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万州区黄花菜叶斑病、叶枯病的为害特点及防治方法

2022-05-30周静徐燕张世平邱诗春冯山柴

南方农业·上旬 2022年8期
关键词:叶斑病黄花菜叶枯病

周静 徐燕 张世平 邱诗春 冯山柴

摘 要 叶斑病和叶枯病是黄花菜栽培中极易发生的两种病害,发病后给种植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重庆市万州区地宝土家族乡引进规模种植黄花菜后,调查显示叶斑病、叶枯病成为该地区黄花菜最主要的病害,给产业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为了提高万州区黄花菜的质量和产量,促进黄花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结合黄花菜叶斑病、叶枯病为害特点,从农艺措施、化学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具体的防治要点。

关键词 黄花菜;叶斑病;叶枯病;防治方法;重庆市万州区

中图分类号:S644.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5.024

黄花菜(Hemerocallis citrina Baroni),又名金针菜、萱草菜、健脑菜、忘忧草等,是百合科萱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1],有食用、药用,以及保护土壤、绿化景观等价值,发展前景良好。2017年,重庆市万州区地宝土家族乡村民看到规模种植黄花菜的发展潜力,其中裴家村、地宝村引入湖南省祁东县优良黄花菜品种,种植近百公顷,目前已将黄花菜打造成为地宝土家族乡的“一乡一特一村一品”。黄花菜病害是影响黄花菜品质和产量的主要原因之一[2]。目前,全国各大黄花菜产区主要发生的病害有7种,以黄花菜锈病、叶斑病、叶枯病最为严重[2]。根据地宝土家族乡种植基地调查显示,叶斑病和叶枯病为黄花菜最主要的病害。但是,合作社几年来单一重复使用多菌灵和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且用药剂量逐渐增大,导致耐药性显现,防治效果减弱,黄花菜的质量和产量有所下降。因此,本文对万州区黄花菜叶斑病和叶枯病的为害特点进行总结,并介绍具体的防治措施。

1  为害特点

1.1  黄花菜叶斑病

1.1.1  主要为害

黄花菜叶斑病在不同产区有汤捞瘟、发灾病、水瘟等不同名称[3-4],是黄花菜各种病害中发生时间最早的,由半知菌类镰孢霉属病原真菌引起的[2],主要为害叶片和茎薹,有些产区发病率高达90%以上,严重时叶片干枯,造成全株枯死,无花可收,一般发病后会减产30%~50%[3-4]。

1.1.2  主要症状与发病规律

黄花菜叶斑病在每年3月上旬、中旬开始发病,4月盛行,病菌从叶片气孔或伤口侵入。初期在嫩叶上沿叶脉出现暗绿色、约针头大小的斑点,经1~2 d,斑点扩大,呈淡黄色、半透明水渍状。3~4 d后斑点约半粒芝麻大小,近椭圆形,中间颜色加深,成为深黄色,边缘仍为半透明水渍状[5]。由于病斑纵向扩展速度比横向快,因此病斑常为纺锤状或梭状。后期病斑外层有黄色晕圈,中央呈灰白色,邊缘呈深褐色,叶片枯死,若空气湿度大,病斑常长有淡红色霉斑或小黑斑。叶斑病若发生在叶片的主脉,扩展到叶缘,多个病斑融合成一块大病斑,影响光合作用及养分运输,造成叶片病变枯死;若病斑发生在茎薹,造成抽薹矮瘦,甚至茎薹易断,花蕾少易脱落,产量直接锐减。

1.2  黄花菜叶枯病

1.2.1  主要为害

黄花菜叶枯病俗称“茅草瘟”[3],是继叶斑病后发生的苗期病害,从幼苗开始便可发病。该病菌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为害花薹。丁雄伟等报道由刺盘孢属Stempkylium sp.病原菌侵染引起[3],但查中萍等针对英山黄花菜叶枯病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观察、生物学特性研究、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病原菌为Nigrospora sphaerica[1]。该病在黄花菜产区发病普遍且造成严重损失,田间发病率为40%~80%[1],可使整株甚至整蔸枯死,不抽花薹或部分抽花薹,严重影响黄花菜产量和质量。

