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动的惩罚
2022-05-30夏天小鹿
夏天 小鹿
大年三十,小A听说要好的邻家哥哥从市内回来了,兴冲冲地赶过去看他。然而,这次拜访,却让小A度过了一个黑暗的除夕之夜。
邻家哥哥在市内的一所中学读书,小A赶过去的时候,已经有十来个孩子在他家里聚餐,还喝着酒。小A坐下之后,经不住大家劝,也第一次端起了酒杯。没一会儿,小A就喝得晕乎乎的。不知道是谁问起来转学的事儿,邻家哥哥叹口气:“要不是打不过小E,我能转学吗?我是不想留在这儿被他欺负!”在一片沉默中,突然有一个孩子说:“我们找他算账去!”大家纷纷响应,一起冲出了家门。
这天晚上,小E家三口人被打伤。打人的孩子们有一部分被刑事拘留。小A在公安局接受讯问,因为未满14周岁,经过批评教育,天亮后被妈妈领回家。
这件事给小A带来触动了吗?他能从中吸取教训吗?
给小A的触动挺大的。在公安局待了大半夜,接受警察叔叔的严厉讯问和严肃批评,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也感到特别害怕,害怕自己犯了错被抓起来。而且之后,妈妈带他去医院给小E家赔礼道歉,小E头上血迹斑斑的绷带,要好的邻家哥哥因寻衅滋事罪被判刑……这些打击,让小A在很长时间里难以自拔。
虽说小A因为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而不承担刑事责任,但那个晚上的经历让他痛定思过。像这样的孩子,如何对待呢?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要批评教育直到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走上正軌,但同时,也要让认识到错误的孩子恢复对生活、学习的信心,避免他们自暴自弃。
回到案件本身,小A为什么会犯错?
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他的法律意识不够强,道德观念不够坚定,可能还有盲目讲“义气”的不良思想。另外,从众心理和酒精的作用也不能忽视。酒精让人失去自控意识,加上处于有煽动性的群体氛围中,真的很容易出事。再有就是在孩子们聚集、饮酒、打人的过程中,家长们的监护责任严重缺失。
我们应如何防止此类情况的发生呢?
除了学法、懂法、守法、讲道德之外,还给小读者们两个提示,一是远离饮酒等不良行为,二是远离不良交往。另外,保护未成年人,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任何组织或个人发现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情形,都有权劝阻、制止或者检举、控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