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角下中职语文教学的思考
2022-05-30苑伟丽
苑伟丽
摘 要:我国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土地面积辽阔、人口数量众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为目标导向的建设工作正在进行,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距离越来越近。在此过程中,文化自信对提高国民凝聚力具有重要的精神引领和支柱作用。中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为社会提供大量复合型人才。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因素以及中职学生自身特点的影响,导致中职教育工作的难度要高于普通高中学校。在中职语文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是一项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工作任务。因此,本文在文化自信背景下,对中职语文教学有效开展途径展开全面思考,为进一步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以及学生语文素质和文化自信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文化自信 中职 语文教学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7.009
作为一种具有较高独特性的精神现象,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更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通过提高文化自信,能够使人民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具有的文化价值给予充分肯定,并且对其具有的文化生命力始终保持高度坚定和信心。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文化自信成为继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积极坚持全面落实文化自信的理念,能够使中国人民建立更加强大的精神自信,对全面提高民族独立性以及文化安全具有積极的促进作用,为国家兴旺发展提供了文化保障。而通过对中职语文教学的不断优化与完善,不仅能够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使学生建立强大的文化自信,而且还能为中职学生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力保障。
一、中职语文在文化自信视角下的教学现状
第一,许多中职学生对学习古诗词和文言文缺乏兴趣,在具体学习过程中,认为古诗词和文言文毫无用处,并且相关内容枯燥乏味;在完成背诵全文任务的过程中,经常缺乏活力、愁眉苦脸、垂头丧气,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死记硬背,完全不了解诗词语句以及文言文的具体含义。这样不仅会导致学生自身的阅读鉴赏能力难以提升,阅读知识量严重缺乏,而且只能对文章的表面意思产生浅显理解,不具备概括总结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提升,难以端正自身思想,树立积极的学习观念和文化自信。
第二,中职语文教师在开展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对思政教育和情感教育严重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组成我国现行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能够伴随中职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然而由于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理论性,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难以充分把握;教师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导致在向学生讲解具有较高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文章时,学生只能抓住表面,无法对文章的深层意思和价值态度充分理解,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建立造成严重阻碍。
二、在文化自信视角下中职语文教学有效开展的途径
1.以教材为核心,对教材中的文化元素进行深入挖掘
对于中职语文教学所使用的教材而言,与高中学校选择的必修教材有许多相通之处,其中包含大量的优秀文章和篇目,无论是散文、近代小说,还是唐诗、宋词,都能通过与学生开展积极有效的沟通交流,将不同文章包含的文化思想渗透给学生,使学生在阅读和分析相关文章之后,产生以中华传统文化为骄傲的心态,从而能够主动投入到发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工作中。
比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利用“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充分表达出兰亭聚会的空前盛况;利用“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将与会者的感受进行了形象描述。通过组织学生学习《兰亭集序》,不仅能够使学生对古人的生活常态和娱乐活动进行充分了解,感受到古代文人的雅趣,而且还能使学生的精神品格和审美情趣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对作品进行反复诵读和感知体会的过程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妙绝伦之处深刻感知。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在感悟人生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哲学思维意识、积累为人处世的智慧,这也是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而且《兰亭集序》作为天下第一行书,所包含的书法文化博大精深,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课件将相关内容展示给学生,可以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知识情境中,对字画的魅力充分领会。
在组织学生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关知识内容的过程中,通过向学生详细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不仅能够将蔺相如不畏强暴、大智大勇的高尚品格充分呈现在学生面前,而且还能使学生对廉颇勇于改变、效忠国家的精神产生深刻体会。这三个故事对人物的刻画既具体又生动,使每一个作品所描述的已经不再是历史层面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而是通过不断传承与发展,逐渐成为组成中华民族脊梁的重要元素。
从以上能够看出,在帮助中国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从教材入手,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分析,采取多元化措施对教材中存在的文化自信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始终遵循以教材为本的原则,确保文化自信成为有根之树、有源之水,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应有作用与价值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积极阅读国学经典,带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文化自信
中职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利用每一节课开始的几分钟,邀请一名学生到讲台前为其他同学声情并茂地讲述一个国学经典故事;在每节课程结束之前几分钟,带领学生共同温习一个国学经典古诗词内容;按照每周一次的频率,向学生讲解一篇国学经典,并要求学生背诵;按照每月一次的频率,组织学生开展“国学诵读研读会”;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认知设计一个与国学经典有关的黑板报或电子报;与学生家庭之间开展积极合作与沟通,有效落实家校合作各项措施,鼓励家长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和学生共同观看《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朗读者》《中国成语大会》等文化节目。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晚自习时间,组织学生观看《中国诗词大会》,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节目的问答环节中,鼓励每一名学生将自己想象成正在参赛的选手,将教室想象成节目录制现场;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创设与《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环节相同的情景,让上一次活动中取得最佳成绩的学生作为擂主,组织学生开展攻擂活动。
