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作业”理论对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启示
2022-05-30杨文悦曾彬
杨文悦 曾彬
[摘 要]劳动教育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幼儿园劳动教育存在观念片面化、劳动课程体系零散化、劳动实施路径单一化等问题。对此,可从杜威“主动作业”理论出发,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形成良好劳动品质;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完善劳动课程体系;劳动教育游戏化,开展家园社协同共育。
[关键词]主动作业;幼儿园;劳动教育;协同共育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风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与《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明确提出“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关心尊重他人、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萌发幼儿爱劳动的情感”。可见,从幼儿阶段开始培养热爱并崇尚劳动的时代新人尤为重要。为更好地开展幼儿劳动教育,可以从“主动作业”理论出发,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完善劳动课程体系,以家园社共育推动劳动教育切实开展。
一、“主动作业”解读
“主动作业”的提出改变了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使教学在本质上发生了改变,更多关注于儿童自身的发展需求,进而使教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主动作业”的含义及内容
美国教育家杜威在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做中学”的基本原则,包括课程编制、教材选择以及教学方法等均需遵循“做中学”的教学原则。其中,“主动作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便来自“做中学”理论。杜威将“主动作业”看作一种课程形态,“作业”指的是“复演社会生活中进行的某种工作或与之平行的活动形式”,[2]目的之一是将学校与周围更广泛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杜威认为,人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需要通过不断参加社会活动来更好地适应环境且促进自身的发展。[3]因此,“主动作业”贴近于儿童的社会生活,既可以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以及操作能力,又能促进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杜威提出应采用多种能够达成社会目的的主动作业,除了多样化的游戏之外,还包括园艺、缝纫、烹饪、绘画、纺织、书写等活动[4]。同时,杜威还强调方法与目的的关系。例如,在烹饪中,儿童应当深入作业的整个过程,去研究食物是如何构成以及外部事物对食物成分的作用原理,从而使儿童能够尽量内化形成自己的认知。如此,“主动作业”就通过将学习与儿童生活经验相结合,使学习与生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2.“主动作业”与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关联
(1)“主动作业”具有民主性,可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劳动
“主动作业”包含多种活动内容,其目的是通过结合儿童的年龄以及身心发展特点鼓励儿童参加多种形式的民主的生活方式,“让儿童能够为民主生活做准备”[5]。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主动作業”主张教师应当基于儿童本能的兴趣,通过儿童眼睛看见的、耳朵听见的、内心感受到的周围事物,为儿童提供不同形式的“主动作业”。当儿童能够有机会通过眼睛、耳朵等身体感官来激发其自然冲动时,每天去幼儿园便成为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在劳动过程中也会变得更加积极主动。[6]
(2)“主动作业”具有社会性,应使劳动内容紧贴幼儿生活经验
“主动作业”代表一定的社会情境,出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采取更加生动活泼的、直观性指导的教学方式,以此降低停留在表面化的课程,并以主动作业、科学研究、艺术表现等课堂内容来代替, [7]以社会生活中各类型的活动作为“主动作业”的内容,将儿童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因此,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让幼儿的经验与周围的社会生活相互联系,为幼儿提供真实的、直接的、简单易懂的物品,将幼儿园中所学习的内容灵活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由此使幼儿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且具有条理性。
(3)“主动作业”具有整体性,要注重劳动方法与形式统一
