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蒙记(三篇)

2022-05-30袁华

山花 2022年8期
关键词:河大桥洞天草海

袁华

草 海

我相信:这片水域最适宜净化人的心灵。

我分别是在春季和夏季进入草海的。进入草海的方式很别致:我乘坐的是那种狭长的条形木船,容得下四五人。船工长篱一点,船便悄然驶入一条水道,两岸是草色青青的滩涂,入眠般的静。船,摩擦着船底的水草,分拨着船沿的水草,缓缓行进,唯一听得到的,是船与水草接触发出的“哧哧哧”的声响。这种水中草原行船的感受,令人难忘,以至现在如果有人提到草海,我的耳边首先便会响起那含着水草清香的乐声,或许天下的湖泊都难有这奇特的乐声。有了水草的羁绊,不用担心会有机动船的阵阵汽笛,扰乱草海的宁静,扰乱我们心境的宁静。即使所有的湖泊都行驶了豪华的游艇,我也愿草海只保持她的一叶扁舟。

让人最动心的,还是进入草海的深处。城市的轮廓早已隐去,环海的山峦淡成几痕墨迹,眼前只有草与水的世界,只有草与水清新、凉爽的气息包围着你、渗透着你。宁静是这里的主题。草海的宁静来自高原,孕育草海的这片高原雄浑、沉寂,赋予了草海宁静的性格;草海的宁静来自水下的草原,来自水草的绿。草太多,多得数不清品种,记不住名称,我只知道水下铺着的水松,水面贴着的开小黄花的海菜花,还有耐不住寂寞、冒出水面的水葱。草太密太厚,严严实实,密不透风,象绿油油的毯子,重重叠叠的,几乎从水底铺到了水面。草海的绿富于层次,富于色调的对比,水上、水面的绿,鲜翠而轻盈;而水下草原的绿,是一种暗绿,一种墨绿,是一种湿漉漉、沉甸甸的綠,是一种不事张扬而淡泊的绿,我称之为草海绿。

韩愈的“草色遥看近却无”,或许不适用于草海,因为眼下的草色更加厚重,手可触摸。草的静带来了水的静,草的丰茂净化了水,透明了水,又使水有了更多的牵挂依恋,不致于轻浮空荡;而水滋润了草,给予草飘逸的神态,活脱的灵气。草与水的宁静仿佛过滤了一切喧嚣,甚至过滤了我们心内的躁动,静得让我们铭心刻骨。

真是难以比拟的草海静态的美!“静如处子”或许可用于草海,不过草海是那种质朴的处子。她的水、她的草,天然生成,没有人工的雕琢,没有浓妆的粉饰,处子一般静躺在高原的怀抱里,让人感觉到她,明明内心炽热,目光迷离,却因为一味宁静,透出淡淡的单纯、含蓄,甚至几分苍凉。草海的静又犹如一个梦境,你似乎来不及思索便突然从现实跌入梦的深处,你睁开了双眼,水、天、草朦胧一色,但还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些细节,那是水草绿枝嫩叶的脉纹,是细鱼闪现水草间隙的暗影。

或许是我们的小船的造访,水起微澜,一片片水草向着四周均匀地起伏,如同风掠过一般,瑟瑟的律动,使草海的静又有着诗一般的韵律。或许是温软的水波,柔和的水草,时时给我们呵护,以一种似水似草的柔情,一种近乎脆弱的柔情,安抚着我们的身心,令人产生了对母体的眷念。

草海的静,让人感受到是进入了心灵隐秘的部位,仿佛寻觅了多少年的对象一下子出现了,你无暇调整心态,便呆呆地惊住:灵魂出窍一般,幻成一棵水草,在水里闲晃。草海的静,不似浅水清澈见底的幽静,也不同于深湖冷峻的寂静,而是弥漫着生命情趣的柔静,荡漾着宽厚爱意的恬静。无论你是烦恼、失意,抑或兴奋、得志,无论你眼中的草海、心中的草海有何不同,你都无法拒绝草海的这份静谧。你的心情不再浮躁,情不自禁地柔和起来,融入这片纯洁的水域,一如她的宁静。

