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射线是“无限长的”的教学思考
2022-05-30张义兰
张义兰
[摘 要]线段、射线、直线是简单的几何概念,教师一般用直观的光线来导入,进而引出概念。线段、射线、直线三者是相互独立的,尤其是射线和直线的无限延伸性,很难用直观事物来演示,也很难借助直观演示在三者之间建立系统化的联系。教师只有弄清概念的本质,才能帮助学生有效掌握。
[关键词]射线;直线;线段;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20-0017-03
射线和直线是苏教版教材第七册的内容,常规的教学如下所示:
(1) 教师利用动画演示“激光灯的强烈光线射向墙壁,起点和终点一目了然,周遭一片漆黑”,带领学生回顾学过的线段,强调线段有长度。
(2) 教师利用动画演示“撤去墙壁,激光灯的光线射向无尽的夜空”,学生描述此时的光线,教师揭示射线概念“激光灯的灯泡可以视为一个端点,从这里发射的光线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具备这样特性的线条可以看作数学上的射线”。
(3) 教师教授射线的画法,指出其无限延长的特性,让学生举例。学生举出“枪膛里发射出去的子弹”一例,教师感到惊讶,并解释道:“子弹最终会下落,子弹的运动轨迹是一条弧线。”
(4) 教师继续利用动画演示“把两个激光灯尾部对接,同时开灯,两条光线重合,形成一条完整的光线(如图1)。当教师准备以此生成直线,并提到直线无端点时,一位学生当场反驳道:“明显有一个端点呀。”
(5)教师分析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可以从直线里截取线段和射线,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6)練习环节。对于“判断题:王师傅在工程图纸上画出一条10厘米长的射线”,学生判断其为错。对于“过一点和两点分别可以画出几条直线?”,学生表示“可以画出很多条直线”。最后,教师出示权威答案。
一、探寻缘由
课后,笔者访谈了提出“枪膛里发射出去的子弹”的学生。该生对教师在课堂上的解释不以为然,继续申辩:“枪膛里射出的子弹会落地,灯光也会暗淡消失。”笔者接着访谈提出“过两点可以画出很多条直线”的学生,他给出的解释是:“如果圆点很大,线条很细,就存在多条直线的情况。”最后,笔者又现场出题测试学生:“射线与直线,你认为谁的长度更长?”仅有2个学生回答正确,其余学生均认为直线长,理论依据是“射线是从直线中截取得到的” 。
笔者询问授课教师“射线是否是直线的一部分”,授课教师思量许久,支支吾吾地说:“许多资料好像都是这么说的,虽然没有明证,您现在这么一问,我似乎又觉得哪里不对劲。”笔者穷追不舍,授课教师开始醒悟:既然直线和射线都是无限延长的,那就没有长度,既然没有长度地就无法比较……
二、理论根源
点、直线是原始概念,类似于公理,无法用语言定义。在小学阶段,学生对线段、射线、直线都是凭直观感觉来认知的。如某版本教材中,将线段描述为“连接两点的所有几何线条中,只有线段最短”,然后指出图中什么是线段。射线既可以通过延长线段得到,也可以将直线从任意一点处切断得到。虽然线段、射线、直线三者可以互相转化,但是都是抽象的直观感知,彼此之间并没有概念上的包含关系和从属关系。国外的文献资料中,是先定义直线,再用直线定义线段;国内的教材通常是先教学线段,再引申出射线和直线两个概念,那是为了从直观上便于理解,学生也容易对照类比生活实例。
上述教学中,对于学生提出的“枪膛里发射出去的子弹”,教师解释“子弹最终会下落,子弹的运动轨迹是一条弧线”,这种理由很牵强,很难令人信服。因为数学中的直线和射线在现实中找不到原型,只能从理论上假想推测,勉强将激光灯的光线看作射线。严格来说,这些射线也有终点,起码在宏观宇宙中是这样的。数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数学中的射线和生活中的“X射线”是两个概念,数学中的直线也并不是日常用语中的“平直的线条”。因此教师用“枪膛里射出的子弹最终会下落”来否定学生的举例,极不严谨。
在练习中,学生误认为过两点可以画多条直线,原因是未能分辨数学与生活的区别。数学中,点是一个位置坐标,没有粗细大小,而生活中的点却有。许多教师没有这个意识,为了醒目,将点画得很大,线画得很粗,因此给学生造成错觉。由此得到的启示是,教学时所选择的生活原型要慎重且恰当。另外,即便出现了射灯那么粗的光线,教师也应该将其抽象成数学线条。
对此,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去澄清学生的误解:在三角形 ABC 中(如图2),线段 BC 比线段 DE 长,如果点有大小,那么线段 BC 上的点就要多于线段 DE 上的点,然而,将A 点与BC 边上的任意一点连接,都会与DE形成一个交点,交点与连接点严格一一对应,例如G点的对应点是F点,I点的对应点是H点。
这样就可以成功地证明点没有大小之分,线没有粗细之分。如果说在小学阶段无须较真“点没有大小之分”和“线没有粗细之分”,那么对“线的无限长”这个抽象概念,则避无可避。从错误观点“直线比射线长”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无限长”的概念理解很模糊。当然,这也可能是教师的误导造成的,教师在沟通线段、直线、射线之间的关系时,采用的就是截点法,给出“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的表述。这一表述,很容易使学生产生误解——射线比直线短。另外,直线是向两端无限延长,而射线则是只能朝着一个方向延伸,这也间接加剧了这种误解。
其实,对于无限量的比较,要彻底克服“部分小于整体”这种思维定式的负迁移,从另一种理论来分析无限量:从集合论出发,直线和射线都是点集,射线点集都包含于直线点集中,因此可以说,射线点集是直线点集的真子集。因此,“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的说法是符合逻辑的。类似的“奇数是自然数的一部分”的说法成立,但是“自然数个数比奇数个数多”的说法就站不住脚,因为它们的数量都是无限增长的。另外,前面提到的三角形 ABC ,尽管看上去线段 BC 比线段 DE要长一些,但两条线段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三、改进教学
