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活”在汉字里的中国“人”》教学课例
2022-05-30赵星玥
【摘 要】无锡兰亭小学在“双减”背景下,依托无锡智慧教育云平台的评价系统,进行暑期线上书法教学汉字文化系列课程的再探索。课程以汉字学习为基础,从书法艺术的角度观察汉字,解读汉字,表现汉字。让每一个汉字展现出其最原始的生命力,它们从生活中来,然后衍生变化,由一个字引申出千万个字,书法艺术恰好就是完美呈现出其“活”的生命的最好方式。
【关键词】汉字文化;生命力;书法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2.3;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53-0042-04
【作者简介】赵星玥,江苏省无锡兰亭小学(江苏无锡,214000)教师,一级教师,无锡市梁溪区书法学科教学能手。
书法的学习不仅是写好汉字,更需要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意义。本单元的教学设计是依照古人有关汉字“人”的造字思路与方法来学习“人”衍生出來的汉字,发现每一个复杂的“人”字衍生字背后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一个汉字,一幅图画,一串字形,一个故事,让传统书法的课堂生动有趣。学生独立探索“人”字在“成 长”过程中的发展与演变,教师再把书法中的文字结构、用笔、用墨等内容贯穿在每个教学环节,让书法教学课程与文字的发展密切相关。
【教学目标】
1.让“人”字在书法课堂中“活”起来。在书法课堂中,加强对象形字的欣赏与解读,了解汉字演变的历史,掌握象形字背后衍生出的许许多多的文字,让汉字“人”在书法课堂中“活”起来,使得抽象的文字具有生命力,贯穿整个单元课程的始终。
2.让学生在书法课堂中“活”起来。在课堂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创造象形字、制作汉字成长思维导图、编写汉字故事等情境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3.让审美在书法课堂中“活”起来。汉字的书写方法有规律可循,但审美是多样的,让学生使用网络寻找不同书写时期、不同风格的汉字,让他们的审美“活”起来。
【教学过程】
人的生命周期分成三个阶段:胎儿期、孩童期、成年期。本单元的教学分为三课时来讲述“人”在三个生命周期中文字巧妙地创造与发展,并发现这些“人”的特征与书写方法。
第一阶段:胎儿期
一、生命的诞生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模样吗?
生:知道。在妈妈肚子里时,我们就像一个小蝌蚪游来游去。
师(出示甲骨文“巳”):有个可爱的小宝宝孕育在妈妈的肚子里,这个宝宝就是“巳”字。甲骨文和篆书的“巳”都被描绘成一个只有头部的小生命,它表示小宝宝头部已经发育,未发育的身体用长而弯曲的线条来表示。你们想不想来画一画这个小生命呢?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生:这个“巳”真的是一个小蝌蚪的模样,小尾巴好可爱,但是它好像有点孤单。
设计意图:创设“人”诞生的故事情景展现生命最初的样貌,抽象的“巳”字造型类似蝌蚪的形态,与人类生命的初始状态相吻合。学生尝试书写金文“巳”感受最质朴的造字方式,感受文字的奇妙之处。
二、生命的孕育
师:同学们,你们说孤单的小宝宝“巳”在哪里能够感受到温暖与安全呢?
生:在妈妈的肚子里。
师(出示甲骨文“包”):瞧,“巳”正被包裹在妈妈的肚子里呢,多么惬意呀!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字?
生:我猜这是“包”,这个字就像是小宝宝被包裹在妈妈肚子里。
师:“包”的本义是“胞”字,大家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包”字的金文和楷书的写法,对比一下两种书体的书写特点。
生:虽然这两个字的书体不同,但都有包裹的意思。
师:你们在写“包”字时,感受一下小小的生命被妈妈保护着的安全感与满足感。楷书的“包”怎样书写才能更好地包裹住小生命呢?
生:小宝宝“巳”的头要写得小小的,才能被包裹住,竖弯钩要写得舒展。
设计意图:用“巳”这个小生命的成长需要被关怀和保护的故事,来表现中国人造字背后的人文关怀。通过古今文字的对比,让学生直观感受文字在历史长河中的巨大变化。虽然从外形特征到用笔方法等都在演变,但是包裹的意思从未改变。学生在对比观察中,一步一步地发现“包(楷书)”的书写特点。
三、生命的成长
师:小宝宝“巳”出生后慢慢长大,在成长过程中他又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生:学习走路。
师:瞧,小宝宝学习走路,我们在“巳”的旁边加上一个“走”,它就变成了“起”。
生:原来“起”是表示小婴儿开始学会站起来的意思啊。
师:是的。同学们可以自己搜索一下,还有哪些与“巳”相关的文字也能表示小宝宝的成长过程呢?
