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职业本科教材建设的障碍与进路
2022-05-30邢少乐郭达
邢少乐 郭达
[摘要]1+X证书制度为我国职业本科教育的类型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而职业本科教材建设是保证职业本科教育类型特色的基础性要素,也是实现证课通融的关键。将1+X证书制度元素融入职业本科教材,能够促进职业本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但是,目前职业本科教材建设存在编撰人员准入门槛低、功利性强,身份属性单一;教材内容的思政引领性弱,类型特色不显著;教材呈现形式单一,服务对象错位等问题。因此,建议制定资格准入标准,打造多元主体并存的教材编写新主体;知识思政共生,以职业胜任能力为本位开发教材的新内容;灵活选择教材呈现方式,以服务学生为本展现教材的新形态,从而促进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发展需要,推动技能型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1+X证书制度;职业本科教育;教材
[作者简介]邢少乐(1998- ),女,山东烟台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在读硕士;郭达(1986- ),男,辽宁锦州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研究中心,讲师,博士,硕士生导师。(天津 30022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机制与路径的质性研究”(项目编号:20YJC880020)和2021年度山东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理论实践研究课题“齐鲁职业教育文化研究”(项目编号:GD7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14-0086-05
1+X证书制度中的“1”即学历证书,具有基础性和系统性,目标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X”即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具有职业性和技术性,目标是技术技能的拓展与提升;“+”是整合沟通两类证书的通道,通过课程、教师、教材等要素来实现“1”与“X”的沟通和衔接。1+X证书制度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深化“三教”改革的依据和参考,旨在培养职业院校学生“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综合能力。《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设置了247个本科专业,对职业本科教材的编写和选用提出了新要求。1+X证书制度与职业本科教材的结合,是回应产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素质诉求的重要反馈方式,是职业本科院校特色、长久发展的重要教学资源。为满足职业本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技能型社会发展的双重需要,依据1+X证书制度建设职业本科教材势在必行。
一、1+X证书制度下职业本科教材建设的必要性
(一)职业本科教材是筑牢国家意识形态的无形边界
职业本科教材集中反映着国家发展职业本科院校的愿望,体现了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和价值取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教材建设就被提到了国家事权的战略高度。为了推进新时代职业本科教材建设,发挥好教材育人功能,首要任务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教材建设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正确处理好意识形态与科学知识之间的关系,为职业本科教材建设提供根本遵循。1+X证书制度下职业本科教材既是国家意志和集体价值观的呈现,具有引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功能;又是职业性与技术性理论结合的话语体系呈现,具有知识性与职业性。可见,职业本科教材建设融入1+X证书制度的技能标准,符合我国现代产业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导向和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趋向,也是维护我国职业本科教育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防线。
(二)职业本科教材是职业本科课程开发的基础工具
国家分批次累计确定近百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职业本科院校教材建设标准的重要参照。但职业本科教育配套的相关教材在建设过程中,并沒有将这些标准进行有效转化并融入教材内容之中,也就难以将1+X证书中的技能标准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开发过程中和融入学生的知识技能框架中,其关键原因之一是1+X证书制度还未能有效渗透到课程教学之中。对此,职业本科教育的课程开发需要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体现的“职业维度”为依据,对现有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和编排。基于学习者的过往学习经验和技能标准所包含内容之间的联系,将1+X证书标准转化、融入教材之中,从而使课程开发的内容能够为学习者提供真实岗位必需的实践知识与技能,明确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要求,缓解社会用人需求与个人学历需求之间的矛盾,使职业本科教育类型特色更加鲜明。
(三)职业本科教材是职业本科师生互动的参考依据
1+X证书制度下职业本科教材建设是引领教学模式变革的基础条件。教材是师生教学互动的重要载体,由于1+X证书制度下的教材所涵盖的内容更加具体化、专门化,因而能够引导师生互动的方向与边界,提高课堂效率。以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的职业本科教材内容体系设计,可以更好地辅助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教学活动,因而能够改进教师的“教”。1+X证书制度下职业本科教材建设也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基础动力。教材内容的学习直接与技能证书考试挂钩,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和热情。教材内容的设计贴近工作岗位的真实需求,超越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经验和认知,带来知识的提升与技能的拓展,且便于教师掌握学情,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因而能够促进学生的“学”。
二、1+X证书制度下职业本科教材建设的主要障碍
(一)职业本科教材编撰人员准入门槛低、功利性强,身份属性单一