作为这片宁静的补充,草海的动,热烈、丰富而有序,赋予了她的静一种张力和亲和力。首先是鸟使草海有了这种动感。鸟是草海的景致,是草海的宠儿,草海是鸟的家园。我们知道,水孕育了草,草滋养了鱼虾,鱼虾成了鸟的美味,鸟又诱惑人们前来观赏。鸟与草海的亲密,让我们感动。我在春季的草海上,便见到了这种情景,数百上千的红嘴鸭和黄鸭,卧伏水面、滩涂,或捕食、或休憩、或窃窃私语,怡然自得,离我们仅仅几米远,仍是相安无事。我们放慢了船速,屏住呼吸,不想惊动它们。而渔人们也在附近的水面上弄着网、忙活着,背影在水草滩涂间时伸时曲,恬淡而悠闲。

在这洋溢着生机的水彩画般的草海上,你会感到与周围的一切是这样的近:伸手入水,可触摸水下的草以至草中的游鱼,任清凉浸透你的肌肤,还看得清不远处野鸭群亲热交流的眼神和光洁的羽毛。此时你会感到草海动与静的和谐。不知谁发出声响,惊飞了野鸭群,水面的喧嚣声和展翅声扩展至天空,头顶上的天空一下子暗淡了许多,让人的心情也暗淡起来。我原来想把自己对草海的感受告诉熟识的人,现在却希望知道的人少一些,以免打扰了草海的宁静。

威宁的朋友说冬季是草海观鸟最好的季节。那是数万只候鸟、留鸟喧噪的季节,但这喧噪是在宁静中产生的。在这个季节里,前来越冬的黑颈鹤,俨然是万鸟之尊,绅士般优雅,令人向往。而秋季的草海更以朝阳暮色的辉煌浓烈醉人。我真是羡慕生活在草海边上的人们,他们拥有这片贵州真正的高原,放牧于灼甫草场,观花于五彩的荞原,活在彝家浓郁的风情中,而草海更是他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每一个季节和角度变化的美与他们厮守。

这的确是一座可以终生相伴的高原湖泊,是一座疲惫心灵的家园,值得一次次去游览,去怀想。因为草海内含着力量的宁静,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审美的体验,也是宽厚和真诚的熏陶。其实,只要你的心需要交融,认识草海,读懂草海,或许也只需要一面之交。草海本身就是一片敞开着的心海。

九洞天

早闻九洞天之名。望文生义,便猜想它是一段伏流上,断断续续开了九个天窗,乘船出没于洞天之间,自然趣味无穷。待去九洞天,才知道过于轻信了自己的想象力,因为九洞天原本不可想象,只能去感受。

九洞天给我的感受首先是诡谲。别有洞天已是神秘而足有诱惑力,何况是九个洞天,且又与峡谷、河流、天窗组合得纷繁多变,让人摸不着头尾,猜不透奥秘。难怪九洞天的照片最难拍摄,即使拍出来也难体现它的神韵气势,甚至辨不清是哪个洞天。它的空间是多维的、纵深发展的,固定任何一个角度表现它都太有限。

第一洞天是一个巨大的旱洞。你在洞口内隐藏的狭窄洞道里,懵懵懂懂地转了几道弯,便闻水声渐大,忽见天光豁然,下端出口处原来是一座小电站,飞瀑如雪,跃入洞外明艳的峡谷河里。攀出上端的曲折洞道便是峡谷,这才觉得第一洞天仿佛是设在人间与仙界之间的迷宫,隔绝了来路,恍入身在金庸小说中描写的那种幽谷里。放眼出去不见第二洞的踪影,却见上游一坝截出的一个小湖面,碧玉似的嵌映在青翠的山崖下,明明是乌江上游的一段,却不见了来龙去脉。满怀狐疑地下到湖边,船工说要乘船到第二洞,才省悟原来这一段河峡便是第二洞天,只是散漫拖沓得差不多耗尽了你的好奇心。第二洞天竟然谜一样藏在刚才脚下湖边的岩石间,湖水从洞口静静漫溢出来,悬念一样,扑朔迷离。我们索性溯流而入,将自己交给悠长的水洞,懒得管后面又会弄出些什么怪异来。

