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养成教育类童谣创编与传诵策略
2022-05-30黄小洋黄秋霞何秋梅
黄小洋 黄秋霞 何秋梅
【摘要】本文论述养成教育类童谣具有教化功能,目前创编养成教育类童谣形式固化、缺乏目标,传诵童谣时学校支持力度不够、教师不重视、传诵方式单一,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师生共同创编养成教育类童谣、采用多种形式传诵养成教育类童谣等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 养成教育童谣 创编与传诵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9-0093-04
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类童谣是指内容与养成教育相关的一类童谣,一般具有朗朗上口、可传唱度高、充满童趣等特点。养成教育类童谣以浅显易懂的文字传达养成教育内容,以朗朗上口的语调代替生硬的说教,对小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创编和传诵养成教育类童谣,可以培养小学低年段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形成优良的品德与美好的情感。
一、养成教育类童谣的分类
养成教育类童谣内容涉及面广,主要包括六个类别。第一类,思想品德类童谣。思想品德类童谣充满童趣、韵律感强,具有一定的道德教化功能,易于被小学生所接受,对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具有积极意义。第二类,心理素质类童谣。养成教育类童谣中不乏含有培养心理健康、矫正消极态度、调试负面情绪等内容,小学生传唱心理素质类童谣,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第三类,生理活动类童谣。生理活动类童谣包含积极参加文娱、体育、科技等活动内容,以及自我保护、运动常识等内容,目的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文体活动,提高身体素质,树立运动观念。第四类,生活能力类童谣。生活能力是养成教育的重点内容。小学生传唱生活能力类童谣,有助于培养讲卫生、爱劳动的意识,摆脱心理惰性和依赖性。第五类,人际交往类童谣。人际交往类童谣目的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交往态度,教给学生与人交往的原则,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群体活动中懂礼貌、会合作、能分享、守规则。第六类,学习习惯类童谣。学习习惯类童谣以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为主要内容,旋律轻快,歌词简洁。
二、养成教育类童谣创编与传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养成教育类童谣在创编中存在的问题
1.创编形式固化
受已有经验和思维定式的影响,创编养成教育类童谣的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创新性。大多数人认为,童谣应当是游戏歌、摇篮曲、绕口令等形式,缺少对童谣形式的挖掘与创造。思维的固化不利于养成教育类童谣创编形式的创新与发展。另外,不少人对养成教育类童谣的创编存在误解,认为童谣的创作者只能是教师,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童谣创作者的范围,阻碍了童谣创编形式的发展。
2.缺乏认知和目标
部分童谣创编者急于求成、脱离实际,对养成教育类童谣的内容和创编目的缺乏思考,创编的童谣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的童谣创编者迫于完成任务,为达成创编数量目标,忽视了童谣创编的质量。小学低年段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创编者如果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创编的养成教育类童谣超越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或者含有深奥晦涩的内容,学生便难以理解童谣的内涵和意义。
(二)养成教育类童谣传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给予的支持力度不够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小学生对传唱养成教育类童谣不感兴趣,他们更喜欢综艺节目、流行歌曲等。养成教育类童谣无法体现其教育价值,而学校也没有从教育层面研究养成教育类童谣的教化功能,对学生传诵养成教育类童谣给予支持,没有开展传诵童谣的活动,忽视了利用书籍、报刊和网络等媒介传诵童谣,致使养成教育类童谣的传诵出现断层。
2.教师不够重视
部分教师嫌麻烦,不愿意花费时间引导学生传诵养成教育类童谣,更未能给学生传授童谣知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有的教师对养成教育类童谣缺乏正确的认知,没有充分意识到养成教育类童谣本身具有的教化功能,对童谣与养成教育的关系认知模糊,通常只是要求学生识记与背诵养成教育类童谣,达到传诵的目的,往往忽视了利用童谣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3.传诵方式老旧
