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遵义市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2022-05-30邓小海鄢灿

新西部 2022年7期
关键词:遵义市产业化旅游

邓小海 鄢灿

遵义市具备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的资源基础、产业基础以及组织和政策基础,但依然存在旅游经济效益不够好、旅游市场结构不够合理、闲置低效项目盘活难度较大等困难和问题。应大力实施旅游市场主体培育行动、旅游業态升级行动、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盘活闲置低效旅游项目攻坚行动等旅游产业化“四大行动”,奋力实现旅游提质增效。

“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是贵州立足旅游产业发展阶段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遵义市作为贵州旅游发展的重要区域支点,加快旅游产业化发展将成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目标任务。

旅游产业化提出的背景

(一)贵州旅游产业地位发生了根本转变

“十三五”时期,贵州旅游产业跨越发展、提档升级、提质增效,旅游产业地位发生了根本转变,旅游业成为在全省国民经济中比重高、带动强、贡献大的支柱性、综合型富民产业。2019年,贵州旅游接待总人数突破11亿人次,达到113526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一;实现旅游总收入12318亿元,位列全国第三位。①贵州旅游业稳居中国旅游发展第一方阵,成功实现旅游大省的建设目标,以优异的成绩回应习近平总书记所寄予的厚望。同时,旅游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十三五”时期,贵州把旅游经济作为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的“三大长板”“四大经济”“五大新兴产业”之一统筹推进。2019年,贵州旅游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至11.6%,旅游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强化,已经成为贵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深入实施旅游扶贫“百千万”工程和旅游扶贫九大工程,带动全省四分之一左右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有效助推脱贫攻坚。贵州旅游业对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作用越来越明显,已成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和富民产业。

(二)贵州旅游业发展质量仍有待提升

贵州旅游产品业态相对较为单一,产业链条较短,旅游市场主体小、散、弱特征明显,旅游产业辐射较弱,旅游产业发展质量有待提升。无论是从游客人均花费看还是从入境过夜游客与国际旅游收入看,贵州旅游业发展都处于下游。2019年,贵州接待游客人均花费1085.37元,在周边省市排倒数第二,比四川、云南、湖南、广西分别低450元、269.26元、84.22元和83.42元。②从接待入境过夜游客和国际旅游收入来看,2019年,贵州接待入境过夜游客和国际旅游收入仅为47.18万人次和3.4503亿美元,均在周边省市挂末,仅分别相当于云南的6.38%和6.7%、四川的11.37%和17.05%、广西的7.56%和9.83%、湖南的10.1%和15.33%、重庆的15.88%和13.67%。③上述情况与贵州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建设旅游强省目标极不相称。在此背景下,大力推动旅游产业化,既是顺应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成为推动旅游产业提质增效、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遵义市旅游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一)旅游产业化发展的资源基础

遵义市拥有旅游产业化发展的资源禀赋,有海龙屯世界文化遗产、赤水丹霞自然遗产,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双遗产”城市,有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会址、四渡赤水纪念地,有碧波荡漾的万顷茶海,有享誉世界的茅台酒,有“亚洲第一长洞”双河溶洞,有风光秀丽的乌江画廊,有多姿绚丽的仡佬民俗文化等等。贵州省开展旅游资源大普查结果显示,遵义市共有旅游资源单体11509个(新发现6611个),旅游资源覆盖12个主类(占到主类标准数量的100%)、40个亚类(占亚类标准数量的95.24%)、183个基本类型(基本类型标准数量的87.14%),旅游资源数量占到全省旅游资源单体总数的八分之一左右;入级旅游资源单体8417个,其中三级以上(优良级)单体1509个。④

(二)旅游产业化发展的产业基础

近年来,遵义市以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为抓手,有序推进旅游产业化。全市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业态布局渐趋合理,服务质量逐步提升,市场主体更加多元,为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1、旅游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遵义市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载体,全市旅游产业项目投资多、体量规模大、发展速度快。近五年来,遵义市新实施市级重点旅游项目超过130个,其中投资上亿元的项目达到110个以上,累计完成投资超过600亿元,占全市重点产业类项目投资的8%左右。即便是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2021年遵义市全年实现游客接待1.10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140.69亿元。⑤2017-2021年,遵义市累计接待游客达到6.85亿人次,占贵州省旅游接待游客人次总量的20.3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914.89亿元,占全省旅游综合收入总量的16.73%。⑥