1.2.2  主要症状与发病规律

黄花菜叶枯病一般于4月下旬开始出现症状,5—6月大面积暴发,6月上旬、中旬为害严重,在种植密度大、湿度大、排水不良、管理粗放的种植地发病重[6]。黄花菜叶枯病病原菌同叶斑病病原菌一样,也是从叶尖或叶片边缘的气孔或伤口侵入,刚开始产生水渍状褐绿色小点,接着沿叶脉向上、向下扩展形成褐色条斑,可能与早期的叶斑病的病斑相连形成大型条斑,后期病斑中间呈深褐色,病健交界处呈红褐色,并产生大量的黑色小点。如果病斑在叶尖,则叶尖枯死,后期多个病斑相连成为一个大斑,造成整片叶枯死[6],如干枯的茅草,但枯死的黄花菜仍能重新长出秋苗。花薹感病后,开始也产生水渍状小点,后形成褐色至深褐色椭圆形或长圆形斑点,病斑边缘深褐色,病部密生小黑点,严重时花薹变黄枯死[6]。

2  防治方法

查阅文献发现,叶斑病和叶枯病为害黄花菜已是多年,20世纪80年代开始已有相关报道。此外,用于防治这两种病害的药品前人总结的比较多,种植户可以根据发病率高低、发病面积等实际情况选择采用农艺措施或者施用高效低毒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减少黄花菜叶斑病、叶枯病的为害、损失。

2.1  农艺措施

2.1.1  栽培抗性品种

引进栽培对叶斑病、叶枯病具有一定抗性的黄花菜品种,比如四月花、长嘴花、渠县花、猛子花、武坪早、冲里花等。

2.1.2  合理密植

在叶斑病高发地区,可以采取宽窄行高垄栽培[7],以利于黄花菜蔸与蔸之间的通风、透光、透水,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和产量。垄高25 cm,宽行90 cm,窄行50 cm,穴距30~40 cm,每穴栽2~3株,穴内部单株彼此距离和栽种深度都为10~15 cm。

2.1.3  适时更新复壮

当黄花菜栽种5年以上时,每蔸内单株分蘖数过多,通风、透光及透水能力减弱,对病虫害抗性降低,此时要及时更新复壮,促进黄花菜植株健壮稳产。每隔3~4年挖去部分老化蔸,让新分蘖黄花菜向挖空部分生长或者直接移栽新单株,6~7年即可将之前黄花菜全部更新复壮一次;或每隔5年将黄花菜全部挖出,重新选择单株根茎粗壮的种植。每次更新选健壮、无病害的单株,并将根下部2~3年前生长的老根须剪掉,只保留新根,留约10 cm,利于复壮后新单株的生长发育[7-8]。

2.1.4  加强管理,平衡水肥

叶斑病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秋季植株枯萎后处于休眠状态,以越冬、第二年春季黄花菜出苗后,在温度、湿度适宜的环境下,菌丝逐渐活化,恢复生长,再通过植株气孔或伤口入侵新的叶片及产生孢子,进行反复、多次入侵。叶枯病主要以菌丝体在枯死秋苗上越冬,第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孢子萌发产生芽管侵入黄花菜,后又在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8]。3月上旬、中旬万州区气温达10 ℃左右时,黄花菜叶斑病首先发生;4月温度、湿度加重,叶斑病流行;4月下旬叶枯病开始发病;6月上旬、中旬为害严重。为了减少叶斑病、叶枯病越冬病菌基数,在黄花菜采收完后要及时将地上部分植株割掉,并将田中残留的枯黄茎叶捡净,集中烧毁,以促进秋苗发育;秋苗死后也进行相同处理。在冬季管理、中耕松土或清园时,可以撒草木灰或石灰,进行土壤pH值调节和土壤消毒处理。