前方洞开天光,愈来愈亮,我们宁静了许久的心境开始燥热起来,很有几分要进入桃花源的感受。出至洞口,只见两座天生桥相连环跨,兀立天坑水面。幽暗的桥洞是第五洞入口;天光透亮的桥洞是第三洞,也是九洞中最短促的一个洞,洞内侧是三洞天,洞外侧是四洞天,两个洞天一觅无遗,不似先前洞天隐晦难寻,但也有些纠缠不清。攀出四洞天,进入一座景致不凡的旱洞观赏,可作为水路游览的调节。第五水洞虽不长,却恰好是观赏后面天桥景观大成的一段蓄势、一个短暂的过渡。五、六、七三个洞天,其实是一组高大的天生桥构成的。准确说应该是天生桥扭曲的组合,奇奥的组合,四座天生桥从右边洞壁延跨左岸,彼此分离而又错综交织,孪生似的相依相托却又造型各异。天桥的奇异便使得桥之间的天窗也是竖一个、斜一个,乘船穿行桥洞,令人眼花缭乱,数来数去,难以辨清洞天的顺序,只感受到它气势壮阔又光怪陆离,是先前三、四洞天天桥的发展和丰富。而诡谲的洞天也把一段伏流乌江扭曲得时明时暗、时急时缓、时弯时直,令人难以琢磨,显出几分扑朔迷离来。九洞天的高潮在第九洞天,但我们通过幽暗的八洞划至第八洞天,却被一面险峻的绝壁挡住了去路。据说要在绝壁下凿通数十米的水道,才能到达第九洞天。现实的选择是返回,攀出七洞天,走山路去观赏第九洞天。第九洞天岩溶景观丰富多彩,尤以一座天生桥气势恢宏著称,是九洞天天桥的代表作。难怪要卖一个关子,让人难以接近。我们足力不济,不得已地留下了最后一个神秘的悬念。

写意,是九洞天的另一大特点。九洞天的写意不单是岩溶洞天造型的奔放不拘,更在于它有一种虚幻明灭、变化无穷的神态,这种感受,源于船上游览。九洞天的水洞、旱洞和天生桥,都仿佛是刀劈斧砍出来的,棱角分明而又浑然天成,不注重细节,不追求精雕细琢,尽管洞内外也有石笋钟乳悬附,悬崖上也有秀岩奇树点缀,你却可以忽略不计,只一门心思地饱览这洞天水景变化之中的生动气韵。你一会儿在明亮的平湖上荡舟一览湖光山色,一会儿又遁入幽暗的水洞里领略斑驳的光影和船桨的划波声,当你的小船划至天白水碧的洞口时,天生桥构成的洞天奇景令你惊讶得屏住了呼吸:这或许是天下最密集、最瑰丽的天生桥了!每一座桥,桥身、桥墩、桥洞高宽厚长不一,陡峭险峻异常,你直视、侧视、仰视,洞景可谓远近高低各不同。你明明是一眼望穿了几座天生桥,待乘船划过一个个形状各异的桥洞,经过一番时明时暗、时虚时实的变幻,桥与桥之间又形成了不同的天坑,变化了不同的洞天,有的呈半圆,有的呈方形,更多的却是不规则的形状,你不可能老是去琢磨一洞一天的细节,而只能在洞天组合的不断变化中去品味一种大写意的美。一会儿天光在顶,水碧耀眼,一会儿荫翳袭人,波暗心凉。真正是船随景移,景随船变,洞天光转,韵味无穷。本来幽奇险峻、明暗虚实的景致我们也不时会在其他景区领略,但难以像在九洞天这般集中且变化莫测,这是造型的写意,线条的写意,光影的写意。奇妙的是九洞天的这种写意之景,时时在变化之中追逐着我们,包围着我们,却让人感觉不到压抑和倦怠。这或许是乘船游览的缘故,在柔波中与四周保持了一段距离,在休闲的状态里又兴奋不已。

这真是一种独特的感受!天下著名的水洞旱洞,我自诩游了不少,更多是在旱洞的审美震惊中疲乏地行走,或者在水洞的悠闲中平静地观赏那些司空见惯的钟乳和石笋,像这样把四周景致对心灵的撼动和身体的舒适结合起来的游览,唯有九洞天!