2、旅游景区扩容提质

遵义旅游景区建设数量多、分布广、突破大。截至2021年底,全市国家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总量达129个。其中,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26个,在全省各市(州)中位列第一。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8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8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47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3个;标准化乡村旅游村寨91个,其中甲级30个;标准化乡村旅游客栈191个,其中精品级39个;星级乡村旅游经营户273户,其中五星级39户。“伟大转折”“娄山大捷”“天酿”等一批文旅产品,研学旅游、农事体验、茶庄酒庄、民族节庆、客栈民宿等一批体验性项目相继推出。

3、服务环境逐步改善

遵义市旅游服务硬件升级、软件改善、标准提升,旅游便捷度、舒适度和满意度不断提高,“快进慢游”目标初步实现。交通体系更加完善,3A级及以上景区全部实现公共交通直达和30分钟以内进入高速公路。公共配套持续改善,主要景区全部接入“智慧旅游”平台,“一部手机游遵义”基本实现;与景域驴妈妈、同程、携程等国内知名企业在顶层设计、重点项目一体化合作、知名IP植入、景区运营等方面达成合作协议。重点旅游景区景点以及机场、车站等完成旅游咨询中心建设,旅游厕所加快覆盖。服务标准不断提升,制定实施了旅游民宿建设、乡村旅游标准等行业服务规范。市场环境整治有力,严厉打击欺客宰客、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法定限时结案率、投诉回复率和游客满意率均达100%。

4、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

遵义市大力推动以红带绿、红绿辉映、文旅融合,“红色圣地·醉美遵义”旅游形象品牌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提升显著。成功创建并巩固全国文明城市,获评“2021美麗中国首选目的地”“2020年中国大陆旅游业最发达城市榜第16位”。红色旅游享誉全国,被评为“国家旅游最佳红色旅游目的地”。酒旅、康旅、农旅等快速发展,赤水丹霞旅游区被评为“最受游客满意的中国旅游区”。仁怀、绥阳、桐梓上榜2020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名单,赤水上榜2021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名单,习水、绥阳、仁怀入围2021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榜。桐梓县、凤冈县入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三)旅游产业化发展的政策与组织基础

1、旅游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基础

文化旅游业作为绿色产业、富民产业,是高成长性、高带动性、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联动效应,完全符合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2018年10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等十三部委印发《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年-2020年)》和《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2019年5月,中共中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意见》第二部分相关内容直接涉及到文化事业、旅游业诸多方面;2022年国务院二号文件《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繁荣发展”,更是遵义市文化旅游繁荣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贵州省围绕旅游产业化发展出台了《关于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旅游产业化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奋力实现旅游大提质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遵义市提出“坚持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并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奋力实现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诸多的政策支持着遵义市旅游产业化发展,为开创文旅融合发展新局面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旅游产业化发展的组织基础

(1)健全组织机构。一是成立以遵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相关市领导任副组长的遵义市推进“四化”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建立由遵义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局牵头,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齐抓共管的市旅游产业化专项组,整合力量充实下设的综合协调、市场主体培育、业态升级等8个工作组和一个咨询委员会开展具体工作。三是组建由遵义市文化旅游局主要领导任班长,局班子成员分别牵头负责“四大行动”的工作专班,下设综合协调、目标考核、宣传营销三个办公室,并抽调专人集中办公。建立起横向联通、纵向到底、各方协同、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凝聚起全市上下推动旅游产业化的强大合力。四是各县(市、区)参照省、市模式,分别组建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或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旅游产业化专项组及工作专班,抽调专人开展工作。

(2)精准目标任务。拟定了《遵义市大力实施旅游市场主体培育行动方案》《遵义市大力实施盘活闲置低效旅游项目攻坚行动方案》《遵义市大力实施旅游业态升级行动方案》《遵义市大力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方案》等“四大行动”方案及《2021年全市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工作计划》《遵义市2021年度旅游产业化专项工作考核实施方案》《遵义市闲置低效旅游项目领导挂帮责任分解表》等配套方案或措施,对照重点任务逐一对标对表、进一步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各县(市、区)结合地方实际,先后印发或拟定了旅游产业化推进实施方案及四大行动方案(即“1+4”实施方案),强化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工作。

