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规划融入校本课程,彰显时代教育特色
2022-05-30冯姗
冯姗
校本课程旨在国家主导课发展制度下,通过灵活多样的手段激发学校课程开发的活力,对于个性化教学、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的充分体现,充分利用校本课程的平台,有的放矢地进行规划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意义重大,积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承担着“人的改造和发展”的战略任务。根据化学学科特色,结合高中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结合学校“传承名校历史,建设人文春晖”的办学目标,根植于本校“三层五性”的课程体系,在新高考改革(7选3模式)背景下,有计划、有层次、有步骤地开展化学学科生涯规划,培养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青年,通过实际践行 “健康·健全、求真·崇善·尚美、学得活泼·活得自由”的培养目标。
一、化学职业生涯规划校本课程产生的依据与要求
(一)有助于高中学习者形成更健康独立的人格
高中生处于特殊时期,自我意识开始形成并愈发强烈,高中阶段的教育应该在基于充分尊重高中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高中三年是学习者人格的培养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之在此期间学习者不断积累获得成功的知识素养,心智逐渐成熟,具有独立的行为能力,以上共同决定了高中的学习生活对青少年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故在此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对高中学生意义重大。学校、家长以及学习者自身如何规划其未来三年的学习之路?如何初步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方向?人生需要规划,高中三年也需要规划,从高中第一年开始践行至关重要!青年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自主进行具体的规划,校本课程的学科生涯规划与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高融合性、高操作性,可以帮助高中学习者更有方向性、指导性、甄选性地进行适合自己的生涯规划。
2.有助于培养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青年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养成和学科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对于青少年的人格养成、自我塑造具有积极影响,将学科生涯规划植根于校本课程中,利用校本资源和地方资源,适时开展化学学科生涯规划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二、化学职业生涯规划校本课程制定的定位与目标
基于教育改革的具体要求,综合考虑时代背景,以尊重学习者为出发点,旨在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有理想、有信念、有能力的青年,结合我校的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在“三层五性”的学校课程体系中,将化学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设定如下:
第一,秉承 “传承名校历史,建设人文春晖”的办学目标,在新高考改革中,基于7选3的模式,带领学习者通过校本课程的平台更全面地了解化学学科,通过生涯规划的渠道更客观地认识化学学科,利用综合课程的形式更实际地提升化学学科素养。
第二,基于“健康·健全、求真·崇善·尚美、学得活泼·活得自由”的培养目标,通过课程了解化学,通过实践热爱化学,有强烈的探知欲望,对于科学学习和探究的基本方法有基本认知,有基本想法,提升社会责任感,为培养更多的有志青年从事或致力于研究化学而努力。
第三,融入本校“三层五性”的学校课程体系,以提升化学学科素养为依托, 將化学学科与生涯规划相融合,高中学生需要生涯规划,而化学学科又是生涯规划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路径之一。
综合考量课程的定位与目标,结合学校的课程体系,将化学学科生涯规划校本课程定位为“一中心、三层次、五培养”,如下图所示。(图1)
三、化学职业生涯规划校本课程实际的做法与现状
灵活运用地方资源和校本资源,集教育资源之合力,集教学组之合力,集学校课程体系之合力,统筹学校与课程的有机结合点,充分利用身边可利用的综合教育资源,多措并举,不拘泥教育形式,不限定学习地点,不框定学习空间,多平台进行化学学科生涯规划,具体做法如下图所示。(图2)
(一)实施过程
统筹安排高中学习者三年的学习时间,充分利用寒暑假社会实践机会,综合利用学生社团的资源,集化学组之合力,三年一贯制,横向拓展知识面和接触学科的机会,纵向提升研究热情和学习力。对于选科分班前和分班后公平对待,不以选科为唯一标准,尊重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以“五育”并举为出发点,为帮助更多有梦想的青年有能力追梦而不懈努力。从2014年起至今,已经进行6年探索和实践,顺利培养2016-2020届共计5届高中毕业生。
(二)具体设施