九洞天的写意让人想起绘画的笔法,但绝非那种精致细腻的工笔画,而是典型的写意画,讲究大场面、大神采,恣肆纵横,意气豪迈,气势勃发,在错综复杂之中蕴含章法。重重的一笔墨界定了一洞天的厚重基调,随后却虛无缥缈、轻描淡写出二洞天,一阵行云流水之后,点出三、四洞天,接着轻轻收笔过渡,劲墨泼洒五、六、七洞天,可谓酣畅淋漓,气势袭人,紧随着勾勒八洞天以蓄势,最后出其不意浓墨顿出第九洞天,至此戛然而止,似与第一洞天相呼应。九洞天天然具有那种抒情音乐的特质,富于节奏和抑扬顿挫。时而如万乐竞鸣、时而如诙谐小调、时而如神秘插曲、时而如繁弦急管……在杂多纷繁、跌宕起伏之中韵动着和谐。这让我想起一位诗人的作品,他写道:

我们似乎重回洪荒,唯与天地相对

而一叶扁舟载着我们,随光阴之流,悠然而归

桥梁博物馆

贵阳边境至毕节乌蒙山区,原本是一条平常的高等级公路,却因一路桥梁众多、山色相衬,成为一座天然的桥梁博物馆,吸引了东来西往的行人。

飞越“磅礴乌蒙”

贵州高原,险峻在西北毕节。乌蒙山脉,巍峨耸峙,蜿蜒东来,以王者之气,在此造就了千山万壑、重重险阻、千古隘塞。这闭塞之境,又因自古为西南通往中原的要冲,令多少个视为畏途。直到20世纪三十年代,一位伟人伫立乌蒙群山,以浪漫情怀审视眼前的险隘,一句“乌蒙磅礴走泥丸”,语惊天地。毛泽东需要乌蒙之险,他要借此甩掉对手的围追堵截,又要凭超常的意志,将巨险踏于脚下而不屑。这就是长征,是人挑战极限的壮举。只有伟人才能将这艰苦卓绝的壮举抒发为浪漫的情怀。贺龙、肖克率领的红二、六军团正是凭借这种情怀,以一万八千人之师三天成功抢渡鸭池河乌江天险,进入乌蒙毕节。现在我们驱车驶入乌蒙山区,不由得便有了“走泥丸”的感受。确切地说,是飞越乌蒙的快感。这种凌空飞越的感受,源自一路的桥梁,一座座翻山越岭、横空而出的桥梁。这便是贵毕路的奇妙之处。因为山多、谷多、沟壑纵横,桥自然多。你驱车平均一公里多便是一座桥,两个多小时一百七十八公里的路程,你要经过一百五十一座桥。所以贵毕路在新世纪的第一年刚开通,就以桥梁最多而创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座神奇的桥梁博物馆,构建于山壑之中,山峦峰嶂险陡不一,峡谷河涧高宽不同,地质构造状况各异,赋予了桥梁多变的造型。单是拱桥便有传统的石拱桥、现代的双曲拱桥、桁架拱桥,还有吊桥、钢构桥、箱型桥、井型桥梁,或属国内首创,或自国外引进,因势而设,蔚为大观。或许这些科技色彩很浓的词语不便理解,那你就去体验吧!随着山回路转,一座座壮美的桥梁,撞击着你的感官,有的如虹卧幽谷,秀雅有致,有的如长练横空,俊逸潇洒,有的如龙出山间,豪迈奔放,你时而跨虹时而持练时而乘龙,自然会飘动飞跃起来,生出李白那种“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爽来。

不过因为你是桥上驱车,更多只能是听桥。你不时会听到车过桥身的“哐哐”之声,却不见桥梁真容。我曾想,如果拍下每座桥的最佳角度,制作成图文并茂的标志牌,加上桥的排序,立于桥头,应该会增添几分观桥的情趣。但最妙的还是要去观赏山与桥的构图!这座桥梁博物馆,本身就是山与桥的博物馆。有山有谷才有桥,桥以山为屏障、为支点、为背景。山的险壮反衬了桥的飘逸,桥的沟通,使山山水水之间灵动着一脉相承的神经,使本是交通往来的路途,成了一幅长长的山水百桥画卷。我领略过的海上、江上和平原上的大桥、名桥可谓不少,但却过于单调,不及眼前桥梁与山势融会的相得益彰、雄奇壮美、层次纷繁。当年红军视为泥丸的群山,如今成了我们轻松浏览、飞越而过的风景,这是一种区别,也是一种关联。

