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2-05-30张妍
张妍
内容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学科知识外,还要加强对其核心素养培养。对于初中学生来讲,核心素养是学习时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品格,会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所以教师一定要意识到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并要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本文从进修教研员的视觉出发,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并就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學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为初中语文教学者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核心素养能力 培养模式
语文课程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只有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才能为其他学科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推动学生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新课标中多次强调语文素养这一词汇,而这也说明了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所以初中教师一定要认真研读新课改要求,细致分析其中涉及到的语文素养相关内容,并结合具体要求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思维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道德修养以及审美情趣,健全其人格。
一.语文核心素养
1.语言构建与运用
语文学科是一门语言类课程,语言是人与人交流形成的社会关系,通过语言构建可以形成不同的理解句子。一段语言虽然具有架构,但并不代表其使用的恰当性,语言表达的目的是为了能使交流双方互相理解,通畅的进行沟通。所以对话对象表达意思和形式一定要准确,这样的交流才能称之为有效交流。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做好语言构建,使其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提升学生表达能力和语言创作能力。
2.思维发展与品质
语言交流过程中人的大脑会做出一系列反应,这一过程被称之为思维。思维可分为固定思维、辩证逻辑思维等。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思维品质是语文教学核心素养能力关键组成部分。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而对于学生来讲,想要通过学习熟练准确的运用语言文字,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中文汉字的组成结构较为复杂,因此可能会包含多种含义、多种信息,所以学习时具有较大复杂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结合所在班级学生的思维发展阶段开展教学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改良,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模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3.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对于人类来讲,美好的事物是共同的追求。《人类的简史》这一书中对人的演变过程进行了讲述,和其他动物相比较而言,人类除了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外,对于审美也有着较高的需求。人类会通过审美的态度来看待自我生活以及外界社会,而不同人的审美也有其独特性以及创造性,在对同一故事文章进行阅读时,每一个人所产生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因此建议初中语文教师实际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态度去体验文章中包含的内容以及魅力,激发其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
4.文化传承与理解
汉字的发展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历史变迁,可以说其承载着我国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初中语文科目承载着汉字教学的重任,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也能体会到汉字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因素。相同的汉字在不同的语言建构下解读也会有所不同,而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汉字也在不断沉淀,很多典故也在传承下逐渐的形成语文语言,如“精忠报国”、“卧薪尝胆”、“孟母三迁”、“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而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文字时,还要注重对其中蕴含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学生能通过语文学习逐渐提升自身文化修养。
二.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意义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语文教学,需要教师科学的对学生进行引导,改变以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多的交流思考空间。如教师可通过小组互动交流讨论,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其能在此氛围中快速对所学知识进行吸收,进一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其次,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注重的是对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而当学生具备这些核心素养之后,语文学习就会变得非常容易。而终身学习意识、培养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将来学生步入社会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需遵循的教学原则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因此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核心素养现阶段已经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一项内容,语文作为基础课程,承载着培养学生基本素养的重任,所以初中语文教学者一定要能意识到这一点。明确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内容,并遵循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等教学原则,加强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有尊严、有活力和生命的个体,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这一客体,并具备较强的责任心,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加强对其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充分进行考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给予学生足够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分析,有效激活学生的潜能、好奇心。这样学生才能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及民族精神,具备较强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形成健全的人格。
2.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初中语文是基础学科,也是一门语言性学科。人类是通过听、说、读、写来实现与他人或外部世界的交流,并在此过程中丰富内心世界,推动自我发展,提升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知识快速更新,科技日新月异,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想要在此背景下获得更好的发展,学生本身就必须要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并能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所以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同时要加强对其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关键点来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使其能对语文学习充满自信心,并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为自身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只有在语文教学中高度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全面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挥出语文教学的价值。
3.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在教学中是否能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关乎到其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初中语文教学者要明确只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来,才能调动其语文学习积极性,发挥其学习潜能,最终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改编后的新教材高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对每一位学生的认知情况、兴趣特点深入进行了解,并能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引导其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在自读自悟、自我实践和体验中进行语文学习,发挥出自身的学习潜能。此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个体差异引起足够关注,鼓励和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语文学习,推动其个性化发展。要允许学生在语文学习时存在不同见解,培养其质疑能力,对不同学生评价时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进行提升。
