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救援队伍参与沙漠救援的实践与思考
2022-05-30王宝成
王宝成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最喜欢的娱乐休闲方式之一,沙漠探险作为新的旅游项目,成为越来越多的人闲暇之余的一种选择。结合和田地区沙漠救援的典型案例,从应急救援角度综合探讨了当前消防救援队伍参与沙漠救援存在的难点问题,并就沙漠救援特点和如何开展沙漠救援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沙漠;搜索;营救
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作为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和国家队,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这要求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从处置“单一灾种”向应对“全灾种、大应急”转变,适应应对处置灾害事故任务的多样化、复杂性,着力实现多能一体、高效救援。和田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南端,北部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漠戈壁占地区总面积的63%。近年来,随着新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来和田沙漠探险。沙漠救援随之成为摆在消防救援队伍面前的新课题,亟待解决。
1 和田地区沙漠救援典型案例
1.1 “10·5”塔克拉玛干沙漠救援
2019年10月5日,9名从重庆到新疆游玩的游客,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游玩时,因车辆深陷沙漠,无法行动,导致车辆、人员被困沙漠长达36h。和田地区消防救援支队接到报警后,立即调集2辆越野车5名消防员,协调地区公安局2辆沙漠越野车和2名向导出动救援。在救援队伍到达求救定位地点后,并未发现被困人员。随后,前沿指挥部经过研判,决定采取查找车辙印、灯光指引的方式,搜寻被困人员。最终,经过24h的紧张救援,9名被困人员被全部救出。
1.2 “11·6”洛浦县戈壁救援
2019年11月6日,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两名捡玉者在捡玉时,因车辆深陷戈壁,被困长达20h。和田地区消防救援支队接到报警后,立即启动联合救援预案,调集具有沙漠越野经验的和田地区越野E族大队组成联合救援队,通过卫星定位、无人机搜寻的方式,搜寻被困人员。最终,经过4h的搜救,2名被困人员被成功救出。
1.3 “1·12”塔克拉玛干沙漠救援
2020年1月12日,一名从广州到和田游玩的驴友,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徒步探险时,迷失方向,导致被困沙漠超过40h。和田地区消防救援支队接到报警后,立即协调2辆沙漠救援车9名消防员出动救援。由于天色已晚,给救援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救援人员根据求救人员的定位地点一路找寻,4h后,在一处沙丘上发现了被困人员。救援人员到达现场时,被困人员腿部已被篝火烧伤,加上天气寒冷,体力消耗大,身体已经逐渐失去了知觉,救援人员立即利用大衣和取暖装备为被困人员取暖,并少量喂水,待其身体稍微康复后,利用沙漠救援车将其成功救至医院。
1.4 “5·13”墨玉县沙漠救援
2021年5月13日,一名男子骑三轮车独自去沙漠游玩,到达沙漠腹地后迷失方向,手机也没有信号,被困沙漠24h。和田地区消防救援支队接到报警后,联合当地公安、120急救中心、和田地区越野E族大队出动10辆车34人,通过卫星定位、无人机搜寻的方式,对该被困人员进行搜救。最终,经过52h的紧张救援,成功将其救出。
2 沙漠救援事故特点
2.1 道路沙化难行
沙漠沙尘的粒径小,加上风吹和强烈的日照,使得沙子松散,承压系数小。比如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子承压系数只有0.008kg/cm2,压缩模量E=2.3~2.5kg/cm2,干容量为1.5kg/cm2。因此沙层的承载能力差,车辆的通行能力受到严重影响,非专业沙漠救援车辆、非专业駕驶员无法在沙漠腹地开展沙漠救援工作[1]。
