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小学生学会使用数学纠错本

2022-05-30徐国庆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2年7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徐国庆

摘  要:数学纠错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不陌生,是教师教好数学、学生学好数学的“秘密武器”。纠错,应从学生自身出发,让学生修正自己的想法,大胆展示思考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纠错意识;自我剖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纠错本的使用很普遍。到底如何使用纠错本?纠错本的使用效果又如何呢?这些问题值得教师深思。事实上,在纠错本的使用过程中,存在流于形式和细节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有的纠错本变成了抄写本,有的纠错本变成了应付学校检查的作业,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那么,如何才能使纠错本的使用更为有效呢?

一、说清错因,善于剖析

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学会表达。这一理念必须深深根植于每位教师心中,并落实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对于小学生而言,有条理地表达是交流的前提,也是学生个体思维水平的体现。利用纠错本,鼓励学生大胆说出错因,这是剖析自己的想法的过程,可以促进学生深度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在刚开始使用纠错本的时候,一些学生不知如何使用,尤其不会说错因,而说错因却是纠错本使用中的重中之重。这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让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以便清楚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刚开始的时候,有部分学生将自己的错误原因写为“写错了”;经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指导,学生能分清错误的类型——计算错误、审题不仔细、知识点掌握不牢等,但是依然过于笼统。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以下统称“教材”)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有学生将[26×4]的结果错写为84。写错误原因时,有的学生写为“计算错误”,也有的学生写为“4和个位的6相乘得24,满20应向十位进2。我将十位算好后忘记加2了。”后者的认识就比前者深刻许多,这种描述性的错因更能体现学生知识的内化过程。

二、各抒己见,尊重个性

对于同一个数学问题,由于知识积累、思维方式和家庭因素等方面的不同,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理解。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提供机会让学生各抒己见,不可追求千篇一律,以免阻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例如,在教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时,需要学生掌握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及换算。课堂作业中有这样一题:4.2立方厘米 = (    )立方分米。对于这道题,解答错误的学生较多。学生容易凭感觉列出算式[4.2×1 000。] 对于错误原因,有的学生写为“这是将低级单位的数改写为高级单位的数,我们应该用低级单位前面的数字4.2除以[1 000],得到[0.004 2]”。这样的表述很完美,但是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还是容易出错。有的学生写为“两相比较,立方厘米是小单位,立方分米是大单位。小单位前面应该填写大数字,大单位前面应该填写小数字,体积才可能相等。所以,单位换算时要除以进率[1 000]”。這种理解,简单易懂,是每名学生都能接受的。受此启发,有的学生就画了个天平,当等号左边小数加小单位、等号右边大数加大单位时,天平向右倾斜。改为等号左边大数加小单位,等号右边应是小数加大单位,天平就保持平衡了,所以要除以进率[1 000]。如此透彻的分析,简洁明了,大家都予以赞同。

三、小组合作,相互纠错

学生在自我纠错的过程中,由于审题不清、思维定式等原因,有时候并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现今的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是不可或缺的学习方式。当学生出现错误需要纠错时,恰是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让学生相互帮助,一起研究,找出错误的原因。通过小组合作、相互纠错,不仅可以通过集体的力量找到错误原因,还可以促进学生深度思考,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当找到错误原因时,学生会有成就感,增加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教材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有这样一道课堂练习:有一个长方体水箱,长是8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0.6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有的学生第一次做需要换算的题目,没有仔细审题,导致出现错误。在小组合作纠错时,有的学生始终用[8×5×0.6]来计算,迟迟找不到错误原因。当小组其他成员把数字后面的长度单位圈起来时,他才茅塞顿开,使问题迎刃而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集思广益,相互补充,找到避免错误的方法,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搜集典型,共同提高

每名学生都会出现错误,但是并不是每个错误都有教学价值,并不是每个错误都能变废为宝。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找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结合学生的作业实际,抓住典型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引导学生分层次练习,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不可把所有学生的错题都拿出来讲评,这样无异于题海战术,会让学生疲于应付,费时费力,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于个别学生的错误,教师可以单独给予辅导。例如,教材五年级下册“方程”单元要求学生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对于解方程过程中涉及的乘、除法计算等非典型性错误,教师可以个别指导。又如,教材四年级上册“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运算的顺序,对于学生抄错数字这样的非典型性错误也不必过度讲评。

纠错本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和掌握方法,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学会与他人沟通,体会发现的乐趣,收获成就感。使用纠错本的目的是少用纠错本,甚至不用纠错本。如果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就有纠错意识,能发现自己的错误,做到当场改正错误,那么纠错本才真正发挥了作用,纠错本才能越做越薄。

参考文献:

[1]张涛. 浅析小学数学纠错本的应用与作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3).

[2]顾晓燕.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纠错能力[J]. 小学教学参考,2015(32).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优化例题呈现方式夯实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