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工作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2022-05-30张文旭
张文旭
近年来,天津市滨海新区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农广校体系在农民教育培训中主力军的作用,做好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工作,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一、注重宣传调研工作,精准按需服务
(一)沉浸式宣传
天津市农民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正式启动在每年的4月至8月,但基层农广校招生工作不能坐等“指示”、更不能只等“安排”。早准备、早安排,把农民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深入到到日常工作的每个环节,才能让农民中专学习教育工作顺利开展。需求调研要渗透到日常工作中,渗透到农民教育培训环节中。要做工作上的“有心人”,收集农民参加学历教育的主观意愿、参训需求,详细介绍农民免费参加学习的惠农政策,鼓励、引导农民主动参加中等职业教育。
(二)善于寻找“领头雁”
在和农民接触过程中,善于发现领导组织力、号召力、感染力突出的农民学员,特别是村干部、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充分了解这类学员的思想动态和生产生活需求,将农民中等职业教育与需求相结合。利用“领头雁”宣讲政策接地气、感染力强,更容易被周边农民学员朋友接受的特点,发揮以点带面的培训宣传作用。当成功带动身边农民朋友后,其他农民也会跃跃欲试,但又可能顾虑重重,此时要趁热打铁,基层农广校教师要耐心细致讲解农民教育培训政策,有点有面、粗细结合的宣传策略,使得宣传调研工作扎实高效。
(三)扎根农民“朋友圈”
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微信、抖音、快手等App逐渐成为人们社交的主流平台。“加个微信好友”是陌生到熟悉的第一步。朋友圈分享各种生活生产信息,成为新时代下农民朋友的新名片。手机变成农民朋友的“新农具”,与此同时,手机也成为了农广人宣传调研农民中等职业教育需求的“新助手”。关注他们的生产动态“热搜榜”,及时获取需求信息加以分类整理,将需求与上级部门积极反馈,承上启下做好“下单服务”;在朋友圈中分享各种惠农政策,争做朋友圈里的“社交达人”和“网络红人”,打造积极向上正能量,追求进步好青年的社交名片,让手机成为农民教育培训宣传服务移动窗口。
二、注重教学工作,创新工作思路
天津市农广校体系下的农民中等职业教育为业余性质,学制二年。根据所开设的专业不同,通常开设14-16门课程,需要在4个学期内完成。每个学期会有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能力拓展课不同种类的多门学科学习。
(一)学习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应用语文》《法律基础与农村法规》《农村互联网应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等课程的学习。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提高农民学员的综合素养,使学员掌握日常生产需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文化和农业基础知识,为相关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毕业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奠定基础,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在学习公共基础课程时,需要任课教师注重贴近生活,活学活用。农业新闻、新动态、新经验也可以通过视频等方式,分享到组建的微信班级群中,适当进行拓展。例如《农村互联网应用》课程,可以让农民学员学到互联网的基础知识和安全知识,教会学员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预防电信诈骗。以教促学,教学相融,提高农民学员综合素养。
(二)学习专业核心课
各专业根据开设不同的专业,专业核心课的课程也会不同。专业核心课是为了让农民学员掌握应用本专业所学的基本理论、专业基础知识等需要学习的课程。有些课程学习难度大,需要引导农民学员带着疑问进课堂,充分做好预习任务。在面授辅导一些特别重要的专业基础知识时,可以通过摆事实、举例子、视频观看等方式进行演示。充分利用“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及“云上智农”App等线上教育平台中的网络资源,将面授辅导、线上学习、自主练习、课后反馈结合起来,帮助学员学习掌握基本专业知识。学会转变教学方式,由以往的任务型教学转为服务型教学。针对农民学员需要学习的内容,要将从前的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在新学期开始时,给学员发放统一规范的学科作业练习册,作为提高学习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学员学习的时候,及时提供线上资源,提供线下辅导机会;在过程中学会怎样获取陌生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通过学习链条模式不断引导,培养自学能力。逐渐树立知识更新理念,提高知识更新危机意识。
(三)学习能力拓展课
随着农业农村的发展,对农民学员综合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能力拓展课是为了突破专业学习内容的局限性而设置,可以满足农业产业综合化的需要,培养一专多能,增强农民学员的学习适应能力。转变能力拓展课程学习内容,从突出农业生产实践转为向经济社会全领域。注重农民学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员自主学习意识,强调坚持学习和终身学习。新冠肺炎疫情使出行受阻,但仍然可以借助互联网之路,开拓视野。利用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丰富的视频学习资源,学员可以在网页端或手机客户端学习观看“农科讲堂”“津科助农”公开课等相关知识,提高知识储备宽度和广度;学习实用技术、解读农业相关文件政策,做新时代的高素质农民。
三、注重档案信息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一)过程性档案信息管理
从招生注册学员学籍信息到考核完毕发放中专毕业证,农民中等职业教育档案要保持连贯性和持续性,全过程记录教育培训过程,保证中等职业教育工作链条完整性。在新生学员学籍注册前,需要审核报名人员的年龄、学历、户口等信息,并将相关证明复印件留存。存在无初中学历或不能提供初中毕业证明等情况,按照招生简章要求进行入学前考试,考试合格后才能进行新生注册。审核合格的学员填报新生录取名单表、学籍册表和注册表;新生根据学员年龄组成和学习情况适时调整各学期课程安排,填报天津市农广校中等专业教学实施计划表(总表),教学实施过程中按学期制作教学安排表、考勤表、各学期教材领取表;学员自测题单独成卷存放、考试试卷单独存放、毕业生登记表成卷存放;填写成人中等专业教育毕业生名单表;毕业证制作完成,将全部学员毕业证芯正反面复印留档。过程性档案管理步骤严谨、资料详实,为有序开展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工作提供根本保障。
(二)文书档案信息管理
进入乡村人才振兴的新阶段,对开展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能够起到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随时收集、整理和保存上级部门下发的文件、通知、方案研究等并归类,确保培训工作条理化、工作目标清晰化。特别是对国家新发布的惠农文件要主动学习,及时学习领会政策精神。静下心来仔细领会文件内容,将通知、工作计划、工作方案研究明白,吃透文件内容。精准落实工作重点,提升转变工作观念。
(三)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并行
建立在校学员电子信息台账和历年毕业学员电子信息台账。整理往年实行电子化办公之前的纸质档案,录入电子信息台账,统一管理,能够为年度数据统计工作提供高效、稳定的数据支撑。电子台账和纸质台账相互辅助,才能够让人员信息繁杂的中等职业教育工作提质增效。
四、注重服务常态化,培育高素质农民
培育高素质农民实现乡村人才振兴,要注重农民教育培训服务常态化。农民学员取得中等职业教育毕业证书,是学习阶段成果的见证也是开启继续教育提高综合素养的起点。依托各类资源平台,提升农业技能,转变农业农村思想,鼓励学员追求进步的脚步不能停歇。基层农广校可以主动与农业高职院校合作,申报办学点,鼓励中专毕业学员积极参加入学考试,分享报考信息,增强农民学员继续教育能力。
基层农广校要在农民教育培训主阵地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注重培训创新,增强大局意识,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使命感,跟踪服务不停步。立足岗位,以常态化的精准服务提供支持帮助,不断增强其综合素养,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作者单位:天津滨海新区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