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中生物生命观念培养的调查研究

2022-05-30王家传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2年7期
关键词:生命观念调查研究高中生物

摘要: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教师普遍能认识到生命观念的重要性,也会主动搜集资料,抓住机会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但教师接受的专业培训还较少,使得很多教师不清楚生命观念的具体内涵,对如何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也没有系统的方法、策略。对学生进行试卷测评,发现学生生命观念素养各要素的表现处于不同水平,这可能与生物学教材的内容安排有较大关系。对此,教研部门应搭建合适的平台,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命观念;调查研究

生命观念是生物学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是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标志②。近年来,关于如何培养生命观念的研究文章不断增多,但其中涉及对教师的问卷调查的相对较少。对此,我们开展了一项调查研究,包括对教师的问卷调查以及对学生的试卷测评,以期寻找目前高中生物教学中生命观念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尝试给出相关建议。

一、调查对象

2020年,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作出新的修订;同年9月,安徽省全面启用2019年审定的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为更好地了解“双新”视角下生命观念培养的情况,2021年寒假期间,我们通过“问卷星”面向合肥市高中生物教师发放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12份;同时,通过“问卷星”面向合肥市4所普通高中的高一学生发放测评试卷,共回收有效试卷797份。

二、调查内容

本项调查借鉴赵金玉关于“生命观念素养的评价体系”的研究①以及高志宏关于“生命观念指标的构建及运用”的研究②,结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称“课标”)中关于学业质量(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③,选择高中阶段比较重要的4种生命观念,制订生命观念素养测评试题双向细目表(详见表1),从生命观念测试题库中分类随机抽取40道单项选择题(每题2.5分,共100分),组成学生生命观念素养水平测评试卷(试题与生命观念内涵及水平的对应情况如表1所示)。

1—10题考查“结构与功能观”水平,11—20题考查“物质与能量观”水平,21—30题考查“稳态与平衡观”水平,31—40题考查“进化与适应观”水平。因为测评的对象是刚结束必修一学习的高一学生,而必修一主要培养“结构与功能观”以及“物质与能量观”,因此在设置测评试题时这两种观念的考查设置了3个水平,而“稳态与平衡观”以及“进化与适应观”的考查只设置了2个水平。

针对教师的调查问卷,涉及教师的基本情况、教师对生命观念素养的了解程度、教师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素养的现状、教师培养学生生命观念使用的策略及遇到的困难等几个方面。其中,1—4题涉及教师的性别、教龄、职称、学历等基本信息,5—6题调查教师对课标的关注与了解程度,7—13题调查教师对学科核心素养和生命观念的关注与了解程度,14—15题调查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意识,16—22题调查课堂教学中生命观念培养的现状,23—25题调查课堂教学中使用的生命观念培养策略,26—27题调查生命观念培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1.教师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中,男、女教师比例相当,教龄在11—19年的教师占大多数(占比40.90%),多为中教一级和中教二级职称(占比65.45%)。被调查的教师群体相对较为年轻化,对课标的变化有较高的兴趣,也较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2.教师对核心素养的关注与理解

教师普遍关注到课标存在变化,其中,72.32%的教师认为自己“基本了解”课标,22.32%的教师认为自己“非常了解”课标。“校本培训”和“专家讲座”是教师获取课标变化信息的主要途径。67.86%的教师认同“最能体现生物学学科特色的核心素养是生命观念”。

3.教师对生命观念的理解

问卷选取了课标所列的4种生命观念的对教师的理解情况进行了调查。①

可以发现,教师对生命观念的理解存在差异,有的观点的认同度很高,如“结构与功能观”中的A项(结构决定功能,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物质与能量观”中的B项(物质和能量是相伴相随的,物质的合成和分解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储存和释放)、“稳态与平衡观”中的A项(生命系统是一个整体的、开放的以及动态平衡的系统)的认同度达到90%以上。教师对“进化与适应观”的理解差异相对更大,有的观点的认同度还不到60%。这说明尽管教师认为生命观念很重要,也通过多种渠道去了解、学习了,但对生命观念素养还缺少专业的、统一的、有深度的解读。

4.课堂教学中生命观念培养的现状问卷从课堂教学的多个角度对教师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包括:教师是否会主动搜集一些资料用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是否会在备课环节明确课堂教学中生命观念的培养目标,是否会将教材中的内容与相应的生命观念对应,是否会明确告诉学生生物学中有哪种生命观念,是否会在教学中有意引导学生从“结构与功能”“物质与能量”“稳态与平衡”“进化与适应”等角度思考分析问题,是否会以“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为主线展开教学,是否会在讲解习题时有意指出题目所考查的生命观念,是否会在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后帮助学生梳理本单元涉及的生命观念等。由图1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在努力抓住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而习题讲解和单元梳理环节的利用率相对较低。

5.教师对培养生命观念的策略的理解

教师对教学策略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而认同“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订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等程序”以及“教学策略必须是可操作的,同时教学策略不是萬能的,不存在一个能适应任何情况的教学策略”的比例都达到了85%以上。