新建职业本科院校为创办优质特色专业,急需配套教材与课程等教学资源的跟进,然而教材编写人员选拔缺乏资质标准认定,准入门槛较低,加之教师职称评定需要成果支撑,致使院校与教师多从功利主义角度出发参与职业本科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影响了职业本科教材的编写质量。此外,职业本科教材编写主体单位多为出版社、职业院校,编写人员缺乏生产一线的实践工作经验,导致教材内容缺乏生产实际中前沿的关键技术、设备操作与维护等内容,未能紧密结合新业态、新职业的需求,脱离了技能等级证书考试的标准,出现了职业导向偏离,不利于学生实践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积累。即使是校企双方合作共同开发的教材,主编团队也是校方,企业参与性弱,因而其适用性、通用性和实用性不高,难以适应1+X证书制度下职业技能学习的需求。同时,校企双方合作编写职业本科教材过程中,企业高级技术人员虽然熟知岗位基本操作规范与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的要求,但缺乏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编写教材的教学逻辑欠缺,忽视了教师授课安排与学生认知能力,难以满足本科层次人才培养要求。再有,缺乏社会培训评价组织人员的参与。培训评价组织了解1+X技能证书的考情,熟悉专业领域的职业技能测试要点,掌握工作岗位对职业标准的新要求,具有开发相关标准和评价技术技能操作的经验,是职业本科教材编写不可或缺的主体,但目前却缺少他们的参与。
(二)職业本科教材内容的思政引领性弱,类型特色不显著
《“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提出“统筹建设意识形态属性强的课程教材”“规范建设公共基础课程教材”。但当前职业本科教材尚未贯彻“1”中学历层次的学科综合素养要求,不同学段的文化基础课内容衔接不畅,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挖掘不够深入,反映的时代精神内涵不够透彻。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劳动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等方面的教材供给少,思政元素在职业本科公共基础课程教材内容中的占比小。同时,职业本科教材未体现“X”中职业技能证书的实用导向素养。目前,职业本科教材的编写偏重学科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强调知识本位,未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理实一体的育人特色,脱离了1+X证书制度中的职业技能要求,内容偏深、偏难,纯文字叙述多,缺乏图表示范与配套音视频讲解辅助材料,因而教材未能发挥具体技术操作的学习情境导入,内容过于抽象化,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此外,当前推出的471个“X”证书技能标准,教材转化率低,相关专业的教材同质化现象严重,冷门专业教材建设无人问津,新兴专业教材建设未能及时更新跟进,产业跟随度低。
(三)职业本科教材呈现形式单一,服务对象错位
当前职业本科教材仍以纸质版为主,很难将多种“X”技能证书的等级要求生动、鲜活地呈现出来,教材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水平不高,限制了师生在教材使用上的选择性和灵活性,忽视了教师教学与学生自学的需要,阻碍了教师教学策略与授课方法的创新。同时,职业本科教材侧重于服务教师教学,忽视了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职业技能要求。教材内容将所有事实和原理全部直接呈现,排列紧凑,以理论知识灌输为主,缺乏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实践帮助的引导性与实用性,未能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不能有效服务于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此外,职业本科教材更新周期长,对接1+X证书制度下的各类职业资格考试时,资源获取形式单一,对课程生成性知识和职业资格考试的专业性知识难以及时补充、更新,未能满足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多元个性化需求。
三、1+X证书制度下职业本科教材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打造职业本科教材编写的新主体
职业本科教材编写新主体的打造,应制定资格准入标准,注重多元主体并存。第一,制定职业本科教材编写人员资质标准和原则规范。一是提升编写人员的准入门槛和能力要求。编写人员须有对相关领域前沿热点问题的敏感度和捕捉力,掌握师生对教学资源的需求与使用状况,通过反思真实的教学实际来进行职业本科教材的编写。二是为编写人员提供指导培训,根据编写需要及时进行动态调整,提升编写水平。三是制定以质量为核心、以标准为抓手的教材编写原则,将教材编写纳入学术诚信考察范围。建设职业本科教材编写学术委员会,加强对教材编写主体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自信提升的教育与培训,严格落实教材编写者的准入标准,保证1+X证书制度下教材建设的质量。
第二,规定职业本科教材编写主体的来源比例,构建教材编写的多元主体。职业本科的专业特性和职业特性决定了职业本科教材的编写主体必须由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完成。一是职业本科教师应重点把握教材编写规范。教师熟悉学情,熟知教材编写的规范要求,拥有深厚的文字功底,能够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将“X”证书的技能标准要求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融入职业本科教育学科体系,确保教师可教、学生可学。二是由企业人员重点引入前沿技术标准。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具有丰富的工作经历,熟知技术的新规范、新工艺和新标准,可使“X”证书制度下的素质要求与产业需求的对接贯穿教材始终。同时,还能够针对不同技能标准的真实教学案例,将其分模块融入职业本科教材,确保教材内容的可读性和实用性。三是吸纳社会培训评价组织人员作为职业本科教材编写主体。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是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开发者和职业技能等级的评价者,其相关人员能够为职业本科教材编写内容进行合理的指导和筛选,确保教材内容的全面性与针对性,避免过度功利化,提高教材的使用价值与教育价值。四是促进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教材编写。让学生通过填写问卷、接受访谈和发表意见等形式间接参与教材编写,了解学生对1+X证书制度的认知与发展需求,为教材编写提供参考。
(二)挖掘职业本科教材开发的新内容
由于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不仅在于使学生获得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职业技术技能,还在于塑造和形成一个德技双修的“职业人”,服务于技能型社会的建设。因此,职业本科教材开发的内容应强调知识思政并存共生,以职业胜任能力为本位。第一,研制知识性和思政性相统一的公共基础课教材。一是教材内容指向知识、技能、方法、智慧、人格、素养等多种要素。及时更新职业本科教材内容,编写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精神和新时代精神内涵的新教材,反映行业产业更新、科技创新进步的新教材。二是开发具有国家标准、院校通用的优质公共基础课教材,强化职业本科教材的思政育人功能。《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指出:“职业院校教材必须体现党和国家意志,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据此,应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职业本科教材,增加爱国主义、工匠精神和法治思想的内容,同时选择红色革命文化、蓝色海洋文化、黄色中原文化等融入教材,从根本上保证职业本科教材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
