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是生活的返璞归真
2022-05-30
法国哲学家让·鲍德里亚提出消费社会的逻辑:人们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價值,而是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如今,精明的年轻人,开始抛弃往日浮华的消费理念,转而选择“实用消费”,这算得上是一种“返璞归真”。如果我们放下累人的欲望,选择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那么自身生活的能力,就能更上一层。
专家说
现阶段大家更愿意把钱存起来,而不是拿出来消费
在疫情反反复复、不确定性加大的环境下,居民对衣食住行的消费变得很谨慎。2022年央行一季度城镇储户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城镇储户储蓄意愿连续四个季度上升,在储蓄和消费之间,一半以上的居民偏向于增加储蓄。出于预防未来的不确定性,大家更愿意把钱存起来,而不是拿出来消费。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所长、消费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董超
若为兴趣,尽量买;不是兴趣的时候,得好好想想
我们做过年轻人的消费数据研究,发现90后绝不像大家所想象的乱花钱。一方面,年轻人愿意为那些看似无用的美好事物埋单;而另一方面,在非兴趣的日常生活中,他们又很看重性价比,找到消费最优解变成一种成就感。简单来说:为兴趣,尽量买;不是兴趣的时候,得好好想想。
——招行信用卡用户洞察研究团队
消费制作者说
从“利用消费者的情绪”到“主动给消费者提供情绪价值”
我们直播培训时,老师讲了个术语叫做FOMO(错失恐惧症)。简单来说就是,有便宜折扣,别人抢到了而我却没有得到,内心就感觉很亏。主播刻意利用这一点心理,促使人们快速行动,大家听到的“1、2、3上链接”、“还有100单”等,就是这种心理操控方式。
但是今年6月,某前教育培训机构推出了一个全新的直播方式,老师跟网友唠嗑,不催促购买,甚至卖个桃子,都能花三十分钟聊中国古诗词,末了来一句大家自己看着买。消费者特别吃这一套,说这是“心灵按摩还送产品”。
我的体验是,直播时代的2.0版,已经从“利用消费者的情绪”升级为“主动给消费者提供情绪价值”,直播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奇特的混合体:综艺节目+信息广告+群体聊天。可以说,消费者更理性了,但运营者也更精明了。
——直播届腰部知名博主虎鱼
面对越来越理性精明的消费者,诚实一点,更省钱
前两年,消费者发现博主打卡的东西没有宣传的那么好,多数能忍,来都来了,买就买吧;这两年,顾客会当场走人,如果花了钱发现货不对版,甚至会向消协投诉,再“顺手”投诉博主虚假营销。
我觉得 “理性消费”生活观的流行,一方面是消费者“被坑了太多次,被动积累经验值”的无奈结果;另一方面,是经济不景气,大家花钱都比较谨慎。所以真诚奉劝店主们,面对越来越理性精明的消费者,诚实一点,更省钱,浮夸营销,可能赔更多。
——前x红书探店博主林大宝
理性升级的消费者说
日益上涨的生活成本,让我不得不务实
最近,我看了一份某财经媒体做的收入调查:2万多参与调研的毕业生中,有46%的人第一份工作的月薪在3千元以下,32%的人工资在3~5千元,工资能够达到1万元以上的仅有5%。所以,每次看到微信上的营销文说年轻人最爱激情消费,我都不信,想从我们这一届年轻人身上薅羊毛,真的很难。
城市的生活成本日益上涨,我们不得不选择做个理性消费者。不过,这也是我们成长的珍贵一刻:不是如何在这个城市走上人生巅峰,而是脱离家里,该如何在陌生的城市里学会养活自己。
——每月为了开支平衡而苦恼的毕业生卡卡西
一切流行的尽头都是复古
我因疫情困在上海的时候,很喜欢看英国女作家玛琳娜·柳薇卡的小说《乌克兰拖拉机简史》。列一段我很喜欢的描写:“我父母于1979年购买了一台冰柜后,没过多久,里面就摞满了用塑料冰激凌桶装着的豌豆、蚕豆、芦笋和浆果,每个桶上都贴着标签,标明日期,并定时循环。就连小茴香和欧芹都用塑料纸卷成小捆贮藏备用,这样在一年中的无论什么季节,都不会再有匮乏之虞。”说真的,这就是我当时的心声,我突然就想起了太外婆唠叨的话,“不想饿肚子的唯一方法是贮存和积蓄。”
疫情缓解后,我把限量球鞋和摩托车都卖了,换了个大冰柜。我要存钱,要牢记我太外婆的叮嘱。如果一切流行的尽头都是复古,那么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开始流行的“理智消费”思潮,也是向奶奶辈的智慧取经。
——贫穷贵公子阿明
用工作和消费给当地提升GDP,自己什么都没剩下
最近,我从一线城市搬回二线老家了,省了一大笔房租、吃喝费、着装费,工资降了1/4,但能攒下钱了。
我以前在新消费类公司工作,每年要推出十多种新品,我感觉自己一边制造消费冲动,一边陷入消费主义的泥坑里。购物,就是我工作进修的一部分,很多竞品、新品,公司是不给报销的,只能自己花钱买,如果不买,开提案会时都讲不出内容来。我就像一节“人肉干电池”,用工作和消费给当地提升GDP(国内生产总值),最后自己什么都没剩下。这笔账,怎么看都不划算。所以我离职了,我想为自己攒点钱,赚钱这么辛苦,要花在值得的地方。
——广告从业者铝基
《女友》说:
德国哲学家韩炳哲曾说,“在一个匮乏的时代,人们专注于吸收。而在过剩的时代,问题是如何拒绝。”当下是经济增长缓慢的年份,但客观来说,物质依然是过剩的。近两年,不少人开始反思,自己以前的消费到底有多少是必须的,而不是短暂的“高人一等”的虚幻感觉。务实生活,借着这个契机重新在年轻人之间流行起来,让虚无的附加欲望散去,真我浮出水面。务实生活不是消费降级,而是选择把日子接地气地一天天过,让生活有更多返璞归真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