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22-05-30刘武平

师道·教研 2022年7期
关键词:鸦片战争直观导图

刘武平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对记忆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它可以将零散的信息梳理得有层次,有逻辑,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架构,让学生能够在众多知识点里找到关键点。思维导图运用在历史学科中,是非常有意义的,它可以直观地筛选信息,整合知识点,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记忆轮廓,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效率。

一、预习,重在引领

历史学科的知识点多,所以上课之前要学会预习。通过自主预习,学生能在课前初步感知知识的深浅度。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领学生如何进行有效预习。例如在教初中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这一课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思维导图的中心问题“各国纷争”,而后设计分问题“各国状态”“纷争缘由”“结果”“影响”,继而由分问题衍生出其他的问题,从而形成各国思维导图的程序化模式。这样,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对新知识进行整合,把握到本课重点问题,并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疑惑,为新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新课,重在授之以渔

思维导图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在讲授新课时要授之以渔,让学生举一反三,达到为己所用。例如《鸦片战争》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找出关键词“鸦片战争”,以“鸦片战争”为主线,串联起其他与其相关的关键词“背景”“导火线”“过程”“结果”“影响”,让学生能够根据这些信息,把内容梳理、归纳,形成系统的知识。学生亲自梳理思维导图可以加深记忆,还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鸦片战争的始末,分析导致这场战争发生的原因,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辨析能力。

另外一方面,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很多历史的事件是有相似性的,所以讲到同类型的历史事件,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对比,抓住历史事件的联系性,以旧促新,学会自己利用思维导图去解决知识的难点。例如“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这些历史事件在本质上有联系,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鸦片战争”的思维导图,去鼓励学生自己尝试做其他历史事件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

三、复习,重在建立知识架构

初中的历史,如果只是单个点去记忆,不仅会记漏知识点,还会把知识记混淆,浪费时间和精力。运用思维导图去理顺记忆,形成知识系统,就会事半功倍。

1.阶段性复习,用思维导图建立知识的横向关系

历史的发展大多具有整体性。在学习某一时期的历史时,应该从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进行知识的整合,细致地分析,才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的全貌。借助思维导图来梳理不同板块之间的联系,可以让学生得到一个整体的认识。如复习“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这一内容时,所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涉及的方面也比较广。运用思维导图把这一部分的政治、经济背景罗列出来,然后再展开历史方面关于洋务运动知识点进行绘图。这样就把政治、经济、历史关联起来,理清导致这场民族危机的客观因素。此类梳理,能够横向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脉络和影响,既有宏观知识层面的认知,又有细节知识面的呈现,能较好地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2.专题复习,用思维导图建立知识的纵向关系

初中阶段的复习具有很明显的纵向关系。教师在专题学习时,可以根据历史现象和事件的具体情况,打破空间的顺序,利用思维导图对某一类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直观呈现历史的发展规律、本质,深化复习的有效性。

在复习历史变革有关的历史事件的时候,我们要建立知识的纵向关系。如可以把明治維新和辛亥革命进行对比,分析导致这种社会变革的异同点有哪些,用思维导图把关于每一种变革的主张,所代表的阶层有什么意义、影响进行归纳总结。不仅可以把知识点区分得更明显,还可以直观地看出这些变革的异同点。思维导图就像一幅图那样,可以扎根记忆深处,提高复习的效率。思维导图可以把复习的知识点简单化、系统化,实现对课本知识的第二次加工、梳理。这样会方便学生记忆、理解和掌握。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鸦片战争直观导图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简单直观≠正确
THE DRUG WAR
小病菌影响鸦片战争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几何直观,相时而动有讲究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的历史教训及其对国防建设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