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西兰幼小双向衔接举措及启示

2022-05-30廖露露朱晓斌

基础教育参考 2022年8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新西兰

廖露露 朱晓斌

[摘   要]新西兰幼小双向衔接指幼儿从学前教育机构过渡到小学,学前教育机构和小学共同为幼儿的过渡做准备。新西兰学前教育机构方幼小衔接的举措包括:衔接幼小课程、完善幼儿评价、加强多方合作和实施自我评估;小学方幼小衔接的举措包括:重视领导引导、衔接小幼课程、协同多方力量和开展自我评估。新西兰幼小双向衔接经验,对我国设立幼小衔接教师联合教研制度、幼儿园与多方教育者的合作以及评估机制等具有一定启示。

[关键词]新西兰;幼小衔接;学前教育机构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方的任务。我国教育部于2021年3月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中提到要坚持双向衔接,强化衔接意识,加强幼儿园与小学协同合作,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促进儿童顺利过渡。同时也针对幼小双向衔接给出了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1]目前的研究集中于探究幼儿园方的幼小衔接举措,而对小学方的幼小衔接方式方法涉及较少。[2]了解新西兰有关学前教育机构和小学双方幼小衔接举措,对加强我国幼小双向衔接具有一定启发。

一、学前教育机构幼小衔接举措

新西兰学前教育机构幼小衔接主要通过课程、幼儿评价、多方合作和机构自我评估来实现幼儿向小学的顺利过渡。

1.衔接幼小课程

教学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教学连续性对幼儿近期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幼小课程衔接可保障幼儿教学的连续性。新西兰学前教育机构通过以下途径衔接幼小课程。

一是将新西兰基础教育课程所倡导的“关键能力”与幼儿学会学习、建立信心、锻炼毅力和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等能力联系起来。新西兰基础教育课程目标在于培养儿童的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幼儿园课程目标与该培养目标一致,为幼儿进入小学做好准备。二是幼儿园教师与当地小学教师合作,就幼儿园课程和基础教育课程如何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三是面对不同文化背景和有特殊需求的幼儿,部分学前教育机构将毛利儿童文化和太平洋地区儿童文化整合于幼儿园课程和环境中,将儿童的语言、文化和身份深入并有意义地融入课程规划和实施过程,使不同背景的幼儿也能够自信发展并获得归属感。

以上幼小课程衔接涉及课程目标、课程方法和课程实施,新西兰学前教育机构通过幼小課程衔接举措较好地保障了幼小衔接顺利过渡及教学质量的连续性。

2.完善幼儿评价

学前教育机构评价幼儿发展状况可以为幼儿进入小学提供科学依据。新西兰将幼小衔接评价实践的重点放在幼儿的优点、性格和兴趣上,同时在评估报告中,强调对幼儿的读写能力、数学知识与技能等的评估。在评估结束后,要求幼儿园向家长和小学教师提供一份关于幼儿学习情况的总结性评估报告。同时,幼儿评价重点描述幼儿已有经验、学习兴趣、优点和性格等,有利于小学教师全面了解幼儿,为幼儿进一步发展制定计划。[3]这为家园或家校合作助力幼小衔接奠定了基础。

3.加强多方合作

研究者发现,家长、家庭和社区支持是影响幼小衔接的重要因素。[4]新西兰幼小衔接的合作对象包括家长、学校和校(园)外机构。

幼小衔接的家园合作具体包括:为幼儿指定一名教师,支持家长询问幼儿信息;为家长提供有关当地小学的信息包,帮助家长为幼儿选择合适的小学;举办家长会,向家长阐释幼小衔接的基本原理及意义,并提供正确的衔接方法;为不熟悉新西兰学校的家长提供帮助;寻求家长对幼小衔接的反馈;鼓励幼儿在上小学后回访幼儿园。[5]

学前教育机构与小学的合作通常包括:幼儿园教师参加“专业学习集群”或“为学校做好准备”论坛,分享幼小衔接相关信息,讨论幼儿园课程与基础教育课程之间的区别;残疾儿童服务机构的教师与小学教师合作,提供针对个别儿童合作的有效策略。

校(园)外机构主要包括教育部的特殊教育工作人员(如语言治疗师、早期干预教师、聋儿顾问和特殊教育顾问)、家庭工作成员、教育支持工作者。校(园)外机构与幼儿园和小学的合作关系体现在:与小学、家长和幼儿园会面,分享支持顺利过渡的信息和策略;安排教育支持工作者前往学校探访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帮助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在入学时获得资金和助理教师;与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新教师一起参加个人教育计划制定会议,为特殊儿童制定个人计划,以帮助其顺利过渡到小学。[6]

