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职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

2022-05-30肖成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教育引导校园中职

肖成

一、引言

易烊千玺与周冬雨主演的电影《少年的你》热映,让“校园欺凌”再次成为社会性的热点话题。近年来,中国媒体报道的校园欺凌案件层出不穷,如2019年9月16日廣西16岁男生将同学扔下4楼案,2020年6月7日南通15岁少年被两人殴打致死案,2020年10月29日山西兴平15岁少年遭围殴被埋案等。2016年6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针对校园欺凌频发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2016年11月,教育部等九部门颁布《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从预防和依法处置等方面防治校园欺凌暴力事件的发生。这些都说明中国政府针对校园欺凌问题是十分关注的。

中职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校园欺凌现象多发地之一,对于中职学生校园欺凌问题需要采取管教与关怀教育相结合的措施。笔者作为中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师,认为通过对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能够较好地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预防与干涉作用,通过柔性手段引导中职学生梳理正确的价值观,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本文探讨了如何对中职学生校园欺凌行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先阐述了校园欺凌行为内涵及类型,之后对中职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中职学生校园欺凌行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对策:构建家庭学校联合教育引导对策、强化中职教师对学生思政教育引导对策和加强中职学生的自我教育引导对策。

二、校园欺凌行为的内涵及类型

(一)校园欺凌行为的内涵

挪威学者Dan Olweus是较早对校园欺凌问题进行探讨的学者之一,在1978年出版的《校园欺凌行为:施虐者与替罪羊》一书中对校园欺凌问题进行系统化的研究,Dan Olweus(1993)认为校园欺凌行为是受欺负者持续反复地遭受来自一个或多个同龄人的消极行为所造成的身体上或者心理上的不适应或伤害。中国学者胡春光(2017)等人对校园欺凌行为的研究中,强调了欺凌行为的故意性、重复性及持续性,受欺凌者身心受到一定的伤害。教育部(2017)在《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中将校园欺凌界定为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之间,一方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或网络等方式对另一方进行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身体伤害、精神损害等行为事件。本文探讨中职学校中的校园欺凌行为,结合以往的研究,可以将校园欺凌行为归纳为:发生在学生之间的,欺凌者有伤害另一方的主观意愿,将自己的兴奋快乐建立在受欺凌方的恐惧痛苦之上的,带有反复性和伤害性的行为。

(二)校园欺凌行为的类型

本文按照行为特点将校园欺凌行为分为以下五种:

1.言语欺凌

言语欺凌指欺凌者通过带有侮辱歧视性的言语等对受欺凌者进行人格侮辱致使对方自尊、人格及名誉等受到损失的行为。在校园中,给人起带有嘲笑或歧视性的绰号,进行脏话辱骂等都是言语欺凌最为直接的表现,言语欺凌是校园欺凌行为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欺凌行为。

2.身体欺凌

身体欺凌指欺凌者将一些身体动作通过殴打、囚禁、推拉、拳打脚踢等施加到被欺凌者身体上。多见于学生之间产生矛盾时,一些学生倾向于通过打架等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也有一些纯粹欺负弱小寻找刺激的行为。

3.关系欺凌

关系欺凌指欺凌者通过运用社会关系等将被欺凌者进行社交孤立,通过散播谣言、背后说人坏话等形式来达到孤立对方的行为方式。此种欺凌方式有一定的隐蔽性,往往对被欺凌者造成很大的精神伤害。

4.网络欺凌

网络欺凌史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各种社交网络媒体的使用,使得网络欺凌成为当下校园欺凌行为中一种新的形式。通过在网络散布谣言或逼迫对方拍摄一些不雅视频散布到网络等方式恐吓威胁被欺凌者,此种形式的校园欺凌不断冲击社会道德底线。

5.性别欺凌

性别欺凌指通过言语、肢体或其他方式对他人的性体征、性取向、身体隐私部位等进行贬低、威胁或攻击的欺凌行为。这在一些身体发育过早的女学生或声音纤细的男学生中较为常见,他们常被嘲笑或遭到孤立,在当下中职学校性教育普遍缺乏的环境下,性别欺凌是校园欺凌中普遍存在的欺凌方式。

三、中职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特点及原因分析

(一)中职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特点

中职教育是中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其生源主要为初中毕业生,与普通高中不同,中职学校普遍采用全日制寄宿制,采取封闭式管理,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在文化知识及德育培养方面相对欠缺。和普通高中学生相比,中职学生自尊心强、自卑心重、容易冲动、爱表现、交际能力强等特点。中职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的主要特点表现为:

1.中职学生校园欺凌引发的犯罪比例高

相比普通高中学生而言,中职学生接触的社会更加复杂,在校园中拉帮结派等行为更加普遍。如山东高院在公布数据显示,虽然近三年中该省未成年人犯罪率下降,但是职高、职中、技工学校等为主体的学生犯罪率在大幅增加,犯罪类型中则集中在故意伤害罪、聚众斗殴罪、强奸罪、寻衅滋事罪等类型的犯罪中。

