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思考
2022-05-30丁霞
丁霞
摘 要: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包含诸多中华传统文化要素,在传统文化教学导向下,探索小学美术中的传统文化内容、有序渗透传统文化因素,成为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小学美术教学角度出发,首先从三个方面说明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随后分析传统文化渗透的路径与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 渗透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7.026
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关系到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美术课程体系中,包含丰厚的传统文化素材,因此有必要探索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措施。
一、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1.推动传统文化继承
传统文化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逐步提升,并成为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基于小学美术教学的特征,传统文化与审美能力的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基础上,掌握鉴赏传统文化的技能,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不再停留于文化意象表面。另一方面,小学生也是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主力军。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尽可能多地发现传统文化与美术内容的结合点,帮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与美术之间的紧密关联性,使得美术学科真正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催化剂”。
2.升华教学体系
小学美术教学的基本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能力,提升学生美术素养。在美术教学中要注意传统文化的作用,尤其是传统文化与美术学科特色的结合点。事实上在小学美术教材中,蕴含着很多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教师在传统文化传承要求的引领下,收集与教材传统文化因素相关的内容,作为优化课程方案的依据。当前小学美术教材中涵盖了戏曲、剪纸、园林、泥塑等诸多传统文化要素,这些因素都是传统文化的切入点。教师在美术备课阶段中,可以广泛搜索与传统文化要素配套的内容,按照课程教学思路有序融入配套内容。经过上述处理后,小学美术课堂内容更加充实生动,也容易引发学生的潜在兴趣,最终呈现出生机勃勃、活力满满的美术课堂,实现小学美术教学的升华。
3.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美术课程具有形象性、表现力强的特征,也是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的课程,因此小学美术课程的基本特征,有助于学生接受传统文化。但是传统文化渗透需要在课堂环境中进行,因此教师在课堂环境中的传授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渠道,也為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兼顾提升课堂效率、渗透传统文化的双重要求,探索两者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结合点,落实传统文化渗透理念。因此教师要总结小学美术教材中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因素,探索这些传统文化因素之间的联系,将其形成传统文化要素链。虽然美术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要素有很多,但是每种传统文化要素必然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对应。因此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属性也可以作为线索链,按照历史线条有效串联多种传统文化因素。在课堂环境内渗透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掌握不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传统文化渗透效果更胜一筹。学生在认识到美术范畴内不同传统文化要素关系的基础上,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更加浓厚,教师在课堂场景内的讲授效果更好,能提升传统文化渗透效率。
二、渗透传统文化的原则
1.秉承科学性原则
