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2022-05-30李宁
李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对预期目标而言,还有着很大的不足与缺陷。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注重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导致很多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不高,同时对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较差,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小学阶段是学生各种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对道德和法治没有清晰的观念,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这一特点,只有对学生开展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帮助学生培养完整的体系化观念,才能保证学生不会被外界的各种不良因素所影响。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道德与法治理念的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各种观念,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帮助,能在未来的发展与成长过程中,帮助其抵御各种诱惑,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为了更好地将这一理念落实,本文将针对现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更加完善并且有效的落实方法,全面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一、阻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的因素
(一)教学内容缺少多样性
对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而言,在落实力度上一直存在着不同的问题,究其根本主要是缺少有效的教学内容。现阶段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已有的《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这一教材的编写根据新课标进行,书中的很多内容都是来自当地的真实案例。通过对这一教材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其中很多的案例虽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贴合,能引起学生的反思与共鸣,但是总体来说理论知识的讲解占据了大部分的内容,而真实的教学案例相对较少,这也就导致很多的教师在进行授课时用大量的时间用进行理论教学。由于案例教学的时间较少,在大量理论知识的冲击下,小学生有着很大的理解难度,还容易失去兴趣,导致整个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降低。此外,教材中的实例存在着很多的共同点,在进行教学时容易出现界定上的模糊,许多教师在教学时也没有将自身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不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案例,也就导致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二)教学方式存在问题
由于我国开展教育改革的时间相对较晚,因此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仍然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很多的现代化教学理念无法及时被应用于实际。有些年龄较大的教师,传统教学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缺少实际案例的融合,这也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失去兴趣。不仅如此,还有很多教师没有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在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过度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程度,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课堂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严重阻碍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与进步。
二、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路径
(一)转换教学理念
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兴趣。理论知识的讲解虽然重要,但是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同时注意力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过度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反感的现象。所以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理念,通过结合相关的教学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让学生对案例中的行为与方式进行思考,查找书中相对应的理论知识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主动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在真实案例的帮助下,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小学生在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因此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提高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让他们能更好地利用道德与法治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约束,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保证课堂氛围是轻松愉快的,通过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的讲解,让学生对知识形成更全面的掌握,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自由进行讨论与提问,通过学生主动的交流,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升,在这样的氛围中,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还能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学习。
(三)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对小学生而言,教师是他们进行学习和生活的榜样,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与教师产生了十分紧密的联系,通常会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榜样作用,不断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榜样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对学生而言,榜样就是他们学习的方向,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这一特点,在生活与教学中对学生提供良好的帮助,真正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發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红色文化理论知识,不断强化自身的教学技能,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创新。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涉及国家、社会等许多方面的知识,但小学阶段对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较为注重,较少关注道德与法治教学。基于此,教师对道德与法治方面的内容要进行不断研讨与交流,将优秀的教学经验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充实自身的理论知识,以此提高自身的素养与教学效率。
(四)以问启思,有效设置问题情境
对课堂教学的开展来讲,问题设置的合理性是课堂氛围以及课堂的效率一个有效的辅助工具,在问题设计上一定要时时刻刻紧紧围绕文本的内容出发,要知道这个文本主要的教学目的是什么,应该怎样进行问题的有效设计,学生如何才能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解答,做出合理的判断。教师要将文本的思想有效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这样,既能提高课堂的效率,并且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还要保证问题的有效性,对文本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并且对文本的重点以及难点都能做出清晰的梳理,这样才能保证问题设计的合理性。学生可以根据教师问题进行回答,对自己的看法进行一定的文字阐述,然后问题回答完成后,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一个评价和交流,顺应推导一个较为合理的答案。
教师是课堂学习的引导者,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对问题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课堂效率以及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教师要对文本进行合理的分析与梳理,最终归纳总结出较为合理的问题,这对课堂的开展是十分有利的,所以,对教师来讲,较为丰富的提问技巧对课堂的进行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在现实的课堂中,教师往往习惯性地将问题进行粉碎化,将一个问题变成很多个小问题,虽然增加了课堂问题的数量,但是问题的把握不准确。教师应该对提问的方式以及方法有清晰认识,切忌将问题复杂化、烦琐化,并在提问的过程中尽量减少多余的问题,避免问题的重复,因为重复性问题不仅不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还会拖慢课堂进度,不利于教学的有效开展。
(五)深入挖掘道德与法治资源,借助网络技术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利用相关材料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对教学材料进行严格筛选。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要深入分析材料内容中所蕴涵的意义,并为学生进行解释。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拓宽教学资源,开拓学生的眼界。例如,教师可以借助网络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技术搜集相关资料,对学生所搜集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使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相关内容的同时提高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利用多样化的材料与网络技术进行教学还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增强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生主动性,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六)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渗透红色文化教育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和成才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非常重要,小学的道德与法治学科对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培育良好的人格发挥着重要作用。实践是认知的基础,在小学道德和法治学科教学过程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实践活动必不可少。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小学生进行积极参与和体验,可以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过程中达到良好的红色文化教育目标,而且这种渗透红色文化的方式更为有效,可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这就需要小学教师做出相应的努力,积极组织和筹划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引导小学生进行积极参与,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充分体验红色文化的丰厚内涵,使小学生获得满足感,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更好地感悟红色文化,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渗透红色文化的目的。教师可以开展校内和校外的实践活动,校内的实践活动可以以歌唱红色歌曲、红色文化话剧表演、红色知识抢答等方式展开,并分别为这些活动设置不同的奖励,从而充分激发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小学生踊跃报名参加。
小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的同时,可以在无形中感受红色文化,并从红色文化中汲取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增强对历史的感悟,还可以达到锻炼自己和提高自身能力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良好的红色文化教学效果。在开展校外实践活动时,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到红色革命圣地进行参观或慰问老红军、打扫烈士陵园等,让小学生切身投入这些实践活动,在红色革命圣地感悟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充分领略红色文化的内涵;还可以听老红军讲授感人的革命事迹,让小学生不断感受到革命先辈的爱国精神和不屈的革命斗争精神。与课堂内容教学相比,这些课外实践活动能发挥出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文化的深厚内涵和感染力,加深小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增强小学生的爱国情感,有利于小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还可以以革命先辈的优秀精神规范约束自身的行为,促进小学生良好发展,为国家培养越来越多更具责任感的人才。
(七)教师应多关注学生平常所关注的热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小学生也积极地使用网络获取信息。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要使学生能真正理解红色文化教育的真谛。教师要鼓励学生关注热点内容,关注时事,将红色文化渗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听得懂、喜欢听,使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学科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对垃圾分类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使课堂气氛活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八)结合教材内容
小学阶段对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内容不能脱离教材,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结合教材内容对相关内容进行渗透,设计合适的教学目标,合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对相关内容进行介绍,使学生对相关文化有所了解。教师还要以教学内容为主,淡化道德与法治资源引入的形式、种类,结合图片、视频、声乐等形式,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引入相关资源,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讲解关于“环保”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垃圾分类进行教学,让学生对垃圾进行分类,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明白环保的重要性,使学生学会保护环境。
(九)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随着课程的不断改革,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已经走进教学课堂,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利用情境化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探究式教学方式使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做课堂的主人;通过沉浸式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积极进行发言,帮助学生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程内容,使学生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相关的红色资源为学生举办相关的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红色文化内容,了解身边的红色故事。与此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把控,对活动结果进行及时的反馈与评价,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及时正确的引导。
三、结语
總的来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开展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创新,开展更加高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
(刘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