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2-05-30张亚坤

教育·校长参考 2022年7期
关键词:辅导书数学知识数学

张亚坤

审题往往是在学生答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获得信息的主要方式,学生唯有认真阅读题目并对题目信息进行分析解答,才可能取得满意的成绩。审题的重要性在数学科目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因为出题者往往会在设计问题时设置各种障碍,对学生进行误导,所以,学生要提高数学成绩,首先需要提升对于数学题目的阅读能力。最重要的是,学生要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个人经验努力提升自身对于数学题目中各种陷阱、障碍的熟悉度,深入挖掘题目套路,根据已有信息挖掘题目深层目的,从而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新时期,教育背景下,小学生数学阅读对于学生提升数学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阅读是学生对数学文本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学生通过对于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搬移,并结合新吸收的观点对于数学问题进行解答。随着学科内容的不断加深,学生不仅要在语文和英语方面具备相应的阅读能力,还要具有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本文以小学数学为例,笔者通过对于国内外对于数学阅读的相关研究与探索,对于学生在新课学习、课外活动等方面运用不同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国内外对于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现状

国外基于小学数学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一词,大多数人会联想到文学阅读,抑或是语文阅读。然而,在数学方面,阅读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锻炼。20世纪,美国加利福尼亚一所中学的教研人员Fuentes(1998)就曾提出有效的阅读数学文本对于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具有极大作用,并且指出可以通过数学写作训练的方式来改变学生对于数学阅读的认知,并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发表过相关言论,提出数学阅读对于数学的重要性。

国内基于小学数学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国内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都处于关注度不断减少的状态,在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大多出现重理轻文的现状。然而,阅读作为人类文化生活的重要传承途径,优秀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对于文字内容具有深刻感悟,并有效提取相关信息。因此,在小学阶段对于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在这一方面的能力,也可以从小培养学生对于阅读的重视性,扭转学生对于阅读的相关认知。《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提出“提供一定的阅读材料, 包括史料、背景材料、知识应用等, 供学生选择阅读”, 同时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中提出“应当开发多品种、多形式的数学普及类读物, 使得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能够有足够的机会阅读数学、了解数学、欣赏数学”。新时代背景下,相关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能力更为重视,而数学阅读教学作为探索培养阅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向,可以帮助学生对个人思维、分析能力进行有效锻炼。我国小学六年制的教学年限,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在数学方面培养自身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新授课中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通过情景阅读的方式使学生学会提取信息 数学教材的编写一直结合时代发展,并根据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不断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教材中有很多有趣的情景设置,并且大部分的知识是通过问题情景的模式编写的,这些都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沉浸到当下题目设置的情境中去。基于教材的这种特性,教师可以因“材”施教,在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对新知识进行探索,并在其中穿插一定的数学文本,使学生对当下的情景更加具有熟悉感,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学生是主体,要将阅读情景材料的权利交给学生,并且也要教授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锻炼阅读能力。

例:甲乙两地直线距离为8400米,甲乙两人同时骑自行车相向出发,已知甲的行进速度为700米/分,乙的行进速度是500米/分。求两人大概多久后会相遇?此题为相遇问题,基于这一背景条件,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该先引导学生对题目信息进行收集,如题目中的关键词“直线距离8600米”“相向出发”“多久相遇”,学生可以确定重要信息,并根据相关问题的解决经验对于该问题迁移数学经验,从而得出解题方式。

通过这种阅读训练,能够传授学生提炼题干信息的方法,抓住核心信息是阅读的关键点,在引导学生分析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完成习题的解决,还能够帮助学生获取学习信心与经验,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归纳出属于自己的解题方式。另外,通过这种引导,学生能够学会独立思考,在自己分析与思考过程中,熟练掌握数学知识。

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学会整理信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引导学生对相关信息进行整合,从而分析现有状况,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要学会将相关的信息化为可以理解的现实状况,带入日常生活,并借用语言的转化,使学生对于相关内容学会整合、理解,有效提升个人信息整合的素养。除此之外,学生对于数学语言还要学会应用,通过对于数学语言的使用,将其化用为数学模型,借此实现语言的转化,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假使学生通过转化语言得到了一个较为直观的数学模型,就可以基于这一模型,设立一些必须的关系变量和数据,从而通过模型与数据的契合,进而转化为数学文本,从而使学生自发性地深入阅读,加深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提升阅读能力。

在课后活动中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阅读数学历史,增强学科素养 在数学发展的长久过程中,数学史中暗藏着诸多的名人轶事,这些著名的学者为了数学的发展与进步都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阅读数学的发展史,学生可以見识到数学学科方面最为珍贵的阅读资源。数学学科较之于其他学科来说,缺乏人文的感性,不过,数学学科也是所有理学的基础,研究好数学就意味着可以研究好更多的理科学科,不仅对当下提升学生个人的数学成绩有着很大影响,而且能够为学生后续的深入学习,研究更多理科学科提供帮助。只要是理科学科学习过程中就一定会遇到很多理解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依据精确的数据做出对与错的判断,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思考。阅读数学资料,可以见识到其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维,通过数学千百年来变革的过程,学生看到了数学的多样性发展,增强了个人对于数学的认识程度,从数学发展的过程中理解到了数学史的辉煌与广阔。从为数学开拓的前辈身上学到了对于数学认真的态度,更深层次地理解数学发展必备的精神,潜移默化中不断地提升个人精神素养。对此,教师也可以在学生学习之余,对学生进行课后的知识拓展,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个人认知系统并没有建立完整,教师在进行相关知识输出的时候,可以偏向于相关研究者的积极、正面的形象,并且结合生活实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产生憧憬的心理。除此之外,为了使学生对于数学史的相关内容产生一定的重视性,可以适当地举办一些演讲活动,让学生自由发挥,对教学内容或者数学史的故事内容进行讲解,并对学生颁发一些奖项或者鼓励。