90%以上的教师在教学中用过问题驱动策略,这个比例远高于其他几种策略。这可能与倡导问题串教学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有关。教学中模型建构策略、概念建构策略、实验探究策略的使用率也超过60%。这几种策略也被教师所接受,认为是能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教学策略。相比之下,PBL教学策略的使用率不高,可能是因为教师对该策略还不够了解;而接近一半的教师认为该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也反映出教师可能通过其他渠道了解过该策略。

6.教师在生命观念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超过一半的教师认为缺乏专业的指导,使得自己不知道该怎样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同时高考压力大,再加上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也使得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去研究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二)学生试卷测评结果分析

本次学生生命观念素养水平测评中,最高分100分,最低分22.5分,平均分65.61分,分数呈正态分布。将学生每道题的正确率和平均分按照素养水平归类统计,得到下页表2。

可以看出,学生“结构与功能观”的整体水平表现好于另三种观念;而“稳态与平衡观”以及“进化与适应观”仅在水平一(即初步具备水平)中表现不错,当需要用这两种观念去解决简单情境中的问题时,学生难以应对;同时,学生应用“结构与功能观”以及“物质与能量观”解决较为复杂情境中问题的能力也有待提高。

四、调查结论

(一)缺乏专业培训,使教师对生命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

教师普遍能认识到生命观念的重要性,也会主动搜集资料,抓住机会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但教师接受的相关专业培训还较少,使得很多教师不清楚生命观念的具体内涵,对如何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也没有系统的方法、策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课标于2017年颁布,2020年再次修订,新教材的普遍使用也开始于2020年。目前,安徽省依然使用“旧高考”模式,部分学校使用的仍然是旧教材,这使得省级培训只能分批次进行。此外,因为疫情原因,近两年的培训多采用线上模式,这也让培训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打了折扣。从培训的渠道来看,不少县级和校级培训由教师培训中心承担,邀请的是在本专业或课改方面有研究建树的专家,而每位专家的解读都带有个人特色,这也使得教师接收到的信息有了差异。培训的内容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理论化程度高的培训并不太适合一线教师,他们难以理解其内容,也很难将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同时,教师个人对待培训的态度也各不相同,对生命观念培养的认同自然就有很大差别。

(二)学生的生命观念素养水平有待提高

经过必修一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命观念素养水平,其中“结构与功能观”以及“物质与能量观”水平相对较高,超过半数的学生达到了水平二,即能运用相应观念解释较简单情境中的现象,但达到水平三和水平四的学生还较少。对于“稳态与平衡观”和“进化与适应观”,大多数学生还只达到水平一,需要在后面的教学中加强对更高水平的培养。这可能与生物学教材的内容安排有较大关系。必修一着重强调了结构与功能的相适应,在第5章又通过“酶”“ATP”“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讲解加强了物质和能量的联系;而“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相关内容分别在必修二和选择性必修一、二中着重介绍。

五、相关建议

(一)教研部門应搭建合适的平台,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教师对生命观念的理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生命观念素养水平。对此,可尝试通过网络、线下等多种平台,利用专家讲座、教师答疑等多种方式进行专业培训,内容可以涉及课标及新教材解读、课堂教学实践、试题命制等多方面。

从培训内容看,有针对性的培训才是切实有效的。各教研机构可以搭建教师和专家的交流平台。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各级教研室可以注意搜集并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疑惑,逐级上报,由省教研室统筹安排合适的培训内容。在安排培训内容时,可以多方兼顾,从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解读,到课标与教材的编写理念的解读,再到教学中专题的设计,层层推进。

从培训形式看,线下的培训效果好于线上。近两年受到疫情的影响,线下培训组织开展不易,各级教研室可以缩小培训的规模,将省级培训分到市级或县级进行,甚至可以学校、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这样,可以充分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在教研活动中加强研讨与交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从培训成果看,各级教研室还应注重将培训的成果实践化并进行展示交流。学以致用是培训的重要目标。在培训后,教研机构可以设置一些赛事活动以鼓励教师将所学转化为实践,还可通过教研网站进行成果展示。

(二)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合适教学策略的选择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我们可以按照生命观念的具体类型来选择。“结构与功能观”的培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建构物理模型,帮助学生理解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物质与能量观”的培养,教师可以借助实验探究策略,帮助学生理解能量在物质变化中的作用。“稳态与平衡”的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师可以通过层层联系的问题,驱动学生的思考。“进化与适应”内容的理论性较强,需要引导学生寻找证据,建构概念,论证式教学策略可能更为合适。

当然,我们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比如,在科学史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科学家的思路步步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的建构过程,此时,问题驱动策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实验类内容可选用项目式教学策略,通过不断地优化设计最终生成项目成果,有利于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

(王家传,安徽省肥东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猜你喜欢

生命观念调查研究高中生物
基于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创新实验室建设
对比中美高中生物教材,初探生命观念
在生物学教学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探讨
浅析表观遗传学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