2.2 昼夜温差大
地温高、温差大是沙漠环境的又一大特点。由于沙漠地区云量少、日照强、降水稀少、空气湿度小,缺乏植被覆盖,地表在强太阳辐射下低层空气增温加剧。沙漠地区夜间天空无云,地面辐射强、散热快,气温日夜变化剧烈。比如塔克拉玛干沙漠,系暖温带干旱沙漠,酷暑最高温度达67.2℃,昼夜温差达40℃以上。
2.3 被困人员位置定位困难
沙漠腹地基本无人员活动,且无法通电,没有公用移动通信基站,公网信号无法覆盖,沙漠中大部分地区手机无信号,无法与外界联系。因此,救援人员不能使用手机定位、电话沟通等方式对被困人员进行定位和沟通,被困人员位置无法进行精准定位。
2.4 辨别方向难
沙漠的地表是由几百米厚的松散冲积物形成的,这一冲积层受到风的影响,形成了各种形状与大小的沙丘,组成沙丘链网。同时,沙漠是多大风的地区,沙粒细小、量大,当风速大于5m/s时,就能把细沙吹起,形成沙暴、扬沙和浮尘天气。在沙漠腹地,通过肉眼观察几乎无法辨别方向,缺乏专业器材和专业知识的人群极易在沙漠中迷失方向。
3 沙漠救援处置难点分析
3.1 专业装备缺乏,救援效率待提高
当前消防救援队伍配备装备主要以应对城市救援为主,应对沙漠救援的特种装备较少,队伍各级卫星定位设备、防风衣等救援和防护装备数量不足,尤其是缺少沙漠救援车等专业救援车辆,在人员、装备运输方面发挥作用有限。在“10·5”塔克拉玛干沙漠救援中,由于没有专业沙漠救援车,救援人员无法第一时间深入沙漠腹地。后经多方协调,抽调地区公安局2辆乌尼莫克沙漠越野车协同救援,在一定程度上耽误了救援时间。在接收到被困人员发送的经纬度信息后,由于缺少专业的定位设备进行精准定位,只能通过手机奥维地图,定位不准确,给救援行动带来了不便。
3.2 实战能力不足,专业素质待提升
沙漠救援行动本身存在较大风险,对救援人员专业救援技术要求较高,特别需要救援人员具备野外生存、方向辨识以及应急自救能力。目前,消防救援队伍几乎未参加过相关培训,多数救援人员缺乏实战救援经验,在沙漠腹地极端天气的情况下,可能出现人员走失、冻伤、晒伤等情况,易导致伤亡事故发生。在实战中也发现部分装备适用性差的问题,如无人机体积小、重量轻,在沙尘和沙暴条件下无法起飞,且续航能力差,长期暴晒温度过高导致设备传输稳定性下降,无法满足长时间搜寻需要。
3.3 救援经验欠缺,专业知识储备不足
沙漠救援是转隶以来消防救援队伍面临的新课题,在国内几乎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救援案例。从指挥调度、作战编程、个人防护、注意事项等各个方面都必须一一进行摸索总结,在探索的过程中难免导致意外发生,影响救援效率,甚至导致人员伤亡。加之,沙漠环境下地温高、温差大,昼夜温差最高可达40℃以上,且多大风、多尘土,易形成沙暴等,这些极端天气给救援人员开展救援行动带来了很大的危险性和不确定性。比如,在“10·5”塔克拉玛干沙漠救援中,参战消防员没有考虑到大风、沙尘以及在沙漠过夜的危险性,随车带的补给、个人防护装备不足,夜晚只能依靠篝火取暖,无法保障自身安全,影响了救援效率,存在作战安全隐患。
4 沙漠救援经验启示
4.1 加强联动,协同作战
在“全灾种、大应急”的时代背景下,消防救援队伍要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与应急、公安、自然资源、交通、气象、医疗等部门以及越野E族等社会救助力量建立联动协作机制,完善信息共享,互相支持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加强联合演练和人员培训工作,增强在沙漠救援中的协同配合,在救援任务中形成合力,保证救援任务圆满高效完成。
4.2 多措并举,准确定位
救援人员在接到警情后,要结合当地沙漠环境、天气情况以及具体警情综合分析,要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开展搜寻。如在手机信号较强的地段,可利用位置共享定位被困人员;在晴朗天气情况下可以通过查找车辙印、原路寻找的方式定位被困人员;在得知被困人员经纬度时,可利用卫星定位装置定位被困人员;在夜间可以利用强光灯、篝火定位被困人员;在到达被困人员附近时,可利用无人机准确定位等。
4.3 遂行作战,科学决策
