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青年志愿服务总队:为志愿精神赋予亮丽“首钢蓝”
2022-05-30华南
华南
8月,北京盛夏,首钢园草木繁茂,一片生机勃勃。首钢青年志愿服务总队的志愿者们也行动起来,着手为即将开幕的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保障工作做各项准备。
从1982年首钢团委学雷锋小组组建,到2021年6月正式更名为首钢青年志愿服务总队,四十年光阴,在一代代首钢人的奋进中流淌。虽然服务队名称几经变更,但几代首钢青年青春、热情、奉献、担当的精神傳承至今。
让“志愿蓝”在冬日首钢园绽放光彩
2022年1月27日,距离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倒计时9天。首钢青年志愿者们已经进驻首钢滑雪大跳台场馆,为即将开启的北京冬奥会做各项准备。
首钢环境公司员工姜萌是他们中的一分子,也是北京冬奥会1.8万名赛会志愿者中的一员。北京冬奥会期间,她在场馆人员管理领域担任人事助理。平常的日子里,姜萌的一天从早上七点半左右开始。她要负责协助开展场馆团队的通用培训:完成场馆团队工作人员到岗情况的统计汇总,整理场馆工作人员的考勤、出京审批及赛时负责工作人员考勤签到等具体任务。在此之余负责开展制服发放、失物招领、赛时人员激励等工作,并协助开展党组织和团队建设,同时负责场馆人事业务领域(PEM)运行经费的申请与报销。
这些听上去似乎“没什么难度”的工作,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如期召开的北京冬奥会大背景下,重要性和难度系数都倍数增加。北京冬奥会期间,所有入境涉奥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均实行全流程、全封闭、点对点的闭环管理,与社会面完全隔开,每日进行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这就意味着所有物资一旦进入‘环内,就不能再运出来。我们必须精确计算出每天‘环内全体人员对各类物资的需求量,保证正常运转,又不造成浪费。”姜萌说。
在姜萌看来,这是最艰苦的任务。“我们只有几个志愿者和工作人员负责这件事,不但要准确统计全体场馆工作人员和所有志愿者,大概1000人,各自需要多少物资,而且要分类后用小推车分别送到指定区域。激励物资包括防疫物资、防寒物品等,品种很多,分门别类在不同时间运进来。仓库总是好不容易清空,就被新运进来的物资堆满。”在姜萌记忆中,激励物资似乎永远都分拣不完。北京隆冬,室外温度低至零下10度以下。发放完物资,姜萌和志愿者们经常冻得两手通红,麻酥酥地疼,腿也站得发麻。但姜萌说:“在我们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志愿服务无小事,为冬奥会做好每一份保障。”
今年农历除夕,姜萌在首钢大跳台场馆中度过。那一天,她和团队其他三名志愿者,加上四名场馆工作人员,一共分发了1000多箱激励物资。全部整理完毕,外面已是夜幕降临。“忙得已经忘记了过年”的姜萌,抬头看到首钢园冷凝塔上打出的“新春快乐”灯影,心头一暖,“我们完成了当天所有激励物资的整理、分发,这是迎接新春最好的方式。”
北京冬奥会期间,当姜萌埋头场馆志愿服务时,在首钢大跳台边上D楼一层中控室,一间几乎没人经过的“隐蔽小屋”里,来自首钢国际的志愿者王状,正在这里默默值守。这间偏僻的小屋是监控室,监控包括运动员、教练员专用电梯在内的场馆几乎所有角落,一旦有设备发生故障,技术人员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并赶到现场处理。王状外语水平高,如果外国运动员、教练员或随队工作人员遇到问题,就由他协助沟通解决。
一周多的时间里,王状的任务就是在这个无人知晓的角落“等待”。他的住所距离首钢园很远,他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出发,7点准时赶到场馆。比赛时,王状能听到赛场内观众席传来的欢呼和加油声,却看不到运动员精彩的展现和激烈的比拼。“每次都是观众激动的喊声逐渐平息,手机上才能给出比赛结果。”王状说。苏翊鸣、谷爱凌两人的夺冠瞬间,他都是通过手机接收图文直播,延时“观看”。
不过,在王状看来,这些都不重要,首钢大跳台赛事举办期间,他所负责监控的设备全部安全运行,“虽然知道我们赛前进行了充分准备,所有设备都能做到万无一失,但真正顺利完成服务任务,完成赛事,还是很高兴”。王状说,那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喜悦。
