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倪志琪:艺术密语,说与生活

2022-05-30陈思蒙

家居廊 2022年8期
关键词:风景艺术家色彩

陈思蒙

問他如何艺术化地去生活?他答:好奇心是顶重要的!

总在旅途中的倪志琪正是怀揣这份好奇,把一路风景幻化成自己流动的记忆,诉笔端,用他微妙又敏感的色彩一再淬炼,再经由手工艺的善意呈现,最后浓缩成这些形式简单、内蕴深厚的作品,恰似一杯他最爱的espresso,从生活里来,到艺术中去,最终又回到艺术化的生活里。

1961年,由Christiane Montadre-Gautrot, DesmondKonx-Leet与Yves Coueslant三位好友创立的diptyque凭借兼收并蓄的精神、永无止境的好奇心以及对美好事物与世界文化的开放视野,于香氛及艺术家居领域保有独到的见解与品位。60年前,3位创始人开始了买手店,60年后,为了致敬品牌精神,推出了艺术家居系列。ELLEDECO与diptyque共同合作了《艺术入室》栏目,邀请艺术家探讨和分享艺术融入生活中的点滴。与同样从艺术中汲取生活灵感与美意的diptyque相同,旅行、色彩与工艺也正是倪志琪艺术灵感的不老泉、生活意趣的天上星,召唤着他不断上路、不停创作、不忘记忆。

“久旱”之后,艺术展的复苏仿若甘霖。从沪申画廊《反光体》展览中徜徉而出,倪志琪著名的“真空”系列作品就为我们降下了这场知时好雨。60余年前,在地球另一端的法兰西,有三位志同道合的好友也是凭借这份对艺术和生活的灵动探索,创立了有关美好生活的品牌diptyque。他们从世界旅行中采撷灵感,从色彩与工艺里汲取养分,再凭借永远对生活热诚的好奇心,将这个品牌的触角延伸至生活感官的方方面面。而全新的diptyque艺术家居系列,更是将这份艺术情思直接注入生活细节,给予我们轻盈而感动的惊喜。而这些关键词也悉数在倪志琪的生活中逐渐留痕。穿越时空、无论西东,他和diptyque以各自的方式为“艺术生活”写下自己的答案。

流动的风景

步行去倪志琪位于外滩的工作室,晨间的日光洒下一片绚烂的迷蒙,将身后勾勒出外滩天际线的万国建筑群消解为一片抽象的风景。尽管今年六十有五,但他的行动、说话,还是有种夏日光线般半透明的轻盈。时空忽而重叠、拼接,眼前分明还是童年时的活动区域,拐过街角仿佛就到了东海咖啡馆,母亲一周带他去两次,“喝杯咖啡,吃块苹果派”。这样“洋气”的海派生活对他影响足够深,以至于1991年,穿着花掉一年1500块工资买的皮衣来到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时,小巷口的咖啡香撩起的既是对新世界的好奇,又是怀乡的情思。

“那是安特卫普六君子的时代,这座城市到处涌动着创造力!”他眼前的世界顷刻从蓝灰的单调缤纷了起来,“看到的东西几乎百分之一百都养眼,”他调皮一笑,“那可真是老鼠掉进米缸里了。”但更大的洗礼还在生活中。朋友里有几位收藏家,周末做客,“从楼梯口开始就是藏品一路排上去,整个收藏的质量非常高。”满心满眼的惊喜带回租住的老公寓,经自己创意转化,将废品堆里的旧物“点石成金”。这是穷学生的情趣,也是艺术家的眼光:“再创作之后,它们就成了我的作品。”

如果说旅行是一种富有弹性的生活方式,那么对倪志琪和diptyque而言,它都是保持兼收并蓄的精神、永无止境的好奇心以及对美好事物与世界文化的开放视野,并从中汲取灵感的最佳途径。从安特卫普出发,他的“眼光”也开始遍及欧洲与世界。还记得第一次兴奋地冲到巴黎,从沉浸于各种博物馆、画廊开始,“后来渗透进去了,反而珍惜的是塞纳河左岸的漫步……”慢慢越跑越多、越走越远,他手中笨重的相机也替换为智能的手机,不变的总是按下快门记录一个场景的下意识。

有一次在都灵办展,“在一个很古老的城堡里,”倪志琪拿着手机拍下一张 “真不错”的照片,“一位策展人的夫人,仔细一看,真像索菲亚·罗兰!”还有一次是重返布拉格,“桥下面正好一位女士骑着自行车来了,”他下意识就摁了一张,“回头看,她的身后是整个布拉格,而照片正好对上了那条明暗交界线。”他笃信这种美好瞬间都是“碰上”的,当劳模不一定能得来,甚至反而得不来。或许正因这份起心动念没有企图,于是记忆与“风景”才给予他嘉奖。

而这些风景与瞬间最终被定格在不同的媒材上,成为他既恒久又流动的作品《书上的记忆》。当这些影像被印在他惯常涉及的包装袋、打印纸、旧书等媒材上,每一个画面又好似与这个被特意选定的材料形成某种关联。“这种关系有时是很隐秘的:这张照片在哪个城市拍的,我在这城市里搜集了什么材料,正好让它们重逢……”他脸上浮起一丝不易察觉的自得,其中藏着作者在作品中埋下密码时的兴奋,俏皮得近乎童心。

