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班幼儿数学活动操作材料生活化初探

2022-05-30杨艳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2年7期
关键词:袜子手套小班

杨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是幼儿园数学教育领域的重要内容和要求。同时,《纲要》要求教师: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各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实践证明,为幼儿设计和提供适宜的数学操作材料,对发展幼儿的思维尤为重要。在班级区角活动中我尝试以幼儿的生活为切口,利用生活常用品“手套”“袜子”设计操作材料,投放到班级区域活动中,以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分析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投放操作材料紧扣生活内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数学认知部分提出: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这一教学目标凸显了重视生活中的数学这一教育取向。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真实、具体的,符合幼儿思维特点,容易被幼儿所理解。

生活中的问题。幼儿每日午睡起床时必须经历穿、脱鞋的过程,我们发现有较多幼儿午睡前脱下的鞋子摆放随意,他们起床后,经常穿了别人的鞋或者把自己的鞋穿反了。分析原因,是幼儿对于“一双鞋子”的理解不够,当与小朋友的鞋子混放,在其中找出自己的两只鞋是有难度的。

基于解决生活问题而设计操作材料。幼儿教育活动应紧密联系幼儿实际生活,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和现象,我以“鞋子”为主题设计了一次小班数学集体活动“鞋宝宝找朋友”。活动过程中,我投放了自己设计的分组操作材料:“我来晒袜子”“鞋宝宝找朋友”“漂亮的手套”,以操作材料的颜色、图案差异大小区分难易。在观察幼儿操作过程中,我发现幼儿会先易后难地根据材料的特点进行配对,对于差异小,颜色、图案比较接近的材料,他们会仔细观察,经过细心辨别,最后成对地分别摆放好颜色、形状、图案花纹相同的鞋子、袜子和手套。

活动中,幼儿动手又动脑,专注且有兴趣。可见,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让幼儿以学习操作材料、学习案例的形式去解决,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优化了学习效果。将集体教学活动中使用的操作材料投放到区角中,幼儿可以随时自由选择,他们经过多次操作感知,掌握了配对、找相同的方法。

操作材料趨向现实生活,促进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随着幼儿对材料熟悉程度的加深,对材料操作的兴趣逐渐降低,现有的操作材料需要进行一些调整。人的手和脚是有方向的,因此,手套和鞋子也应该是有方向的。首先,新增的手套材料以图案的不同区分左右,鞋子有左右方向的搭扣袢。其次,我整合操作材料设计制作了“手套袜子大集合”小班数学操作材料,让操作材料的难度有推进,操作材料的外观有变化,操作材料的数学元素明显突出,操作材料的生活特征更真实,帮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理解数学概念,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经验解决问题。

二、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的情境,帮助幼儿积累不同的数学经验

数学源于生活,当幼儿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学会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数学学习就自然地发生了。情境学习对幼儿尤其重要,数学是一种抽象的知识,幼儿需要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和运用,才能真正理解数学概念。

创设生活情境,开展区角游戏。集体活动的分组操作材料因教学环境制约缺乏真实的生活场景,游戏化不充分。我们创设了一个贴近小班幼儿生活的场景,把单一的桌面游戏调整到真正的生活游戏中,在区角布置了晾衣绳的晾晒环境,搭配情境内容“我帮妈妈晒袜子和手套”。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相同的袜子和手套后,用夹子把这些物品晾在晾衣绳上,晾晒后幼儿还会自发地观赏、讨论、评价(自主验证是否配对)。幼儿在这样有趣的生活化游戏中充分理解、体会配对的意义,他们在感知、操作、体验中自然地进行数学学习。

生活游戏中积累数学经验。幼儿与操作材料互动体验,积累数学经验,在反复的探索、操作中,由于幼儿的个别差异和生活经验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游戏效果。比如同样操作数学材料“我帮妈妈晒袜子和手套”,孩子会表现出不同的操作结果。通过观察,我发现幼儿在第一排的晾衣绳上挂上了所有的手套,第二排晾衣绳上挂上了所有的袜子。从这里可以看出,幼儿在配对的基础上能进行用途不同的分类。

小班幼儿与同伴合作游戏的经验不足,在“我帮妈妈晒袜子和手套”游戏中,有两个孩子同时选择了晒袜子,我建议他们合作游戏,一起晒袜子和手套,比一比谁的速度快?谁晾晒袜子多?游戏过程中,幼儿体会到和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特别在比较晾晒数量多少时,幼儿非常乐意点数自己的、同伴的袜子和手套的数量。游戏中,幼儿反复点数、计数,不仅不觉得计数、点数的枯燥,反而乐此不疲。游戏中,幼儿在与同伴互动中,积累了手口一致的点数、计数、对应比较数量多少的经验。可见,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的情境,幼儿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丰富了自己的数学经验。

三、注重提供低结构材料,满足不同幼儿的个性发展

丰富的操作材料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但是投放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应该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投放有层次的操作材料。我继续调整“手套”“袜子”的材料,让“手套”“袜子”有了大、中、小的不同。在游戏“我来整理手套袜子”,我投放了不织布操作框(既可以玩分类游戏,又可以玩送礼物游戏),设置人物角色——宝宝、爸爸、妈妈的图片(为了便于幼儿取放,图片背面贴有魔术贴)。不织布框可以帮助幼儿有目的地分类、有序摆放、归类整理。在不织布操作框中,幼儿运用对物品按大小特征分类的经验,把所有的袜子和手套按大小分类配对摆放。操作中,幼儿发现可以这样分:大手套给爸爸,中等大小的手套给妈妈,小手套给宝宝。游戏材料充分调动了幼儿操作积极性,幼儿对游戏充满了兴趣。

整个操作材料的设计是以手套和袜子为主线,精心分析每种操作材料的价值和玩法,随着活动目标的改变,操作难度逐步加大,形成层层推进的过程。幼儿在游戏中从最初的简单匹配到分类再到大小排序,幼儿获得了不同的数学经验的积累。多层次玩法既方便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难度的操作材料,又便于教师为不同能力的幼儿提供针对性指导。教师充分尊重幼儿数学发展水平的差异性,注意设计操作材料的难度和层级,以适应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清楚地了解小班幼儿在数学方面的学习特点和发展水平,只有深入理解和充分尊重幼儿数学学习的特点,才能设计出适合小班年龄段的游戏及操作材料。只有紧扣“生活中的数学”这一核心要义,设计投放的操作材料才有价值。

“手套袜子大集合”操作材料玩法多种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可以一物多用、一物多玩,深度挖掘操作材料的教育价值。教师提供贴近幼儿生活的操作材料,帮助幼儿感知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引导幼儿发现周围环境中的数学问题,尝试自主解决问题。幼儿在贴近生活的游戏中操作不同的材料,发现、体验、感受了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爱上数学。

注:本文系课题《小班幼儿数学学习生活化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HJG20067)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袜子手套小班
袜子少年
不一样的袜子
神秘的白手套
袜子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