2.中职学生的校园欺凌受到互联网发展的影响大

互联网下,各种不同的新鲜元素充斥,特别是随着主播经济发展,各种吸引眼球的视频让部分学生竞相模仿,为获得刺激和成就感等发布一些校园欺凌的视频等,博得眼球。

3.中职学生校园欺凌行为中伴随着早恋等问题

中职学生多离家学习,远离家长的约束,且处于性生理心理成长时期,出现各种失恋、暗恋、三角恋等问题,各种为争夺男女朋友等出现纷争,引发校园欺凌,严重地导致一些校园暴力事件发生。

(二)中职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的原因

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及对院校部分教师的访谈中,总结影响中职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在转型时期带来的不良风气

中国社会是户籍制度下城乡二元结构社会,在城乡一体化社会转型变化中,中职学生中多来自农民工及留守家庭,社会对他们的认同度不高。在中职学生群体中,加强群体认同的拉帮结派团体行为较为常见,校园欺凌表现为小团体性质的侮辱、打骂等言语暴力行为。在中国社会转型发展中,社会中功利化思想严重,中职学生有强烈证明自己能力的欲望,且证明自己的方式是通过校园欺凌等途径进行。

2.中职学校管理与学生发展不协调

中职学校在管理中注重降低退学率和提升就业率,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与就业关系不大课程重视不够。在对中职学生管理中部分教师存在“以暴制暴”的管理方式,使得校园欺凌行为变本加厉,走向极端。学校对一些主播刷礼物、丧文化等负能量校园文化的“包容”,导致校园欺凌行为低俗化。

3.家庭教育理念偏差

中职学生普遍与家人缺乏情感上的沟通,父母在與沟通中不在意叛逆期中的中职学生的自身感受,而多用“都是为你好”等说辞带过,对孩子多为物质上鼓励,而缺乏精神上的引导。另外,留守家庭、单亲家庭等家庭结构失衡,部分家长暴力式的教育方式等,都会对中职学生造成一定的负面情绪。

4.中职学生自身三观不健全

对于中职学生自身来说,他们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阶段,在接受大量来自网络等外界信息中,缺乏基本道德判断,受到错误思想引导,未树立正确价值观。部分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欺凌者未认识到欺凌行为的法律后果,认为只是“开开玩笑”,而受欺凌者也不懂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在中职学校封闭的环境中,盲从和求异心理严重,在校园欺凌行为中多有一个主角和其“帮凶”。自卑心较重的人则也有可能通过欺凌他人的方式来掩饰自己内心的自卑感,从而欺凌比自己弱小的人来彰显自己的“强大”。说明了中职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上的不足。

四、中职学生校园欺凌行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对策

(一)构建家庭学校联合教育引导对策

家庭教育在中职学生思想观念形成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故家长自身需要对校园欺凌行为有正确的认知,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培养孩子的尊重意识,营造和谐友爱的家庭氛围。

学校方面则需要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辅导机构,及时对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心理健康者也不易成为欺凌者或受欺凌者,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有助于减少校园欺凌现象。除了线下的心理辅导外,可以多渠道开设在线心理辅导,为受欺凌的学生提供快捷的沟通渠道。

另外,学校方面需要加强法治教育,特别对与校园欺凌相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等法律进行宣传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他们尊法守法意识。开设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树立中职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敬畏生命,平等待人。

(二)强化中职教师对学生思政教育引导

中职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教师需要做到榜样作用,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平等待人,耐心细心与学生沟通,引导学生发展,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结合自己的社会经验引导学生适应社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讲授性引导,在课余活动中进行讨论性引导,采取谈心的方式开导学生,积极利用微信等社交平台开展对话性引导,平等沟通拉近距离,了解学生面临校园欺凌行为情况。

(三)加强中职学生的自我教育引导

对于欺凌者,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性格上问题,学会换位思考,培养他们冷静思考能力,形成自律,做到尊重包容他人,在平等对话上进行有效沟通。积极参与互动活动,通过组织宿舍文化节等方式来增进室友同学之间的感情交流。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健康交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于受欺凌者而言,需要引导他们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在受欺凌时能够积极寻找教师、家人及朋友的帮助,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另外对于“施暴者”则采取拒绝的方式,而不是自己成为“施暴者”来反抗欺凌。远离“受害者有罪论”,形成健康的心理认知,保护自己不受欺凌。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网.李克强: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DB/OL].Http://www.gov.cn/xinwen/2016-12/12/content_5146858.htm,2016-12-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D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1611/t20161111_288490.html,2016-11-02.

[3]Olweus,D.Aggression in the Schools:Bullies and Whipping Boys[M].Washington DC:Hemisphere,1978.

[4]Olweus,D.Bullying at School :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CanDo[M].Oxford:Blackwell,1993.

[5]胡春光.校园欺凌行为:意涵、成因及其防治策略[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7(01):76-82.

[6]教育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D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7n/xwfb_20171227/sfcl/201712/t20171227_322964.html,2017-12-27.

责任编辑 何丽华

猜你喜欢

教育引导校园中职
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党的建设质量——加强和改进民营企业家教育引导工作研究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引导
高校港澳台学生教育引导策略研究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教育引导青少年严密防范宗教极端思想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