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对时尚体系中物质与非物质形式的影响
2022-05-30王新鼎
摘 要:解构主义是后现代哲学语汇,但作为方法论和实践模式的解构对当代文化的影响持续至今。1988年,玛丽·麦克劳提出解构时尚,正式将解构引向时尚的视角。马丁·马吉拉作为被广泛认可的解构主义服装设计大师,他为自己的同名品牌Maison Martin Margiela设计了诸多经典的解构主义作品。本文通过对品牌的图文资料整理和分析,初步探索解构时尚的内涵和外延,借此为当代解构时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方向。
关键词:马丁·马吉拉;解构;时尚体系;物质形式;非物质形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服装学院2022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X2022-113);北京市教委社科计划项目“‘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中国服饰文化译介研究”(SM201910012004)研究成果。
解构最初的含义,在海德格尔那里,原是指摧毁或解除结构(Destruction;Abbau)[1]329,德里达借用并转译了这个概念,最终建立起影响整个后现代乃至当代文化领域的解构主义思想。
所谓“解构”,大抵包含了两层内涵:一方面,依照德里达在《致日本友人的一封信》中阐述,该词并不等同于尼采的“毁灭”(demolition),即“解构”并非“终结”,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另一方面,德里达用“它是X”来定义“解构主义”,把“解构”作为一种含糊性的“非概念”[1]330。由此可见,解构主义是对“结构”的破坏和重组、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批判与怀疑。
20世纪80年代起,解构主义该术语本身在主流媒体中被非常广泛地散播开来,超出了它在几乎所有学术和艺术领域的应用,其用意可以指“解构”时尚等[2]。因此,在时尚的视角下探讨解构主义,既有利于廓清解构主义的内涵,又有利于解答当代服装设计乃至时尚体系中涉及的诸多议题。
目前,国内学者对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已有一定量的研究,例如李若虹、王超然、陈越等,他们的研究成果为笔者初步建立起对解构主义服装的理解。但是,国内关于马丁·马吉拉设计风格的研究比较少,主要有唐文正的硕士论文,以马丁·马吉拉的作品为案例探讨了解构主义服装的情感与形式[3]。此外,苏佳颖、胡迅以三宅一生和马丁·马吉拉为例,对比分析东西方解构主义服装设计的区别[4]。国外学者Alison Gill的论文《Destruction Fashion:The Making of Unfinished,Decomposing and Re-assembled Clothes》,突破了把解构主义作为具体方法的研究范式,对解构主义与整个时尚体系的关系进行了比较详尽的总结,将解构主义从一种“设计方法”拓展为一种“设计哲学”[5]。
一、马丁·马吉拉与解构时尚
(一)马丁·马吉拉及其个人时装品牌
马丁·马吉拉(Martin Margiela),1959年出生于比利时,1980年毕业于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1988年創立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时装品牌——Maison Martin Margiela。1989年马丁·马吉拉在巴黎贫民区举办了他的第一场时装秀,首秀从服装设计、表演到秀场布置都颠覆了传统的时尚运作模式,以至于震撼了当时整个时尚体系。
