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2022-05-30唐洲雁
唐洲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这是对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历史方位和发展方向的准确把握,是我们真正扎根中国大地办好大学的成功密码。
聚焦把好“大方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方向问题始终是高校建设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不动摇,真正做到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
把好大方向,要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始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和指导工作,做到经常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要夯实党建工作“四梁八柱”,不断完善“纵到底、横到边”的党建工作组织体系、制度体系、保障体系,全面构建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长效机制。
把好大方向,关键是锻造作风优良的党员干部队伍。要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抓贯彻强落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加强本领锻炼,持续锻造党员干部的敬业精神、务实作风和精准思维,全力营造瞄准一流、为了一流、建设一流的良好政治生态。
把好大方向,要义是实现党建、业务深度融合。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深化党建与教育教学、学科建设、人才引育、科研创新和内部治理的融合,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贯彻落实学校规划、决策、部署以及推动实现高校改革发展目标任务的能力和水平。
聚焦讲好“大课程”, 提升思政感染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重要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为讲好思政课进一步把脉定向,为我们阐明了思政课为什么上、上什么、如何上的关键问题。
要坚持站在“讲政治”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建设。我们必须从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讲好思政课的重要意义,理直气壮地抓好思政课。
要坚持沿着“讲道理”主线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一是要按照“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创新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既保持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又增强亲和力、针对性,让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二是要积极回应时政热点问题和学生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生动鲜活、入脑入心的语言正本清源、明辨是非、解疑释惑,提升思政课的“抬头率”“点头率”。三是要培养思政课教师的高度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引导和组织教师主动在理论研究的创新性、前沿性、针对性上下功夫,锻造一支能够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的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聚焦培养“大先生”,提升人才竞争力
优秀教师作为重要战略资源,对高校增强内生动力、激发办学活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发挥着重要作用。抓好“经师”培育和“人师”涵育,拥有更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人师”的统一者,培养出更多能够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让高校真正成为优秀教师的“成长地”“聚集地”。
“经师”培育是基础。培养“经师”,一是要从教学、科研两方面培养教书育人的能力,做到寓研于教、以研促教、教研相长,让教师能够站住讲台、站稳讲台。二是要厚植“经师”成长的沃土,加紧加快高端优势平台建设,健全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体系,完善教师评价制度,让更多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三是要关心教师现实需求,既要在教学科研上加压,也要在工作生活上减负,让教师更好地回归教育本位,深耕教学研究,努力成长为领军人才。
“人师”涵育是关键。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狠抓师德师风建设不放松,健全和完善师德师风责任追究机制。全力营造崇尚师德、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引导教师养成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主动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聚焦答好“大命题”,提升话语感召力
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历史实践证明,如果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
要坚持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民族历史上创造的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蕴藏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对更好地解读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要坚持交叉融合,加快构建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深化学科交叉融合以更好地回答和解决综合性问题日益成为一种共识。一是要牢固树立关心关注研究中国问题的理念,有计划地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等的交叉融合,加快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创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借以推进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改革创新。二是要坚持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传播弘扬中华文明,真正讲清楚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的关系、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关系、中华文明与时代发展的关系,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平等对话和交流互鉴,增强国际话语权。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校要牢记“国之大者”,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摘自《中国教育报》2022年6月9日7版)
(責任编辑:刘洁)