四.初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模式的具体策略
1.加强语言教育,使学生能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新课改的推行,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语言知识教育,引导学生熟练地运用文字语言,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语言能力是语文学科基础技能之一,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需要通过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但初中学生有一部分群體并不能很好的利用语言表达自我想法,同外界进行沟通。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一是因为初中学生心智不够成熟,生活阅历较少;二是因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而想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加强对学生的语言教育,在课堂中和学生多沟通交流,也可采取小组合作交流、探讨的方式开展教学,使学生能对语文语言魅力有更深入的感受,进而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因遗传因素、个人经历、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初中学校有部分学生性格较为内向,所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愿与他人进行交流,也有部分学生因胆小,不愿在人多的环境中表达自我。作为初中语文教学者,一定要对这些现象和问题引起足够的关注,并要有针对性的开展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敢于表达、善于表达。如教师可将朗读环节加入到课堂教学中,并鼓励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课文,无论学生朗读质量如何,教师都要先肯定其朗读的勇气,使这部分学生能受到鼓舞,进而积极投入到语言运用和表达中。同时建议初中语文教学者可将一些小组交流探讨的话题融入到课堂中,为学生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话题,引导其以小组问单位就设计的话题展开交流与讨论。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这一文章中,作者给到读者的是开放性的结局,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结合结局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我”回来后能不能见到于勒叔叔?如果能见到的话彼此之间又会交谈些什么内容呢?在完成讨论之后,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篇500字左右的小结尾,之后再由小组组长在课堂上分享本小组的文章。通过在课堂上设计一些交流活动,可迅速激发出学生的参与兴趣,还可使其在讨论的过程中发散思维。
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语言教育,引导其不断运用文字语言,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得到提升,积累到更多的语言知识,逐渐具备较强的文化素养。
2.加强语文情感渗透,对学生文化素养进行提升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并要重视语文情感的渗透,引导学生在对文章内容理解的同时,能感悟到其中作者所蕴含的情感思想,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进而提升学生的个人文化素养。在实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内容,使其在阅读过程中能体会课程主旨,获得启迪。初中教材中的内容是有限的,所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可结合学生兴趣爱好以及教材内容推荐好的课外读物,在广泛阅读和记录的基础之上,逐渐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此外,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要求其在阅读完一篇文章之后写出读后感,之后再在班上进行读后感交流,不同学生在阅读完成之后会有不同的阅读感,而通过课后阅读交流可使学生获取到更多的阅读感受,而这对其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提升又大有裨益。
3.通过语文探究活动的开展,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也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并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在参与探究活动的过程中独立思考,逐渐提升个人思维能力。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春》这一文章教学中,教师便可对课文写作特点进行指导,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探究当中,思考这一文章中应用的修辞手法以及作者的表达方法。最后再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表达手法进行仿句,这样不但能使其深入到阅读中,细致分析阅读内容,还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此外,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只是局限于课堂,语文知识来源于社会、自然以及学生的生活,而如果只是局限于语文课堂教学,那么学生的视野便无法得到开阔,思维无法得到拓展。所以初中教师在语文教学时一定要有大语文教学观念,要有机结合学校、自然、家庭及社会。如在写景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旅游的图片或视频,鼓励学生说出自身游览过的地方,通过此种方式可使学生仿佛真正的置身于大自然中,并能无拘无束地说出想要对大自然表达的语言。如条件允许的话,教师也可在课后组织学生去郊游,让学生能在大自然当中观赏到一花一草,一树一木,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
4.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审美能力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因素之一。初中生只有具备审美能力,才能在语言艺术方面登堂入室,在今后的生活中打造出精品。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还要注重对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一些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欣赏,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发散学生的想象、联想和分析能力,使其能对作品中揭示的生活内涵进行领悟,逐渐提升学生发现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
5.挖掘教材传统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
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如古诗词便是在我国漫长历史发展中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每一首古诗都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精神产物,其中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写作心境。古诗词主要可以分为爱国、思乡和忧民体裁,而这些传统文化因素会对学生的综合素养造成影响,有利于其传统文化意识的培养。作为初中语文教学者,一定要对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深度进行挖掘,并将其适当渗透在教学中,使学生能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意识,自觉投身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中。传统文化教学资源的应用,还可提升学生道德修养,使其形成正确的政治观、价值观、道德观。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教学开展,要求教师要对原有的教学理念进行转变,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和模式,加强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文化素养、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能具备自主学习、自我思考的能力,为其今后语文学习和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兰修才.初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模式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6):81.
[2]戴建霞.初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模式探究[J].读与写,2021,18(6):71.
[3]徐迎秋.初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模式探究[J].文渊(高中版),2020(6):228-229.
[4]李先勇.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以培养语言能力为导向[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1158(7):41-43.
[5]沈婕君.初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读与写,2021,18(27):78.
[6]戴俊华.核心素养,语用至上——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之语用能力培养探究[J].文教资料,2020(5):53-54.
[7]邹李超.初中语文群文阅读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读与写,2020,17(21):127.
[8]艾璐.初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模式探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20):1923.
[9]尹其祥.初中语文教學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语文课内外,2021(4):262.
[10]陆浩.立足学生核心素养,打造自主学习课堂——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J].散文百家,2020(23):39.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