1.选修课:实施化学学科生涯规划教育的6年内,共计开发并开设5门较为成熟的校本选修课,利用每周二、四第八节课于高一、高二年级定期开设,于学期初由学生自主选课。其中3门为区级精品课程——“化学让生活更美好”“探索化学奥秘”“摩尔庄园”;1门为市级精品课程——“水中‘化”;1门为省级精品课程——“‘碳知化学”。所有校本课程出发点一致,目标一致,多维度为学习者生涯规划服务,为学习者学科素养的提升服务。
2.学生社团:学生社团结合校本课程特色和平台,利用每周一、三第八节课定时在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定期开设,于学期初由学生自主选择。学生社团由相关教师带头,社团成员根据社团布置任务进行相关实验和实践,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社团时间进行研究和实践,利用社团期末测评时间进行成果汇报,根据研究内容和汇报情况评定社团分数,给予学分。6年来,共计开设6个社团,分别是:生活与化学、实验社、厨房化学社、化学与装修、化学品与护肤、环境与化学检测,其中前5个被评为校级优秀社团。
3.社会实践:充分利用寒暑假社会实践机会和每年“五一”“十一”假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定期不定项的社会实践,利用化学班主任的工作特色,进行部分班级的化学生涯规划社会实践,每个实践小组人数限定为8~10人,班级内部进行自由组合,选取组长进行活动方案设计、人员分配,资料整理好后统一时间进行活动汇报,公开展示活动结果。6年时间内共计进行22次相关社会实践活动,其中6次社会实践活动被评为优秀社会实践活动。(如图2所示)
四、化学职业生涯规划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果与展望
从比较全面的视角和生活实际出发,了解化学的世界,走进化学世界。结合学习者的认知基础和心理特点,综合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和校本课程平台,连续六年坚持实行“一中心、三层次、五培养”的化学学科生涯规划,致力于培养更多有梦想、敢追梦、有能力的青年。
无论是选修课、社团课还是社会实践课,都是同一个目标、同一个定位,从化学与生命的角度多侧面感受化学,重点感知和体会化学与生命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利用选修课的平台,借助“春晖讲坛”的机会,将化学知识最大限度普及,利用生活场景丰富科学感观,利用主观感受唤起科学共鸣,激发学习的热情。从结构决定性质的角度理解化学世界,分析性质,再从性质决定应用角度理解科学服务于生活。
利用社团课和社会实践的机会,从实践的角度唤起对化学的再认知,有更加直接和深刻的收获,有更加深入和综合的体会;从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展开问题研究式学习,将化学与环境、化学社会现象、化学与政治敏感问题联系在一起;从化学学习的接受者到利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使用者,激发学习者的热情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从科学的角度诠释如何保护自我;从自然共同体的角度保护环境;从学习者的角度谈如何利用科学,学以致用,告别唯分数论,告别乏味、苍白的纸笔测试。
自学科生涯规划课程开发至今,综合考量学校化学学科选科人数,特别是在浙江省化学学科选科人数整体下滑大背景下,我校化学学科的选科人数不减反增(2018级年级人数644人,化学选考人数421人,浙江省化学选考人数7.2万;2019级年级人数640人,化学选考人数441人,浙江省化学选考人数不足4万),其中化学学科生涯规划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同时,化学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展也为“三位一体”招生提供了优质平台,三年一贯制的定位和不以选科为选课标准的做法,为更多学习者“三位一体”的综合素质提供了加分的可能性。
从6年来化学学科生涯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反应不难看出,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有意向和能力较为独立地完成相关任务和研究;从学习者或小组呈现的研究性成果中看出,更多的学生能够用正确的方法分析问题,能够建立探究的基本思路分析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和现象;从学习者提出的研究性课题中分析得出,学习者对待社会热点问题能够更加理性和客观地进行分析,能够利用辩证的视角去分析科学问题,能够利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或想办法解决社会问题,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从近几届参加“三位一体”招生的高三学习反馈得知,高校研究课题“石墨烯的性质”“新型建筑材料”“甲醛检测与监测”皆与选修课程内容保持较高关联性,对“三位一体”招生化学复习准备等都是良好的助力。
在我校“三層五性”的课程体系基础上,综合利用本地资源,结合学习者真正的需要,从教育的本源出发,秉承着“五育”并举原则,更好地、有特色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化学学科生涯规划教育,为青年树立梦想服务,为青年追逐梦想护航,为青年实现梦想助力。
( 312353 浙江省春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