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诊疗保健,中医有优势!
2022-05-30马良坤彭澎
马良坤 彭澎
作为一名西医产科大夫,近些年在门诊,有的孕妈主动提出要看中医,也有的孕妈询问能不能看中医、吃中药。最开始,我把这些孕妈转诊到中医科,她们常主动反馈中医药诊治很有效。于是,在建设协和产科多学科团队时,中医科是较早加入的科室,产科和中医科互相学习切磋交流。现在,孕产妇对中医的认可逐渐提高,中医科宣磊大夫门诊中有十分之一的就诊者是孕产妇。
随着生育政策调整,高龄孕妇增多,再加上饮食作息不规律、生活工作压力大等原因,女性在孕育胎儿的过程中面临着身心双重挑战,孕期难免会出现各种症状和问题。孕期用药有一定的禁忌,但也不能不干预不治疗,中医诊治孕期临床疾病上有一定的优势。主要对孕吐、孕期感冒发烧咳嗽、肝功能异常、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异常类疾病,营养不良、贫血低体重、便秘、孕晚期水肿和羊水过多等问题和疾病,中医能够从整体辨证论治出发,提供相对安全和疗效明显的诊疗方式。
曾有孕妈孕早期感冒咳嗽,由于害怕服用抗生素药物,转诊去看中医科。下一次就诊,孕妈兴奋地对我说:“马大夫谢谢您,您推荐的中医大夫给我吃了两三天中药,就不咳嗽啦”。中医治疗孕期感冒,会辨风寒和风热,一般选用生活中常见的、药性安全的食物,通过疏风清热解毒、化痰清肺法,缓解感冒症状。
也有孕妈,孕早期孕吐多、口水多,口水多到往外涌,严重影响饮食、睡眠和精神状态。经转诊,中医通过脏腑调理,选择安全有效、药食同源的方式给予治疗,极大地缓解了孕妇的难受症状,减轻了她的焦虑情绪。
还有孕妈,患上孕期湿疹,全身特别痒甚至影响入睡,经问诊,近期没有更换新的沐浴露、穿新衣服等。中医大夫把脉看舌苔,发现其脾胃湿热,一问才知道,她孕期偏食刺激性强的重口味,吃了麻辣烫、麻辣火锅,又吃了冰激凌和冷饮等。中医通过润肤露或润滑油外涂,以及养血润燥止痒的方法,让孕妇减轻瘙痒的痛苦。
中医对孕期保健,提倡“动情吃”,即孕期注意适当运动、饮食均衡,更要注意调节好情绪。
中医孕期的饮食观念,注重从女性属阴的体质考虑,建议饮食注意寒热温凉,助阳气调脏腑,提出五谷为养:麦、黍、谷、豆、稻,植物种子含天地之精华,主食一定要吃;五果为助:李、杏、枣、桃、栗,吃果物要辨其寒性、热性和温性,温性水果最养人,且水果不能多吃,多吃伤脾;五畜为益:牛、马、羊、猪、鸡,肉食要适量吃,但不能多吃;五菜为充:韭、薤、葵、葱、藿,蔬菜也有酸苦甘辛咸,有助运行气机,要多吃蔬菜。
中医运动提倡传统的八段锦,它是一项比较安全、不受场地限制的运动方式,能够通气血、畅气机、利关节,有益孕妈身心健康。具体实践中,建议孕妈根据自己状况,咨询医生后练八段锦。
中医注重情志调理,从中医理论看,肝脏主疏泄主情绪,如果孕妈情绪急躁、长期抑郁焦虑、熬夜紧张,都会导致肝气郁结或者肝火旺盛,影响肝气运行,间接影响孕妈自身健康,甚至胎儿发育。因此,孕妈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
孕期的中医保健要点是:孕早期注重养胎气,孕中期助胎气,孕晚期利生产。
孕早期,胎儿未定形,重在调心,谨慎或者不宜吃药。孕妈要保持正心正念,心无恐惧和杂念,平和稳定。孕中期,胎儿成长迅速,需调养身心以助胎气。孕妈动作要轻柔,心平气和,多晒太阳少受寒,适当多吃蔬果利通便。孕晚期,多数孕妇会脾气虚,出现水肿;阴虚血热,胎动不安,易早产。孕妈要衣着宽松,不能坐浴,心静不可大怒。
孕期是女性的特殊时期。中医诊治和保健,充分结合孕妈先天和后天的健康影响因素,即个人体质和生活方式等內外因素,不仅在孕期相关疾病的诊治上有一定优势,更注重饮食运动和情志等多方面的调理,给予孕妈切实有效的预防和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