传统文化的渗透需要秉承科学性原则,注重传统文化渗透的效果,真正为小学美术注入更多的传统文化气质。因此在备课阶段需要意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探索传统文化的渗透点;从小学生接受能力与思维特征出发,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将传统文化渗透作为有效抓手,将小学美术课堂作为载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学科能力培养的重要切入点。在培养审美能力的基础上,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要更加深刻,潜移默化中提升小学生的文化自信。传统文化渗透,也是对小学美术课程的有效充实,要将其作为小学美术课堂改革的切入点,将创新因素融入小学美术课堂中,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在小学美术中的中国古代陶瓷课程教学中,蕴含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素材,也为教师渗透传统文化提供了很多机会。在中国古代陶瓷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可以借助幻灯片方式,将事先准备的古代陶瓷图片顺序播放,帮助小学生建立对古代陶瓷的初步认识;随后切入图文并茂的教学阶段,帮助学生从文字和图片两个角度认识中国古代陶瓷,使学生对于陶瓷的认识不再停留于表面。教师借机将美术作品融入其中,促进古代陶瓷要素与美术教学的结合,体现传统文化要素的引导作用。传统文化渗透要合理有序,教师在完成日常小学美术教学任务的同时,要注意结合传统文化因素,确保传统文化渗透合理科学。
2.秉承系统性原则
传统文化渗透不是孤立的过程,在小学美术教学体系中居于关键地位。教师应当将美术教学过程看作为一个“系统”,从整体角度出发看待传统文化渗透过程,方可实现较高层次的传统文化渗透效果,而且这种传统文化渗透的持久性更佳。众所周知我国传统文化内涵深厚,可以选取应用的要素种类有很多,为课堂环境内传统文化的融合提供了多元化路径。在融合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必拘泥于单一路线,要提升传统文化融合的丰富度。我国二十四节气是重要的传统文化因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合二十四节气,美术课堂的文化底蕴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不仅能学习到美术知识,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同样会更加深刻,实现小学美术课堂知识的延展效应。从系统性的角度出发,可以促进小学美术教学体系趋于成熟。山水画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术学科的重要分支;在开展山水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专业软件模拟山水画的创作过程,为小学生理解山水画提供便捷的渠道。小学生对山水画创作的认识更加立体,课堂形式变得更加丰富。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了多种传统绘画方式,而在小学美术内容中包含了诸多现代绘画内容。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注意两种绘画方式的结合,能够凸显绘画方式的立体性、系统性特征,使学生对传统绘画方式的理解更加深刻。
3.秉承创新原则
创新是小学美术教学的灵魂,能保证小学美术课堂的活力。传统文化渗透过程也要遵从创新原则,在传统文化不断渗透的过程中融合创新理念,逐步摸索传统文化渗透的新形式。小学美术教学中包含了很多山水水墨画的课程内容,也为传统文化渗透创新指明了方向。山水水墨画教学内容涵盖水墨画的鉴赏、技法训练,教师秉承创新原则,注重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研究山水水墨画的常见手法;在此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扩展,联系到蔬菜、人物、水果等生活中常见事物,探索这些事物的水墨画画法。在探究多种水墨画创作场景的过程中,对水墨画传统文化意象的理解更加深刻。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精髓领悟更加到位,间接提升小学生的文化自信,也是对传统文化渗透的创新。这一过程对于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自身要打好传统文化基础,在掌握理解传统文化内容的基础上,注意收集更广阔范围的传统文化内容。针对获取的传统文化内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梳理应用传统文化的思路,由此形成更广泛的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4.秉承扩展原则
传统文化是一笔巨大的宝藏,其中的扩展空间非常大。在完成小学美术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基本美术素养与技能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使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趋于全面,文化自信也在不经意间形成。文化自信也是开展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的重要切入点,值得小学美术教师高度重视。因此在传统文化渗透过程中一定要有扩展性的眼光,了解更大范围内的传统文化信息,思考如何将这些传统文化因素应用在实际教学场景中。渗透传统文化不能过于呆板,在传统文化渗透中注意利用展示性教学,力求以丰富多彩的展示效果吸引小学生的精力,使得小学生对“传统文化”不再陌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采用思维导图方式,从本次课堂的基础知识出发,对课堂知识进行有效延展。学生接受的传统文化知识不再局限于某个范围,借助思维导图实现个人思维的拓展,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也就更加全面,同时激发学生认识、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调动小学生自主性则是传统文化渗透扩展的关键路径,教师在小学美术课堂中以布置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课下环境内搜索有关本次和下次课程的图片,并在下一次课程环境中鼓励学生交流。学生自主搜索获取传统文化作品的过程,也是主动认识、理解传统文化的过程,与教师在课堂环境内的渗透形成前后呼应,为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提供了更有效的支撑。
5.借助信息化模式