在学校,养成教育类童谣的传诵方式主要是口头传诵。口头传诵包括师生传诵、生生传诵、亲子传诵。传诵可以暂时改变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但在空间和时间上存在限制,在传诵养成教育类童谣中容易出现错误,使得童谣无法及时发挥教育作用,效果不佳。
三、养成教育类童谣的创编策略
(一)教师创编童谣
1.在原有童谣的基础上进行改编
大多数养成教育类童谣内容单一,没有突出养成教育的特点,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具有养成教育意义且具有特色的童谣进行改编,创编具有时代特色的养成教育类童谣。在原有童谣的基础上改编童谣,是迅速有效的编制新童谣的方式。要取得好的改编效果,教师要认真筛选童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改编。如,依据童谣《小板凳》的韵律可以对原有的童谣做适当的改编,形成一首新的养成教育类童谣《小板凳》:“小板凳,一尺长,妈妈叫我搬进房,坐下听娘说什么,叫我快去上学堂。”教师还可以参考童谣书籍或童谣音频、视频等资源进行仿编,编制出适合学生需求和具有时代特点的养成教育类童谣。
2.学习和借鉴他人创编童谣的方法
创编养成教育类童谣,教师可以先了解优秀童谣创编的过程,吸取前人创编童谣的经验,掌握创编童谣的方法,进而创编出具有时代特色、贴近学生生活的养成教育类童谣。教师还可以与童谣创编者进行交流、讨论,学习他人创编养成教育类童谣的方法,明确养成教育类童谣创编的方向,探索养成教育类童谣创编的思路。如,学生识记学校规章制度存在困难,教师可以将其编写成生动有趣的养成教育类童谣《上课歌》:“小朋友,告诉你,上课下课要分清。上课坐得端正点,回答问题积极点。下课玩得开心點,切勿打闹小心点。同学之间团结点,活动时间文明点。”学习和借鉴他人创编养成教育类童谣的方法,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养成教育类童谣相关知识和创编依据,基于本校办学条件和师生特点,创编出切合实际、内容生动有趣的养成教育类童谣。
3.结合本地资源创编童谣
本地丰富的资源为养成教育类童谣的创编提供了条件,教师可以就地取材,创编养成教育类童谣。这样的养成教育类童谣内容是学生熟悉的,他们更乐于传唱和吟诵。大多数童谣源于民间,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教师根据童谣的这个特点,可以将传统童谣改编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养成教育类童谣,促进童谣的传播,如,将广西壮族“三月三”节日习俗融入养成教育类童谣,将具有壮族特色的山歌与德育内容相结合。
(二)学生创作童谣
1.根据经验独立创作童谣
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已经掌握的童谣创编方法,可以独自创编养成教育类童谣。学生创作养成教育类童谣的空间很大,可以结合特定的情境创编童谣,可以在听童谣过程中创编童谣,可以在吟唱童谣过程中创编童谣。例如,在童谣会演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特定的主题“拾金不昧”创编养成教育类童谣《糖不甜》:“我在马路边捡到五毛钱,拿它买颗糖果泡泡去解馋,妈妈发现了,问糖哪里来?我急忙撒了个谎,吃到嘴里边,奇怪,糖不甜!”这首童谣通过重现场景突出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学生创作养成教育类童谣,能够更好地体会童谣创编的乐趣,实现与他人的情感交流,表达对生活和世界的看法。
2.师生协作创编童谣
学生独立创作童谣的能力有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创编童谣的灵感。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师可以利用榜样效应,对学生进行示范和引导,带领学生参与童谣创编活动。师生可以采用一问一答、童谣游戏、童谣剧表演等形式,共同协作,创编养成教育类童谣,如创编《今日事,今日毕》《珍惜粮食》《珍惜时间》等童谣,让学生在创编和吟诵童谣过程中明白做事情要负责任、生活要节俭等道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景中产生创作童谣的欲望,找到养成教育类童谣创作的方向和思路。
3.同伴合作创编童谣
创编童谣的过程是一种交流互动的过程。学生与同伴共同交流创编养成教育类童谣,可以丰富童谣创编的形式,更好地理解童谣的内涵。小学低年段学生在校期间与同学相处的时间最长,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通过一问一答或词语接龙的形式创编童谣,这种创编童谣的方式包含了自己的想法,融入了同伴的智慧,使童谣更有意趣。例如,学习课文《红领巾真好》之后,学生可以和同伴模仿课文创编童谣:“清晨,教室里谁最勤奋?是可爱的同桌,认认真真,读读写写,一会儿练字,一会儿朗读。”
(三)团队创编童谣
1.教师团体创编童谣
语文学科组、学科教研组等教师团体都是创编养成教育类童谣的主体。学科教师团体可以根据学科教学目标、学生需求等创编养成教育类童谣。首先,教师要汇集集体的智慧,明确创编养成教育类童谣的方向,根据学科教学目标和学校的办学理念,提出创编童谣的想法。其次,在征集教师的意见后,优化童谣内容,对童谣中的语言文字进行反复推敲,直至修改完善。最后,教师团队要对养成教育类童谣进行整理和分类,指导学生吟诵童谣,使其在学生中得到广泛传播。
2.学校与校外机构合作创编童谣
学校与校外专门负责创编童谣的公司或工作室合作,是创编养成教育类童谣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学校通过开设童谣创作课,向师生普及童谣的相关知识,明确童谣的性质和意义,激发师生创编和吟诵童谣的兴趣。另一方面,学校提供养成教育类童谣的创作思路,提出创作要求,由公司或工作室完成童谣创编工作,确保养成教育类童谣创编质量,并且要适合学生传唱。学校与校外专门负责创编童谣的公司或工作室合作创编养成教育类童谣,可以提高童谣的传唱度。
