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殷商时期的鸟兽形青铜酒器探微

2022-05-30赵涛

东方收藏 2022年7期

赵涛

摘要:青铜酒器是我国殷商时期青铜器中的主要类别,其中,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的最早的爵便是青铜酒器。进入商代,青铜铸造技术越来越发达,渐渐出现觚、尊、觥、卣、瓿、觯、方彝等新的器类。在商代后期,青铜酒器造型逐渐多样化,则慢慢出现模拟鸟兽等动物形象的新形制。

关键词:殷商时期;鸟兽形;青铜酒器

一、鸟兽形青铜酒器的概念

鸟兽形青铜酒器的出现,是伴随着青铜铸造技术的逐渐提高而产生的。在青铜器铸造中,许多器物的造型与陶器相似,鸟兽形青铜酒器正是这种特点的重要体现。在商代之前,就已经出现许多鸟兽造型的陶器,如山东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的狗形陶鬶以及1974年出土的猪形陶器,陕西也在1957年出土了陶鹰尊。这些发现的鸟兽形陶器,形态各异,大多是空腹,为鸟兽形青铜器的出现奠定基础。

大约在殷商时期,鸟兽形青铜酒器开始盛行,其形制多样,依照铸造的形态可以分为鸟形和兽形。鸟形大部分模仿一种鸟类——“鸱”,其体型类似猫头鹰,身体纤细,嘴尖头大;兽形种类则较多,有模仿兽科动物的,比如牛羊马猪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殷商时期,人们不仅将鸟兽形青铜酒器作为祭祀的礼器,一些贵族也会将其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器皿。以下介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鸟兽形青铜酒器。

二、鸟兽形尊

尊是我国古代的盛酒器,其中鸟兽形尊的形态各种各样、独具风格,大致模仿了鸟兽的外形,多在器物背部开口,呈空腹状,上面置盖。鸟兽形尊彝最初在《周礼》中有记载,如《春官·司尊彝》所记六尊六彝,即鸡彝、鸟彝、虎彝、蜼彝、献尊(献读为牺)、象尊等。东汉郑玄作注时将鸡彝、鸟彝误认为“谓刻而画之为鸡、凤凰之形”,象尊被误认为是“象凤凰或以象骨饰尊”。对此,三国时张肃及南朝人刘杳均以出土实物为据,辨郑玄之误,提出正确的认识。如《诗·鲁颂·宫》孔颖达疏引王肃言曰:“太和中鲁郡于地中得齐大夫子尾送女器,有牺尊,以牺牛为尊,然则象尊,尊为象形也。”又如《梁书·刘杏传》,刘杳与沈约论宗庙牺尊,沈约云:“郑玄答张逸谓为画凤凰尾娑娑然。今无复此器,则不依古。”刘杳曰:“此言未必可。按古者樽彝皆刻木为鸟兽,凿顶及背,以出内酒。顷魏世鲁郡地中得齐大夫子尾送女器,有牺尊作牺牛形。晋永嘉贼曹嶷于青州发齐景公冢又得二樽形亦为牛象。二处皆古之遗器,知非虚也。”宋代《博古图录》据《司尊彝》,将牛、象及凫形酒器分别定为牺尊、象尊和凫尊,与王肃、刘杳之说相合。1941年,容庚在《商周彝器通考》中将“鸟兽尊”专立一类,之后许多专家沿用这种说法。鸟兽形尊在殷商时期开始流行,据考古研究,1976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河南出土了一对妇好鸮尊,为武丁晚期。据《司尊彝》记载,认为鸟兽形尊主要用于祭祀,按其造型不同,可分五种类型。

下面以羊尊和象尊为代表进行介绍:

(一)羊尊

图1这件双羊尊现藏于日本根津美术馆。

《说文》中有“羊,祥也”之说,羊形器有吉祥之意,因此羊的造型在青铜器中屡屡出现。此双羊尊高46、宽39厘米。长颈,宽沿直口,四柱足,圆腹。造型为两羊背向而立,看向前方,有两只弯角。两羊共有四条腿,作为酒器的四柱足,背上有一个圆筩作为酒器的口沿,酒器上花纹与图案颇多。羊头装饰有云雷纹,全身有鳞纹。四肢上面有蟠龙纹。圆筩口沿为厚唇,下面有两道弦纹和兽面纹。这件是殷朝时期保存较好的器物,也是鸟兽形青铜酒器的主要代表之一。

与此类似的器物,还有一件在英国的大英博物馆。其高45厘米,为两羊背向而立,圆目,嘴巴微微张开,下颚有几根胡须,羊角向前,羊背上有圆筩,两个羊头有云雷纹,浑身有鳞纹,四柱足有蟠龙纹。在圆筩中下方有弦纹,下部有饕餮纹,也是殷商时期的文物。

(二)象尊

象尊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典型器物为1975年在湖南出土的象尊,其高22.8、长26.5厘米。大象呈站立姿势,圆目,形态威严,眉毛向上扬,两个象牙伸出嘴外,耳朵如同蒲扇大且向外张。鼻子向上卷曲,鼻端装饰有鸟的纹路,在其顶部还有一只爬行的老虎,象征着威严与权力,是古代贵族作为厅堂摆饰的代表之一。其器型全身圆润,背面有椭圆形口,器盖遗失,四柱足为粗壮的象腿,遍饰花纹,尾巴做扉棱状。头上盘踞着两条蛇,耳朵下雕刻着鸟纹,身上有夔纹,两后腿部分有饕餮纹。酒器前腿有虎纹,主要以云雷纹作为装饰。该器是殷商时期的青铜酒器,具有代表性。

