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行知教育理论下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教学实践

2022-05-30顾馨怡

家长·中 2022年8期
关键词:习作作文生活

顾馨怡

习作教学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学生不愿写作和不知写什么,本文认为应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写作教学。运用“生活教育”理论贯彻写作教学,应重视自然的发现(学会观察)、自我的发现(学会对话)、教材的发现(学会阅读),通过这些发现将习作教学与丰富生活融为一体。另外,写作技巧同样需要学习和训练。

一、高年级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写作教学是一杆最能检验语文教学成效的标尺,但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做好写作教学工作并非易事。钱理群先生曾提出语文教学中的三个问题,一是学生畏惧写作本身,对他们来说,写作有着沉重的压力,因此兴致寥寥;二是找不到写作对象,不知道写什么,解决不了最主要的问题;三是怎么写的问题。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注意的是第三个问题,作文的价值被降低,而写作文由此就变成了一个简单的由教师出题、学生因命而写的过程,至于学生对这个题目是否愿意写、写什么,以及教师怎样才能使学生进入最佳状态却很少去认真思索。每当写作文时,学生就感到头疼,写的时候常常像挤牙膏一般,语言表达不连贯,连缀成文更是一筹莫展。在潜意识里,学生认为习作等同于完成课堂或课后作业,或者是为了在考场上拿高分。很少有学生从心底明白习作是记录生活,要进行情感表达。因此,怎样才能真正用好理论知识,从源头上帮助学生,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該思考的问题。

二、以“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写作教学的意义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这告诉我们教育要植根于生活,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使他们具备更健康的精神,更向上的观念。生活离不开教育,同样教育也离不开生活。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贯彻“生活教育”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更是有活力的个体,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只有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让学生实践积累,寻觅习作素材,真实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感受,从生活中享受习作的快乐。

三、“生活教育”理论贯彻写作教学的具体运用

(一)重视自然的发现——学会观察

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教育意义是贯穿始终的。教育的本源是生活,而生活是习作素材的源泉。学生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里的素材其实应有尽有,只是等待着他们的挖掘。教师也要多动脑筋,借助学校开展的活动来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比如,我校在端午节开展征文活动,在成长礼时写下《最美家书》,国庆节及寒暑假开展“爱的抱抱”活动。学生通过体验生活,感受到了饮食与文化的融合,发自内心地体会到了“爱是需要表达的”,相信学生的内心一定会有许多感想,灵感之源从心底自然而然地涌出,这时只要给予学生纸和笔,完成作文也就不那么困难了。例如,我班的衡同学,平时非常调皮,写作对他来说也是难题,但那次给奶奶写信,四年级的他写了五百多字:

亲爱的奶奶:

您好!

亲爱的奶奶,您可知我有多想您?

现在我身边的亲人也有许多,可我最想的就是您。还记得小时候,我发了一次高烧,您连夜把我送去医院门诊,医药费很贵,虽然当时您吃喝用钱都是一个大问题,但是您还是拿出了钱给我看病。还记得五岁那年,哥哥带我回老家时,我一下子把脚伸进了自行车的轮子,自行车的轱辘把我的脚死死夹着了,哥哥急忙把我给带了回来,您一看见我连忙冲到我跟前,看我有没有受伤,嘴上一直在批评哥哥。我心里知道,是我自己把腿给夹进去的,其实都应该怪我,可全怪在了哥哥的身上,我心里又悔又难受,看到您着急的模样,再也忍不住我的眼泪了。

七岁那年,哥哥要去当兵了,我泪汪汪地不想让哥哥走,您抱起了我并安慰我说:“哥哥要去当军人,是特别光荣的事情,如果升了级还可以当特种兵呢!”我问“真的吗?”于是,哥哥入伍前他给我买了一支笔,我一看见它,就会特别想念哥哥,正是因为有了您的安慰,我心里才好受了许多。