消防救援队伍要坚持实战导向,规范现场组织指挥模式,固化前方指挥部遂行指挥机制。建立“1+3”前沿指挥部,现场设立1名总指挥和4名指挥助理,总指挥负责会同专家技术人员拟定作战方案、部署作战任务等;1号指挥助理负责灾情分析、辅助决策、对接应急联动力量、承担安全管控和紧急救助等;2号指挥助理负责力量调配以及战勤保障;3号指挥助理负责信息收集上报,记录作战指令和指挥要素,形成闭环的指挥回路。遇有重大警情,要进行战区划分,可吸纳辖区指挥长或经验丰富的指挥员担任战区指挥助理,建立“1+3+X”前沿指挥模式,确保指挥体系科学高效。
4.4 做足准备,高效有序
沙漠救援不同于火灾事故救援,救援人员在接到警情后,应综合分析被困人员位置、气象条件、被困人员身体状况等情况,科学制定营救计划,并妥善准备各类装备物资。优先调配2部具备自动快速装卸功能的沙漠越野车或沙漠运输车,按模块储运,满足恶劣道路环境下人员、装备快速投送,解决机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更新通信和照明装备,配备红外夜视仪、无人机等夜间侦察设备,提升沙尘、夜间等环境下作战保障能力。为承担沙漠救援人员统一配发墨镜、袖套脖套、降温额贴等防晒用品,含盐功能饮料、藿香正气水等防暑饮品以及压缩饼干、罐头等高热量食品,防止非战斗性减员[2]。
4.5 加强防护,确保安全
沙漠环境昼夜温差大,多大风,易形成沙暴,救援风险性大。因此,救援人员在出发救援前,要制定好详细的计划和安排,要备好防风衣、遮阳帽、墨镜、睡袋、手电筒、水、干粮等个人防护装备和补给品,要携带卫星定位装置和卫星电话,救援途中严禁单独行动。要选用专业沙漠救援车开展救援,至少2车组成车队,携带好车辆牵引装置,保证救援车辆行车安全。
5 沙漠救援对策与建议
5.1 构建科学高效的实战调度指挥体系
救援队伍要瞄准“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目标,在坚持统一指挥、分级指挥、扁平指挥原则和评估预警、预案启动、操作运行等方面持续发力、精准发力,确保科学指挥、高效调度。加快修订完善沙漠救援指挥规程,形成一套规范化的指挥规程体系。牢固树立依法指挥思想,对标作战条令,全面落实力量等级调派制度,严格遵守灾害处置规程,科学制定救援作战编成和沙漠救援预案,形成依法指挥、科学指挥、按制度规定执行的良好效应。推行专职指挥长制度,定期开展业务轮训,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实行专门考核、奖惩和激励办法,逐级评选出参与过多起沙漠救援、具备一定指挥能力、善于研究救援战术的专职指挥长,不断完善指挥岗位人才培养、能力提升等长效机制。
5.2 加强各支应急队伍的协同作战
消防救援队伍要按照“全灾种、大应急”的职能定位要求,树立“综合救援”的理念,在当地政府的统筹指挥下,实体化运行沙漠救援联合处置机制,固化灾情事前信息交互、事中专家遂行指导、事后情况分析总结等工作制度,把每项机制建实、把每项措施落实。要立足消防救援队伍和应急、公安、自然资源、交通、气象、医疗等部门以及越野E族等社会救助力量职能定位,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在信息共享、力量组织协调、物资转运调拨、救援指挥调度和灾害现场处置等方面建立联勤联动联保机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领域和专业特长,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方位合作。
5.3 健全完善沙漠救援的技术战术编成
开展装备器材性能测试,准确掌握各种车辆通勤能力和作战半径,因装制宜研究作战半径内的阵地设置、人员搜寻等战术战法,作战半径外与公安、越野E族等其他救援力量协同作战的战术战法,做到定人、定裝、定规程。开展多种形式野外生存、沙漠车辆驾驶等专业技术培训,配齐各类防护装备,定期与公安、越野E族等救援力量开展实战演练;结合当地沙漠环境特点,建立沙漠救援典型案例库,开展桌面推演,不断提升沙漠救援综合作战能力[3]。
5.4 建设沙漠救援专业骨干力量
依托消防救援隊伍优势力量,根据沙漠面积和特性,整合资源组建沙漠救援专业队。实行“平战结合”的管理模式,平时立足常规开展常态化执勤,遇有沙漠救援警情时,能立即集结携带专业装备开展救援。按照沙漠救援特点,建设沙漠救援联动队,以和田为例,现已结合和田消防站分布特点和塔克拉玛干沙漠情况,组建1支沙漠救援联动队和7支沙漠救援先遣队,实现和田地区沙漠救援力量全覆盖,保证24h沙漠救援任务需要。
5.5 增添切合的沙漠救援装备器材
