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教育理念的运用

2022-05-30卢鹏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2年7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卢鹏

摘  要: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在引导学生走进数学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把生活教育理念融入数学教学中去。文章论述了将生活教育理念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生活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教育;教学策略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将生活教育理念融入现代化的课堂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研究教学方式和设计教案时,要注重将生活教育理念渗透到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融入生活实物,丰富授课形式,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活动。

一、将生活教育理念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于初学数学的小学生而言,数学知识复杂、深奥。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如果教师一味地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很可能会降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该尝试创新教学模式,通过一些教学策略将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简化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探索多种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生活技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要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水平。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可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对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活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 融入生活实物,构建生活化数学课堂

数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时,可以适当引入生活实例,借用生活事物辅助数学课堂教学。让数学贴近生活,有利于消除学生对复杂、深奥的数学知识的恐惧;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将生活教育理念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从而进一步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以下统称“教材”)三年级下册“千克、克、吨”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千克、克、吨这三个单位。小学阶段的学生只知道物品是什么,但却无法表示物品有多重,所以对这些单位是非常陌生的。针对小学生的这种认知特点,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按照以下流程设计教学方案。

首先,在课程开始前,准备一个弹簧秤和一个天平,准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如盐、铅笔盒和棉花等。

其次,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先向学生逐一介绍这些物品,然后以“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有多重吗?”这一问题引入,开始讲解教学内容,并带领学生利用弹簧秤对这些物品进行称重,向学生演示这些物品有多重。之后再提出“通过刚才的演示,同学们对单位千克、克、吨有了基本的了解,那么大家再思考一下,一千克的棉花和一千克的盐比较,哪个更重些呢?”这一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最后,通过实物验证,得出:一千克的棉花和一千克的盐,虽然看起来不一样,但是一样重。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实物,教师构建了生活化数学课堂,可以让学生体会数学贴近生活,从而让学生牢牢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2. 丰富授课形式,理论联系实际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成不变的授课形式难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小学数学教师将生活教育理念融入课程教学之中,有助于丰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探究知识,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发展。教师需要跳出舒适圈,借助情境的创设来丰富授课形式,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为学生打造全新的数学课堂。

例如,在教学教材三年级下册“千克、克、吨”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完本节课的内容之后,分析怎么称重。教师向学生提问:如果物体比较大,不便于直接称重,该怎么办呢?如何对一头大象称重呢?引导学生想一想之前学过的小故事“曹冲称象”,并让学生思考:古人称重大象的原理是什么?接着,教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教具,包括一盆水、可以浮在水面的盒子、电子秤、铁块和木块等,让学生在不直接用电子秤称铁块的前提下测出铁块有多重。面对这一问题,学生会立即想到本节课所学的“称象方法”,利用给出的工具测出铁块有多重,从而顺利掌握测量方法。这样的授课方式带给学生全新的课堂体验,让学生真正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在遇见类似问题时触类旁通,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种授课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需要在教育教学中有创新精神,摒弃传统的与新课程理念不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适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教材二年级下册“测量”这一课时,如果单纯根据教材照本宣科式地讲解知识点,那么课堂会显得枯燥无味,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法,在课程开始时将学生进行分组,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成员准备一把带有刻度的尺子,将自己文具盒里的文具分类,测量它们的长度,将每组测量的数据汇总,再进行米、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单位换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负责为学生分组,与各小组互动,掌握进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思考、独立完成。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4. 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应用和实践能力

对于初学数学的小学生而言,比较欠缺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很难对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要善于将教材上的知识进行巧妙地转变,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动手实践是培养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熟悉知识点,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教材三年级上册“混合运算”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教师在对该课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一张家里近期去超市采购的购物清单带到课堂上,通过购物清单上记录的每种物品的单价和数量,自行计算付款总金额。通过这种动手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混合运算的本质。另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模拟购物现场,让学生自行模拟购物,根据购买物品的单价和数量,独立算出付款总金额。通过开展此类实践活动,学习和巩固“混合运算”这一单元的知识点,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以上是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教育理念渗透的重要性和策略的一些思考与分析,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学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在實际应用中,还需要教师不断探讨、实践和完善。将生活教育理念渗透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完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以上所述策略,将生活教育理念渗透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将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彦瑾.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话教学的价值及实践探索[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

[2]郭兰芳. 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践研究[J]. 才智(上旬刊),2020(7).

[3]王利娟.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策略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20,7(54).

[4]王爱芳. 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 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5).

[5]刘泽君. 以生活情境为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微视频探析[J]. 教育教学论坛,2020(20).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传递真爱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