Maison Martin Margiela(以下简称MMM)自1988年创立至今始终是时尚界不可或缺的引领者,无论在业界还是市场都广受欢迎和好评,代表性的单品有分趾靴(Tabi)、廓肩外套等。第一任创意总监即创始人马丁·马吉拉于2009年卸任,之后MMM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主帅。直到2014年10月份约翰·加利亚诺(John Galliano)被任命为MMM新任创意总监,至今仍然主导这间时装屋的设计,2015年MMM更名为Maison Margiela。
(二)解构时尚的提出及其内涵
“解构主义”最早被作为哲学家和文学家的一种批评形式,对他们来说,这代表了一种阅读和写作的方法,解释文本中意义的不稳定性。之后,建筑师、平面设计师、电影制作人、多媒体设计师和媒体理论家陆续将解构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实践模式。
1988年,时尚作家玛丽·麦克劳德参观了MOMA纽约现代博物馆举办的解构风格建筑展,她意识到建筑和时尚有一些共享的概念,如结构、形式,质地等,于是她便提出“解构时尚”这个概念。“解构时尚”将“解构主义”从一种服装设计的具体方法拓展到一种“设计哲学”,关照的是“解构主义”对于整个时尚体系各个方面的影响。
二、马丁·马吉拉对时尚体系中物质形式的解构
时尚是一个体系,包括物质形式和非物质形式,所谓时尚体系的物质形式主要包括服装的形式、风格、结构和功能。马丁·马吉拉的设计作品常常综合运用多种解构手法,营造出独一无二的解构美学。笔者主要选取马丁·马吉拉1993-2000年的设计作品进行案例分析。
(一)马丁·马吉拉对服装形式与风格的解构
1993春季成衣系列最重要的特色即马丁·马吉拉对历史与现代风格的超时空解构——这场秀的很多设计将极简主义和维多利亚风格这两个时间上相差甚远、特征上极其矛盾的设计风格融为一炉,形成既矛盾又和谐的审美体验(如图1)。
后现代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也是全球化的时代,今天的我们可以轻松获取各时各地的信息,因此在设计上将两种不同风格的拆解和重构的“折中主义”是解构主义服装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折中主义取代了把各种事物融为一体的欲望[6]。
这场秀另外一个重要元素是将天然绿植直接取用并做成吊坠或挂饰(如图2),绿植本身通常是作为观赏物存在的,但在马丁·马吉拉的设计中却被做成饰品,这也是非常典型的解构主义手法——即对现成品的直接取用或“拿来主义”。在艺术领域,现成品艺术也是当代艺术的重要语汇,被广泛运用于达达主义、波普艺术、装置艺术等艺术流派。
1995春季成衣系列,马丁·马吉拉则把方格睡衣这样的家居服搬上了秀场(如图3),消解了家居服和成衣的界限、非正式和正式的界限,充分体现了解构主义对于“正式”或“传统”的反叛和抗议。
聚氯乙烯(PVC)在马丁·马吉拉1998年秋季成衣秀场上大放异彩,这种材料最早是作为工业原料,马丁·马吉拉作却把它罩在传统服装面料之外,使两种具有完全不同“视觉重量”“面料特性”的材料合二为一,形成出乎意料的互动效果,同时也消解了工业材料和服装材料的界限(如图4)。
(二)马丁·马吉拉对服装结构和功能的解构
1995春季秀场除了对服装形式和风格的解构,还对服装结构进行了解构处理,“错位”或“拼贴”是典型的手法。在该系列中的一件西装外套设计中,本应该处于居中位置、作为“衬衫配饰”的“领带”被缝到西装外套的右侧,形成错位的视觉效果。“领带”和“西装外套”本该是两件独立的单品,在马丁·马吉拉的设计中合二为一成为一件单品(如图5)。
1995年秋季成衣是马丁·马吉拉用色极其浓艳的一季,秀场上出现大量粉红色的吊带裙、毛衣、衬衫、斗篷等。经典单品衬衫结构被改造为“斜襟”或者“右衽”,经典单品西装外套的驳头被改造得很窄,翻领则稍微加宽(如图6)。这些改造都是对传统服装结构的创造性解构。
此外,秀场上出现的几件透视装,对服装“蔽体”功能进行解构。“假发”在这个系列中作为腰间的流苏装饰品出现,如此大胆的设计通过马丁·马吉拉的精妙构思显得异常和谐。