有一次不小心把腿给摔了,您带我去卫生院买了一些药,亲自给我上药,动作是那么轻柔,还不时给我吹吹,问我疼不疼,还让我在床上不要下去,生怕我再次把腿给摔了。

我总是被您深深地宠爱着,您把我当成一位小公主捧着,可您呢?您的手,您的脸,您的身体健康呢?一直让我很担心,我希望您能一直健健康康。

去年清明节时,我回到家里待了三天。您在清明节那天做了一大桌饭菜,家里那时非常热闹。假期结束时,您还给我买了很多吃的,但都很贵。我有点心疼,也有点生气。

奶奶,您过得还好吗?我非常想念您。

和其他孩子相比,衡同学的文字还很稚嫩,但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奶奶的思念,没有花里胡哨的词汇,但就是十分动人,这就是朴素的力量,这就是观察,这就是生活。孩子的妈妈告诉我,奶奶读到这样一封饱含深情的“沉甸甸”的信时,泪流满面。她通过这一次活动,明白了文字的力量,明白了文字表情达意的力量,写作带来的快乐反哺了她。后来每到写作文时,都可以竭尽全力把文章写好。

笔者在班级布置、日常教学中也融入了巧思。学生的作文不仅仅给教师读,也要给家长读、同学读,教师请家长协助把孩子的优秀习作整理成文档发给教师,这样家长有机会可以与孩子沟通,交流想法也是可以获得习作灵感的。教师深知环境熏陶的重要,于是教师专门在班级空白的墙面开辟了一块“佳作展示”的学习园地,每一次习作完成后,得到优星的作文就可以被打印出来展示在这块园地,习作的内容跟着语文书上的来、跟着平时的小练笔来。教师与得到优星的孩子一起参与佳作的评选,评选的过程也是一次观察。每次到张贴作文时,大家都格外兴奋,教师可以这样鼓励学生:“上榜了很快乐,再接再厉;这次没上榜不要紧,继续努力。”课间可以看到大家一起在园地前讨论,一起分享自己的想法,这也让教师感到非常高兴。有了兴趣与动力,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得好的孩子不断得到正向激励,热情会高涨,也更愿意把作文越写越好,而参与讨论学习的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将他人作品中的优点融入自己习作中,取长补短,争取不久以后也可以得到作文上榜的机会。因此,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除了学校以外,家庭也是积累素材的好地方。家中的每件事情都和学生息息相关,与父母相处,有快乐的时刻,也会有心酸委屈的时刻,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挖掘其中深意,它们都可以成为写作素材的来源。例如,写家庭成员的地位、职业、性格都不一样;家也是在变化的,或许今天家里添置了新家具,可能今天某位成员为家里做了一些“小事”,又可能家里多了新成员等;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发生的趣事也可以成为学生笔下的素材。只要学生具备发现生活的眼睛,悉心观察,那么习作素材自然会用之不竭的。

(二)重视自我的发现——学会对话

人在从小学到高中的成长过程中一直有一个问题贯穿其中——“我是谁?”但对自我的追问与探求在每个年龄段都是不同的。每个人在小学阶段一定通过文章向同学、教师介绍过自己,以及未来的自己想做些什么。于是教师能看到学生写下的《介绍我自己》《二十年以后的我》等。如何才能更好地发现自我,写日记是一种很好的与自我对话的方式,在日记中,你可以尽情地倾泻生活带给自己的烦恼、痛苦与欢乐,也可以写写学到的新知识。这种外在感受内化后又外化的过程是一种最自由的表达形式,学生如果在这一阶段养成了良好的习惯,那他们将终身受益。我们班有一位张同学,平时内向不善言语,但她的文字呈现出来的内心世界是极为丰富的。她这几年通过日记完整记录了家里的弟弟出生到慢慢成长的过程,以及她整个人心态的变化。每天都有事情发生,从她的日常琐碎里教师看到了她因为新生命到来而产生的喜悦、因为父母对二宝的关心忽略了自己而产生的委屈、愤怒与不理解,以及因为年纪增长理解父母、关爱家人、最后释然。读了她的日记,教师发自内心地觉得,这孩子真是优秀。她通过自我的观察,与自己和解,与家人和解,成了更好的自己。这样一双会观察的眼睛给了教师无限的感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重视教材的发现——学会阅读