传统文化要素类型多变,单纯渗透传统文化因素,学生理解效果未必理想。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结合信息化模式,不仅丰富传统文化因素的展示效果,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也会更加形象。例如教师结合课程内容,使用Flash动画、流媒体等方式展示传统文化内容,传统文化因素对于学生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形象的事物;学生不仅更加愿意接受传统文化,也为激發接受传统文化的主动性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传统文化的渗透路径
1.实景教学
实景教学是对小学美术课堂的延展,为小学美术课堂带来更多的生动因素。实景教学相比于传统美术教学方式,在直观性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小学生本身具有活泼好动的特征,实景教学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传统教学中的知识灌输因素在实景教学过程中分量较少,实现“在玩中学、在亲近自然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效果。学生在实景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效果必定更好。例如在小学美术教学的古代雕塑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我国古代雕塑模型作为课堂道具,学生对古代雕塑的理解不再局限于平面环境,正确认识古代雕塑的特征,并为深入鉴赏古代雕塑、了解传统文化奠定基础。教师在开展古代雕塑鉴赏教学前,自己要做好相应的“功课”,通过查阅资料、检索古代书籍等方式,对古代雕塑文化建立认识。只有在自己全面了解雕塑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将古代雕塑的核心内容讲授给学生;在激发小学生对古代雕塑兴趣的同时,从容回答学生提出的有关古代雕塑的各种问题。教师在古代雕塑鉴赏课程中,首先阐述本人对古代雕塑的理解;随后鼓励学生以同样的方式,描绘自己心中对古代雕塑的理解,认为古代雕塑具有何种特征;逐步引入到古代雕塑教学课程核心,体现古代雕塑鉴赏教学的根本要求。这种师生互动的目的在于树立学生对于古代雕塑的初步印象,并通过教师由浅及深的讲解,不断完善个人心中对古代雕塑的印象,由此对古代雕塑产生深厚的兴趣。教师在课堂环境中,鼓励学生展示本人积累的、有关古代雕塑的艺术作品;在学生展示古代雕塑实景作品并进行自评后,教师对古代雕塑实景作品进行整体评价,引导小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古代雕塑。在巩固学生对古代雕塑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借机扩展古代雕塑知识,实现古代雕塑知识面的扩展,对于古代雕塑的兴趣也会加深。
2.实践教学
“实践出真知”,对于小学美术教学也是如此。在传统文化渗透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动手参与,学生在积极动手参与的过程中,更容易产生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学生通过实践,不仅了解到某种传统文化的创造过程,更能够从创造过程中领悟其中的内涵,进而对传统文化的艺术特征以及情感表达建立深层次的理解,传统文化渗透效果也就更胜一筹。以剪纸文化为例,剪纸文化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小学美术实践教学的重要切入点。剪纸文化本身具有线条清晰、构图精巧的特征,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心灵手巧的精神。教师秉承渗透传统文化的原则,结合美术课程教学内容,探寻剪纸文化教学与美术教学之间的融合点。教师自身要认识到剪纸文化精髓,在课下时间检索有关剪纸文化的资料,对剪纸文化建立正确全面的认识。随后将剪纸文化内容融合在课堂教学体系中,通过个人操作展示剪纸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产生对剪纸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了解、认识剪纸文化的积极性。上述内容可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末尾阶段进行,教师借机要求学生准备与剪纸文化教学有关的材料、例如剪刀、纸张,等等,同时为学生布置有关剪纸文化的预习作业,为剪纸文化教学做好准备。学生在课下准备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初步了解剪纸文化;剪纸文化对于学生已经不是完全陌生的概念,由此产生对剪纸文化的基本兴趣。剪纸文化的动手属性、实践属性较强,学生自己动手参与,有助于掌握剪纸文化的基本内容,个人成就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在剪纸文化课堂教学中,学生接受教师关于剪纸文化的系统性讲解,剪纸技术掌握得更加娴熟,能够更好地理解剪纸文化的精髓。经过上述步骤,学生在心中埋下了剪纸文化的种子,也为学生接触、认识其他文化创造了契机。
总之,渗透传统文化,不仅意味着教学意义的加深,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也有重要意义。在落实小学美术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要注意探寻传统文化与教学过程的融合点,总结融合路径与经验,为传统文化渗透提供更好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 王露《小学美术课堂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思考》,《新课程导学》2021年第33期。
[2] 王晔《传统文化素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大众文艺》2021年第21期。
[3] 胡海波《小学美术教学中关于渗透传统文化的新思考》,《智力》2021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