“主动作业”具有整体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调注重“方法和材料”的统一性,正如杜威所提出“我们应当将主动作业中的金工、木工、缝纫等看作是融入社会所需要学习的基本生活方式,而不是将它们分隔开来,视为单独的科目”[8]。二是通过采用不同形式的“主动作业”,与儿童的生活相互联系,为儿童的生长提供环境。儿童可以通过直接生活进行学习,使学校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幼儿园劳动教育过程中,通过创设具有整体性的教育情境,注重劳动、活动、经验三者的统一,让幼儿在劳动过程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帮助儿童塑造完整的人格。
二、幼儿园劳动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劳动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幼儿肌肉动作的发展,增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还能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发展。因此,在幼儿身体发展以及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开展劳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劳动观念片面化
幼儿劳动教育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是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当前劳动教育观念片面化主要出现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是儿童最早接触的环境,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然而,当前很多家庭成员在劳动教育上并没有形成良好的教育观,未能做到充分尊重幼儿,甚至剥夺了幼儿的劳动自由与劳动需求,出现了“重智轻劳”的观念偏差,认为幼儿年龄小没有必要做家务,忽视了幼儿生长内在的潜能[9]。而年轻的家长虽然可能会给予幼儿更多机会参与劳动活动,但更多的是让幼儿进行机械性的模仿,[10]劳动活动内容与学习方式的单一性很难让幼儿真正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劳动情感与劳动技能难以提升,进而导致幼儿缺乏参与劳动的积极性。此外,大部分幼儿教师也存在劳动观念偏差,认为劳动教育是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杂物活[11]。由此可见,幼儿园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也需要幼儿家长和教师教育观的正确树立。
2.劳动课程体系零散化
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自我服务劳动、为群体服务劳动、种植饲养劳动以及手工劳动四个方面。[12]但目前幼儿园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入,大部分劳动教育内容是以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为主,期间包含少量群体服务劳动和手工劳动,很少真正地放手让幼儿去亲身体验劳动的全过程,劳动教育的内容受到严重限制。例如,在进行种植劳动的整个过程中,为幼儿安排更多的是观赏植物,而非亲手触摸、种植等。此外,虽然部分幼儿园对劳动教育课程进行了安排,但占比只有35.82%,且教师开展劳动教育的频率多数一周只有1-2次,[13]以致于幼儿劳动教育内容呈现出零散化的状况,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健全[14]。
3.劳动实施路径单一化
幼儿阶段倡导实行家庭、幼儿园、社区协同共育的教育模式,但三方在幼儿劳动实践上依然存在“不协同”的情况,体现家庭、幼儿园、社区协同共育形式化,劳动教育实施路径单一。三者协同共育表现为随意化且浅显化,缺乏一定的计划性和系统性,三方合作的程度并不高[15]。例如,在实际的家园共育过程中,家长经常被幼儿园邀请参加相关的活动,但是较少有机会让家长直接参与到幼儿园相应的管理与决策中,因此,家長的参与度不够高[16];另外,社区与家庭、幼儿园的联系不够紧密,在协同共育的过程中常处于边缘化的位置,活动组织与实施的次数较少,[17]社区的教育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
三、思考与建议
幼儿阶段是进行劳动教育的萌芽时期,通过各种探索性、试错性的劳动活动,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提升一定的劳动能力,培养劳动情感与劳动素养。
1.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培养幼儿良好劳动品质
(1)结合幼儿兴趣,尊重劳动权力
杜威提出“主动作业”应当基于儿童本能的兴趣,并认为儿童对进行成人的工作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渴望“帮助”他人,去从事能够感受到实际结果的活动。[18]因此,成人在教育中首先应当充分尊重幼儿劳动的权力与自由,激发幼儿劳动兴趣,还要为其提供一些真实且简单易学的事务,鼓励他们去认真地完成,如为大家摆放餐具、清洗碗筷、照看小动物等。
(2)加强家校沟通交流,更新教育观念
