村运输,继而导致城乡融合受阻。
根据2021年5月江西省电信行业统计月报数据,江西省全省电信业务总量33.9亿元,固定电话用户数480.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4 361.7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1 584万户。其中,吉安市电信业务总量2.9亿元,占比8.5%;固定电话用户数37.7万户,占比7.8%;移动电话用户数406.6万户,占比9.3%;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149.7万户,占比9.5%。调查数据中,吉安市移动宽带用户89.8万户,其中农村用户48.2万户、城区用户41.6万户。由此可见,吉安市城乡移动网络用户数量并没有很大差距,但是从网络信号反馈信息中发现,相对于城市来说,乡村基站较少,接入基站距离更长,乡村网络质量更差。例如,居家网络上课期间,乡村学生更容易面临无网络及缺少线上上课设备等问题。此外,城乡信息不顺畅,城市产品供给出现了断层,而农村产品出现滞销等问题也较突出。
4 完善吉安市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的对策
4.1 城乡要素合理配置
1)建立赣吉人才入乡激励制度。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环境下,吉安市政府可以通过金融、财政、社会保障等激励政策,吸引各类型专业技术人员返乡入乡创业,让大学生回乡作贡献,衔接好大学生村官与选调生之间的工作,鼓励高校毕业生扎根基层,到村任职,特别是乡村急需的短缺人才,如园林规划类、农作物生产类、建筑设计类等人才,还可以运用城乡人才交流机制进行融合。2)稳慎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面对农作物用地、宅基地、集体性经营建设用地在一定程度上撂荒、闲置、非农化的现象,可以灵活运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中将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的政策,在保证农民房屋财产权及资格权的基础上,对闲置的房屋或者宅基地进行统一管理,用分包或者统包方式合理优化乡村整体布局[2]。3)建立工商资本入乡促进机制。除部分旅游村落,如渼陂、钓源外,乡村的大型社会资本投入较少,主要原因在于乡村建设大多由政府直接支持,因此可以对社会资本入乡鼓励政策进行完善,如资本进入乡村融资贷款政策、规模化产业建设配套设施补助政策等,搭建政府、企业、个体合作平台,共同壮大乡村集体经济。
4.2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
1)均衡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目前,吉安市已推动中心城区教育布局,在此基础上,应同时加大优化城乡教育布局力度,让名校带乡校、强校带弱校,努力实现教育的城乡均衡。由吉安市政府牵头,通过提高待遇、社会地位等政策的激励,对现有的教师资源进行融合配置,统一规划、选拔乡村教师,推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和城乡教育联合体模式,改善乡村管理人员、教师缺乏的局面[3]。同时,鼓励当地高校毕业生,如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特别是教育类专业毕业生向乡村教育岗位发展,建设乡村教育高素质教师队伍,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健全乡村公共卫生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加强医联体、医共体、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进乡村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让县域医院对乡村医院进行对口帮扶,帮助乡村医院改善就医环境、提升乡村医护人员综合能力,努力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重病不出市”[4]。加强乡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各项政策制度的完善,增强乡村医疗岗位的就业吸引力,和井冈山大学、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深度合作,将医学类专业学生定点输送到乡村医疗服务岗位上,同时定期、定量地将乡村医护人员派送至城市大型医院相关岗位进行学习和交流,提升乡村医疗综合实力。
4.3 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
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邮电、供水供电、商业服务、科研与技术服务、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及卫生事业等市政公用工程设施和公共生活服务设施等,其既是物质生产的重要条件也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
1)合理布局乡村供水排水、环境卫生、电力电信、道路等基础设施。针对乡村供水排水进行整体规划和合理布局,建立起一体化的供排水网络系统;稳步推进乡村电力电信系统一体化格局,完善乡村信息网络覆盖,减少网络故障现象;同时加强乡村公路硬化、刷黑、路肩填土、绿化等工作,让村民出行更加安全,种植的特色农产品运输更加便捷,打通城乡道路融合新格局[5]。2)统筹安排乡村综合性文化服务、养老、体育健身和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可在村广场上设置篮球场及各类健身器材,将广场舞及当地特色文艺节目融入综合文化中,如吉州区钓源村女子舞龙队、永新县南塘村盾牌舞队,让乡村居民都能体会到乡村居住的樂趣。3)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卫生厕所、生活污水治理等设施规划。如果乡村没有能力解决污水等问题,可以采用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运维的模式,将乡村生态环保问题交给专业人士解决,保障乡村污水处理设施设备良好运行[6]。
参考文献:
[1] 刘振伟.乡村振兴中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法治保障[J].农村工作通讯,2019(19):37-40.
[2] 邹进泰,肖艳丽.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破解城乡融合三大难题[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0630/c40531-31204103.html,2019-06-30.
[3] 齐杰.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演进与实践路径研究: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J].乡村论丛,2021(6):98-105.
[4] 赵威.农文旅融合助推特色村寨乡村振兴路径研究:以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村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22,61(2):143-146.
[5] 曹雪彦.“十四五”时期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考[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21,44(5):53-56.
[6] 陈明星.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长效机制[J].区域经济评论,2018(3):119-121.
收稿日期:2022-04-21
基金项目:吉安市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省市党代会精神专项课题“劳动力流动视角下吉安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研究”(22ZB022)。
作者简介:刘文婕(1987—),女,江西吉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电商数据分析。E-mail:2491562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