1.用好语文课本。语文书是学生接触最多的。新版的部编教材既有工具性与人文性,又有开放性与多样性。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每篇课文都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些内容应该成为学生写作的第一来源。从书本中汲取知识,找出与生活的联系且可以使用的素材,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借鉴—部分、创造—部分,写作也就慢慢掌握了。

例如,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的第四单元以神话为主题,有《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虽然有文言文与现代文,有东方与西方的神话故事,但这一单元的核心是要告诉学生:如何写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而第五单元则是在这一单元的框架基础上,逐步细化——如何通过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把一件事写清楚,并表达出作者视角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这就是教材通过一篇篇扎实的课文教给我们的习作方法,教师扎扎实实教好每一篇文章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在课内的学习中收获学习方法,从而运用到长篇的、课外的阅读中,以及习作的实践中。部分课文后面配有“小练笔”,它们也可以作为习作的材料或素材。因为它在内容上与课文主题贴合,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同时可以展开大胆的想象。在教学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穿插相关内容进行教学,并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独立的观察,充分调动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的积极性。

又如,五年级上册教材《落花生》这篇文章的后面有这样一个小练笔:“生活中有很多不平凡的人,他们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地做着贡献,用一段话,写写你身边这样的人。”我们班的谢同学在小练笔中这样描写他在冬天上学路上看到的清洁工人,手里拿着一把和自己身高差不多高的扫帚,一下一下,唰唰地扫着积满落叶的街道。那时候太阳还没有出来,天还是很冷,谢同学对他投去了崇敬的目光,然后向学校走去。清洁工人是孩子上下學都经常见到的,他们十分平凡不起眼,但默默为社会做贡献,给人们“打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后来教师问谢同学怎么会想到写这么一个小角色,他说大清早街上其实很安静,但环卫工人工作的声音非常清晰且有节奏,一下子抓住了他的耳朵。这无疑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先吃透文本,由课内联系到课外,去观察平凡的人和事,留意身边的景物。只有真正走近生活,方能写出好文章。

2.用好其他学科教材。小学的课程安排也包含许多其他科目,如音乐、美术、科学、道法等。这些科目中也有大量的知识。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注意联系其他学科的内容、注意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习作。例如,人美版五年级下册的《山水画》一课,介绍了齐白石、沈周的作品,结合同样是五年级上半学期学过的《山居秋暝》,学生脑海中想象“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美景,用语言表达出来,图文结合,既欣赏了作品,又加深了印象,还积累了素材。在音乐课上,教师在学生学习唱歌前,会对词曲作者及背景做简单介绍,这时课堂中的内容都可以成为习作素材。

(四)重视写作的技巧——学习和训练

重视钱理群先生所说的前两个层次的内容,并不意味着“怎样写”就不重要了,要写出好作文是需要学习与训练的。例如,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鸟的天堂》,作者巴金在文中写到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时,用上了远近结合等多种写作手法,字数不多,却极耐人寻味。教师讲解完写作方法后,学生可选择某一事物进行仿写。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说明着“应该怎样写”,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来,也就不能领悟。因此,不能忽视典范的作用,因为习作的必经之路就是“模仿”与“积累”,学会了框架结构,才能真正跳出框架,写出属于自己的好作品。反之,少了经验的积累,是很难写出好作文的。

从小学语文习作的现状来看,学生的习作一直是为考试而教。为了省事、应对考试,为了拿高分,违背了作文的本质,忽视了“作文来源于生活”这个道理,一旦将习作与生活割裂开,就自然而然地降低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文字的表达是语文教学的归宿,因此习作是展现一个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平台,习作不是为了某个特定阶段服务,更不应该是为了某个功利的目的服务。良好的写作习惯应当伴随学生的终生,它应该为学生的人生服务。因此,以“生活教育”思想为基点,重新审视写作的意义,积极培养写作兴趣。

(左毓红)

猜你喜欢

习作作文生活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