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解读

2022-05-30吕雪红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2年7期
关键词:菌子消逝景象

吕雪红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是现代诗人冯至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以诗入文,细致地描写了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运用精美的语言,展现了鲜活生动的画面,反映了不同事物之间复杂的关系。接下来,笔者就赏析一下《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一、景物不同寻常

在创作《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时,为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作者从大自然中精心挑选了一些景物,构筑出一个富有浓厚人文气息的艺术空间。

在文章中,“森林”“原野”“河流”“鼠麹草”等景物反复出现。其中,又以“路”“草”“树”等出现得最为频繁。这些景物在文章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那条路是用石块砌成,从距谷口还有四五里远的一个村庄里伸出,向山谷这边引来,先是断断续续,随后就隐隐约约地消失了”。村庄和山谷之间横亘着一条用石块砌成的小路。刚开始的时候,一切都很清晰。但是,人越接近山谷,小路便越模糊。因为靠近村庄的小路走的人比较多,越往山谷里走,人越稀少,路也就慢慢消失了。作者笔下的“路”来自自然,但又区别于自然,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又如,“这中间,高高耸立起来那植物界里最高的树木,有加利树。有时在月夜里,月光把被微风摇摆的叶子镀成银色,我们望着它每瞬间都在生长,仿佛把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周围,甚至全山都带着生长起来”。“有加利树”,也就是桉树,是自然界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树木,高大坚韧,根深叶茂,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作者有意凸显桉树的特征,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在作者的笔下,无论是山、水,还是树木、道路,都显得不同寻常。它们都是历史的见证者,经历了岁月的洗礼,看似平凡,却蕴藏着深刻的哲理。

二、画面清新灵动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主要描写了山村的优美景色。文章中的画面都十分的清新,又充满诗意,远离尘世喧嚣,给人一种自然灵动的感觉。

如“最可爱的是那条小溪的水源,从我们对面山的山脚下涌出的泉水;它不分昼夜地在那儿流,几棵树环绕着它,形成一个阴凉的所在”。清澈的泉水自山中涌出,自然地形成了一条溪流。只要山还在,泉水就会不断地流。受到泉水的滋润,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与泉水一起组成了一幅独特的山水画。又如“其次就是鼠麹草。这种在欧洲非登上阿尔卑斯山的高处不容易采撷得到的名贵的小草。在这里每逢暮春和初秋却一年两季地开遍了山坡。我爱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在云贵一带,鼠麹草是一种常见的野外植物。暮春时开花,初秋时结果,漫山遍野,一望無际。乍一看,它就如寻常的野草一般。这样的景象对当地人而言,是极为常见的。但是,对来自其他地方的人来说,它们却是特别的存在。再如“下了一夜的雨,第二天太阳出来一蒸发,草间的菌子,俯拾皆是:有的红如胭脂,青如青苔,褐如牛肝,白如蛋白,还有一种赭色的,放在水里立即变成靛蓝的颜色”。在描绘“雨后山菌图”时,作者将不同的色彩巧妙地搭配在一起,增强了文章的画面感,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无论人类历史如何变迁,自然界中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依旧会按照客观规律盛放或凋零。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了它们最动人的一面,以艺术化的语言对其进行描绘,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视角灵活多变

作者在描写景物、表达思想感情的过程中,多次转变视角,从眼前的事物引申开去,使得文章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