3.与童谣作家共同创编童谣
与童谣作家交流讨论创编养成教育类童谣,是了解童谣作家创编理念和创编方法的路径之一,也是养成教育类童谣创编的内生力量。一些脍炙人口的童谣是童谣作家们智慧的结晶和宝贵的财富。创编者与童谣作家共同交流、探讨童谣的本质和内生条件,在传统童谣创编的基础上融入新的创编理念,共同创编养成教育类童谣,可以促进童谣的融合与创新,为养成教育类童谣的创编注入新的元素。这不仅可以继承传统童谣文化,还能够促进童谣的多元化发展。
四、养成教育类童谣的传诵策略
(一)学校要给予大力支持
学生传唱养成教育类童谣效果如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支持力度。学校支持学生传唱养成教育类童谣,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做。第一,学校对养成教育类童谣的创编和传唱予以保障。这里所说的保障是指经费保障、时间保障和人员保障。经费保障包括童谣创编活动经费、开展传唱童谣活动经费等;时间保障主要体现在确保养成教育类童谣的教学时间、学生学习养成教育类童谣的时间、学生传唱养成教育类童谣的时间等;人员保障体现在对负责人员和教学人员的管理。第二,创设童谣传唱的氛围。学校在校园的走廊、宣传板上展示学生创作的养成教育类童谣作品;在草地、花圃等地张贴养成教育类童谣。第三,开展与养成教育类童谣相关的活动,如童谣知识竞赛、童谣歌唱比赛、童谣游戏比拼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活动,使学生主动投入到童谣传诵活动中。
(二)提高教师的重视程度
养成教育类童谣的传唱效果往往受到教师对童谣价值认识的影响。要获得良好的传诵效果,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重视童谣的传诵。首先,教师要提高儿童文学意识。养成教育类童谣属于儿童文学的一部分,因此教师要具备儿童文学的意识,理解养成教育类童谣的意义。其次,教师要认识到养成教育类童谣的价值。养成教育类童谣具有文化性和教化功能,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思维发展和文化传承等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教师要加强研究养成教育类童谣。目前,市面上出现了许多汇编成集的养成教育类童谣,统编教材小学语文课本也编排了一些童谣,教师要主动了解养成教育类童谣。
(三)改变童谣传诵的方式
在信息化时代,传诵童谣的方式多种多样,为使传诵童谣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可以改变传诵童谣的方式,打破口头相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首先,制作养成教育类童谣微课。微课短小精悍,将养成教育类童谣制作成微课,可以集中呈现童谣的内容,突出童谣的意义,加上画面有趣、生动,能够吸引学生主动传诵童谣。其次,将师生创编的养成教育类童谣制作成短视频上传至学校微信公众号,引导家长与孩子共同观看视频,积极传诵童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利用养成教育類童谣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思维习惯,学校要积极寻求对策,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创编童谣和传诵童谣的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创编和传诵童谣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德。
参考文献
[1]柴成林.童谣的道德教育意义及其在小学教育中的实施[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7.
[2]张微.校园童谣的传播路径及其调控[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1.
[3]汪昱雯.童谣与儿童德育[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0.
[4]许红.校园德育童谣:构筑道德生活的基石[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2):1-4.
[5]谷洪源.童谣应用于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的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6:4-5.
[6]石梦瑶.基于童谣活动的小学生德育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1.
[7]冷漓锦.童谣微课程的建构与实施[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31(12):17-21.
[8]杨奉霖.基于统编版教材的小学低段童谣教学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0.
作者简介:黄小洋(1999— ),广西南宁人,在读本科;黄秋霞(2001— ),广西南宁人,在读本科;何秋梅(1996— ),广西玉林人,在读本科。
(责编 欧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