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手才能强大!青春期教育指南

2022-05-30贾方方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2年8期
关键词:难题学会孩子

贾方方

本期带您一起读的书是《放手才能强大》。

提到青春期,相信很多父母都会忍不住摇头叹气:唉,难呀!孩子动不动就锁门关窗,拒绝和父母沟通;父母让往东他偏往西,孩子就是要和父母对着干……在父母眼中,孩子冲动、叛逆、不懂事;在孩子眼中,父母古板、控制、不开放,两代人陷入沟通困境,冲突不断。

怎么办?别急,送给青少年父母的教育指南来了。本书作者温迪·莫戈尔是知名临床心理学家、犹太教育家、畅销书作家,从事亲子教育工作长达35年。她有两个孩子,也曾经历过与青春期孩子间的剑拔弩张。庆幸的是,她从犹太人的传统中找到了解决之道—把孩子的各种挣扎与问题转化为福气,换句话说,把青春期普遍存在的“问题”看作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或精神进步的标志。如此,父母才能不包办不抱怨,从而成为冷静的权威者,充分支持,适度放手,积极引领,最终养育出独立且强大的孩子。

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积极看待并应对孩子的青春期问题呢?

3个“问题”:个性、尊重与自制

我们先来看青春期孩子最让父母不能忍受的3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粗鲁无礼。曾经,孩子对父母毕恭毕敬,甚至言听计从。如今,孩子会对父母大声嚷嚷:“我讨厌你!”“给我闭嘴!”有的孩子会直呼父母的名字,直戳父母的痛点,比如“×××,你不让我和同学去逛街,是因为你高中时一点也不受欢迎,你就是嫉妒我!”甚至有的孩子会辱骂、诅咒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还有的孩子动不动就拍桌子、摔门。无论是哪一种,都让父母难以忍受。

第二个“问题”是自我中心。小时候,孩子是无助的婴儿,只要哭闹一番,就会让父母围着他转,尽可能地满足他的需求。到了青春期,青少年也会使用同样的伎俩。一会儿要买最新款的手机,因为那是偶像代言的;一会儿要报名参加非常昂贵的户外活动,因为同学们都去过……而且,好像只要他们提出要求,父母就必须满足,否则,他们就会伤心、难过、失望,甚至埋怨父母害他们不能融入集体、不能跟上潮流。每当这时,父母虽然很生气,但似乎也只能妥协。

第三个“问题”是追求个性。最常见的表现是,孩子会穿奇装异服,会说无厘头的网络用语,会做摸不着头脑的事情,不少父母表示接受不了。比较隐晦的表现是,孩子的发展不符合父母预期。父母希望孩子成绩优秀,考个好学校,可孩子就喜欢摆弄汽车模型,将来想做卡车司机;父母希望孩子学习好的同时还要有音乐素养,可孩子没有音乐天赋,对音乐也毫无兴趣……面临对孩子的失控,父母很失望,孩子也很受伤。

与其说以上这些是青春期孩子的“问题”,作者更希望父母将之当作“特点”。既然是特点,就没有好坏、对错之分,父母的焦点便可以从和孩子“对抗”转为“合作”。那么,怎样合作呢?

首先,父母要看到这些特点是青少年成长的必然现象。因为自我逐渐形成,有着对权力的夸大化的感觉是非常正常的,所以,他们会以为全世界都要围着自己转,常常目中无人。因为个性逐渐突显,他们不再是父母眼中的乖小孩,开始追求与众不同,寻求不同的刺激,所以会经常做出很多令父母匪夷所思的事,甚至产生许多另类的爱好,当然,这些爱好也许并不能长久,因为他们还没定性。

其次,父母要找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动机。粗鲁无礼的他们可能只是不懂得怎么处理强烈的情绪,也可能只是把无礼当作了发泄,尤其是当父母对他们期待过高或过于严苛时,他们更容易变得无礼。追求个性的他们并不是有意和父母对着干,只是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发展时间表、脾性和天赋。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除了受成长特点的影响,父母也有很大的责任。有些父母动不动就用买东西来奖励达成目标的孩子,有些父母看不得孩子受苦,什么事都不肯让孩子自己做,所有这些无形中也成了自我中心滋生的温床。

