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背景下大班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
2022-05-30贾宇黄玉蓉
贾宇 黄玉蓉
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常常被教师、家长忽视,他们认为幼小衔接就是提前学习拼音、计算、识字。这种只关注知识,忽略幼儿常规习惯培养的幼小衔接教育,违背了幼儿正常的身心发展规律。幼儿升入小学后,由于校园环境、教学方式、作息时间的变化,有些孩子会不适应。因此,要在即将升入小学的阶段,对孩子开展幼小衔接教育与引导,带领幼儿提前熟悉小学的环境、学习方式,根据小学的情况对孩子开展常规习惯培养以及生活能力的培养等,为幼儿的小学学习和生活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让孩子更好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不是事事替代幼儿安排好、计划好,而是需要教师在幼儿的一日教学活动中不断渗透,让幼儿从慢慢养成习惯到自然、主动地践行。
一、幼儿生活能力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生活教育趣味不足。每天的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都在催促幼儿要将自己的物品放好,幼儿如厕时,教师会反复提醒幼儿排好队不要推挤,要洗手,注意个人卫生。教师重复的话语会让幼儿产生一种抵触心理,但又不敢不做。无趣的说教限制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使得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变成了刻板的说教,幼儿被动的执行。
教师的指导水平不足。能力的培养要一点点的积累,需要教师耐心去引导。孩子在实践中出现困难时,有的教师就会包办替代,缺乏科学有效地指导与教育,使得孩子生活技能的学习变成了形式。一些教师总是按照自己制定的目标来要求孩子,这会给一些生活能力较差的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巨大压力。
二、培养大班幼儿生活能力的具体策略
1.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教师通过鼓励和赞扬来培养幼儿生活能力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为孩子创造自己动手的机会,如可以通过绘本故事的讲述使幼儿在午睡时养成自己穿、脱衣服、整理被褥的习惯。区域活动时,教师通过“娃娃家”的区角活动引导孩子养成自己动手收拾玩具,整理书籍的习惯。教师应对幼儿的主动整理物品行为积极给予表扬,激发幼儿实践的兴趣。
提高自我服务及管理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不断在提高。针对大班幼儿,教师可以安排一些生活能力强的孩子在午餐前帮助保育员、教师给小朋友们分餐具、端米饭,午餐结束后擦桌子、扫地。这样的实践既能满足幼儿自我服务和学会新技能的需求,又增加了进餐乐趣,减少挑食现象。
家园共育,共同合作。幼儿园通过半日活动开展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比赛,家园携手锻炼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强化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精细运动的发展和脑部的发展使幼兒学会承担责任,服务社会,这也是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的根本。
适当强化,相互促进。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想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同伴间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表扬并指出他们的优点,为其他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还可以鼓励孩子们为班级做力所能及的事,如帮助老师洗手帕、洗水杯等;邀请孩子们一同清扫教室,让他们在劳动中感受到劳动的乐趣;组织幼儿观看、评估自己的劳动成果,从中感受到整洁的美,由此产生情感上的体验与生活能力的培养。教师每周对班里每一位幼儿的生活行为进行总结,对有进步的孩子及时奖励,可以是一朵小红花、一个五角星。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不能仅靠说教,更需要的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2.在游戏中建立幼儿的时间观念
在游戏中建立时间观念。游戏中可以科学、有序地引导孩子们建立时间观念,培养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各项活动照片,让孩子知道每个时间段要做的事,拿出钟表演示具体时间对应的活动。教师通过情景表演“课间十分钟”,让孩子了解规定时间内可以完成哪些事情,引导幼儿讨论课间十分钟要先去做什么事情,学校时间安排和幼儿园时间安排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学习如何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
制订方案,养成规律的作息。教师可以与孩子共同制订一天的活动方案,根据时间安排表来安排一日活动中的学习和生活活动。家园合作,通过打卡方式,使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家长在幼儿床头摆放一个小闹钟,让幼儿养成“到点入睡,铃响起床”的好习惯。教师通过打卡内容及时掌握孩子在家的状况,对那些养成良好习惯并且能够持续不断的孩子,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同时在幼儿园,教师也要根据小学的情况适当地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向小学作息时间靠拢。
3.在一日活动中渗透幼儿安全教育
在集体教学中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幼儿园应将儿童的安全教育与教学相结合,针对每个月的主题,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幼儿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系列活动。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故事、儿歌等,让幼儿知道独自在海边、湖边玩耍非常危险。教师以提问的形式,先帮助幼儿了解防溺水的知识,然后引导孩子们交流、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增强幼儿防溺水安全的知识以及了解自护、自救的方法。在交通安全教育活动中,教师通过互动问答的方式,告知幼儿交通事故报警电话、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标志标线的作用及日常交通安全小常识,让幼儿掌握自我保护小常识,懂得珍爱生命。教师还可以通过宣传片让幼儿了解地震、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种类,并了解防范措施,如何自救逃生。全园进行的防震、防灾演习,使幼儿掌握逃生技巧,积累集体疏散、紧急逃生等实战经验。
在游戏中提升安全防护能力。为了增强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幼儿园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教师利用情景剧导入,通过故事情节引导幼儿认识男孩和女孩的区别,在互动问答中让孩子对自己身体有了实质性的认识,让幼儿要懂得不但要维护个人的隐私,而且要尊重他人的隐私。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经过一系列丰富的活动实践,学会了保护自己隐私的方法,提高自身防范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掌握安全防护方法。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可以用谈话的方法让孩子们记住父母的电话号码、工作单位和家庭住址。同时告诉幼儿,不能向陌生人透露任何消息,也不能和陌生人走,学会保护自己。
3—6岁是幼儿生活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在幼小衔接教育中,教师通过一日生活、集体教学、游戏活动等方式培养和锻炼幼儿良好的生活能力,为幼儿小学阶段的生活和学习提前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