1996春季成衣秀场最为独特的设计是几件通过“平面印刷图案”表现“立体造型结构”的服装。这几件衣服的“褶皱效果”实际上是通过图案不同的“透明度”造成的一种视错觉效果。自欧洲中世纪以来,西方服饰逐渐出现复杂精妙的立体裁剪,马丁·马吉拉的设计通过简单的平面印刷达到与立裁相似的效果,消解了印刷与三维空间的界限(如图7)。
1996秋冬成衣秀场上,马丁·马吉拉将本应该“内穿”的长筒丝袜罩在分趾靴外面,这样的设计既是对“袜子”结构的消解,也是对“袜子”功能的消解(如图8)。此外,这一季大量出现夸大原有比例的单品——比如超宽的腰带、超大廓形的外套等。“拼贴”和“错位”也是这一季的重头戏,马丁·马吉拉把牛仔裤和牛仔裙的结构合二为一,创造了令人熟悉又陌生的单品。
1997春季成衣是马丁·马吉拉设计生涯的又一次重要探索。“未完成”的手法也是从这场秀被大量的运用于他的设计中。系列中大量出现的亚麻上衣好像直接从裁缝的“人台”上直接扒到模特的身体上,上面也有编号和字母,底部印着“semi couture”字样,给人一种“半成品”的假象。
1997秋季成衣再一次强化“未完成”的解构主义设计手法。该系列更明确地凸显了服装制作的半成材料和工艺过程。有的服装直接用模子纸做成,有的服装带有明显的分层,此外还有各种单臂和不对称的设计(如图9)。
2000年春季成衣系列,“夸张廓形”(oversized)成为马丁·马吉拉关注的焦点,几乎所有的单品都被放大数倍。一方面消解了这些单品本应有的造型和结构;另一方面宽大的廓形是对服装和人体亲密关系的消解,传统意义上的“因体裁衣”,可以被自由地赋予各种奇怪的“异形”(如图10)。
2000年秋季成衣系列,“夸张廓形”继续成为马丁·马吉拉关注的焦点,但是秋天的这场时装秀更优雅、更具雕塑感,袖子和轮廓造型优美。马丁·马吉拉刚进入新千年的设计便如此具有前瞻性,使“夸张廓形”成为一个重要的时尚母题,甚至影响到今天在德姆娜·格瓦萨利亚(Demna Gvasalia)主理下的巴黎世家(Balenciaga)的设计。
三、马丁·马吉拉对时尚体系中非物质形式的解构
解构主义对于非物质形式的影响更广泛也更深刻,主要包括对时装表演、时尚产业和时装品牌的解构。马丁·马吉拉的设计不仅丰富和拓宽了解构主义服装设计的具体方法,更颠覆了整个时尚体系的运作模式。
(一)马丁·马吉拉对时装表演的解构
马丁马吉拉1989年首秀便对当时的时装表演形式进行了抗议性的改造。秀场被安排在巴黎的一处贫民窟,秀场邀请函是当地孩子的随手涂鸦,座上宾则是当地居民,时装秀途中,当地的孩子们甚至和“模特”互动起来(如图11)。
1993年春季成衣秀,马丁·马吉拉同时在蒙马特公墓的两端举办的两场秀,两场秀的造型和邀请函分别是黑色和白色,马丁·马吉拉用两场秀发布同一个系列,是对时装秀语义内涵的解构与拓展。
1995春季成衣秀并没有进行传统意义上的“走秀”,而是让模特们站在观众中中间,据《纽约时报》报道称,“直到铃声响起,他们在舞台上排成两排,轮流站在聚光灯下”。在这场秀当中,模特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好像被解构了。
1996春季成衣系列被马丁马吉拉设置在一张长桌上,模特们行走在摆放着酒瓶的桌子上,好像一道道“菜肴”被端上餐桌,完全颠覆了传统秀场的表演方式,这样的秀场布置后来还被拉夫·西蒙(Raf Simons)借用于自己的同名品牌2018秋季男裝的发布会(如图12)。
1998年春季成衣秀场,为了配合极具实验性、几乎难以穿用的“二维服装”,秀场并没有采用真人模特走秀的方式展示服装,而是通过工作人员用“衣架”手持时装的方式展示整个系列(如图13)。
到了1998年秋季成衣秀场,“真人模特”彻底消失,造型师简·何(Jane How)创造的木偶代替了真人模特,进一步消解了模特的身份与外貌。
(二)马丁·马吉拉对时尚产业的解构
马吉拉的解构并没有局限于对服装的改造或反叛,他更想要对“时尚作为一种体系”做出回应(或反驳)。在解构主义逐渐蔓延后现代文化领域的背景下,高定的光环转移到成衣上,设计师服装和日常服装的界限被打破。