如何说清射线和直线的无限性呢?最好的做法是想象——“这条直直的线,无限延伸,穿过了黑板,穿过了教室,穿过了城市,穿过了中国,穿过了亚洲,穿过了地球,穿过了太阳系……宇宙无限,它就无限……”,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就能慢慢感受“无限”。
小学生对“无限”很难建立理性的认知,只能通过想象完成。其实,这种想象是可以直观化的。首先,教师可以利用线段来介绍点集的存在:出示两个孤立的定点。接着,教师动画演示续接成线,为了表示出起始位置,一般着重加粗标明端点,借此刷新线段原有的概念。这就是告诉学生,正是因为线段有首尾端点,所以才有长度。然后,教师利用动画演示一个端点不断延伸,这样,端点位置的标记意义就会凸显出来。有了前面的铺垫,教师就可以对线段加工,演示射线和直线的生成:从一点出发,向一个方向延伸,到某处终结,形成线段;按照这种操作,如果一直移动,永无止境,就形成射线。最后,教师让学生尝试画出这种运动轨跡,这样学生就会设法表示这种没有终点、无休止的运动,可能会出现以下表达方式(如图3):
当然,学生也可能受到端点确定边界的启示,用不标记端点来表示无限延长。为了强化无限的概念,教师不妨画出“长短”各异的多条射线,让学生在分辨中意识到,射线的无限长不受实际画图时的“人定长短”限制。
由光线引入直线学习,能让数学更贴近生活,而由点的运动轨迹和点集引入,则体现了数学的理论性和严谨性,可以有效规避光线粗细、被阻断等不利因素的干扰。实际教学时,两种方法可以互为补充。线段、射线、直线之间没有概念的从属关系,各自独立,采用点的运动轨迹演示,三者之间能顺理成章地建立起联系。如果把射线看成是点运动后没有尽头的轨迹,那么“枪膛里发射的子弹”所形成的轨迹就要比光线更符合射线的特质。可见,“枪膛里发射的子弹”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旦射线的无限性阐释清楚,直线的无限性就会水到渠成:第一种办法,让线段的两个端点永不停息地背向而行;第二种办法,让射线的一个端点运动起来,向反方向永不停息地运动。为了让学生对线段、射线、直线形成系统、完整、严谨的认知,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这两种办法应用到导入环节或巩固环节。
四、优化训练
众所周知,任何一项学习都需要有训练的环节,这样的学习才完整。在射线和直线的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主旨,结合该部分知识的“前世今生”,设计一些有趣味性且富有挑战性的学习训练,促进学生对射线、直线知识的理解。
1.关注基础夯实,设计对应训练
培育学生的学习技能,构筑对应的知识体系,不是靠40分钟就能一步到位的,也不是依托题海战术就能奏效的,夯实学习基础才是重中之重。因此,在训练的第一部分,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基础性练习,通过练习理解“射线是无限长”的本质。
比如,引导学生画一些射线,并组织他们进行讨论交流。“你认为自己画得对吗?”教师的追问能让学生更好地回忆起课堂中学到的概念,他们就会解释:“我先画出一个端点,再沿着直尺的边向一边无限画下去,这就是射线。因为它只有一个端点,而且是直线的一部分,所以它是没有终点的。”也有学生提出:“可以先画出一条线段,再把它向一方无限地延伸下去,这样也能得到一条射线。”
2.重视理解跟进,设计变式练习
经验和思维的强化都需要一个曲折且漫长的历程。这时,教师就要利用恰当的变式训练来优化教学,促进学生理解概念。因此,教师要设计相应的变式训练来促进学生对射线无限长认识的升华。
比如,设计判断题:(1)小明画出了一条50米长的射线;(2)小东认为,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所以直线要比射线长一些。通过这样的习题训练,学生意识到同伴学习的状态,进而兴趣满满地参与到问题的辨析之中。其间,有学生提出:“前面已经知道射线是需要沿着直尺的边无限地延长下去的,所以50米这个长度的射线是错误的。”有学生认为:“射线是由线段向一端无限延长,既然是无限的,这不就和直线的特性一致吗?它们都是无限的,又怎能说谁长谁短呢?”
又如,引导学生用儿歌的方式记忆和领悟射线、直线和线段的特点,使得学生用好玩、有趣的方法记忆这些知识要点,建构相应的认知体系。像猜谜语的方式就可以让学生在思考中感悟射线、直线、线段:有始有终——( ),有始无终——( ),无始无终——( )。
综上,对于文章开头的教学中,在从激光灯引出直线时,学生认为激光灯的灯泡本身就是一个“端点”,这是受前面线段和射线端点的影响,学生无法辨别端点究竟是不是点。而点动成线的直线形成方式就能将端点归纳为动点的起始位置。因此,对“线段和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的这种误解,教师不妨用“射线与直线,哪个长度长”这一问题来代替“王师傅在工程图纸上画出一条10厘米长的射线”这样的判断题,这样就能第一时间将“无限”的概念准确地传达下去。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平.基于“童心数学”思想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以《射线、直线和角》的认识为例[J].数学之友,2020(6):62-63,67.
[2] 方文东.从表象到本质,为学生铺设几何概念学习的基石:以小学数学“认识射线、直线和角”为例[J].生活教育,2020(4):96-98.
[3] 巢亚美.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教学不同版本教材比较分析:以“射线、直线和角”一课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5(Z2):68-70.
(责编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