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2022-05-30李兴勤

家长·中 2022年8期
关键词:核心历史素养

李兴勤

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现代我国各个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很多教师一时之间难以适应,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要想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形成,教师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在教学工作中通过更多的知识获取渠道,不断地拓展学生历史教学资源的来源。除此之外,还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进行更深层次的学科教学。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活动探究,探讨在历史教学工作中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具有机械性的特点,学生能掌握的历史知识也是浅层化的,不利于学生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结构。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入探究性教学模式,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深刻理解历史知识内涵,加深对历史知识学习的印象,对历史知识相关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读。在现代教育改革过程中,我国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模式已经发生了相应的调整,所以我国的历史教学活动也应当随之调整。在我国的人才市场需求中,更加缺乏创新型人才。因此,历史教学工作中,着重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为了充分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优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确保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能取得更长远的发展和进步,从而促进我国现代教育改革工作的稳步推进。

二、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历史教师的传统教学思想还没有完全转变

在我国传统的历史教学活动中,很多历史教师都会采用一套固定的思维定式进行历史教学工作。比如,有的历史教师会先让学生进行历史内容的预习,在此过程中画出其中的重点知识。然后,历史教师开始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讲解,讲解的过程中对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和历史事件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其中,教师对某些历史事件的影响分析往往是比较深入的,分别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这些方面分别展开。最后历史教师就会让学生根据自己所讲的重点内容进行背诵记忆,再要求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历史训练题目解答,通过历史训练题目的解答找到学生薄弱环节和短板进行二次强调和巩固。历史教师长期运用灌输教育方式展开教学,让历史教学具有单纯复述性的特点,导致学生一般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历史知识。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学生不需要过多地深思历史知识内涵,只需要熟记书本知识和标准答案即可。久而久之,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缺乏活力。这样的教学思维定式,虽然在现当代的教育改革工作中越来越少,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历史教师,还没有完全转变这种方式。很显然,采用统一的思维定式,很难使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新意,这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非常不利。

(二)教师的教学创新性不强,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到位

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有非常多的历史事件和时间节点以及不同历史事件所产生的影响,都是需要学生以背诵记忆的形式进行巩固和掌握的。大部分学生在历史学习的时候都会认为历史学习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历史学科的知识点具有明显的智慧性特征,能启迪人们深思,体会其中蕴涵的深刻道理。历史教师要让学生成为一个会思考的人,就可以引入探究性教学模式,改善以往历史课堂中“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的教学问题,让学生主动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刻的解读。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除了少部分对历史学科充满兴趣的学生之外,有很多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总体上兴趣不高。这也意味着教師个人的教学方法创新程度是有待提高的,因为教师仍然在强调背诵记忆,强调知识巩固,却不注重强调课堂趣味性的提升,导致很多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和学习难度非常大。除此之外,很多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传统思维尚未完全转变,比如,一味地把自己放在教学核心位置、干涉学生的历史学习计划、强迫学生必须按照自己的教学思维和教学进度开展历史学习活动。

但事实上,每一个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薄弱环节不同、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同,所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计划事实上是应该有所差异的。但事实上,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再只是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同时学生能以正确的视角审视历史事件,因此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是否具备创新性和独立性也同样重要。由此可见,缺乏创新性的历史教学方法在当代的教学工作中已经不再适用。

(三)学生在历史学习活动中的独立性思维能力相对薄弱

通过观察大部分学生在历史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可以发现,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习活动中依赖教师的思想还是比较明显。比如,一些学生遇到某一类历史主观题目的时候,他们可能自己对这些历史主观题目有一个角度的看法,可是学生在题目作答的时候仍然会存在较多的顾虑,如果没有得到历史教师的肯定,他们就不敢将自己的看法全盘说出。不仅如此,有些学生在进行主观题作答的时候,一旦历史教师提出了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那么这些学生就会完全听从教师的观点。学生这种不自信的表现,都说明了他们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思维依赖仍然比较强,这将直接制约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质的培养。

除此之外,在对学生在历史学习活动中的独立探究和实践能力进行观察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知识学习活动的时候,不太愿意进行主动探究和观察实践。通过采访发现,绝大部分的学生在历史知识学习活动中都倾向于由教师直接告诉自己知识结论或某一方面的理论,只有少部分的学生在产生疑虑或者对教师观点和看法存在问题的时候会自己查阅资料,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从这些方面就可以看出,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质的培养并不完全依赖于教师本身教育方法的改变,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思维,善于把自己放到学习的主动地位上,敢于在历史学习活动中进行自我观点的表达和探究。