4.实施自我评估

新西兰教育评估办公室在《学前教育评估框架和资源》中将“自我评估”定义为:学前教育机构评估他们自身实践有效性的过程,目的是改进自身实践的质量。为此,教育部还专门颁布了《学前教育自我评估指南》。[7]新西兰学前教育机构的自我评估注重从多角度收集资料,具体包括幼儿及幼儿家长、幼儿教师、外部机构员工和当地小学的工作人员。研究表明,幼儿园自我评估不仅能够改善实践,还能让幼儿在有意义的环境中发展读写能力和数概念;能帮助幼儿增进对小学的了解;建立幼儿园课程和基础教育课程课程之间的联系;提供评估信息,显示儿童进步和学习的持续性;提高家长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参与性。自我评估已经成为新西兰学前教育机构幼小衔接举措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小学幼小衔接举措

新西兰的研究发现,具有良好幼小衔接实践的小学通常具有以下特征:学校有较强的领导力;学校与家庭、幼儿教育机构服务与幼儿父母之间保持积极的合作关系;制定了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针对个人需求提供相应学习;不断评估幼儿幼小衔接的过程和结果,进一步完善幼小衔接政策和实践。[8]

1.领导者重视引导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强势开端Ⅴ:幼小衔接》报告指出,领导者在促进幼儿园与小学教师合作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9]在新西兰,小学一方的领导者对幼小衔接的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为刚入学的儿童搭配合适的教师,当一年级教师为新教师时,会给予大力支持。二是为教师提供专业学习与发展机会,提供幼小衔接过程的资源,如助理教师、班级规模限制和适合新入学儿童的环境等。三是了解学前教育服务和幼儿园课程与基础教育课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四是基于目前研究,审视幼小衔接方案的有效性并做出改进。

2.衔接小幼课程

小学方通过课程衔接支持幼儿顺利过渡的具体做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观察了解幼儿,选择适合幼儿的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的连续性。教师在儿童入学前了解幼儿的途径包括:考察学前教育机构,与幼儿的教师和父母交流,查看幼儿作品集或学习故事日志;在儿童入学后,再通过持续观察新生并与家长交流讨论,正式或非正式的测试等方式了解新生。二是面对有特殊需求的儿童,课程衔接在入学六个月或一年前就已经开始。学校会与相关校外机构人员召开会议,为每名特殊儿童制定个人教育计划,并在幼小衔接期间为幼儿提供一名助理教师,以确保对幼儿提供持续支持。三是小学教师要为幼儿提供熟悉的环境和学习方法,在幼儿园课程和基础教育课程之间搭建桥梁。

3.协同多方力量

小学方的合作对象也涉及家长、幼儿园教师和校(园)外教育机构。一是为幼儿与家长提供参观学校的机会,为家庭之间的交流搭建平台,如举行正式的欢迎仪式、幼儿信息交流分享会等。二是通过教育论坛、教师交流、评估信息分享等加强与幼儿园教师的合作。三是组织家长、幼儿教师和早期干预提供者为幼儿制定个人教育计划。

4.开展自我评估

大多数“非常支持幼小衔接”的小学都有强有力的、正式的自我评估实践,对幼小衔接持有积极的支持态度。[10]一些学校开设了接待班,专门帮助那些当年入学但没有早期教育经验或之前学习有限的儿童。学校提供有针对性的小班教学,以支持儿童过渡到新班级。同时小学一年级教师与当地幼儿服务机构建立网络,以反思并回顾服务机构和学校合作改善幼小衔接实践和过程的方法。幼小衔接自我评估为幼儿从学前到小学的顺利过渡,及其干扰最小化,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启示

1.建立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联合教研制度

在幼小衔接实践过程中,针对小学与幼儿园配合度较低、小学不理解幼儿园工作、小学缺乏与幼儿园交流等情况,需要从政策层面建立幼小教师联合教研制度。当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属于两个体系时,通过建立幼儿园与小学教研制度,可以加强双方沟通合作,相互学习探讨课程异同,分享幼儿信息,建立一致的儿童观、教育观和课程观,从而有利于促进刚进入小学的儿童将学习建立在已有经验之上。因此,应促进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培养的一体化。例如,新西兰的一些教师职前培养机构已经开始颁发0—8岁儿童的教学证书,获得该证书的教师即可在小学和幼儿园双方任教。这种机构增强了幼儿园和小学两类教师的互动。为了支持和促进幼小衔接,新西兰还鼓励幼儿教育服务机构和学校合作,促进双方了解对方的课程。

