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邦华:科技扶贫拓新路,耕耘大地送春人
2022-05-30
“我生在农民家庭,长在农村环境,是个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农民儿子,上了农校,进了农门,干了农业,三十多年一直在田间地头奔走,和土地打交道和农民交朋友。”五十岁出头的邓邦华说到。邓邦华是洋县黑米研究所的一名普通技术干部,多年被选派为科技特派员,通过自己的专业技术特长致力于农村农业农户的生产服务有力促进了农户脱贫致富及乡村振兴。
邓邦华农校毕业后一直在农业技术推广一线工作,多年来已经形成习惯,随身携带“四宝”:草帽、雨鞋、雨伞、手提资料袋。他笑说,这是全天候标配,下乡就方便多了。过去骑自行车下乡,现在条件好些,远点下乡单位有公车,这四宝就常备在后备箱里。手提袋一两年就要换个新的,经常装的鼓鼓囊囊的,磨损太快了,里面装满了技术资料、政策性文件、笔记本等。尤其这几年精准扶贫,各种资料更是装得满满的。
工作如命,爱岗敬业。“工作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命里第一重要、最灿烂、最具有活力的支撑。吃饭不是为了活着继续吃下一顿,而是为了更有力量去干工作。”这是邓邦华在微信里和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儿子一段交流,他是这样引导儿子的,更是这样践行的。“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缩。”在几十年的工作中,邓邦华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对组织和领导分派的工作,从不说“不”,不懂不会的便向别人请教,或通过电脑搜索自学。他对工作很认真,一丝不苟,再微小的事情不是满足“及格”而是追求“满分”。“瞌睡迟早要从枕头过,迟过不如早过。”他常说,工作不能拖拉更不能敷衍。接到工作任务就立即着手准备,早动手早完成,有时快下班了领导安排文件资料等工作,虽然没有强调完成时间,但是他都会不管多晚加班加点做好,整整齐齐放在领导桌面。工作及时认真、细致、高质量、早完成,这便是他对自己工作的基本要求。他还认为,有时候工作早点完成了,中间如有变化,还有调整完善的时间,不至于抢时间过于匆忙而粗制滥造、应付了事。
产业扶贫,黑米绽彩。在洋县举全县之力打造有机生态示范县的过程中,“食补国宝洋县黑米”及五彩稻米作为主要的地域支柱产业得到迅速发展,面积超过6万亩,尤其在产业脱贫中担当重要的角色。邓邦华和他的同事始终战斗在黑米基地建设及产业发展一线。黄安镇庙垭村是贫困村,贫困户220多户,如何发展产业和如何增收是个大难题。2016年春季,邓邦华作为洋县乐康公司科技特派员,他和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及贫困户反复座谈交流,充分利用山清水秀的优良环境,确定“企业+技术+农户+扶贫”模式发展有机黑米及五彩稻米短平快产业,联系洋县乐康生态农业公司以高出市场价20%签订扶贫订单落实回收。他協助乐康公司送黑谷种子到村免费发放给贫困户,统一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种子下田及移栽后隔三差五到秧田检查指导,要求做好田管和病虫害防治。反复讲解黑谷习性、施肥方法、田管及综合防治技术。尤其是讲清深水栽秧及长期深水灌溉的危害,宣传浅水灌溉、干湿交替、晒田等田管技术,促进田间小环境向好,减少病虫害发生。秋冬季,邓邦华再联系协助乐康公司进村回收产品。当黑谷交售了,贫困户刘树林数着刚刚卖谷的三千多元钱,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旁边忙乎的老邓也禁不住乐呵呵地开玩笑:“老刘,这下能换三轮摩托车了!”老邓算了一笔账,庙垭村每年种植240多亩黑谷,贫困户种一亩黑谷享受政府产业补助400元,收850斤,公司回收2.1元,一亩地可以收入2185元,全村黑谷单项收入52万多元,6年来农户可收入300多万元。这笔不菲的收入对于年龄偏大不能出外务工的农户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成果转化,科技脱贫。作为农业一线技术人员,邓邦华积极参加科技部门倡导的各种科技服务活动。近十来年,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工程、科技特派员“千人千社”活动、“三区人才”服务项目、科技特派员贫困村全覆盖工程、科技人员产业服务团、科技110服务活动等等,都有邓邦华不停奔波的身影,贫困村、专业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新产业基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汗水。邓邦华协助洋县乐康生态农业发展公司建规立制,制订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扑下身子建立黑稻有机生产基地,严格按照有机生产规程进行技术指导。他说,农业生产最终是食品生产,要做“良心”农民,做“良心”生产,做出“良心”产品,让人们吃着“放心”食品。邓邦华作为深度贫困村月蔡村科技特派员,他联系实际,利用当地资源,指导农户发展食用菌、天麻、散养肉鸡、中蜂养殖等产业,农户收益较好,有效促进脱贫致富。他服务的月蔡村、杨翟村在2019年顺利脱贫。
春花秋实,脚步不辍。近十年,邓邦华主持或参与完成省市县科技项目10个,均通过验收。科技项目《洋县五彩稻米研发及示范》获得洋县2013年度科学技术奖,《有机黑稻种植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及产业化》获得汉中市2014年度科学技术二等奖,作为撰稿人完成的《洋县黑稻有机种植技术规程》作为洋县地方标准颁布实施,参于完成的《洋县黑碎米》2018年被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为地方标准。参与改进黑米加工生产工艺流程,获得专利2项。在国内农业核心期刊发表农业论文5篇。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青春奉献给三农事业,这才是一个农业技术干部的担当和情怀,这才是一个农民儿子始终不舍的初心。”邓邦华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他脚下的田坎也许并不宽,但很长很长,他会永远走下去;他脚下的土地也许会不平,但充满绿色希望,因为他清楚自己洒落的每一滴汗水都会滋润一颗颗小苗快乐成长,最终结出硕果。(据汉中市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