杜威认为,儿童在家庭中进行劳动,不仅可以收获勤勉、有序的习惯,认识到关心身边人的权力与意见,在进行家务劳动的同时也能够收获更多的知识。[19]因此,在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家长和幼儿园应加强家园共育,强调家园双方对幼儿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幼儿园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更新家长的劳动教育观念,引导家长在生活中激发幼儿进行“主动作业”,合理把握劳动教育的契机,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为其量身定制不同类型的劳动作业,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丰富劳动手段和劳动方式。此外,由于模仿是幼儿进行学习的主要方式,因此成人不应只是采取单一的形式进行示范,而应通过多种方式让幼儿学习一定的劳动技巧,鼓励幼儿亲身体验、操作实践。例如,叠被子时,除了会叠之外还要启发幼儿如何才能把被子叠得更加美观。在劳动活动结束后,应当给予幼儿及时的奖励或表扬,激发其劳动的内在动机,让幼儿因任务的完成而获得成就感,以此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
2.结合幼儿经验,完善劳动课程体系
杜威将学习划分为三个层次,其中,针对4-8岁阶段的儿童主要是以活动的形式进行学习,他将基于儿童自身的社会活动视为课程的中心,儿童通过“主动作业”将活动中所获得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同时,“教育在它最广的意义上就是生活的社会延续”,[20]因此,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当是生动的、真实的、贴近儿童需要的且可以代表社会的情境,才能帮助儿童在劳动过程中提升感观和思维能力。
因此,为了彰显劳动教育的社会性,应当结合幼儿经验,完善幼儿园劳动教育的课程内容,通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以及幼儿园本土资源和园所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地建设更适宜的幼儿劳动教育园本课程体系,以此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同时,应当考虑幼儿所在年龄班,以小中大班作为劳动教育现场体验教学体系的纵线开展,以不同形式的主题活动作为其横向开展的内容,[21]通过主题活动、区域活动、一日生活活动三种教育途径,使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更具全面性与系统性,从而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劳动情感与劳动精神,使其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与技能。
(1)主题活动中,学习相关劳动知识增长幼儿经验
教师应当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开展相关的劳动主题活动。例如,针对小班幼儿,主要围绕“为己”的劳动主题展开,着重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中班幼儿主要围绕“为他”的劳动主题展开,引导幼儿培养为身边人服务的意识,包括服务群体、服务环境,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园所劳动等,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大班幼儿主要围绕“为社会”的劳动主题展开,引导幼儿参加社区或校外社会生活实践,教师带领幼儿积极参加“志愿服务”等活动,不断增长幼儿相关的劳动知识及经验。
(2)区域活动中,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学习劳动方法和技能
首先,教师应当在阅读区内多准备与劳动相关的绘本,引导幼儿通过阅读增强劳动意识。绘本中蕴含有丰富多彩的劳动主体以及劳动实践,幼儿通过观察与模仿绘本中不同的劳动场景,可以体会劳动过程的酸甜苦辣,享受劳动带来的乐趣,有助于幼儿劳动意识的培养和形成[22]。其次,幼儿园可以通过准备充足且安全的工具,设置美劳区,加强幼儿在种植饲养与手工方面的劳动教育,方便幼儿进行活动与探索。最后,可以通过区域游戏让劳动技能和游戏操作融为一体,让每位幼儿能够体验到劳动中收获的成就感。[23]
(3)生活活动中,充分发掘并利用蕴含的劳动教育契机
在杜威看来,教育的内容应当从生活中来,同时也需要去适应幼儿当前的生活,为幼儿的实际生活所需要。因此,幼儿园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幼儿园内的生活应当与幼儿园外的生活相互联系起来,教师需要把握劳动教育的契机,将其贯彻到一日生活中去,充分发掘并利用各个生活环节所蕴含的劳动教育价值,对幼儿提出一定的要求并进行及时且适宜的指导。
3.劳动教育游戏化,家园社协同共育
(1)劳动教育游戏化,鼓励幼儿参与
“主动作业”既包含任务也包含游戏,游戏不仅可以使幼儿感觉到愉悦,更重要的是让游戏成为幼儿了解和掌握各种有意义经验的工具和手段。因此,杜威认为,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儿童游戏的本能”,[24]促使幼儿劳动教育游戏化。通过合理的游戏,可以把幼儿一系列本能性的自然活动发展为他们的一种劳动兴趣和价值观念,帮助幼儿在身心发展的同时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25]。但应当注意的是,教师不应把游戏作为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庇护所”,教师必须懂得游戏只是帮助幼儿感知并认识劳动的途径,幼儿需要在劳动过程中去感知劳动的实际内涵与本质,才能萌发对劳动的尊重与热爱[26]。此外,为了更好地发扬学校的民主精神,教师在儿童活动过程中应当多鼓励儿童,成为儿童活动的朋友或参与者,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方法进行判断与思考,在亲身体验与自由探索中促进自身思维的发展,这样的教育将会是生动活泼的、充满价值的。
(2)拓展劳动教育途径,促进家园社协同共育