2.加强幼儿园与多方教育者的幼小衔接合作

幼小衔接不仅是幼儿园与小学双向的努力,更是多方协同合作的过程,是所有参与者共同的责任。新西兰幼小衔接提供了以下经验。一是加强家园(校)合作。就幼儿园方家园合作来看,可以丰富家园合作途径,如向家长提供幼小衔接书籍,为家长提供小学信息。幼儿园和小学均可邀请权威人士开展讲座,向家长解释幼小衔接活动的制定依据、目标和任务,纠正家长对幼儿园角色的误解,同时提高家長对幼小衔接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加强小学与幼儿园的双向合作。要改变小学教师对幼小衔接持有的消极态度,不能把幼小衔接的责任只推给幼儿园,同时提高幼儿教师地位。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规定小学在幼小衔接中的任务。三是加强幼儿园和小学与校外机构的合作。例如,校外机构参与幼小衔接,可以通过诊断幼儿基本情况,与家长、教师一同制定幼儿个人教育计划。

3.建立幼儿评估机制

幼儿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作品分析法、档案袋评价、学习故事等。如新西兰有学习故事评价和档案袋评价。幼儿评价档案的留存能够为幼儿进入小学提供重要依据,使小学教师能够更快地了解幼儿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4.加强小学幼小衔接领导力

领导者是支持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的关键,也是保障幼小衔接成功的关键。领导者作为任用教师的主要责任人,也是教师入职后专业发展的负责人。领导者可以通过鼓励教师专业发展、监测教师专业发展质量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在很多国家,幼小衔接的成功主要依赖幼儿园园长和小学校长,他们需要了解最新政策,掌握与幼小衔接相关的实施方法,决定开发与其他相关机构的合作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他们还要满足教师的需要,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新西兰幼小衔接实践经验也说明,小学的领导者重视幼小衔接,在教师培训或考核中纳入幼小衔接的内容,有助于真正将幼小双向衔接落到实处。

5.关注有文化背景和特殊需要的幼儿

新西兰是移民国家,主要由欧洲裔、毛利裔、太平洋岛屿裔等构成。不同裔族群众教育、文化、经济等差别较大,毛利儿童与太平洋岛屿儿童在阅读、数学、科学等方面的表现与其他儿童存在一定差距。对毛利儿童来说,要认可他们的语言、文化及身份;对太平洋岛屿族裔儿童而言,要了解他们的不同文化、语言、信仰和教育理念,承认他们的多样性及独特性。因此,设计与不同背景儿童的经验、家庭和社区相关的有意义的课程极为重要。对于特殊儿童、低收入家庭儿童、非英语母语儿童、移民儿童,需要保证其都有学习和入学的机会。[11]这说明,为了保障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幼小衔接有必要顾及幼儿成长环境,为不同幼儿定制不同的幼小衔接方法。为此,学前教育机构和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幼儿的知识和经验,有时可能需要额外的支持和帮助,以使不同成长环境和经历的儿童获得公平的学业成就。

参考文献

[1]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EB/OL].(2021-03-31)[2021-10-1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7/202104/t20210408_525137.html.

[2]陈丹,赵冬梅. 我国幼小衔接研究热点、主题和发展现状的可视化分析[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1,43(03):132-138.

[3][5][6][8][10]ERO.Continuity of learning[R].Wellington:Education Review Office.2015:20,22,26, 36,53.

[4]Richard M.C.,Gisele M.C. Beginning School: U.S.Policies i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Teachers College,2009:5-96.

[7]ERO.Implementing Self Review in Early Childhood Services[R].Wellington:Education Review Office.2009:1.

[9]Starting Strong Ⅴ:Transitions From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 to Primary Education[EB/OL].(2017-06-21)[2021-03-09].https://www.oecd.org/publications/starting-strong-v-9789264276253-en.htm.

[11]底会娟,段青如. 新西兰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的轨迹、现状及特点[J]. 中国考试,2020(04):46-54.

作者简介:廖露露,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E-mail:lucia199799@163.com(浙江杭州,311121)

朱晓斌,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教授,E-mail:zxbphd@126.com(浙江杭州,31112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儿童读写能力整合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编号:17YJA880113);杭州师范大学省优势特色学科培育项目(2018中青年教师助推项目)“学前儿童表现性评估的关键因素研究”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新西兰
新西兰兔
游新西兰
新西兰的核物理学之父
新西兰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发达国家”吗?
在新西兰的旅馆邂逅五星红旗
幼儿园如何做好数学教育的幼小衔接
又看“幼小衔接”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重视“幼小衔接”幼儿教育更出彩
初谈幼小衔接之家园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