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参与热情得到全面激发,而且在观看节目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明确了解自身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量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使学生学习古诗词文化的被动思想得到全面转变,在日常游戏中充分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任务,确保中华传统文化内容能够在学生听、说、读、写相结合的环境中得到有效传承,使学生在多听、多看的环境下,做到言之有物、下笔有神,这对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
3.不断优化文化自信的导入环节,提高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在对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导入环节进行设计时,教师自身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通过采取多元化方式,确保导入环节的内容得到不断优化,充分满足学生认识需求和兴趣特征的同时,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相关内容中,从而实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想要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全部集中到课程导入环节,教师必须确保课程导入环节能够为学生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只有学生对课程导入环节的第一印象产生好感和研究欲望,才能始终将积极态度投入到相关知识学习中。
教师采取的导入方式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适宜性,始终将课程目标作为依据对导入方式进行合理调整。比如,在设计《兰亭集序》课程导入环节的过程时,教师可以通过对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有效利用,为学生展示《兰亭集序》的摹本,使学生首先对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产生惊叹和佩服之情,然后利用图文导入,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欣赏和分析;在设计宋词《雨霖铃》课程导入环节的过程时,教师可以利用知识导入法,向学生详细介绍作者柳永的人生经历以及相关知识内容,使学生在教师讲故事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相关知识内容的积极性。以上这些课程导入环节的设计方法不仅具有较高的有效性,而且还能使语文教师具有的个人魅力充分呈现在学生面前。
在我国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师要打破传统以“黑板”和“粉笔”为主的教学方式,应该加强对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灵活应用,确保制作的教学软件不仅符合学生兴趣特征,也能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具有引人入胜的特点,为学生打造一堂具有较高趣味性和生动性的“微课”。这样不仅能够使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向学生传授尽可能多的知识内容,使课堂氛围具有较高的和谐性和趣味性,向学生深入浅出地讲解相关知识点,而且还能使学生发自内心爱上传统文化,这也是中职学生建立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之一。
4.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在学校学习期间接触最多的人就是同学和教师,而教师与学生相比具有的自制能力以及文化储备量更高,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目标。中职语文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思想观念的积极建立具有深远影响,教师在课堂中无论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讲解,还是对学生传达思想观念,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中职语文教学质量不仅取决于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否具有较高合理性和可行性,而且还取决于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否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自身是否具有较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因此,为了有效实现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目标,教师首先要加强对语文教学相关内容的深入研究,通过不断学习其他教师的成功经验,对相关措施的成功原因进行积极思考,采取多元化手段加强自身得到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从而使语文教学从传统的“合理”逐渐朝着“有趣”的方向发展,使传统课堂教学目标从“及格”上升为“优秀”。
中职语文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文化自信,能够结合自身专业认知对传统文化进行赞美与欣赏,发自内心地对中华文化感到自豪和骄傲,真诚学习并践行民族精神。中职语文教师只有做到以上两点,才能做到无论在语文写作背景介绍过程中,还是在语文课堂朗读中,都能够声情并茂、全情投入、充满感染力地对文章作者以及文章人物进行讲解,为中职学生埋下文化自信的种子,并且通過积极引导,使学生结出传承文化的果实。这不仅能够充分实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教育初衷,而且能够为学生建立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化提供积极帮助。
在文化自信背景下,加强对中职语文教学内容与模式的优化,将现代化教育理念及多元化教学措施不断结合其中,能够使传统教学模式得到彻底改变,不仅能够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还能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发展提供积极帮助。因此,中职教师不仅要创新语文教学思路,提高学生对文化自信的重要性的认识,还要对语文教学内容和模式在全面优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明确了解导致相关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采取对应有效措施将相关问题妥善解决。在此基础上,将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教学进行有效整合,不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创新精神,确保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自身的文化自信也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晓玲《浅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元素——以福建省三明市农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例》,《语文课内外》2020年第13期。
[2] 杨继萍《中职语文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现状分析——以经典古诗文诵读现状调查问卷为例》,《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9年第5期。
[3] 陈燕明《由〈中国诗词大会〉探讨中华古诗词文化在中职语文课堂进一步传播的可行性》,《新商务周刊》2017年第3期。
[4] 黄臻、徐莹莹《中职语文古诗词吟唱课堂“三美三力”教学实践与研究——以深圳市宝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广东教育(职教)》2019年第8期。
[5] 曹培娟《课标视野下的中职语文古诗教学探讨——以〈将进酒〉教学设计为例》,《教育科学论坛》2021年第15期。
[6] 潘列英《民族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引入壮族文化资源探究——以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为例》,《广西教育》2020年第10期。
[7] 景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议工匠精神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现代职业教育》2017年第30期。
[8] 谭颖《文化自信下中职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调查研究——以湖南省商业技师学院烹饪学院为例》,《赤子》2019年第19期。
[9] 刘三婷、张麦秋《文化自信视域下中职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以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中外企业家》2020年第26期。
[10] 黄德初《用语文教育提振高中职学生文化自信——以中职传统文化教育为例》,《师道(人文)》2019年第6期。
[11] 罗萍萍《语文教科书的文化自信:取向与路径——以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版教科书为例》,《现代中职教育》2017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