九驿古道今何在

在贵毕路沿途会看到六广、西溪、谷里、阁丫、归化、毕节的标志,蓝底白字,醒目惹眼。很少有人知道,这就是六百多年前明代龙场九驿中六驿的名称。或许设计者只是如实地按当地地名设立标志,却偶然中把古今两种交通文明联系在一起。历史竟如此巧合:现代的贵毕路同古代驿道选线近乎一致!但放眼望去,哪里还有九驿的踪影?倒是一座座桥梁,充当了主角,或飞谷、跨河、越涧,或凿山架设、相连隧洞,把一条公路提升为空中通道一般,就像一只只巨掌,托起了一条长长的彩练。而那条曾名震西南的古驿道,已经在公路附近的山间、崖底、河谷边,荒寂了多少年,正渐渐湮于草丛尘泥之中。我曾经在谷里镇附近寻访古驿道,在五公里长的古驿道上,汗涔涔地走了三小时,脚下的古驿道,早已路断人稀,清冷沉寂。被岁月磨打得光滑白亮的驿道石面,凹陷着处处马蹄踏出的深深印记,似乎无声地倾诉着数百年来马帮行人频繁往来的故事。

包括黔西北在内的地域,古称水西,九驿即为明代水西彝族女杰奢香所开,这应该是西部开发最早也最重要的事件。面对朝廷命官裸其上背而鞭笞逼反之辱之毒,奢香处变不惊,策马赴京,为维护统一,为明廷经营西南,连通滇、蜀,一诺千金开九驿,是巾帼传奇更是惊世壮举,以致朱元璋感叹道:“奢香归附,胜得千万雄兵”。明清两代,从哲人王阳明至地方各级官员,盛赞开驿之功,诗文便达数十篇。“一自龙场开九驿,顿忘鸟道极千盘”“九驿一开山失险”便是当时的写照。而对当年古驿体验最深切的,或许是明代贵州提学副使吴国伦,他一路走来,赋诗尽抒见闻实感。在“石径崔嵬蓁莽布,兽蹄鸟迹看如故”的六广驿道上行走;住宿在“石门风高千树愁,白雾猛触群峰流”的谷里驿;在水西驿用餐“驿亭跪进蒸麦羹,饱食且忘行役苦”;在奢香驿咏奢香:“君不见,蜀道之辟五丁神,键为万卒迷无津。帐中坐叱山川走,谁道奢香一妇人!”;感叹金鸡驿“瘴雨蛮云天杳杳,莫怪金鸡不知晓”的封闭之景;在山岭复横的阁丫驿又吟道,“我行深入蛮王垒,蛮兵被主行且呼。”九驿道上,一行多日,可谓环境险恶,行走艰辛,生活清苦,民情蒙昧。比之今日,贵毕路上飞车驰骋,这种快捷舒适的感觉,已是天壤之别。

九驿古道,贵毕路桥,都是不同时代人类利用自然的杰作,是人间伟力的体现。奢香夫人率水西军民,在深山大壑之中,“采薪焚石、浇水爆破”,风餐露宿,备尝艰辛,三年通驿。贵毕桥路也是三年建成。可想象得出,要甩掉山间无数的弯道、坡度,建造笔直平坦的大道,便要在空中架起一百五十多座桥,一百五十多个空中工地,有的离地数百米,施工如在云中雾里。我留意到与座座桥梁相连的公路,常常从半山里硬辟出来,两壁断面,乱石嶙峋,犬牙交互,雕刻着艰苦的历程。一位伟人说:“一切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这正是多少人驱车贵毕路的感受。苍苍山国的闭塞一下子开放了,曾经煎熬行人的时光一下子缩短了。这是贵毕路桥对古驿道的超越,是今天对昨天的超越。驱车而过,尚有九驿名称标志,漫步古驿道,西风残照,石荒草长,让人感到古今文明的演进。

桥中的三个经典

在这桥梁众多的博物馆,堪称经典的有三座:六广河大桥、西溪河大桥、落脚河大桥。三桥雄屹两条河流之上,犹如博物馆的三处结穴,分别是贵毕路峡谷、山峦、崖壁景观的集大成者,以至你会情不自禁地驻足一睹为快。