黄花菜栽培应以施有机肥为主,促进土壤培肥,做到“施足基肥,早施苗肥,适施薹肥,补施蕾肥”[7]。预防叶斑病、叶枯病要注意防止过量施用氮肥,徒长叶片,增施钾肥和硼肥,提高黄花菜品质与产量,合理施用磷肥,增强抗病能力,促进植株生长发育。黄花菜属喜水植物[9],保持土壤一定的湿度有利于提高黄花菜产量,但同时要注意雨后及时排水,防止垄间积水或土壤湿度过大,造成内涝。

2.2  化学防治

黄花菜病害重点在于预防,所以用药时机要早。笔者整理了部分文献中对叶斑病和叶枯病的用药指导(见表1、表2)。对比发现,同一种药剂在不同报道中稀释倍数有一定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不同黄花菜产区栽培品种、病害程度、当地用药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所致。笔者推荐万州区种植户采用高稀释倍数。同一种药剂对叶斑病和叶枯病都有一定的防效,在实际用药中可以综合考虑,统防统治。

种植户应坚持预防为主,兼治多种病虫害。在防治过程中要合理搭配或交替使用不同属性农药,在预防或病害初期,高稀释倍数隔10 d用药一次,连续2~3次,每次轮换使用不同药剂。在喷药时,为了增加药液黏性、提高防治病害药效,可在药液中加入少量洗衣粉,并做到喷施充分、雾点细小[7]。在生长期内,可结合应用黄板、糖醋液、杀虫燈等措施实现病虫害统防统治,减少农药施用次数。

参考文献:

[1]   査中萍,万正煌,苏醒,等.英山黄花菜叶枯病的病原鉴定及室内药效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8,57(8):51-54.

[2]   周检军,李红云,许云和,等.黄花菜病害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J].湖南农业科学,2002(3):46-48.

[3]   丁雄伟,潘伟乔.黄花菜叶斑病、叶枯病的发生与防治[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S1):171-172.

[4]   王迪轩.黄花菜叶斑病的显微识别与综合防治[J].农村实用技术,2017(1):34-35.

[5]   徐卫红.西南地区特色蔬菜营养与栽培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6]   郑先荣,毛张菊.黄花菜病害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J].湖北植保,2005(5):43-44.

[7]   贾月平.大同黄花菜高产栽培集成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4(6):34-35,38.

[8]   陈冬梅,李文军.黄花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西北园艺(蔬菜),2016(4):45-46.

[9]   刘丽,任引峰.黄花菜高效栽培技术[J].西北园艺(综合),2019(6):13-14.

[10] 郑辉云.黄花菜叶斑病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技术[J].上海蔬菜,2010(4):65-66.

[11] 罗宽,任新国,申贵和,等.黄花菜叶斑病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1989(2):81-85.

[12] 胡岳标.缙云黄花菜三大病害发生趋势与防控[J].中国农业信息,2015(8):86-87.

[13] 于丽萍.黄花菜病虫害的防治(下)[J].湖南农业,2003(14):9.

[14] 牛卫民.黄花菜病害的防治技术[J].蔬菜,2002(8):24.

[15] 孙福华.黄花菜病害防治[J].新农业,2006(6):41-42.

[16] 汪琳.黄花菜常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上)[J].乡村科技,2010(2):23.

[17] 李传礼.周口黄花菜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J].新农民(上半月),2011(2):34.

(责任编辑:敬廷桃)

猜你喜欢

叶斑病黄花菜叶枯病
黄花菜
番茄糖转运蛋白SlSTP2在防御细菌性叶斑病中的功能
山西大同 黄花菜丰收在望
“二月兰叶斑病菌甘蓝链格孢生物学特性观察实验”的教学设计
健脑解郁黄花菜
大蒜叶枯病重发原因分析与绿色防控技术
水稻白叶枯病菌Ⅲ型效应物基因hpaF与毒力相关
苹果炭疽叶枯病在芮城县的发生特点及防治
黄花菜的栽培技术与采收加工
大果紫檀叶斑病的病原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