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研究

2022-05-30樊康龙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2年7期
关键词:融入策略思想政治教育小学语文

樊康龙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内容,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思想政治教学融入方面来说,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存在着文本教学单一、忽视实践教学、注重教学模式等问题,而教师只有从教育观念、文本内容、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才能真正把语文学科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起来。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策略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课程,在学科育人和生活育人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课程改革走向纵深发展,一线教师更多关注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语文课程忽视了学科的育人价值。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推动其有效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汲取语文知识的同时,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科育人的作用,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英雄人物事迹、红色教育素材等内容,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但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小学语文教学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 文本教学单一

从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和教学经验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小学语文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结合点和重要突破点。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可以进一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从而促进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特别是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这种思想启蒙与政治启蒙教育更为重要。但是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更注重语言文字工作,字词句段篇等教学一直被认为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从而忽视了语文学科的育人作用。殊不知,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优秀文化的篇章和内容,饱含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和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渗透着育人的价值和观念。但在教学实际中,由于文本内容的导向作用,语文学科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极为相关的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和忽视。

2. 忽视实践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直观地体现在语文学科育人方面的价值。课堂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无论是学生对知识的汲取还是交流探讨都是极为重要的。但是,价值育人并不仅限于课堂教学,很多时候室外教学也是将语文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的一种方式,如结合教材内容有指向性地引导学生参观革命圣地。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学生和家长都过于重视课堂教学,并以此形成了固化思维,那就是小学语文必须是课堂教学,除了部分作文课,很难把室外教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结合起来。目前在大多数学校,学生的学业成绩是最为主要的评价标准,而学生的学业成绩主要是靠课堂教学提高的,所以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很难从室内教学得到转变到室外教学。况且长期以来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家长心中已经是根深蒂固,在家长看来,语文教学无非就是识字、组词、造句、写作等内容,他们无法从深层次认识到语文学科育人方面的价值,也无法认识到语文实践教学在育人方面发挥的应有作用。

3. 注重教学模式

近年来,各地都把课程改革作为提质增效的一种手段,各种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也层出不穷。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方式的改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校或者教育主管部门也通过行政手段来推动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这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都是以基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为前提进行的。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焦点始终聚集在知识目标的达成上,很难向着价值育人的方向发散。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常规课,教师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目标、学校的评价标准几乎都是一边倒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两个基本目标,很难涉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的达成情况。而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恰恰是价值育人最有力的体现,也正是语文学科教学与思想政治教学有效结合、有效融入的评价标准,同时也是课堂教学中最容易忽略的一点。

二、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 评价方面的原因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一直在强调评价体系的多元化,但在最终的评价结果中,学生的学业成绩还是占据主导因素,而教师也只能跟着评价的“指挥棒”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把成绩的提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

2. 教师自身的原因

大多数教师认为,价值育人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从而有意识地把语文课与道德与法治课完全割裂开来,这是不可取的。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文本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结合,能够充分地体现出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

3. 教育环境的原因

从大的教育环境来说,语文学科还停留在“两基”教学方面,在语文学科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气候还没有完全形成,语文教学向思想政治教育靠拢的改革举步维艰。

三、小学语文课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建构新的教学体系,通过各种措施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动融入进来,这样才能确保语文学科三维目标的达成。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改进。

1. 从育人观念中走出来

在平时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侧重于知识与文本的教学,很难把语文学科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联系起来,也很难想到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在什么地方得以体现,很多时候教师只是一个课堂的组织者、知识的传播者,而没有做到学生的引导者。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正常教学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语文不同于小学其他学科,语言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对于学生有着重要的德育教育作用。从语文学科的本质来说,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工具性,但同时语文学科也具有人文性的特点。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时,从语文“工具性”这一属性来说,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字词、写作特点、表现手法等,但是从“人文性”这一属性来说,要求学生懂得保护环境、爱护自然这一主题,让学生理解为什么是“鸟的天堂”,进而引申出这样美丽的环境,更是人们生活的“天堂”。通过语文课有效地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思想政治教育中单纯的理论教学更有效。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積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2. 从文本教学中走出来

吃透教材内容和文本内容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文本内容进行的。从文本内容上来说,最基础的知识就是字詞句段篇,这也是学业检测考核的重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摒弃唯课堂论、唯文本论的教学思想,适时、适地地引导学生从课堂中走出来,走进社会中去,这样学生就能够接收到书本以外的知识。当然,要改变目前课堂以文本内容为主的现象,除了改变教育评价方式,更重要的是通过改变家长的认识来推动语文教学走向课外。例如,教材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的重点应该以学生的思想教育为主,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忠于人民、献身革命的伟大品质,对这些品质的学习和融会贯通从文本中是难以完全体现出来的。因此,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革命教育基地,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感受,从实物、故事中体会。这种从文本教学中走出来的实践教学,更有利于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

3. 从传统模式中走出来

任何的课堂教学都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课堂的活力和生机在于创新,创新教学有利于教师打破习以为常的教学模式的束缚。正因为课堂教学有创新,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每节课都是固定的模式,学生自然会失去相应的学习动力。把语文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起来,进行穿插教学或者融合教学,积极改变目前现有的教学模式,能让一线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例如,在教学教材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结合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多元文化  多样魅力”进行融合教学,让学生在了解北京春节文化的同时,又了解我国甚至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教育学生以包容、开放的态度对待不同的文化,增进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小学语文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最主要的是通过学科育人、价值育人的功能,让学生在成人、成才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而且,语文教学只有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才能真正让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达到高度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杨利. 寓“育人”于“教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 文渊(小学版),2020(5).

[2]余卫屏. 小学语文教师的创新教学[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1(3).

[3]樊莉. 思政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J]. 贵州教育,2020(13).

[4]刘皇. 思政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策略解读[J]. 课外语文,2022(6).

猜你喜欢

融入策略思想政治教育小学语文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生态理念的融入
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策略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