生:我在字典里查到“巸、祀、熙”。
设计意图:教师启发学生用字典或网络搜索工具继续查找与“巳”有关的文字,并且探究文字背后的意义。故事中的“人”要成长与独立,首先要学会自己站起来。在延续故事的同时把文字的字形与引申义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故事中自主寻找学会站起来的“巳”又会以何种面貌出现。学生发现原来“巳”变成了“起”或者其他和“巳”相关的文字。因为小婴儿要开始学会站起来,所以“起”的引申义为站立、开始、情况逐渐好转。
第二阶段:孩童期
一、情境再现,由字造境
师(出示小婴儿仰面平躺伸展手臂的图片):小朋友们认识这个小婴儿吗?上节课中的小生命长大了。请大家根据图片来造一个汉字。
生:我画的这个小婴儿有一个圆圆的大脑袋,他还挥舞着双臂好像在和我打招呼呢!我就用毛笔勾勒出小婴儿的外形,我造的这个字是“子”。
师(出示图片金文“子”):你造的字和我们古人创造的“子”一样。正如图中的“子”,一个圆圆脑袋的小婴儿两只小手高高举起,像是在欢迎母亲的到来,下肢被裹在襁褓里,所以,看字形就知道是一个婴儿。
设计意图:让学生造个象形字,体验象形字的造字过程,形象的“子”提炼成为抽象的“子”。文字的创造其实是图案到线条的提炼过程,学生在造字过程中体会到古人的聪慧之处。这个环节增添了书法课堂的趣味性。
二、境随字变,字随形生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小婴儿慢慢长大了,和你们一样正在教室里学习呢!(师同时在金文“子”的基础上添写金文“学”字头。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子”在“学”的下方书写时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呢?请大家在“学”字头的下方添写一个字的部件作为字底,再来说说你们的发现。
生:我发现,当字的部件作为字底时,一般写得较扁。
师:请大家观察“学”字,并选择旁边的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来概括“学”字的另外两个部分的外形结构,并说说如此选择的原因。
生:“学”字上宽下窄呈梯形,宝盖横钩细长呈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这是汉字的再次成长。师生在对话过程中,把金文的“学”字根据学生的答案用象形文字表现出来。学生深刻理解了“学”字造字的来由。学生在观察汉字时是盲目且没有方向的,特别对于“学”(楷书)这样笔画繁多的字,教师利用几何图形概括汉字各个部件,可以让学生简单快速地掌握字的结构特点,以便书写。
三、字随境转,情境升华
师:我们每个同学都像“学”中的小婴儿一样,在学习中慢慢成长,长到像老师这般大了,他又会做什么呢?
生:做老师,把学会的知识教给学生们。
师(出示甲骨文图片):“教”表示一只拿着笔的手在画画写字,旁白有个小孩“子”(甲骨文)正在认真观看。“子”出现在字的哪里呢?它与之前有何不同?为什么这样写?
生:“子”出现在字的左下部,横画变提画,是为了避让反文旁。
设计意图:“子—学—教”是汉字的第二次成长,学而优则教,由一名“学”生成长为一位“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形象地理解汉字创造时最初的意义。“教”正如“学”一样,也是和“子”密不可分的,同时,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子”出现在不同字、不同部位时,适当改变写法能使字形更美观。
第三阶段:成年期
师:人的第三阶段是手与脚都发育完备的成年期,“人”字的图像为一个人的侧面形象,双脚可以稳稳站立,因此由人可以衍生出许多与人有关的汉字。
一、 双臂一横人变大
师:同学们,你们还认识这个人吗?这个双手双脚张开的人,就是曾经的小婴儿,如今他已经长大了。请同学们也模仿这个造型来摆一摆姿势。这个姿势和哪一个字很像?
生:“大”字。
师:为什么“大”会是一个张开双手双脚的人呢?因为远古人没有度量衡,在表示长度时,常常以人体为尺。人体的高度恰好与双臂伸展的长度相当,人们就用舒展双臂的办法来表示长度大。这就是个“大”人。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赵孟頫四位大书法家的楷书“大”字。大家思考一下,这四个“大”字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分别是什么?
生:欧阳询和柳公权的字挺拔隽秀,颜真卿的字饱满有力,赵孟頫的字丰腴流美,撇与捺都写得非常舒展,让“大”字稳稳地站立。
设计意图:教师让学生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文字造型,实现看图写字的文字创造过程,并通过欣赏比较的方式感受四位书法家楷书的不同特点,总结字形规律,让学生初步学会鉴赏书法的技巧。
二、羊皮披肩美如画
师(出示图片一个披着羊皮大衣的人):古人觉得身穿羊皮大衣就很美。为什么身着羊皮大衣才是美的呢?
生:因为羊是一种温顺的动物,很漂亮。
师(出示怀素、王宠、邓石如的“美”字):古人认为一个温顺、服从上天旨意的人,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所以“美”字上方是“羊”。这个“美”字有多美呢?你们觉得哪一个“美”写得最美?
生:怀素的“美”飘逸洒脱,王宠的“美”雅致空灵,邓石如的“美”朴厚宽博。
设计意图:读懂汉字的装饰性,就是读懂中国人用多么独特的方式把“人”装扮得很“美”。汉字的“美”的创造离不开汉字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小结】
书法课堂的教学不是一成不变地从文字的笔画、部首的书写入手,而应该充分表现汉字的独特魅力。汉字的解读更是书法课堂中文化传承的重要部分。象形字直观形象的表现,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所以在书法课堂中,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对象形文字的欣赏与解读,了解汉字演变的历史,挖掘汉字背后蕴藏的意义。让中国“人”真正地“活”起来是本單元研究的课题。
书法中不同风格的表现,也能让汉字“活”起来。柳公权的笔意瘦挺,颜真卿的丰腴雄浑,欧阳询的严谨工整,赵孟頫的圆转遒丽。书法课堂中的汉字书写方法虽然有规律可循,但审美视角是多样的。教师应让学生多接触不同风格的汉字表现,打开学生的审美视野,不拘泥于某一种书体,让学生的审美“活”起来。
书法的反复练习是枯燥无味的,如何在书法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是值得深思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中用各种方式调动他们学习书法的热情,学生才能学得有趣、有效,多样的学习方式有助于低年龄段的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在书法课堂中,让学生造个象形字,激发他们的创造欲,而不是一味地学习古人;在书法课堂中,编写汉字故事,营造情境开展书法学习;在书法课堂中,教师教授学生运用线上评价的平台展示作品……采用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跃起来。
线上书法教学活动的开展,是推动学校开展优质教育活动、充分利用书法公益教学资源,真正普惠学生与家长的有效方式,是落实“双减”要求的新探索,对促进中小学书法教育教学新方式具有开创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