首钢作为“一赛场(滑雪大跳台)、一总部(冬奥组委总部)、四中心(主运行中心、技术运行中心、交通指挥中心、电力运行中心)、多队伍(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队等)”所在地,承担着场馆基础保障、场馆赛时运行、外围综合保障等方面的具体任务,冬奥会给首钢带来了特殊荣耀,也赋予其神圣职责。2015年11月,首钢集团冬奥服务保障青年团队成立。青年志愿服务队作为其组成部分,近年来先后圆满完成平昌冬奥总结会、北京冬奥火种展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火炬传递等园区重要活动的志愿服务组织工作。
北京冬奥会期间,和姜萌、王状一同参与赛会和城市服务的首钢青年志愿服务队员共有192名。从闭环内到首钢滑雪大跳台外,首钢青年志愿者持续上岗66天,累计提供志愿服务超过15000小时,圆满完成各项志愿服务任务。
他们分布在赛场内外,统一着装、戴着口罩,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和严格遵守纪律的作风,默默无闻地忙碌。没有需要时,他们不被想起;需要帮助时,他们总能第一时间出现,送来温暖和力量。“无脱岗、无一差错、无一例外”,是他们的工作标准。
虽然与赛场近在咫尺,赛场内志愿者与比赛甚至只有一个“转身”的距离,但这些青年没一个人能现场、亲眼看过一场比赛。他们说:“我在首钢听冬奥。”没有“家门口不能看比赛”的遗憾,唯有“冬奥有我更精彩”的无憾留在心中。他们用热情专业的服务,让“志愿蓝”成为首钢园最亮丽的风景线。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首钢集团冬奥服务保障青年团队荣获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这是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中国青年集体的最高荣誉。
在志愿服务中,理解首钢精神、国企责任
百年首钢,沧桑巨变。首钢的发展,不仅浓缩中国工业历程,而且折射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自创建以来,一代代首钢人依靠艰苦奋斗、科技创新,取得了2000余项科技成果,创造多项中国第一、世界第一,也积淀了“敢闯、敢坚持、敢于苦干硬干”“敢担当、敢创新、敢为天下先”的首钢精神。
而今,来自不同崗位的首钢青年志愿者们,也在志愿服务中,在老首钢人自豪的言谈举止中,感受着这一切。
在首钢财务公司工作的丁子琪,2018年入职。2021年6月和9月,作为首钢青年志愿服务总队首钢青年外语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她两次作为外语志愿者,向前来首钢园参观交流的多国驻华使节和青年外交官介绍首钢发展历程和首钢园的转型改造。
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丁子琪除了提前进行案头准备,还特意拜访首钢老前辈,“历时一两个月时间,去拜访了好几位前辈,听他们讲当年以厂为家、拼尽全力搞生产的经历和热情”。丁子琪记得,前辈们讲三高炉的光荣历史时,忍不住热泪盈眶。她拜访改造首钢园的师傅们,也被他们投入的感情和高度负责的精神所打动。
“我是青年员工,没有经历他们的峥嵘岁月,也没有体会搬迁时他们的不舍和挣扎,我对集团发展的了解也是片段式、概念化的。通过这些寻访,我对首钢、对我的工作,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活动中,带着这样的感情,丁子琪沿首钢三高炉、秀池等地,为外宾进行全程讲解。外宾们也对一座废旧钢铁厂能够如此焕发生机而惊叹,“他们对中国关于工业遗址保护、再利用很感兴趣”。
姜萌也曾感受过这种澎湃激情。2021年12月18日,在北京冬奥会火炬展示活动中,她为游客参观者讲述2022年冬奥火炬设计景观时,遇到一对首钢退休夫妇,“本来是我为他们讲火炬的设计灵感,后来变成他们为我讲首钢的历史、变革和他们激情燃烧的拼搏年代。”是夜,姜萌和夫妇俩站在秀池水下展厅镂空的屋顶下,守着一轮圆月追忆流金岁月。“没有人给我们三个拍照,我们看着月亮笑了,心中有‘炉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感觉。”姜萌说,美景不是用摄影设备拍下来的,而是用心体会的,就像曾经的首钢岁月,靠一代代人用心记录和传承。
首钢青年志愿者、首钢建设公司的李琛宇,则感受到另一重温暖和骄傲。北京冬奥会期间,他担任城市志愿者,一天上岗后,看到一队叔叔阿姨“组团”来到首钢园。“我从他们的谈话中了解到他们是首钢退休职工,看到自己奋斗过的首钢厂区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非常感慨,也非常兴奋。我就主动上前讲解,并为他们照了一张大合照留念。”李琛宇说,其实那段时间北京户外很冷,一班岗站下来脸都冻麻木了。但看到老首钢人为首钢的变化和发展而高兴,他作为年轻的接棒者,“心中特别自豪,我们敢闯、敢坚持、敢为天下先的拼搏精神没变”。