学校生活应当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相互联系。因此,幼儿劳动教育应当充分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幼儿园的主导作用以及社区的支持作用,整合并优化家庭、幼儿园、社区三者的资源,使幼儿在三重空间下,形成整体化的劳动教育,提升劳动素养[27]。对于教学形式,杜威曾提出,應当为儿童提供足够活动的空间场所,并准备儿童活动所需要的材料与工具。其中,社区的参与扩展了幼儿劳动教育的途径,为幼儿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场域空间、丰富的人力资源以及浓厚的文化氛围[28],其特有的融合性与区域性,深化了幼儿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看似简单,实际上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鉴于“主动作业”观与劳动教育有一定的契合性,通过汲取其中对幼儿园劳动教育具有重要启示的观点,并因地制宜地进行本土化劳动教育体系构建,可以更好地构建多元化与特色化的幼儿园劳动教育模式,从而推进我国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发展,最终丰富幼儿的劳动情感与劳动精神,提升幼儿的劳动品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03-26)[2022-03-20].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2][8][24]约翰·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赵祥麟,任钟印,吴志宏,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91,111,91.
[3][4][6][18][19][20]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4,213, 211,221,7,221.
[5]奈尔·诺丁斯.教育哲学[M].许立新,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9.
[7]杜威.杜威文集:第1卷[M].吕达,等,编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9-40.
[9]李尚.3-6岁幼儿家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21:39.
[10]马欢欢.家园合作培养幼儿劳动行为习惯的行动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0:25-26.
[11]张鸿悦.幼儿园劳动教育实施的现状及问题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21:31.
[12]郑娟玉.浅谈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意义及实施策略[J].幼儿教育研究,2019(2):16-18.
[13]梁梦姣.幼儿园生活活动中的劳动教育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1:40-41.
[14]徐佳鑫.幼儿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20:34.
[15]李晓巍,刘倩倩,郭媛芳.改革开放40年我国幼儿园、家庭、社区协同共育的发展与展望[J].学前教育研究,2019(02):12-20.
[16]张韵.幼儿园家园合作现状研究:以重庆市主城区幼儿园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09:29.
[17]王秋霞.家、园、社区协同教育的现状、影响因素与发展路径[J].学前教育研究,2014(5): 64-66.
[21]章湉,吴洁.劳动教育:植入创造幸福生活的基因[J].人民教育,2019(06):43-45.
[22]王铭,王银玲.幼儿劳动主题绘本的内容分析及教育启示——基于NVivo11.0的编码分析[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0,36(09):28-35.
[23]海建利.“多维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J].中国教育学刊,2020(S2):37-39.
[25]杨涛.杜威“经验自然主义教育观”中幼儿劳动教育启蒙的意蕴与启示[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0,36(08):48-54.
[26]姜晓,胥兴春.我国幼儿劳动教育实施现状及路径探析[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33(01):70-74.
[27]蒋洪池,熊英.日本小学劳动教育:形式、特点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20,47(12):71-81.
[28]胥兴春,姜晓.社区参与——幼儿劳动教育的协同共育[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2):107-113.
作者简介:杨文悦,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E-mail:2197541367@qq.com(四川南充,637000)
曾彬(通讯作者),西华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E-mail:grass668@163.com(四川南充,63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