(3)强化统筹调度。建立全市旅游产业化工作推进周调度、月通报、月小结、半年总结及信息报送等机制,制定周工作任务推进表,清单化、项目化、责任化、常态化有力有序有效推动各项工作。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工作的通知》和《遵义市旅游发展和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报送旅游产业化工作推进情况的通知》,督促指导县(市、区)组建旅游产业化专项工作机构、召开推进大会、起草实施方案等。积极开展旅游产业化专题调研、市场满意度调查。

遵义市旅游产业化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遵义市旅游业虽蓬勃发展、成绩喜人,但通过深入分析主体指标数据就能清晰看到,遵义市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短板不少,面临的挑战巨大、形势仍然严峻。

(一)旅游经济效益不够好

“十三五”时期,遵义市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旅游经济效益依然有待提升,特别是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低。2021年,遵义市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低于5%,在贵州省市州的排位靠后。从人均旅游花费来看,2021年遵义市旅游者人均花费为1036.99元,仅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从近五年的旅游者人均花费来看,遵义市旅游者人均花费仅为1009.47元,比全省旅游者平均花费1228.08元低218.6元。⑦

(二)旅游市场主体结构不够合理

旅游购物消费较为薄弱,缺乏规模大、档次高、创意新的特色旅游商品的生产企业,没有形成研发、生产、宣传、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格局。旅游商品销售店面小,设置分散,生产粗放,各自为战,传统产品缺乏持续和深度开发,缺乏整体发展的环境。旅游市场主体不够强。根据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数据,截至2021年上半年,遵义市有旅行社71家、星级饭店35家。⑧2021年上半年,遵义市市场监管部门按文化、体育、娱乐业及景区、旅行社12个行业代码筛选企业共计1226家,其中:在库企业149家,占总量的12.1%。⑨

(三)闲置低效项目盘活难度较大

企业信心不足,因前期部分建设项目存在“三边工程”(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等问题,部分已建成项目不能形成有效资产,加之对项目市场预判不足,导致项目建成后运营困难,后续投资乏力,企业失去信心,转型发展举步维艰。引进市场主体盘活难,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云上招商及贵州省和遵义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推介恳谈等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拟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市场主体盘活闲置资产,但成效并不明显。

遵义市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坚持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突破口,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扎实推进旅游产业化“四大行动”,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奋力实现旅游提质增效。奋力打造遵义“红绿辉映、多彩融合、文化多元”的国际一流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和国内一流红色旅游目的地,推动文化旅游强市建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实施旅游市场主体培育行动

一是加快推进涉旅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国有旅游景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建立权责分明、运转高效的景区管理体制,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推动涉旅国有企业实体化转型,吸引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造。理顺市级国有旅游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债务、权属、管理等关系。加快推进A级以上国有旅游景区和涉旅国有企业市场化、法治化改革。

二是积极引进优强涉旅企业。聚焦旅游重点领域和新业态,精准上门招商,引进国内外优强旅游投资、运营及旅游电子商务企业,支持企业在遵义设立子公司。推进与相关涉旅企业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清单化、项目化落实,支持涉旅企业在遵拓展业务、扩大投资。

三是大力培育扶持涉旅市场主体。建立涉旅企业培育清单,重点支持具有市场潜力、创新能力和特色品牌化、连锁化、集团化涉旅企业做大做强,支持民营涉旅企业发展。深入实施旅游企业个转企、企转规、规转股、股转上、企上网“四转一上”工程。充分发挥市属国有涉旅企业的行业带动作用,支持培育旅游龙头企业。

(二)以游客需求为目标,大力实施旅游业态升级行动

一是着力打造“拳头”产品。围绕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海龙屯、赤水丹霞、赤水河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绥阳十二背后、仁怀茅台酒镇、中国茶海、务川仡佬之源等旅游“拳头”产品,聚焦增强游客体验、重构商业模式、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加旅游消费等,加快推进重点旅游景区和其他有条件的景区景点转型升级、丰富业态。

二是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传承红色基因,用好红色资源,提升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质量和水平。加快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文旅融合区建设,推动创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着力打造“遵义红宿”公共品牌。优化红色教育培训体制机制,培育壮大红色教育培训机构。打造提升一批文化体验、研学旅游产品。支持、鼓勵各级各类博物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建设,完善各类公共文化场所配套设施和旅游服务功能。