1995年MMM春季秀场上,马吉拉将蓝格睡衣搬上T台,这既是对服装设计具体方法的解构,也是对时装等级体系的解构,秀场和日常场景的界限被打破、秀服和常服的界限被打破,睡衣不再局限于居家穿着,也可以被穿上大街、走上秀场。1996秋季成衣中的牛仔裙、1998年春季成衣中出现的塑料袋上衣等一系列设计都体现马丁·马吉拉试图进一步消解设计师服装“光环”的想法。
设计师本身也是“时尚产业”中的重要因素,芭芭拉·温肯(Barbara Vinken)曾在她2005年的著作中提到,在今天,设计师的形象和名声已经成为具有主导性的时尚市场策略。很多设计师都成为万众瞩目、家喻户晓的明星,这为品牌带来了附加值。但是马丁马吉拉从不谢幕,几乎没有接受过媒体的采访,甚至人们也鲜少知道他的样貌,他的这种做法消解了设计师的“明星”地位。
(三)马丁·马吉拉对时装品牌的解构
MMM的服装从不会在表面印制品牌标识(logo),这与许多时装品牌一贯的做法背道而驰,尤其是在炫耀性消费的今天,许多品牌为了实现更好的商业利益,经常把“logo”作为品牌“摇钱树”融入品牌的各个单品。马丁·马吉拉则通过不同的数字区别不同的系列,将标签从侧重展示的“炫耀”功能解构为侧重信息传达的“实用”功能。
“联名”近年来越发成为品牌之间实现“设计与商业双赢”的重要手段。“联名”品牌对各自品牌语言的重组和融合,便是解构的过程。MMM早在2013年便与快时尚品牌H&M设计了联名系列,这个系列既有马丁·马吉拉的经典设计语言——比如廓形、亮片元素,也有H&M作为快时尚品牌的休闲特征。2020年Maison Margiela与运动鞋品牌锐步(Reebok)的联名设计,将锐步的经典鞋型“pump fury”以及Maison Margiela的经典“分趾靴”鞋款融合,突破了品牌和设计的界限。
四、马丁·马吉拉对当代解构时尚的启示
解构主义作为后现代极为重要的哲学思想,其影响的领域十分广泛和深刻,对服装设计的影响不应该仅仅着眼于对于具体方法的拓展,而应该关注到解构主义对整个时尚体系的影响。
马丁·马吉拉运用他的解构天赋,颠覆了整个时尚体系,为当代时尚设置了无数“母题”,以待后人继续解构下去。在服装设计的具体方法上,马丁·马吉拉主要通过折中主义风格、拿来主义、拼贴、错位、夸大、视错觉等手段,对服装的形式、风格、结构和功能进行解构;在对时尚体系的思考与实践上,马丁·马吉拉不断消解模特、设计师、时装品牌的高光地位,颠覆了传统时尚运作模式。解构是“无定义”的“定义”,最重要的内核在于其自由本质,因此当代设计师应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积累来自全球的、民族的、历史的、当代的各种时尚素材,以“解构”的视角创造性地将这些时尚素材运用于服装设计,并积极改造时尚体系。
参考文献:
[1]高宣扬.后现代:思想与艺术的悖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泰勒,等.后现代主义百科全书[M].章燕,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105.
[3]唐文正.论解构主义服装的情感与形式——解读马丁·马吉拉的服装作品[D].苏州:苏州大学,2012
[4]苏佳颖,胡迅.东西方服装设计中的解构主义——以三宅一生和马丁·马吉拉为例[J].设计,2020(9):106-109
[5]Alison Gill.Destruction Fashion:The Making of Unfinished,Decomposing And Re-assembled Clothes[J].Fashion Theory:The Journal of Dress,Body & Culture,1998(1):25-49.
[6]多斯.解構主义史[M].季广茂,译.北京:金城出版社,2011:344.
作者简介:王新鼎,北京服装学院文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康洁平,北京服装学院文理学院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