如“我在那条路上走时,好像是走着两条道路,一条路引我走近山居,另一条路是引我走到过去”。从山村通往山谷的道路,明明只有一条,但作者却使得“眼前的道路”与“过去的道路”重叠在一起,让人仿佛跨越了时空,看到了曾经的景象。曾经,这儿有山村,村子里也有人居住。但是,现在,村庄已经消失,那些人也都不在了。这样的情形,让人感叹,也令人深思。试想世间的一切,包括我们自己,是不是也只存在于当下的空间,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百年之后,我们存在过的痕迹是不是也会消失呢?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又以时间为序,对山村周围的景象进行了细致的描绘:“雨季是山上最热闹的时代,天天早晨我们都醒在一片山歌里”,“秋后,树林显出萧疏”。作者的视角再一次回到现实世界,遵循一年四季的规律,描写了自己在不同的季节看到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蓬勃的生机与活力。虽然人类曾经生活过的山村已经消逝,但四周的原野、山坡、树林似乎还保持着过去的样貌。它们在春天里生长,在秋日里凋零。而这一切与人类世界的兴衰显然有着极大的区别。人类生活的痕迹渐渐地淡去,而自然界中的一切却始终不变。无论世界如何变化,它们仍然顽强地存在于宇宙之中。作者灵活转变写作角度,有利于向读者展现更为广阔的艺术空间,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语句富含哲理

在文章中,作者从眼前之景,回溯历史,观照现实,获得了跨越时空的独特感受,表达了对生死存亡的思考,使文章充满了哲理。

作者以“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为题,其实是在暗示这个山村是“存在过”的。山村曾经存在,但现在已经消失。“人类的历史演变了几千年,它们却在人类以外,不起一些变化,千百年如一日,默默地对着永恒。”作者所选择的事物,看似与人们的活动、与世间的诸般变化没有任何关联,却恰好能与人类世界的风云变幻形成鲜明的对比。“人类的历史演变了几千年”,但是自然界似乎没有任何的变化。无论历史如何,自然界依然存在着。两相对比之下,人世间的种种繁华如同一场梦。“它像是一个民族在世界里消亡了,随着它一起消亡的是它所孕育的传说和故事。我们没有方法去追寻它们,只有在草木之间感到一些它们的余韵。”从时间的维度上来看,消失的山村无法再度重现,但仔细去追寻,我们却可以从自然界的事物中发现一些痕迹,证明它曾经存在过。“在风雨如晦的时刻,我踏着那村里的人们也踏过的土地,觉得彼此相隔虽然将及一世纪,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连。”现在的我们和之前的人们看似没有任何关联,但是当我们踏上同一片土地,却能隔着时空和曾经的人们交流。作者以睿智的目光去看待世间的一切,透过事物的表象去探讨其实质,引导读者深入地思考“存在”的意义,领悟生命的真谛。

五、笔触生动细腻

在文章中,作者用生动细腻的语言描写了自己所看到的景象,让人读来如沐春风。

“在夕阳里一座山丘的顶上,坐着一个村女,她聚精会神地在那里缝什么,一任她的羊在远远近近的山坡上吃草,四面是山,四面是树,她从不抬起头来张望一下,陪伴着她的是一丛一丛的鼠麹从杂草中露出头来。”作者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黄昏时分,夕阳残照,村女坐在山丘上,静静地守着自己的羊儿。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和谐。周围的一切似乎都融为一体了。而作品中的“我”就如同一个外来闯入者。“我们望着对面的山上,人人踏着潮湿,在草丛里,树根处,低头寻找新鲜的菌子。这是一种热闹,人们在其中并不忘却自己,各人盯着各人眼前的世界。”作者没有逐一描写每一个人的模样,也没有描写他们的动作,而是以“各人盯着各人眼前的世界”来表现采菌人的专注。采菌既是一种劳动,更是一种乐趣。当人们认真地去寻找隐藏在草丛中的菌子时,他们全然忘记了身边的一切,只着眼于面前这一方小小的世界。每当找到菌子时,他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欢呼。作者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画面,并善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自己看到的景象描写出来,非常难得。

总之,在《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中,作者从不同的视角,用生动细腻的笔触,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清新动人的山水画,引导我们去探索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难怪陆耀东先生会称《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为“中国现代主义散文中的杰作”。

猜你喜欢

菌子消逝景象
静静的菌子世界
小菌子撑开大产业
杯中异景
梦回五千年:探寻消逝的良渚
冬天的景象
迪氏迷孔菌子实体化学成分的研究
消逝的红颜
二年残孔菌子实体化学成分的研究
黑白键
消逝的打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