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认知与实践

2022-05-30李宁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实施策略高中语文

李宁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大单元教学”成果喜人,但也遭遇了困境。这主要源于对“大单元教学”的内涵理解模糊,对“大单元教学”外延界定不清。因此,语文教师需要立足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厘清“大单元教学”的内涵和外延,深入理解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及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如此才能保证“大单元教学”实施的有效性、延续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实施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大单元教学”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热词。作为核心素养视野中的情境化教学实践,“大单元设计是学科教育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路径”[1]。大单元教学聚焦“立德树人”价值取向,着眼学生终身、全面发展。审视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在“双新”背景下的现状,有必要深入思考,不断完善。

一、“大单元教学”的内涵界定

审视当前“大单元教学”的现状,有两个非常明显的倾向。一个是将“大单元”等同于“教材单元”,完全按照单元提示和教师教学指导用书的设计范例来安排教学内容。一个是将“大单元”错误地理解为“容量大”,教学过程中罗列教学资源,大而无当[2]。应该承认,教师们努力践行“大单元”教学理念的意识是好的,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却往往事与愿违。之所以有这种倾向,是因为教师对“大单元教学”的内涵理解不清晰。认识上的模糊导致了“大单元教学”的大而无物。

多年来,语文教材始终以单元式呈现。那么,“大单元教学”与过去的“单元教学”相比新在何处呢?大的单元教学的“大”指的是什么呢?以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与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第一单元为例,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共三课,选编了包括《沁园春·長沙》《雨巷》等在内的四首现代诗歌,每课后置针对本课的研讨与练习,单元提示明确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品味语言,分析意象,进而能够借助语言和意象来表情达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同样安排了三课,选编了《沁园春·长沙》《红烛》《致云雀》等五首中外诗歌以及《百合花》《哦,香雪!》两篇小说,并在整个单元之后设计了单元学习任务,单元提示的要求是:从“人文主题——青春的价值”的角度深入思考作品的丰富内涵;从语言、形象、情感、语文素养等角度欣赏文学作品,获得审美体验,尝试创作。《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特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教育内容,呈现社会生活各领域发展的新成就、新成果,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3]。

综上,与以往的“单元教学”相比,“大单元教学”打破语文知识点状排列的教学惯性,融合了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实践能力等要素。从本质上来看,“大单元教学”的核心要义是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在模拟现实的情境中筛选并整合学习资源,积累知识,体验、思考社会人生,提升核心素养,成为各方面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建设者的过程。“大单元教学”的“大”,不是容量的大,而是针对学生终身全面发展的目标之远、格局之大。

二、“大单元教学”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课程内容有序化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来理解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能够很好地避免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即教学目标碎片化、教师行为主体化、教学过程无序化,避免了“大单元教学”的大而无序。“大单元教学”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筛选整合课内外知识,合作探究问题,提升语文素养,涵养优秀品格。学习过程中的目标、任务、评价构成了“大单元教学”的清晰主线。这种教学模式使得语文教学回归“立德树人”的功能取向。

首先,在确定单元学习目标时,教师应该能准确辨别单元包含的语文学科大概念,在此基础上,结合课标、教学资源、学生情况确立学习目标。比如,基于“追寻伟大复兴之路”的主题来开展高二年级大单元教学,可以将语文学科概念确定为“阅读和研讨凸显时代精神的革命传统作品”。学习目标分解如下:1.阅读革命传统作品,了解民族复兴艰难而伟大的历程,感受革命者的优秀品质。2.通过合作探究分析文本的写作特色,筛选归纳感性抒发与理性表达,并学会运用。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调查家乡的英雄,并为其英雄事迹做推广。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确立学生学习目标,实现了学生本位;从学科大概念出发,有利于学习目标对“大单元教学”的统整作用。

其次,“大单元教学”学习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任务的设计要在学科大概念引领下突破单一学科视角,解决真实问题,培养核心能力。“高二年级‘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悟思明理大单元教学”设计了如下学习任务:

1.积累文言知识、梳理文意、制作文言知识卡片。

2.结合课内阅读,以小组为单位分类梳理选文的核心概念和主要观点,以表格形式展示。

3.结合课外阅读,选编与课内选文内容较为贴合的“拓展性阅读文本”,编辑成册,梳理核心概念和主要观点,探究先秦诸子经典的思想价值和人文内涵。

4.选择感兴趣的核心概念展开研讨,结合新时代背景,对文化经典做出辨析或解释。

5.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展开讨论和评析,结合选文(包括补充篇目)中立身处世思想观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该课例突破语文单一学科界限,有效融合历史、政治、信息技术学科要素,将课内学习研讨与课外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指向学生综合全面发展。基于语文核心素养设计学习任务,培养了核心能力;立足学科大概念,有利于“大单元教学”学习任务的全面完成。

最后,“大单元教学”一定要重视学习评价,以学习评价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评价的缺失很容易造成学习过程、教学过程的断裂。如果教师不能及时考察和反馈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缺失或评价随意,就不能确认学习目标的达成,无法判断学生的学习状态,也不能给出有指导性的建议,那么学生的学习活动就形同虚设,“大单元教学”只能是流于形式。大单元教学的学习评价要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贯穿于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始终,做到教、学、评一体化。比如:学生在大单元学习活动中的思维导图、学习笔记等都可以作为评价的对象,教师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以评代教、以评促学,力求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大单元教学”以研究主题为引领,课程内容情境化

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认知,也是“大单元教学”的初衷。因此,“大单元教学”应明确研讨主题,并通过学习任务的完成加以落实。“主题”即大任务,该任务应以真实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为基础。《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实践活动情境分为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3]。“大单元教学”要依据主题的不同为学生设置真实的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引导学生用语言文字解决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學习单元时,可将本任务群的实施与“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等任务群整合到一起,设置本单元的核心主题为“视接千载,理育今朝”。学习活动情境设置如下:学校打算开展“传承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周,请你依据具体要求完成以下工作;

1.请你制作古代人物海报,届时海报将摆放在教学楼前厅作为推荐阅读的宣传。要求海报图文并茂,展示人物生命历程和精神风貌。

2.活动周期间,学校将举办“我为          点赞”的交流论坛,请你为自己推荐的人物撰写小传,并写推荐语。

3.活动周期间,将举办“视接千载,理育今朝”读书报告会,请你结合你的课内外阅读体验写一篇报告。

这样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借助真实的话语情境,让学生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与学科认知、生活经验、人生体验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素养提升。情景化设置是“大单元教学”实施的重要保障。

综上,“双新”背景下,“大单元教学”是考验也是机遇,“大单元教学”需要教师深入领会新课改理念,转变角色定位,构建全新教学体系。实施“大单元教学”可以全面提升教师的素养,这种提升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崔允漷.学科核心素养呼唤大单元教学设计[J].上海教育科研,2019(4).

[2]徐鹏.核心素养语境下的大单元教学反思[J].中学语文教学,2021(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编辑/李    莉

猜你喜欢

大单元教学实施策略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以“类化”思维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