艺术源于生活,但对艺术家而言又怕囿于生活。“那么我想旅行就是一种最好的‘离开。离开惯常的环境,去到一个未知的目的地,这种不确定性会影响你观察世界的方式,带来新的想法。尽管我到了这个年龄,还是想不断再玩点新的东西。”

色彩联弹

色彩有关记忆,有关趣味,甚至有关所属文化语境的气质与层级。一直以来,diptyque都从自然和艺术中采撷灵感之色,不论是黑白灰调的艺文气质,还是柔和彩色的自然呼吸,都共同烘托出美好家居的艺术氛围。而对一直在路上的倪志琪而言,走过的风景如同飞驰的画面,都融为一片柔焦的色彩记忆。米灰调的巴黎;铅灰调的罗马;米兰的灰调层次则要多一些;拿波里的“脏兮兮、乱哄哄”却是“很适合艺术家产生灵感的地方”;西西里真就是电影里那般的美丽传说,空气中的咸腥味,阳光照在城墙上斜折过来的透明度,还有丰腴的女人们,“那种灰黄的调子跟其他意大利城市都有很大区别。”但忽而他又被东欧的蓝紫色击中,“那是距离布拉格90公里的小城皮尔森,人烟寂寥,整个城市笼罩在一股带灰调的蓝紫色中,很有诗意,我还感觉到淡淡忧伤……”艺术人生如同戏台,有人在高光处,有人在暗影里,一切经历过的风景都成为舞台的布景,让时间的射灯一打,统统抽象为记忆的色块,彼此掺杂融汇,反而模糊了那个整体,只剩下彼时彼刻心跳过的感受与细节。

倪志琪也被如此的感受和细节充盈,或许这也是他那著名的“倪调”之来源。那种被提纯再提纯之后的简净色调,恰是他重叠又重叠的记忆与情感。艺术家会扔掉多余的技巧与野心,但从不抛弃记忆。此时此刻,我们站在这大面积的“倪调”面前当众孤独,好似也亲身感受到他不离手的咖啡杯中的醇香——是的,作为资深咖啡爱好者,倪志琪珍视这种他生活中离不开的色彩与材料。他舍得用1500杯espresso去构筑那幅“真空”上深深浅浅的痕迹与光影,那是生活于他每一步都算数的印记。

“在色彩的选择上我总是同步进行的”,他此刻就坐在稳定的“倪調”与跳脱的荧光色块之间,跟他说话的节奏和语气形成某种互文。“尽管我创作中的主题色调分开来看反差蛮大的,但有时我也故意去混合它们。就像人的生活,色彩也需要丰富一点。”说话的当下,他的目光落在一旁的diptyque彩色托盘上,这些色彩与椭圆图案让他感受到了什么:植物的呼吸?装饰艺术?自由?只见他忽然舒弛的表情,心照不宣地,我们知道一股美好的清风刚刚吹过了。

手中的诗情与善意

一直以来,diptyque对工匠之艺的重视已成为其实现生活之美的必要手段。而这一精神也延续到了diptyque艺术家居系列中。譬如巴西莱与经典椭圆的图案,就通过对线条疏密、错落排列及颜色明暗的巧妙处理,以手工制瓷打造出简约抽象且纹理趣致的餐桌之艺。

而作为一个始终关注材料的艺术家,倪志琪也对手工艺情有独钟。譬如今天他不时摩挲的这个本子:“我非常喜欢diptyque这个手工素描本,它的边沿不是完全工业化切的直线,真不错。”在工业的有序、划一当中,打动他的恰是这些“不劳模”的毛边。“我喜欢手工艺的东西,”他眼睛一扫,我们的视线即刻聚焦在桌子下面成叠起摞的手工纸上,那是他专门从贵州一个苗族古村落里定制的古法手工纸,“但我的喜欢更多是把它作为一种材料。”尽管对他来说,工艺与艺术之间泾渭分明,但它们又都是要经过人手来达成的——如果说艺术关乎一种理念,那么经由人手传达出来的工艺则更像一种方法论,将艺术创作中的烟花与诗意诚诚恳恳地呈现出来。

还有善意。人的双手连通心脏,听命大脑,同时又依靠肌肉拥有记忆,于是创作者和工匠们的双手也成为表达内心的忠实工具,有时甚至越过头脑,直抵真心,在“美”之外还赋予作品以“善”的含义。

作为老师的倪志琪仍是顽皮的,他要给到学生的始终是那个思维方式,具体方法则去“参见生活吧”。于是他总强调要用艺术去享受生活!为何穿越了时空,他还能保留这份活力与弹性?他啜一口咖啡,说:“大概好奇心是顶重要的!”当然也离不了他承认的那份“非常感性”:音乐一放,自己一个人也会在工作室里跳跳舞。在光线和色彩中,在经由双手释放的善意里,他人生中所有的行走和记忆都成为生活中无以替代的艺术密语。

猜你喜欢

风景艺术家色彩
小小艺术家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小小艺术家
不可错过的绝美风景
神奇的色彩(上)
随手一画就是风景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随手一弄就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