了解到这些,父母就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合作”了。关于粗鲁无礼,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会尊重。不必事事较真,但可以为家庭设立最低尊重标准,要求他们做出合理的尊重行为。关于自我中心,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会自制。不过度满足孩子,教孩子学会做预算;不做孩子的免费劳动力,教孩子学会知足和感恩;不做无所不能的父母,学会向孩子求助。关于个性问题,父母要学会欣赏孩子的独一无二,把自己的理想和孩子的理想区分开,看到孩子的特长,也尊重孩子的局限甚至是平凡,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去成长。

4个“难题”:独立与责任、时间与经验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青春期孩子父母面临的4个“难题”。

难题一:舍不得放手。很多青春期孩子敏感脆弱,抗挫能力不足,遇到问题甚至被说两句就要死要活。为什么?因为父母把他们保护得太好了,要么尽一切可能提前避开问题和挫折,要么在遇到问題时由父母全权包办。孩子没机会犯错,也没机会独立解决问题,真遇到问题时,只能像茶杯一样易裂易碎。

难题二:只教会了孩子学习。青春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很多父母过分重视学习,只要学习好,孩子可以不用承担任何家庭责任。孩子也默认了这项特权,长成了“残疾贵族”—除了学习好,生活技能为零,家务不会也不屑做,电表账单不会看。只是,毫无责任感的孩子靠什么适应社会呢?

难题三:被忽略的道德教育。青春期的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总会做一些冒险的实验:乘车逃票看会不会被发现,考试作弊看会不会被处罚,尝试违禁品只为确认是否真的会上瘾。有父母包庇孩子,说他只是不懂事;有父母自身就行为不端,给孩子带了坏头。长此以往,违规可能变成违法,最终积重难返。

难题四:只会和时间赛跑。面对激烈的竞争,父母过得不轻松,传递给孩子的也是强烈的竞争意识。时间紧迫,不要做无用功,要么学习功课,要么提升技能。休息变得奢侈,娱乐变得罪恶。父母越是这么要求,孩子越是逆反。即便孩子真如父母所愿,无休息不娱乐,是否能有足够的精力持续奋进?又是否真的感觉幸福呢?

怎么来应对这些难题呢?答案藏在这4个词语里。

独立。父母不要急着插手孩子的事,而要耐心等待,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时间;适当同情,给孩子独立应对的精神支持;信任孩子,给孩子独立解决的机会。即便失败了,也未必是坏事,可以让孩子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父母应该仅在孩子需要时提供帮助,大部分时间都要后退一步,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

责任。家务是人生的必修课,也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洗衣做饭、洗碗扫地、整理房间,这是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不能因为是孩子就可以享有豁免权。父母还可以试着让孩子做一份有薪酬的工作,体验付出和收获的喜悦,而非不劳而获。有责任感的孩子将来才能真的学以致用,为自己负责,为社会负责。

经验。父母无法阻止孩子去做实验,但却可以把冒险的实验变为成长的经验。父母要克服对自然结果的恐惧,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而不是包庇、袒护。同时,父母要教导孩子悔改,接受惩罚,并为修正错误付出努力。当然,更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父母要严以律己,做孩子的榜样,为孩子种下正确价值观。

时间。父母要改变和时间相处的方式,学会自我放松,引导孩子放松。一方面可以通过家庭日等形式和孩子一起休息、娱乐;另一方面也要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放松方式,适度上网,玩幼稚的游戏,看无聊的剧。要知道,休息和娱乐不只带来放松和愉悦,也能恢复精力、带来灵感,人生才会能量满满、精彩多多。

当然,以上所有这些建议和做法能够奏效的一个重要前提是,父母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只有关系好了,孩子才更愿意配合父母,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合作”才能真正达成。否则,理论再正确,方法再科学,都无法真正落实。

以上就是《放手才能强大》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我知道,养育青少年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愿每个父母都能鼓起放手的勇气,拾起养育的智慧,和孩子一起顺利度过青春期,迎来独立且强大的新世界。

猜你喜欢

难题学会孩子
借调难题
学会分享
难题大作战
巧解难题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