三是提档升级乡村旅游。做好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效衔接,分级分类指导乡村旅游规范发展。加快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分类连片规划乡村旅游发展,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类型多样、主题突出的乡村旅游示范带(点),策划推出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面向成渝地区发展外向型乡村旅游,重点提升打造桐梓、道真、习水、赤水等避暑乡村旅游示范县、镇、村。遴选创建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和乡村旅游研学基地,持续开展乡村旅游标准化评定。

四是加快发展康养旅游。着力推动旅游与健康、养老、体育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重点打造温泉、医疗、森林、体育等康养度假旅游产品。推动“温泉+”多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一批高品质温泉旅游产品。深入推进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市建设,强化医疗服务在康养旅游中的支撑保障作用。加快构建森林康养服务体系,建设省级森林旅游示范区和森林康养基地。加快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积极创建体育旅游示范区。

五是推进茶旅酒旅融合发展。突出茶酒资源优势,把旅游要素植入茶酒生产、加工、体验、销售等环节,推进茶旅、酒旅产品建设。支持茶园、酒厂变景区,深入挖掘茶酒文化内涵,建设一批特色茶庄酒庄、茶酒艺馆、茶酒庄园等。打造一批茶酒主题客栈(民宿)。制定实施特色茶庄、特色酒庄地方标准。

六是增强旅游商品供给。实施贵州旅游商品基地规范与评价标准,支持各类旅游商品做大做强。围绕酒、茶、石斛、辣椒、中药材等优势产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开发“醉美之旅·遵贵之礼”旅游纪念品、创意品、订制品。完善旅游服务场所线上线下产品联动体系,推动遵义旅游商品进机场、进高铁站、进高速公路服务区、进旅游集散地、进景区、进酒店、进乡村旅游重点村、进线上销售平台“八进”工作。

七是提升文旅消费水平。围绕“流光溢彩夜贵州”建设,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打造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夜间经济聚集区、美食街区,加快旅游特色商品超市(专卖店)建设。推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并申报示范城市,积极培育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八是着力发展智慧旅游。完成全域旅游数字化升级项目建设,着力构建“遵义旅游”全域智慧旅游平台。深化与国内知名互联网平台的合作。强化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遵义红色旅游基地运营管理及成果运用,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提高产品服务、企业治理智慧化程度。提升“一码游贵州(遵义窗口)”“ 一部手机游遵义”等平台的访问量、商户入驻数、平台交易额。做实做深“互联网+旅游”,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积极打造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展览馆等。

九是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实施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公共服务标准(指南),充分发挥黔川渝结合部中心城市区位优势和“双机场”、高铁等交通优势,分类策划包装一批组合型精品旅游线路,推动全省机场之间环线飞,强化重点客源地航线的培育。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区块联动,融合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产品和业态,构建多级旅游目的地体系。

(三)以“满意在遵义”为抓手,大力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

一是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推进旅游交通、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3A级以上旅游景区、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重点镇村连接公路建设。提升A级旅游景区标识系统、旅游厕所、旅游停车位等建设管理水平。推动5G网络在4A级以上旅游景区深度覆盖、在3A级以上旅游景区实现核心区覆盖。实施旅游厕所三年达标行动,加强旅游厕所提档升级及维护管理。

二是聚力打造特色住宿品牌。加快推动各类住宿产品品牌化发展,依托传统村落、特色村寨、闲置工厂和非遗技艺集中村落、三线文化闲置街区等,引进市场主体打造特色住宿产品。加强招商引资引智,引进品牌酒店集团入驻遵义,打造一批高端住宿产品。重点支持创建星级酒店、精品客栈、特色民宿等业态发展,实现旅游住宿单位床位数年均增长10%以上。

三是着力提升餐饮品质。实施黔菜标准体系、旅游餐饮标准和服务规范。推广“生态黔菜”餐饮品牌,推进“生态黔菜”传承创新,培育“生态黔菜”餐饮名店,支持品牌连锁经营。开展“黔菜+酱酒”整合推广营销,打造一批高品质中西餐餐厅和适应游客消费需求的遵义特色菜旗舰店、特色小吃品牌店。开展遵义特色餐饮大赛和名优餐饮品牌评选活动,推出经典遵义菜、遵义名小吃、名饮品等。

