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对小学生“阳刚之气”培养的研究
2022-05-30陆宇茵
陆宇茵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身心发育还不是很成熟,面对困难和挫折,往往心理显得比较脆弱,厌学、不求上进、意志消沉、自我封闭、叛逆敌对、冷漠暴力等消极行为随之而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进而影响了学生的整个身心健康发展,严重者甚至走向极端。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即培养学生养成责任、担当、自信、勇气、乐观、阳光、善良、诚信等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养成积极的阳光心态,提高学生精神力量,以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这也是教师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有效路径。笔者以任教的怀集县幸福街道中心小学任教班级为例,阐述运用班级文化对小学生“阳刚之气”培养的一些做法和研究。
一、搭班刊平台,筑精神家园
笔者去年9月被选派到怀集幸福街道中心小学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接任幸福街道中心小学六5班班主任兼语文教学工作,以班报为媒介,创办了《雨点班级作文报》,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现自我风格的舞台。班主任作为“大雨点”,班里所有学生都是“小雨点”,“大雨点”鼓励“小雨点”在班刊上发表自己的文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其对班集体的认同感和凝聚力。《雨点班级作文报》每期分为三大板块:精华版、提升版、大众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写作水平投稿,班主任以“择优录取,照顾兼容”的原则,也就是说即使有些时候学生写作不算太优秀,但因为他进步了,作品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教师也会优先录取这些同学的作品,要求学生在老师、同学的点评修改的帮助下再进行修改。在大家的帮助下,让写作能力较弱的同学在不断的修改中有较大的进步。而一些学生已经连续几期没有被录取发表时,教师也会有所照顾,发挥班刊持续的激励动力作用。《雨点班级作文报》每月一期,至今共发表了五期,登上过一至五期《雨点班级作文报》的班级小作家共有43人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升,是《雨点班级作文报》创办的最终目的。
二、创表演舞台,立自信目标
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班主任还要通过开展各种班级文化活动,为学生创设表演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与体验,收获自信,确立目标。
例如,针对本班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上课不喜欢举手发言的情况,班主任利用玩游戏、四人小组分组合作、小组竞赛、课前一分钟演讲、开班级联欢会等多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培养习惯,体验成功。
又如,针对班级学生阅读面狭窄,班主任又开展了好书师生共读、好书漂流的方式,鼓励学生多读好书,其中“好书漂流”过程中,学生在分享阅读好书之余,填写“漂流卡”,把自己的读书感受、心得与小伙伴分享,班主任不定期根据学生填写“漂流卡”情况进行表扬奖励,学生兴趣盎然,进一步丰富了班级文化生活,建設书香班级;针对班级凝聚力涣散的情况,班主任通过学校书香节成果展演活动,让全班学生共同参与排练《七律·长征》诵读节目,大家为了节目的效果,出谋划策,增强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树立了积极进取、团结协作的班风,班级的凝聚力大大地增强了。
三、建奖励制度,营良好氛围
“无规矩不成方圆”,以建立健全的班级奖励制度为载体,形成班级文化,树立榜样,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引导学生的精神朝着阳光积极、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在怀集中心小学六5班,班主任采用发行“雨点币”的方式激励、唤醒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寓教于乐,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成绩进步、作业优秀、劳动积极、上课积极发言、热心助人……都可以到班主任那里换取不同面值的雨点币,学生可以用雨点币到班主任处借阅图书或是换走图书,也可以换小礼品或是“调位卡”“心愿卡”。当然,“有奖也有罚”,当学生出现某些错误行为时,小组长有一张记录卡,记录小组成员失分情况,这些失分对应相对币值,学生如果不想被扣币,只能用良好的表现来抵账。有趣的奖励制度,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学生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拥有了更强的幸福感、荣誉感、责任感以及对班级文化的认同感,从而使学生的“阳刚之气”得到了培养。
责任编辑 黄博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