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优化策略

2022-05-30李宁宁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概念教学有效策略小学数学

李宁宁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学生只有先掌握好概念内涵,才能更好地开展后续的数学学习,内化数学思想方法,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概念教学,在概念的感知、内化、联系、巩固中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发展数学思维,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策略

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占据着较大的比重。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是学生学好数学课程的前提,也是学生开展一切数学活动的基石。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采取“灌输式”教学法来传授数学概念,教师一味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甚至很多学生在进行概念记忆时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学生只知其表不知其意,无法准确掌握概念本质,长此以往,不仅会让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还会使学生的思维产生依赖性。因此,教师应当在重视概念教学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思维特点与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并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准确、清晰、灵活地掌握数学概念,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综合素养。下面我将以“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这一课教学为例,谈谈优化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依据生活原型,初步感知概念

大部分的数学概念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这就給教师们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即“将概念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比如,教师可以借助实物或多媒体设备来创设相关的生活情境,利用情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兴趣,并借助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的生活与认知经验,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感知概念,建立初步的概念模型。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时,学生首先需要学习“面积”这一概念,但“面积”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时就会存在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一些生活实物来创设生活情境,并借助问题引思。比如,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生活中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物品图片,让学生先认一认这些物品的表面是指哪个部分,然后再拿出一张白纸和一块橡皮摆在桌面上,向学生提问:“白纸与橡皮谁覆盖桌面的部分较大?”学生们一下子就看出来并回答:“白纸的覆盖部分大。”教师追问:“白纸覆盖的部分就是白纸的什么?”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就是白纸的表面大小。”接下来,教师又问:“大家看,是这本书的封面大还是课桌的表面大?”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立马就回答出:“课桌表面更大。”随后,教师又分别提问了铅笔盒表面与作业本表面的大小、黑板表面与墙面的大小,并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讨论。最终,学生们一致得出“一个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这个物体的面积大小”的结论,由此顺利地引出了“面积”这一概念。教师正是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在激趣启思的同时,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概念在生活中的原型,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概念模型,理解概念内涵,也为后续的概念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引导直观操作,促进概念内化

小学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尚不完善,在思考问题时往往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概念则更强调抽象性与逻辑性。因此,他们在学习时很难快速、准确地理解概念内涵,揭示概念本质。教师如能依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经历从感知到表象,最终抽象出概念本质的过程,便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内化数学概念,最终收获更加满意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初步认识“面积”这一概念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操作中让学生自主探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进一步内化相关概念。首先,教师可以给每位学生分发一份学具袋,学具袋里有大小相似的A、B两个长方形以及若干个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然后让学生利用学具袋里的小正方形来摆一摆,看看两个长方形分别需要用几个小正方形才能摆满,并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学生接到任务后,纷纷开始进行思考、分析,并利用学具反复操作、实验。比如,有学生直接将长方形填满,数填满的个数,最终发现填满长方形A需要8个小正方形,填满长方形B需要12个小正方形,由此得出结论:长方形B的面积比长方形A的面积大4平方分米;也有学生在长方形A上摆了两行,每行4个小正方形,再用行数乘以每行的个数得出一共摆了8个,因此面积为8平方分米,在长方形B上摆了4行,每行3个小正方形,同理得出一共摆了12个,因此面积为12平方分米,最终得出与之前学生一致的结论。随后,教师又拿出长方形C,让学生利用一个小正方形求出其面积,并观察小正方形与长方形长和宽之间的关系。学生先将小正方形沿着长方形的长移动得出每行所需的个数,再沿着长方形的宽移动得出相应的行数,最终得出长方形C的面积。在一番平移操作后学生发现:小正方形每行的个数其实就等于长方形的长,行数就等于长方形的宽,由此得出:长方形面积=长×宽,即:S=a×b=ab的结论。教师正是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直观操作的方式,让学生在摆一摆的过程中,逐渐在脑海中建立起“长方形面积”的表象,并逐渐提炼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促进了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内化。

三、沟通内在联系,完善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各知识点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从整体上看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在进行概念教学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对旧知进行梳理和归类的方式,来打通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帮助学生联想、推理出新的知识点,使学生形成更加清晰、完善的知识网络,实现数学学习的有机统一,促进数学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提炼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旧知,沟通长方形与正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促进知识体系的完善。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我们在之前的学习中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你们还记得有哪些吗?”有学生回答:“长方形有四条边和四个角。”也有学生回答:“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两条对边完全相等。”还有学生说:“正方形具有长方形的一切特征,但正方形是四条边都完全相等。”教师继续引导:“既然正方形具有长方形的一切特征,我们现在了解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那么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长方形一致吗?”学生表示理论上应当一致,但细节上可能存在差别。于是,教师又向学生展示出一个边长为9cm的正方形,让学生思考如何求出其面积,学生们基于上述引导逐渐联想到“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这一概念,由此推理出正方形的相邻边长就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和宽,由于正方形的边长都相等,因此得出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即:S=a×a=a2,不仅推导出了面积公式,也快速求出了问题答案。教师正是通过联系旧知的方式,让学生在联想和推理中逐渐挖掘出长方形与正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推导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使学生形成了更加完整的知识网络,获得了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四、重视实际应用,巩固概念内涵

很多教师在教学时通常更注重概念生成的过程,而忽视概念的实际应用,这样就容易给学生留下“数学概念学了并没有实际用途”的印象,也不利于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概念逐渐生成之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概念的应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问题中,在不断的应用中巩固概念知识,加深对概念的认知,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与应用能力。

例如,當学生掌握了“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之后,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个实际问题:“教室里有一块黑板,你们有办法求出它的面积吗?”学生们在一番思考后一致认为:“可以用尺实际测量出黑板的长和宽,再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即可求出面积。”教师对此表示了肯定,并让学生自己上台进行实际测量。最终学生们测量出黑板的长为3米,宽为1米,算出面积为3平方米。随后,教师又继续提问:“学校里有一个正方形草坪,如何求出它的面积呢?”学生们不假思索地回答:“和求黑板面积方法一样,用尺测量出它的边长即可,但由于草坪过大,需要大家合作完成。”学生们的思路十分敏捷,最后,教师又设计了一个开放性问题:“如果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个面积为16平方米的长方形草坪,你们会怎么设计呢?并说明理由。”学生们一边思考一边在纸上作画,有学生说:“我画出了长为8米,宽为2米的长方形,长乘宽正好是16平方米。”也有学生说:“我画出了边长为4米的正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且面积也正好是16平方米。”还有学生说:“我画出了长为16米,宽为1米的长方形,虽然长宽差距较大,但它也符合面积是16平方米的要求。”最终,学生们完美地解决了问题。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学生不仅获得了手、脑、语言等各方面的锻炼,也在思考中逐渐加深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巩固和拓展了相关概念内涵,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要想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概念内涵,教师就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直观操作,挖掘本质联系来帮助学生化抽象为具象,更加清晰、深入地理解概念本质,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并在实际运用中,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概念,使学生获得真正有效的数学学习,实现数学思维与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与发展。

见习编辑/张婷婷

猜你喜欢

概念教学有效策略小学数学
对初中数学课程概念教学的求真与探微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漫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