第二,研制以职业胜任能力为本位的专业课教材。一是高级职业技能标准应与职业本科阶段学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目标相对应,保持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的一致性。要打破普通教育的学科逻辑,按照职业核心素养培育和职业技能证书考试要求确定教材内容,根据不同职业技能等级有机衔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建立职业性的工作逻辑,根据行业企业的最新技术工艺和操作规范,动态生成和调整职业本科教材内容。职业本科教材内容选择与编写的关注重点应从以知识掌握为主向工作实际需要为主横向延伸,从而扩大教材的使用价值,增强与产业的关联度、岗位的适应度,更贴近学生对教材的使用目的,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二是以培养技术技能岗位胜任能力为主要目标。职业本科教材不是应对考试的工具,教材内容也不是考试知识点的简单堆积,而是根据1+X证书制度对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操作规范的要求,结合职业本科层次的专业发展需要,合理安排教材内容,使学生获得全面综合发展。职业本科教材内容的设计应融入“教学做合一”的理念,使学生拥有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掌握满足工作岗位需求的胜任能力,增强适应真实工作任务的能力以及根据所学灵活运用的能力。
(三)展现职业本科教材的新形态
灵活选择教材呈现方式,以服务学生为本。第一,推进纸质教材的数字化,灵活选择职业本科教材呈现方式。一是加快职业本科纸质教材数字化进程。《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专业教材要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及时动态更新”。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意味着纸质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载体,教材的内涵外延不断拓展。对此,应大力支持在线师生、生生网络互动,获取在线课程和最新知识,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二是在课堂互动中开发以模块为最小单元的活页式职业本科教材。模块之间独立完整,拥有单独培养某项知识与技能的功能,还能够按课程进度与需要灵活调整顺序、插入新的模块。活页式职业本科教材不是字面意思的灵活装订,而是教材内容和教材形式的双重灵活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师生使用教材与课程本身发生互动,师生对教材的使用情况与评价反馈是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重要参考,可以对活页教材进行增补、调整与删除,使教材建设与课程开发相辅相成。三是推进职业本科教材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拓展学生的学习途径。职业本科教材中涉及教师难以表述、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应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用简洁、生动的微课视频解释抽象的理论知识,用虚拟现实技术展示高危险性的工作任务,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
第二,职业本科教材建设以服务学生为本。职业本科教材不是学术专著,而是在1+X证书制度指导下的教学材料集合,具有一定的框架体系。职业本科教材应发挥“知识地图”的作用,服务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指导教师的教学内容设计和学生的知识框架构建。一是应明确通过教材习得知识技能的是学生,教材应以学生的“学”为主,教材应转变为“学材”。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材價值观”和“教材使用观”,改变传统应用教材的方式,科学灵活地使用教材开展教学,创造性地改造教材,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二是职业本科教材的数字化建设应遵循职业本科生源特点与认知规律,满足学生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发展诉求和职业教育类型层次的实习实训素质要求。开发与职业本科教材配套的线上资源,以教材App、二维码和微课等多种信息化手段呈现纸质教材内容,使得学习时间打破常规,学习地点突破学校围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空间,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米博华,王梓.国家事权视域下的教材建设[EB/OL].(2021-11-19)[2021-12-20].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1-11/19/nw.D110000gmrb_20211119_3-11.htm.
[2]王亚盛,童红兵,孙志.1+X书证融通方法在专业群建设与新型教材开发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9):91-96.
[3]李枭鹰,郭新伟,符艺.高职教材的整体生成:内涵、界位、要素和原则[J].现代教育管理,2021(10):98-105.
[4]徐静茹,陈嵩.强化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教材育人功能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8(12):34-37.
[5]孔全会.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国家规划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6):57-61.
[6]丁喜纲.基于1+X证书的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21(6):17-21.
[7]陆燕飞,郭扬.国外职业教育教材开发与管理的经验及启示[J].职教论坛,2018(12):42-45.
[8]黄河,杨明鄂,旷庆祥.职业教育“新型活页式教材”的内涵及建设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2):99-103.
[9]栾婷婷.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新型活页式教材的开发与应用[J].科技视界,2021(31):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