六广河大桥,美在飞越大峡谷的险壮神奇,配称博物馆的门庭。一踏进这门庭,你霎时便震慑于它的非凡气势。河峡之深,山谷之宽,铸就了大桥的高度和长度,你倚桥栏俯瞰,桥下四百多米处的乌江,如一带碧色,似乎屈从于深峡的困厄,悄然无声。抬頭四顾,处处峭崖陡峰,又加浓了险峻的氛围。空气凝固一般,你倒吸一口气,蹑手蹑脚,如履薄冰,感觉是在那被称为猴愁峡之类的山巅,虚无缥缈地行走,不时发出唉哟的惊叹。但要观桥,还得与它保持一段距离。我曾在高桥下的水面上仰观大桥,只见头顶窄窄的峡口,一桥飞架,如在云端,倘在云雾天气,哪还有踪影。其实因为深峡蔽目,先前所见,仅是大桥飞峡跨谷的一段。就在我行舟的水域,六百多年前,被贬为龙场驿丞的明代大儒王阳明,就感于深峡青崖的险奇,欣然赋诗:“初日曈曈似晓霞,雨痕新雾渡头沙。溪深几曲云藏峡,树老千年雪作花。白鸟去边回驿路,青崖缺处见人家。遍行奇胜才经此,江上无劳羡九华”。假如哲人得见今日高桥与大峡的壮景,想必又会作出传世的名篇佳作了。王阳明正是沿着诗中所写的驿道下到河边,那是奢香所开的六广驿。应奢香后裔安贵荣之邀,他为黔西象祠修复,撰写了震古烁今的《象祠记》。这片灵地,注入了王阳明的人文关怀,也滋润了王学的创立。过完大桥找到那个最佳处,便可以回望桥全景,你看:六广大桥白色的长条T型桥梁,在峰峦青翠、远山朦胧的背景中,喷薄而出,跨峡越谷,然后又在崇山峻岭中与冷家寨大桥弯曲相连,长达一公里多,如长龙横空穿山而来。好一笔造物主在天地间横抹的灵气!

西溪河大桥与落脚河大桥,同为悬索桥,都酷似巨大的竖琴,却韵调迥然。西溪河大桥的绝佳处,是跨越高山之巅、连通茫茫山海的雄奇壮美。你站在桥头的那片草坡上,放眼望去,莽莽苍苍的群山,相拥而来,密不透风,却突然在脚下裂开一条深深的河谷。西溪河大桥,以三百二十八米长的世界第一宽跨度,横卧于河谷两岸突兀而起的峰头,背景一片山峦,雄浑起伏、壮阔跌宕、轮廓分明、草色青青。在这个角度,你才真正领悟到什么叫奔放,什么叫雄壮,从丹田处涌上一腔豪情浩气来。河谷里,西溪古驿、奢香古桥,残石尚存,印记着当年奢香执缰勒马的勃勃英姿。难怪前面提到的吴国伦对此感慨而题诗:“西溪东流石齿齿,呜咽犹哀奢香死。中州男儿忍巾帼,何以老妪亦青史”。或许正是山峦之刚,磨砺了一代女杰的卓识豪胆,从而写就忍辱负重、勇开九驿的壮美之曲。吊古思今,感觉西溪河大桥两侧的条条吊索,正如同竖琴分明的琴弦,在高山流水之间,鸣奏着永恒的什么。

落脚河大桥的竖琴,奏出的是大桥连通崖壁画廊的华美绮丽。这是一曲崖壁画的绝响,数公里长的河谷两岸,唯一的主题就是崖壁画,两岸崖壁画,构成了长长的画廊。世间哪有这样卷帙浩繁的画作!你不禁感叹设计者之功,好像是专为欣赏壁画之用,竟将一座高二百零八米、长五百多米的大桥,搭建成画廊之间的天梯,好让你在其上任意观画。崖壁顶山势崔嵬,连绵延伸,崖壁面皱褶分明,色分青灰白黄,五彩斑斓,竖笔涂抹,章法不乱,随意取一段都是传统山水国画佳品。色彩的鲜明俊朗,写意浑成,令人会想起印象派的画风来。崖顶崖底,绿草相覆如带,盎然生机映入眼帘,方知不是画界,而是实景。如果换一个角度,从落脚河上流的法寨河漂流而下,崖壁画自天而降,直垂两岸,人便是画廊里的一个点缀,而大桥也俨然画廊间的一线装饰,给画廊多加了一个层次,多加了一分动感。水上观画倦了,你便弃船上岸,踏上两岸著名的阁丫驿道,悠悠古韵,自然又令人觉出几分历史的厚重感来。

猜你喜欢

河大桥洞天草海
《洞天》系列作品
市场
运河揽胜
烟雨草海
威宁草海
草海初冬
草海的春天别样美
洞天神韵
织金洞外无洞天
从诗词韵语的引证看《八洞天》与《终须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