在奉献中书写服务国家、社会的青春篇章
长期以来,服务保障重大活动是首都青年的优良传统和鲜明特色,更是彰显首都青年政治担当的集中体现。至新世纪,首钢青年志愿服务队已经成为国家重要活动服务保障的重要参与力量。首钢青年志愿者先后圆满完成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9年上海世博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工作。首钢青年志愿者常态化参与新冠肺炎疫情属地防控、关爱孤寡老人、社区便民利民等志愿服务工作。
2021年服贸会期间,首钢青年志愿服务总队211名青年志愿者,为参展单位和市民游客提供咨询引导、嘉宾接待、文明就餐、交通引导、展区广播和外语翻译等6个岗位的志愿服务,累计服务时长超过1万小时,协助发放园区导览图3696张,发放会刊资料1万余份,并为游客提供呼叫救护车等应急服务。
王状,是2021年服贸会首钢青年志愿服务团队的一员。9月5日下午,他上岗期间,一位50岁左右的女士找到志愿者站点,“我手机打不开了!刚才在线上推介活动中下载了数字人民币软件,手机重启后,解锁密码不知怎么失效了”。了解情况后,王状用自己的手机与这位女士的手机售后服务方取得联系,得到的答复是需要前往售后维修点维修。然而,这位女士身上没带现金,几乎是“寸步难行”。“我和临近点位志愿者协调出10元现金给了她,帮她解了围。游客离开时对我们的帮助表示由衷的感谢。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帮助他人所带来的快乐与满足。”王状说。
自2018年联系北京市石景山区小飞象训练发展中心以来,首钢国际工程公司团委负责人刘子溪,心中多了一份牵挂。小飞象训练发展中心是一所为心智障碍儿童提供个别训练、集体训练、家庭指导及成年残障人士职前培训与就业指导的非盈利性的民办康复机构。“看到进行康复训练的自闭症儿童,看上去健全、健康,却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无法与人正常沟通,很心酸。”刘子溪还记得第一次走进中心的情景。
此后,每年4月2日世界自闭症关注日,和一些节假日,刘子溪总会和青年志愿者走进小飞象训练发展中心。有时,她们给孩子们表演有趣的小节目;有时,陪在他们身边一起做游戏。她发现,相对于语言交流,孩子们更愿意接受动手的活动。于是,她和志愿者们带着孩子们做手工。“起初,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第一时间参与进来,慢慢地,他们开始靠近我们,愿意跟我们一起做手工。”刘子溪说。“虽然我跟他们的交流,并不能一一得到回复,但我还是能感受到他们的变化。”
刘子溪的微信里,还关注了好几个自闭症康复方面的科普公众号,闲暇时就看看,她希望能尽己所能,给这些“星星的孩子”多一点光和温暖。
今年5月,北京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首钢集团各级团组织、团员青年积极有序参与所在地石景山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他们有的穿上白色防护服,参与身份信息录入工作;有的套着天蓝色防疫工装,在烈日下,维护核酸检测现场秩序。闷热、暴汗,艰苦、不易,是大家共同的、最强烈的感受。“白色防护服穿上一分钟,衣服就全都被汗湿透了”,姜萌说。刘子溪则觉得,“戴上面屏,憋得喘不上气来”。
但是,当看到井然有序的核酸检测现场,群众一张张满带谢意的笑脸,大家都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传承志愿服务精神,助力青年成长
“志愿服务精神,已成为首钢集团的一种传承。”首钢集团团委书记毕鲁博说。
上世纪80年代初,首钢团委组织团员青年广泛开展学雷锋小组活动,从摆摊为群众义务理发、修理自行车、配钥匙等一路发展而来。毕鲁博介绍:“从1988年到1994年,首钢连续6年开展‘为孤寡老人送温暖活动,使孤寡老人们备受感动;首钢修理厂修建车间青年工人胡金利作为学雷锋先进个人,在中南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进入新世纪,首钢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大搬迁,北京钢铁主流程停产后,很多职工到河北上班,广大青年志愿者围绕异地职工需求,为职工家属、子女提供就业咨询、学业辅导等各类志愿服务。”
今天的首钢青年志愿者,在首钢园进行志愿服务期间,曾多次遇到前辈们。北京冬奥会期间,一名中年男子向来自首钢吉泰安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志愿者李思媛问路。李思媛详细地帮他引路后,问路者又问道:“姑娘,你们是首钢的吗?”
