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谈

2022-05-30张发建

师道·教研 2022年7期
关键词:咨询室心理健康育人

张发建

成功的教育需要塑造好学生健全的人格,而健全人格的形成必须以心理健康为前提。面对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要积极主动地采取应对措施,寻找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为培养更多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尽最大努力。

一、重视对学生的情感陶冶

对学生进行情感陶冶的做法其实是以情感人、以情育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一是环境育情。学校可以积极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通过黑板报、宣传专栏、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举办演讲比赛、举行艺术欣赏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和愉悦情绪,让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激发内心好学上进的动力。二是感情育情。学校要通过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教风及学风,确保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尤其是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时刻关心关爱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用情感去感染、影响学生。三是实践锻炼。教师要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及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加强对学生的信念教育

教师要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环境与个人的关系,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去接受各种各样的考验,锻炼心理反应的适度,使学生的内心不断地“强大”起来,以便他们正确面对和处理异常情况的发生。事实证明,如果一个人的理想、观念、行为、需要等与社会准则不相适应,自然而然地导致他会处处碰壁,碰到的困难和挫折不断,也就会让自身陷于烦恼的境地,加上如果排解不当,这就导致个体心理出现问题。因此,学校要把对学生的理想前途教育、信念教育当作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也要加强对学生的价值观、成才观教育,争取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出现心理问题。

三、重视对课堂的有效渗透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各种有效手段激发学生情感中的积极因素,让学生情感和情绪时刻处于最佳状态。首先是协调师生关系实施和谐教学。教师可采用和谐教法,注重师生互动,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到平等待人,关心学生生活,增进师生友谊。其次是优化教学内容实施愉快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挖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优化教学内容,发挥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刻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情绪中接受教育。第三是尊重理解学生实施参与教学。教师必须做到尊重和理解学生,通过多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自觉性。第四是强化成功体验实施成功教学。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努力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并不失时机地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

四、有效地配备好心理教师

学校要建设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问题咨询信箱”让学生有排解渠道,并配备好心理教师,鼓励学生把心里的困惑或烦恼说出来,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发展。虽然现在有部分中小学校设有心理咨询室,也配备了专兼职的心理健康教师,也为有心理困惑或问题的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方便,但是,有些学校未真正发挥心理教师和心理咨询室的作用,这也是学校需要解決的实际问题。

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

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真正达到共同育人的目的。学校可以采取不定期召开家长会等,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学习和表现情况,共同探讨育人方法。教师的不定期家访、电话沟通等,可以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在家的真实表现情况,查找问题根源从而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思路和方法,有的放矢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家长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爱好,对孩子的期望值要切合实际情况。

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咨询室心理健康育人
火爆的在线咨询室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咨询室配套产品一览表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