与该器物相同的另一件酒器目前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如图2所示。其高17.5、长13厘米,呈站立状。长鼻上扬为流,四柱足,长椭方形口沿,腹为椭圆形。眉毛弯曲,鼻子上扬,圆目凸出。两个象牙伸出嘴外,耳朵如同蒲扇大且向外张。鼻端装饰有鸟纹。四条象腿,尾巴向下垂,头上盘踞着一条蛇,鼻子有鳞纹,浑身有云雷纹。象腿雕刻饕餮纹。背上有椭圆形口,器盖钮为一只小象。器盖刻有夔纹,也是殷商时期具有代表的青铜酒器之一。

第二种象尊藏于法国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高约64、长约96厘米。其呈站立状,耳朵向外扩张,雄浑有力,背部有洞,没有顶盖。大象四蹄粗大,全身雕刻云雷纹。同为殷朝时期的青铜器。

三、兽形觥

觥与尊一样,也是古代人民用来盛酒的器皿,主要在商代流行。依据出土的文物观察,商代的觥整体呈椭圆形,后有半圆形銴,腹下有圈足,盖前端作兽首形。这种器型在《续考古图》中稱为兕觥。王国维在《说觥》(《观堂集林》卷三)一文中举例说明觥与尊的区别,但目前也有些学者认为王国维的说法并不准确。兽形觥与常见的圈足觥不同,其主要形态为兽形,大部分模仿牛和羊的模样。最早发现的兽形觥出现在武丁晚期,1976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发现了司母辛觥。而兽形觥中有一种最为典型的觥为牺觥,其模样为牛,因此常被称为牛牺。除此之外,兽形觥还有一种模样为羊的觥,之前由于形态类似尊,被称为羊尊。但是尊与觥是有明显区别的,比如尊的背部有一个明显的口,上面有盖。而觥的首部与背部相互联结。

兽形觥依造型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下面以神兽形觥为主进行介绍:

神兽形觥总共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为1976年在河南省出土的司母辛觥,如图3。其高36、长46.5厘米。觥的形状是鸟和兽的结合体,呈站姿,整体以马头为首,有两个弯曲的兽角,身体较为扁长,以头为首,较为细小,后边较宽,为空腹。前面部分有圆形的大孔。到达胸部有一条棱线,底部稍微向外扩张,整个酒器有四个支撑点,前面两个形状如同兽的两蹄,后面两个如同鸟的两爪。其酒器头部呈圆形,整个器物以雷纹为辅,胸部两端刻有阴线夔龙纹,嘴向下张,尾巴向上卷曲。整体器物前两足雕刻有夔龙纹,尾部向下弯曲。腹部刻有两个翅膀以及下垂的尾巴和如同鸟爪的后足组成为一个整体。两个兽蹄有夔纹,后面二足有羽毛纹。这个觥器盖面有龙纹,龙爪凸起产生棱角,尾部卷曲。觥器上刻有龙纹以及虎纹,龙的双足向前弯曲,尾巴向后弯曲。左边刻有虎纹,在盖面上刻有铭文。

神兽形觥的第二种类型以目前收藏在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的文物为代表,如图4,其高度约为31.4厘米。这件觥的造型十分特别,器身布满了动物纹饰,觥盖为羊角兽形,背部伏鹿角形龙。器前腹饰有鸮纹,尖喙凸出于器表,鸮爪延伸到器足上,栩栩如生,孔武有力。鋬的上部兽首形,张开大口衔一只立鸟,鸟足健壮着地,鸟足上饰一羊首。觥足上似人蛇组合,人被上面的夔龙衔于口内,代表了一种庇佑,或是一种超自然的能力。整个铜觥铸刻鸟兽、人形花纹多达20个,除龙头、凤鸟、怪鸟、饕餮为单个,其他的立鸟、夔龙、蟠龙、怪兽和人形花纹均为成对或偶数,多围绕器物或对称分布或作二方连续带。

此觥形制设计与花纹装饰的结合富有创意,是青铜器中的艺术珍品。与这个觥外形以及纹路相同的青铜酒器,还有目前收藏在日本藤田美术馆的觥。

神兽形觥的第三种类型,是1983年在陕西省出土的凤纹觥,如图5所示。其高约19.2、长约21.9厘米,呈站立状,首部以兽头为形,两个耳朵向上竖立,顶部盘踞着两条蛇。眉毛弯曲,尖尖的嘴如同鸟喙。盖面前部有一条龙,后面放置一条细扁的夔龙。盖面后半部分雕刻饕餮纹,两个角向上扩张,整体呈椭圆形,空腹,尾巴较短向下垂。腹部刻有鸟的花纹,后面刻有尾夔纹。整件酒器以云雷纹为辅。

四、结语

鸟兽形青铜器是青铜酒器中外形较为不规则、制造形态特殊的一种器物。而殷商时期时鸟兽形酒器不仅形态栩栩如生、各具特色,而且纹路精致华丽,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是古代贵族作为家居装饰品的不二选择。这些出土的鸟兽形青铜酒器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和魅力,对于研究当时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苏强.试论殷商时期的鸟兽形青銅酒器[J].收藏家,2010(10):7.

[2]王红梅.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鸟形青铜匜器型来源考释[J].北方文物,2017(1):6.

[3]杜廼松.论青铜鸟兽尊[J]. 故宫博物院院刊,1995(S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