四是大力提升人才素质。强化旅游产业化人才保障,把文化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全面开展轮训。分级分类开展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实现全覆盖。支持市内本科院校和大中专职业院校兴办文化旅游专业,设置地方特色文化旅游课程,向本地涉旅企业培养和输送更多旅游管理服务人才。加强与知名旅游集团合作,重点引进一批策划、营销、管理等紧缺旅游人才。加强文化和旅游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建设。

五是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深入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遵义”活动,大力实施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全方位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持续推进“行之顺心、住之安心、食之放心、娱之开心、购之称心、游之舒心”行动。开展文明旅游示范点创建,加大对旅游品牌等级复核,严格退出机制。加强对旅游服务场所的督导检查。

六是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把景区环境整治与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常态长效工作有机结合,塑造优美城乡风貌和良好旅游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开展“平安景区”创建活动。优化旅游市场执法与监管工作机制,深入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处理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与旅游发展的关系,加强旅游行业安全监管,全面落实部门监管、企业主体责任。切实提升游客满意度、降低游客投诉率。

(四)以效益为中心,大力实施盘活闲置低效旅游项目攻坚行动

一是精准开展项目摸底评估。以县(市、区)为单位,全面摸清停工、停业及低效旅游项目情况。对其开展投资效益评估,分类建立清单,并对照清单,按照 “续、转、提、关”的路径,提出每個项目解决方案,明确责任主体、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实行办结销号、跟踪落实。

二是强力推动盘活闲置项目。对只投入少量资金就可以投运的项目,通过金融及社会资本注入等方式予以支持,尽快建成投入运营。对现有项目实施主体难以继续投入建设的项目,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进行转让处置,引进实力强的投资者进行后续开发;对部分没有市场前景的项目有序关停,通过其他方式处置资产,偿还债务。

三是全力转型提升低效项目。对规划设计不合理的旅游项目,指导提升规划,优化线路设计,合理增设经营业态,通过增强项目核心吸引力进行盘活。对经营不好的旅游项目,将经营权进行剥离,引进经营性市场主体委托经营管理或职业经理人经营管理,全面拓展市场,增加流量,提升质效。

四是加快整改处置违规项目。对涉及生态环保红线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项目,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依法采取关停等处置方式,该拆除的坚决拆除,该整改的坚决整改。对此类项目制定整改处置方案,做好复垦复绿等相关善后处置工作。

五是奋力谋划建设重大项目。坚持市场化、精细化、专业化,高质量做好项目策划和招商推介,推出一批旅游新项目新产品。充分利用市内外重大活动和展会平台开展产业精准招商,持续开展央企招商、东西部协作招商和重点民营企业招商,重点引进投资类、运营类、开发类优强市场主体参与旅游重大项目建设。

注释

①央广网.贵州旅游收入增速快于游客量 人均花费突破千元[EB/OL].https://www.sohu.com/a/524494519_362042,2022-02-25.

②根据各省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整理计算得出。

③依据《中国统计年鉴2020》“17-13 分地区国际旅游收入”“17-14 分地区接待入境过夜游客”数据整理计算得出。参见: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20/indexch.htm.

④向婧.全域旅游大发展打造醉美遵义新气象[N].遵义日报,2020-12-02.

⑤中国遵义门户网.2021年遵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zunyi.gov.cn/sjfb/tjxx/tjgb_5860123/202205/t20220505_73719001.html,2022-05-10.

⑥数据来源:根据2017-2021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遵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有关旅游接待人次与旅游收入数据计算得出。

⑦根据2021年和近五年遵义市与贵州省旅游接待人次与旅游收入数据计算得出。

⑧详见:贵州省旅行社名录[EB/OL].https://whhly.guizhou.gov.cn/ggfw/whlyml/lxsml_5128421/202105/t20210531_68333853.html,2022-05-10;全省星级饭店名录[EB/OL].https://whhly.guizhou.gov.cn/ggfw/whlyml/xjfdml/202106/t20210619_68719894.html,2022-05-10.

⑨资料来源:遵义市文化旅游局。

作者简介

邓小海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鄢 灿 贵州大学2020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

本文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项目

猜你喜欢

遵义市产业化旅游
我为旗帜增辉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老年大学校歌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系统产业化之路
旅游
喜迎新年
——遵义市春节联欢晚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考察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