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通中西的科学家

2022-05-30姜士冬

课外生活·趣知识 2022年8期
关键词:徐光启利玛窦甘薯

姜士冬

名人零距離

在我国明朝时期,有一位科学家兼政治家,他在农业、天文、数学、水利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就是明朝嘉靖年间的礼部尚书徐光启。他放眼看世界,积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十七世纪中西文化的交流。

徐光启修订历法,编著《崇祯历书》,引进圆形地球的概念;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一起翻译了《几何原本》,为中国引进世界近代科学奠定了重要基础;他在农学方面的著作甚多,著名的有《农政全书》,其中关于农政思想和农业技术的论述,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他还是中国军事技术史上提出火炮在战争中应用理论的第一人。

访谈面对面

小主持人:

尊敬的徐光启先生,您能谈谈您的少年时代吗?

徐光启:

我出生在江南,家境较为清贫。我的父亲原本是一位商人,但由于经营不善,只好选择以种地为生,母亲则靠织布来贴补家用。家里收入微薄,但父母非常重视对我的教育。在我学习这件事上,父母是舍得花钱的。后来,我有幸到附近的龙华佛寺学习,那时我的心里只装着一件事,就是好好学习。几年后,我成功考中秀才;后来,我终于考取了进士。我想说,少年时一定要好好学习,付出一定会有所收获。

小主持人:

您38 岁那年,在南京第一次同利玛窦见面,并和他成了好友。请您说说你们之间的故事吧。

徐光启:

利玛窦是欧洲的一名传教士,也是一个非常博学的人。在中国传教期间,他把西方的几何学、地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带到了中国。他制作的《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幅世界地图,很多人都是通过这幅地图开始认识世界的。利玛窦还积极地向西方传播中国的文化,为中西文化的交流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我非常敬佩利玛窦,从他那儿学到了很多知识。他是我的朋友,也是我的老师。他带来的西方数学著作《几何原本》更是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想把这本神奇的书翻译成汉文。于是,我每天下午下了班就到利玛窦的住所,他讲述,我记录,经常工作到深夜。那时候,还没有人译过国外的数学著作,要把原作译准确,真的很难。我花了一年多时间,经过再三修改,终于把《几何原本》前六卷翻译完成。可惜不久后,利玛窦就去世了,我为失去这样一位良师益友而深感悲痛。

小主持人:

您真是太伟大了!您翻译的《几何原本》成了后来学生学习数学的教材呢,我们都要学的。

除了科学家的身份,您还是一位朝廷重臣,听说在军事方面您也有所建树,能说说吗?

徐光启:

谢谢夸奖!我比较注重民众的力量,认为民众才是国家的命脉,我主张让民众参与到军事活动中。同时,我认识到武器是克敌制胜的一大重要因素,必须积极引进西洋火器,尤其是火炮。我训练的士兵在作战中显示了顽强的战斗力,表现出色。我还撰写了《选练百字诀》《火攻要略》等军事方面的书,你若有兴趣,可以找来读一读。

小主持人

同学们,明朝末年,徐光启先生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在那个比较封闭的时代,他的思想超前,敢于放眼世界,堪称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他一心为了强国利民,投身科学实践,融会中西,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中国士大夫的典范,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名人小故事

在北方民间,曾有这样一句歌谣:“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没法儿活。”红薯也就是甘薯,可见在当时,甘薯是多么重要的粮食作物。

徐光启因为父亲去世,回到老家守孝三年。当时,江南地区受灾严重,粮食稀缺,徐光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心想:如果能种植一种容易存活、产量又高的粮食,老百姓就能吃饱饭了。

一天中午,他吃饭时,看见餐桌上有一碗香气扑鼻的食物,吃了几口,又香又甜,还很有饱腹感。徐光启忙问厨子:“这是什么东西?”厨子回答:“这是几天前客人从福建带来的甘薯呀。”

徐光启听后,连忙去查阅有关甘薯的资料,这才得知甘薯营养丰富,产量极高。在当时,甘薯虽然已经从南洋传入中国,但只在福建地区种植,由于气候上的差异,甘薯很难留种,因此并没有被引进到江南地区。

徐光启思考了一番,打算将这种高产量的粮食引种到淞沪地区。于是,这位大官就成了地道的农民,每天在田地里辛勤劳作。经过反复实验,徐光启不断总结经验,终于解决了留种和藏种这两个关键问题,使得甘薯得以在江南地区普遍栽种。据说,他还发明了窖藏技术,让甘薯在地窖里安然过冬。他还为此专门写了《甘薯疏》,详细记载了在上海种植甘薯的过程。他的实验农庄就位于今天的上海徐家汇。

大咖小链接

《农政全书》

《农政全书》是一部综合性大型农书,由科学家徐光启所著,全书共60 卷,50 余万字,分为田制、农本、农事、水利、树艺、农器、蚕桑、林木、牧养等12 大类。书中总结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许多农业生产经验和技术,体现了徐光启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这部著作对后世的农业生产有着深刻的影响。

《崇祯历书》

《崇祯历书》是由徐光启、李之藻等科学家编译而成的一部著作,对中国传统历法进行了改革。书中大量引用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明确引入“地球”的概念。

徐光启之墓

上海徐家汇是徐光启的故乡。徐光启的墓就位于徐家汇的光启公园内。园内还有徐光启纪念馆。同学们如果到上海,一定要去看看,在那里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位伟大的人物。

猜你喜欢

徐光启利玛窦甘薯
利玛窦伦理哲学作品中的西方古典引证
利玛窦、德里格与钱德明 紫禁城里的西洋音乐家
多管齐下 防好甘薯黑斑病
从利玛窦与“天主教三柱石”交往看中西文化交流
甘薯抗旱鉴定及旱胁迫对甘薯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牛甘薯黑斑病中毒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试论徐光启对明代科学逻辑的新构建
甜甘薯
你知道“几何”的由来吗
徐光启的军事改革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