例如,在为学生讲解图形时,可以为学生引入七巧板的历史让学生阅读。作为一种具备悠久历史的拼板玩具,七巧板早在我国宋朝时就已有雏形,在最初时人们称其为燕几图,在演变的过程中,明朝时人们称之为蝶翅几,到了清朝初期才被称为七巧板。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我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在最初时七巧板被称为燕几图吗?这里涉及燕几的概念,燕几原本是宋朝时主人用来招待客人的案几。当时,为了更好地招待客人,确保客人座位更加舒适,北宋黄伯思就先设计出六件长方形案几,在招待客人时,可以根据宾客的多少进行位置的调整。在设计的过程中,黄伯思又对这一案几做出优化,添加一个小几。将七个小几拼凑在一起时,就可以变成一个大长方形,对其进行拼凑可以变化成多种图形,从而能够更好地招待客人。到明朝时,出现蝶翅几,统共是由十三件不同的三角形案几构成,拼凑起来可以构成一个蝴蝶展开翅膀的形状,在展开后,又可以成功拼出一百多种图形。在阅读这一数学史的过程中,学生对古人的智慧充满敬佩之情,同时,也对七巧板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同学提出自己动手做七巧板,并开展小组活动,开始实践制作七巧板。通过数学史的阅读,学生对于数学世界的魅力又增添了好奇心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积极性。

阅读辅导书,理解教材内容 辅导书作为学生上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又喜爱又害怕的一个东西。喜爱是因为辅导书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许多试卷中可能要用到的题目精华,不必要做众多无用的试卷;害怕是因为过多的辅导书使学生感受到了重大的压力,永远做不完的辅导书是大多数学生的心中恶魔。但是,辅导书在教学过程中的辅助作用是极为明显的,数学辅导书可以帮助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具有更加深入的理解,相关的例题大多是往年的试卷重点,以及针对一些重点知识进行立体的多方面变形,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层次地对数学知识进行记忆,最重要的是锻炼数学应用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辅导书方面的讲解,避免学生对于一些问题的理解不够全面。另外,辅导书是对学生学习相关数学知识的启蒙工具,通过辅导书的阅读,学生能够对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有一个基础的理解与了解,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在原有的概括上进一步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掌握得更加牢固与透彻。此外,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也是对相关数学知识的预习,并且辅导书对于相关知识点与概念有着总结与概述。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与目的,了解重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对相应知识进行梳理与总结。通过阅读内容,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

转变教学观念,精确培养重点 作为教师,应当遵循全新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己任,分析如何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难点梳理出来,并结合学生实际学情精确培养学生。第一,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首先要明白起始条件。学生学习的原始动力是兴趣,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融入阅读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主动阅读相关内容。在这样一个良性循环过程中,学生对数学问题或者数学阅读的兴趣会更高,有些学生甚至会自己挤时间去阅读更多和数学有关的材料。通过大量的积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必定有所提升。第二,教师要明白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不仅仅包括阅读能力,还包括分析能力。即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理论知识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分析、思考、举一反三的能力。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分析一道例题,然后引入更多和这个例题相似的题目引导学生一起思考、研究,并且解答。假设学生拥有良好的英语阅读能力,那么他们就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感悟更多和数学问题有关的数学知识,从而通过分析、思考、举一反三进行理论知识的消化与吸收,掌握数学知识的重点与要点,以此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三点,要加强学生实践,在阅读之后,学生需要结合实际习题或者作业进行练习,从而巩固阅读,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锻炼。比如平时给学生布置数学作业,教师可以把题干稍微延长,在不改变题目原意的情况下,把数学问题的阅读难度提升,这也是从阅读的层面考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在无形之中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思想。通过这三点,訓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锻炼与提高学生思考与反思能力,提升学生分析能力。在不断的训练中,学生能够逐渐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与透彻的理解,确保吃透数学知识与概念。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加以运用,从而巩固阅读效果,实现高效阅读。

因此,在小学数学的发展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通过新课的教学和对课后活动的辅导,提升学生对于阅读的重视性,通过各种方式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进行数学阅读,高效地掌握有关数学阅读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同时,要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分组交流中培养互动能力,互相交流思想,进行多方思维碰撞,提升阅读能力。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编号:C-c-2020-02-62)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辅导书数学知识数学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考研辅导书市场营销策略探析
辅导书,选对用好都重要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使我羞愧的—件事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