在城市消防装备的基础上,突出研究增配适合沙漠救援的越野车辆、定位设备和个人防护装备,连同通信、后勤保障装备,建立沙漠救援的装备体系模块。主动与当地公安、医疗、越野E族、大型超市沟通协调,建立装备物资共享共用机制,切实满足沙漠救援需要。以和田为例,在地区层面与公安、越野E族、医疗、大型超市等签订战勤保障机制,保障沙漠救援联动队车辆、物资满足救援需求;在各县市层面,与越野E族签订联动协议,解决沙漠救援先遣队沙漠环境下“突不进去”“传不出来”的实战难题。
5.6 建强沙漠环境下作战指挥通信保障
充分发挥消防救援队伍现有应急通信保障专业队的优势,加快消防通信装备的建设,用好无人机编队、卫星图传、极端条件下应急通信等设备,为沙漠救援指挥部科学决策提供全方位保障。加强与自然资源、国土测绘等部门合作,及时获取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数据。配备无人机雷达实时三维建模设备,快速对目标地形进行测绘、有效规划救援路径及力量部署,提高沙漠态势感知能力,为沙漠救援决策指挥提供有力支撑。
5.7 突出沙漠环境下作战行动战勤保障
从“物资保障、技术保障、生活保障、社会保障”四个维度,科学组建“四位一体”沙漠救援战勤保障体系。建立沙漠救援物资储备库,加大沙漠越野专用运输车辆配备,确保沙漠救援装备物资和人员第一时间运抵一线。督促指导沙漠越野车、战保车辆及卫星电话等重点救援装备生产企业到基层一线开展技术服务,组织开展器材清查点验、检查维护工作。建立沙漠救援生活保障机制,结合勤务工作实际,派送防暑、防晒、感冒、腹泻等常备药品以及食品、衣物等到作战一线。与地方政府部门协调,与物资储备、餐饮、医疗、电信、工程、车辆装备抢修等社会力量建立联勤保障机制,完善信息、调运、共享等保障措施,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联勤单位快速响应,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刘玉.沙漠环境特点及其对工程装备的影响[J].装备环境工程,2012,9(6):67-71.
[2]苏作琴.浅谈消防救援队伍参与洪涝灾害处置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消防,2020(10):40-42.
[3]张明灿.消防救援队伍参加森林火灾扑救新实践新路径[N].中国应急管理报,2020-04-18.
Practice and thinking of fire and
rescue team participating in desert rescue
Wang Baocheng
(Hetian Area Fire and Rescue Brigade of Xinjiang,Xinjiang Hetian 848000 )
Abstract: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tourism has become one of people's favorite entertainment and leisure methods. As a new tourism project, desert adventure has become a choice for more and more people's leisure time. Combining with the typical cases of desert rescue in Hetian are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ergency rescue,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of fire and rescue teams participating in desert rescue are comprehensively discussed. An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sert rescue accidents and how to carry out desert rescue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desert; search; resc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