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困生心理障碍及疏导策略探讨
2022-05-30张石成
张石成
摘 要:数学学科是小学阶段的基礎学科之一,对促进学困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要不断改革创新,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更加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除学科特点和教师教学等因素,学困生的心理障碍问题也影响着整体教学效果及学困生的自身发展。为此,文章从分析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入手,结合教材内容探讨了其心理障碍的疏导策略,希望可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更加高效地开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心理障碍;疏导策略
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对数学学习活动及学困生自身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影响。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师越来越关注学困生各项能力及核心素养的发展,希望通过对学困生心理障碍疏导的方式来提高整体教学效果。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结合学困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学习需求来探究具体的疏导策略。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心理障碍分析
从数学学科特点角度来看,相较其他学科而言,其概念和定义更为抽象、知识点之间的连接更为微弱、知识体系也更为庞大,对学困生思维能力的要求也相对更高。从学困生角度来看,其身心发展尚不成熟,仍然需要借助直观、形象来理解客观世界,且数学基础知识水平相差较大,注意力和自控力相对较差,课上很容易因外界因素影响而分心。从教师角度来看,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相对陈旧,无法有效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也并未重视学困生心理因素的影响。课上缺乏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教师对学困生缺乏应有的了解,无法顺利开展学困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多方面原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这些学困生可能因为成绩落后而产生焦虑、自卑的心理,逐渐对自己失去信心,进而出现厌学情况,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心理障碍疏导策略
1. 联系生活实际,形成正确认知
教师应当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的教学案例,帮助学困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打好基础,引导学困生将数学学习与自身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形成正确的认知和积极的态度。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以下统称“教材”)五年级下册“分数除法”一课时,教师呈现如下练习题:一台电风扇的现价是360元,比原价低[3/8,] 试问这台电风扇的原价是多少。教师可以引导学困生结合生活情境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提升学困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引导学困生区分现价与原价之间的关系,现价是在原价基础上降低[38]后计算出来的,那么[360÷(1-3/8)]就是电风扇的原价。对这一生活化问题的分析,能唤起学困生已有的生活认知经验,帮助学困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疏导他们的心理障碍。
2. 采用分层教学,注重因材施教
教师应当在了解学困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心理障碍的疏导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分层教学,综合考虑学困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思维发展和学习潜能等因素,并将学困生科学分组,根据不同小组的实际水平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方法和内容。例如,在教学教材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分层设置教学目标。对于基础较差的学困生,需要借助方格纸来判断面积图形的大小;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困生,需要掌握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教师应当开展针对性教学帮助学困生形成基本学习策略。而分层教学能充分照顾到每名学困生的学习进度,便于教师与学困生进行深入沟通,从而帮助学困生建立学习自信心。
3. 组织竞赛活动,营造和谐氛围
教师应当为学困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以缓解学困生的心理压力,提升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让学困生充分体会成功的喜悦,重新认识数学学科。例如,在教学教材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法”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竞赛活动来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困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困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中第一名学生出示任意的分数加减法题目,如[35+45,] 第二名学生快速计算出答案后,继续出示计算题目,如[47+37,] 第三名学生给出答案后也出示计算题目,依此类推,直至所有小组成员都参与到竞赛中,用时最短的小组获胜。教师充分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巩固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优等生带动学困生,使学困生全身心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以提升学困生的计算能力,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达到对学困生心理疏导的目的。
4. 开展合作探究,发挥主观能动性
强度适中的内部学习动机对学困生的学习活动具有促进作用。教师应当开展更多的合作探究,以充分发挥学困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困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满足自我表达的需求,并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例如,在教学教材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时,教师需要事先准备若干个小长方体,带领学困生复习物体的体积及体积单位等相关知识,再对学困生进行分组并分发教具,引导学困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以探究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困生能够充分表达观点,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能力都得到有效提升。学困生通过交流更好地融入集体,教师也可以对学困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适当指导,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帮助学困生分析问题并进行心理疏导。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正在进行创新,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已经成为当前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教师应当关注学困生的全面发展,从心理因素方面入手分析学困生的成因,并以此为基础积极探究心理障碍疏导的有效策略。在教学时,教师应当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在创新教学方法时尝试将竞赛活动融入教学设计,采用分层教学并引导学困生进行合作探究,从而在保证教学进度的同时,促进学困生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发展,最终实现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参考文献:
[1]范阳. 小学学困生克服心理障碍的策略研究[J].教书育人,2018(31).
[2]雷淑云. 探究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心理成因及解决策略[J]. 当代家庭教育,20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