李思媛开心地答道:“是的,我们是首钢青年志愿者。”
问路者说:“我也曾经是首钢职工,以志愿者身份服务了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现在我以宣传志愿者的身份来为北京冬奥贡献力量,为你们拍张照片吧。”
背倚首钢园区里蓝白灰相间的志愿者岗亭,李思媛和小伙伴们留下宝贵的照片。李思媛说:“拍照时,我看着他的镜头,心想,等自己到了那个年纪,也应该会很庆幸自己为冬奥服务过。”
首钢股份公司的青年志愿者唐黎明,则在“红色党史故事宣讲”活动的志愿服务中,遇到一位年近七旬的首钢退休老人。“这位老奶奶说,她和女儿都是首钢集团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城市志愿者。志愿服务让她能帮助更多的人。如果不是年龄限制,北京冬奥会,她还报名。这让我肃然起敬。”唐黎明说。
三代首钢志愿者的相遇,是几代首钢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的传递。在首钢集团,各级团组织通过志愿服务团结、凝聚、引领青年;青年们在志愿服务中,得到历练、收获成长。
很多付出,不为人知。为了做好首钢青年志愿者储备,提升志愿服务能力和水平,2021年8月,首钢集团团委组织首钢青年外语志愿者服务队,启动能力提升行动。行动主要分“日常打卡夯基础,主题活动展风采,共建交流促提升”三个维度,分阶段开展。丁子琪说,现在,大家每天在群里打卡,以半小时为一个单元,互相督促学英语。“我们还根据志愿者的能力和特点,为所有志愿者进行‘画像,建立三级梯队。有志愿服务需要时,根据大家的能力和意愿,派出比较合适的志愿者。”成立四年来,首钢青年外语志愿服务队累计完成翻译服务1400个小时。
2021年9月,服贸会举办。这是全球服务贸易领域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展会,首钢园又是首次作为双会场之一,承担了8个专题展及其配套论坛会议和边会活动的举办任务。在9.4万平方米的首钢园会场内,共设展览场馆15个、会议室21个,其中由工业遗存改造的9间,和园区企业自身的会议、展示空间相结合。因工期紧张,17个志愿服务站点的搭建时间仅有一天。“那天晚上,志愿者们自己动手,搭建起志愿服务站点,一直忙到深夜。”毕鲁博说,那热火朝天的场面,令他难忘。
北京冬奥会期间,毕鲁博还几次看到,担任城市志愿者的首钢青年,刚刚打开盒饭,就有人前来咨询。“他们每次都立刻投入服务,饭菜就凉在冬日北京的寒风里。等事情忙完,饭菜早已冻得冰冷,没法再吃。”
每次志愿服务,都是体力与脑力的考验,也是精神的洗礼。青年们在成長,如青竹拔节,于无声中,又势不可挡。
自2021年6月加入首钢青年志愿服务总队以来,王状参与的数次志愿服务,都是基础保障岗位,鲜为人知。但他切身体会到帮助别人的意义:“做志愿者不但可以服务他人,也从中体会到为他人、为社会作贡献的乐趣,明白了服务社会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