三、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人发展

每一个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长都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历史教师一定要避免采用一刀切的形式开展教学工作,而要因人而异地设计教学方法,发掘学生最擅长的一面。在这一点上,历史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比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更多的发言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在思维与思维的碰撞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

如不同的人对秦始皇这个人物的评价也是不尽相同的,教师在进行“秦统一天下”这一部分内容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针对秦始皇这一人物的评价展开讨论。不论学生对秦始皇呈现怎样的态度,都要引用合适的历史事件证明自身的观点。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为支撑自我观点,会主动进行历史知识点的深度探究,分析与秦始皇相关的各类历史事件,以多样化的视角对秦始皇这个人物进行评判,这对学生历史辩证思维能力、独立意识的培养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历史教师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确立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才能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以“戊戌变法”一课为例,教师可先给出几个观点,让学生组成小组后,各自选择某种观点展开深入探究学习。这里的几个观点具体为:1.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2.戊戌变法主张向西方学习,它与洋务运动的性质是一样的;3.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但是依然给后世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教师列出这几个观点后,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戊戌变法的理解,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展开组内讨论与交流,寻找相关的历史材料,从中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对自己小组持有的观点进行论证。

(二)注重结合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优化历史教学形式

在历史教学工作中,要想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对历史学习感兴趣,这样学生才会愿意深度钻研,也才能更好地养成核心能力。所以,教师要善于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比如,结合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如在开展“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如果仅仅依靠书本上的知识解读,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背景了解并不透彻,对这个朝代也不会产生更深层次和更直观的认识。

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工具,在互联网上搜索一些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后期隋唐的繁华产生影响的资料。通过纪录片观看的形式,学生能更直观地了解我国古代国家从四分五裂到统一又到分裂的过程,在直观的视觉冲击下,学生也能更真切地感受到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划分成为不同的小组,让不同小组的学生针对我国历史各个朝代的优势和问题进行讨论,如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學,在每个小组合作讨论结束后,教师可鼓励每个小组派遣代表上台,讲述自己小组持有的观点,并给出各种论证这一观点的材料。教师可与其他小组的学生对该小组的探究学习内容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通过这种方式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强化历史教学的直观性,能有效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养成。

(三)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培养学独立学习的信心和能力

要想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质的全面培养,教师必须真正地把学生看作独立学习的个体,思考如何在知识教学的活动中使学生进行自我思维的验证,甚至让学生进行一些独立的历史实验探究活动,展开知识技能的培育。比如,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可以通过构建激励机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自信心。在每一次历史课程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都可以预留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内容进行反思,针对自身所学内容随机拟定一个论题,然后在课余时间进行资料的查阅和调查。紧接着,在下一次历史课程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预留5~10分钟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进行自主论题的论证。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独立学习的习惯。此外,历史教师还可以尝试在学科教学工作中进行各种各样的知识竞赛,比如,在每一次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都可以围绕自己所讲述的知识进行题目的创建,然后让学生通过个人竞争或小组竞争的形式完成。用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在历史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更多的存在感和价值感,能保证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始终保持足够的好奇心和能动性。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采用这种方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加大对优秀学生的奖励力度,通过这种奖励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具有独立探究的积极性,从根本上促进学生摆脱对教师过度的思想和心理依赖。

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课为例,教师可设置“长征精神”这个主题,引导学生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深度探究学习:“什么是长征精神?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他们在长征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学生在探究这几个问题时,会自主地搜集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了解红军长征之途,领悟红军身上体现的长征精神,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这些历史知识的认知、理解与掌握。教师还可鼓励学生主动了解与长征相关的几个重大历史事件,扩大自己的学习范围,让学生学会从知识的宽广性入手,拓展历史知识结构,提高其历史学习成效。

四、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工作,对学生专业化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所以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必须本着严谨的态度和与时俱进的理念。除此之外,随着现代教育改革工作的稳步推进,在历史教学工作中,也更加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也意味着教师不能只一味地进行知识元素的输出,还要注重学生历史态度,情感观念等多样化能力的养成。所以调整传统的教学思维,破除传统的教学形式势在必行。因此,历史教师一定要善于学习新课程改革背景的主要理念,善于增强个人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确立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多样化的历史教学形式进行历史知识的输出,才能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历史核心能力的养成。同时,历史教师在展开知识学科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善于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究,善于引导学生进行个人观点的表述,只有教师本身能清楚地把握学生在历史学习活动中的各种创新思维和视角,那么才能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引导,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质培养目的的落实。

(宋行军)

猜你喜欢

核心历史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